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第6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55824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第6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第6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第6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第6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第6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第6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第6章.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本章内容:平面线形设计(平曲线半径、要素设计等)本章重点难点:停车视距、超高。,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6.1 平面线形规划设计的内容,1、平面线形指道路中心线在平面的投影形状。组成:直线、曲线(主要是圆曲线)。,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2、平面线形规划设计的内容,确定道路中心线的走向;确定平面线形的组成;满足小半径曲线视距、超高。加宽等要求。分总体规划

2、、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总体规划:确定道路走向,确定路网;详细规划:详细确定特征点、曲线要素等内容。,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6.2 平曲线规划设计,平面线形由直线、曲线(主要是圆曲线)组成。其中,直线最多也最简单,曲线设于道路转折处,保证道路平顺连接。,一、圆曲线的半径 车辆拐弯时乘客有被向外推的感觉,这就是离心力的作用。弯道半径越小,推力越大。,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1、圆曲线半径R,横向力系数;i0路拱横坡。,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关于,横向力系数,反映乘车平稳度。系数越大感觉越不稳。,城市道路与交

3、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问:,公式 中“”的取法?答:考虑路拱双坡,重力是增加或减少离心力影响的情况。车在弯道内侧行驶,重力与离心力反向,取;车在弯道外侧行驶,重力与离心力同向,取。,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二、小半径弯道的超高和加宽,1、超高1)定义:(平直线段,车行道路拱为双向坡面。)指在平曲线段,将路面外侧抬高,使路面横坡形成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单向坡面的措施。设置情况:城市道路,大多车速不高,应尽可能选用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一般不设超高,也不考虑加宽。,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1、超 高,2)设置原因:车辆在弯道

4、行驶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影响行车稳定性,转弯越大(R越小)影响越明显。因而设置超高减少离心力的影响,增加行车稳定性。,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1、超 高,3)设置条件:P51 RRmin,即弯道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应设之。,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1、超 高,4)设置方法(1)超高横坡度i超超高横坡度i超:26%,(2)超高缓和段长度l超 l超=Bi超/P P超高渐变率,车行道外侧边缘的升降比率。P=i超 i纵,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1、超 高,(3)超高横向旋转方式 绕路边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

5、中线旋转,当达到与内侧车道同样的单向横坡后,再将整个断面绕内侧边缘旋转至i超。绕路中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当达到与内侧车道同样的单向横坡后,再将整个断面绕中线旋转至i超。,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2、加宽,1)设置原因:曲线段上车辆占用的横向宽度比直线段宽,为使车转弯时不侵占相邻车道,曲线段上车道需加宽。,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2、加宽,2)设置条件 R250m,应在平曲线内侧设加宽。3)设置方法(1)车道加宽值,(2)弯道加宽过渡形式 多于弯道内侧直线式加宽。,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3、缓

6、和曲线(略),常用回旋线(螺旋线)。,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6.3 路线坐标与方位角计算,路线点坐标(x,y),路线方位角。一、确定偏角 路线偏角公式:为+,路线向 偏;为,路线向 偏。P60,右,左,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二、圆曲线要素的计算,JD,1、曲线要素的关系已知曲线半径R、转折角圆切线长 T=?圆曲线长 L=?外距 E=?,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二、圆曲线要素的计算,JD,1、曲线要素的关系圆切线长 T=Rtg/2圆曲线长 L=R/180外距 E=R(sec/21)超距 D=2TL,城市

7、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二、圆曲线要素的计算,JD,2、里程桩的编制(确定主点桩号)已知交点桩号JD(转点桩号)起点桩号 ZY=JD?终点桩号 YZ=ZY+?中点桩号 QZ=YZ?验算交点桩号 JD=QZ+?,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二、圆曲线要素的计算,JD,2、里程桩的编制(确定主点桩号)已知交点桩号JD(转点桩号)起点桩号 ZY=JDT终点桩号 YZ=ZY+L中点桩号 QZ=YZL/2验算交点桩号 JD=QZ+D/2,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例题:,已知:R=350m,曲线转角=2901237”,交点桩

8、号为K78+037.480。计算三个主点桩号ZY、QZ、YZ。武大版P177,建工P63,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例:建工版P63页,曲线转角=300,R=2000m,QZ 桩号K1+060.86。计算三个主点桩号ZY、YZ、JD。,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6.4 行车视距,行车视距 定义:也叫安全视距。司机为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视线距离。内容:包括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一、停车视距,定义:车道前方突然遇到障碍物,能及时停车的最短安全距离。组成:三部分反应距离、制动

9、距离、安全距离。S停=L反应+S制动+L安全L反应驾驶人员发现障碍物到采取措施的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距离。L安全车在障碍物前停止的最小距离,一般按5m计算。,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停车视距:,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二、会车视距,定义:两车在同一道路上对向行驶,双方能及时刹车的最短安全距离。组成:由两车各自的反应距离L反应、制动距离S制动和安全距离L安全组成。S会2S停,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三、平面线形视距的保证视距限界,视距限界:车辆行驶时,道路及两旁为保证视距要求提供的安全行车的视距空间。有三种情

10、况平面弯道视距限界、纵向视距限界、交叉口视距限界。这里讲第一种情况。(纵向视距限界、交叉口视距限界:在纵断面、交叉口设计中,指竖曲线半径、视距三角形。目的是保证翻坡、交叉口前有足够的视距空间。),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平面弯道视距限界视距包络线,1、要求:平面弯道上,视距包络线(横净距)范围内无障碍物,保证足够的视距空间。2、横净距h平面弯道上,弯道最内侧车道的行车轨迹线与视线间的垂直距离。,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横净距的计算,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问:,视距与视线距离的关系?答:视距不一定同视线距

11、离。视距:司机及时发现前方障碍物,沿车道中心线量的长度。直线上视距与视线距离同,平曲线上(弯道)视距与视线距离不同。,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3、视距包络线绘制方法,1)按车行的轨迹线,从起点取等距离的点110,对每一点量出视距长度的对应点1 10。2)将1和1,2和2 连以直线1-1,2-2 即视距长度线。3)本组直线的内切线即为视距包络线。,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6.5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一、设计步骤1、初步拟定平面线形定线 在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心线的走向(起点、讫点、控制点的位置),以细点划线表示。,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12、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一、设计步骤,2、选用平曲线半径 包括平曲线半径、各要素、超高、加宽等。注:350,可折线相连。半径取值:R150m,取10的倍数;R1000m,取50的倍数。,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一、设计步骤,3、编制里程桩号将路线按顺序编制里程桩号(公里桩)。如K3+027.640,表示距起点3027.640m的桩号编制顺序:一般由西向东、由南向北进行编制。4、确定道路红线,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一、设计步骤,5、绘制平面图1)绘制范围:道路两侧红线外2050m的范围内2)绘制内容:道路中心线、红线、车行道、

13、人行道、分隔带;人行横道等 沿线里程桩号(标于道路中心线上)3)绘制线型:道路中心线细点划线;道路红线粗实线。,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课堂作业,1、超高的几何形状为()A、弯道处道路纵坡呈单向外侧倾斜B、弯道处道路横坡呈单向内侧倾斜C、弯道处道路横坡呈单向外侧倾斜D、弯道处道路纵坡呈单向内侧倾斜2、平曲线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平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A、B、=C、D、3、人行道一般高出车行道 m,采用 式横坡,向()(缘石、红线二者选一)方向倾斜,横坡大小范围为%。4、停车视距由几部分组成,包括车身长度吗?,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作 业:,已知某交点的里程桩号K3+027.520,=1803130”,圆曲线半径R=400m。试计算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