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研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55843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PPT 页数:153 大小:6.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研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研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研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研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研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研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研讨.ppt(1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主讲:xxx 博士 xxxx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所长 电话:手机:邮箱:2010年11月,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研讨,一.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道路借助交叉口相互连接成道路系统,以解决各方向车流与人流的交通组织和转换。交叉路口是道路网络的结点,在路网中起着从线扩展到面的重要作用。由于相交道路上的各种车辆和行人均须汇集于交叉口后才能转向其他道路,这时车辆和车辆之间、车辆和过街行人之间相互干扰,尤以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之

2、间的干扰为甚。这样,既造成交通堵塞、降低行车速度和通行能力,又容易产生交通事故。因此做好交叉口的规划和设计很重要。当前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主要依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和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以及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等。部分城市也出台了地方性的规范,如上海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武汉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等。,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二、当前我国城市道路交

3、叉口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对整体道路环境及交通特性的分析。2.对非机动车流,过街行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缺乏考虑。3.交叉口管理措施不到位,不能充分发挥交叉口潜力。4.大型立体交叉口存在占地过大,效率不高的问题。三、未来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1.精细化,高效化,重视现有交叉口的改造挖潜。2.重视交叉口的管理措施、优化设计。3.充分考虑非机动车流对交叉口的影响。重视行人过街,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4.节约占地,利于环保,与城市环境相适应。,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

4、an Street,四.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编制的背景、依据编制背景: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节点”,其规划、设计与管理得如何,直接影响到道路交通网的通畅与安全。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新建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改善现有的平面交叉口,使之达到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经济适用的目的,已成为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规程就是在此背景下立项编制的。编制依据:广泛参考了相关的文献及资料,吸收借鉴了国内外道路交叉口规划和设计的先进技术。本着“规划为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等原则,充分结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特点,对新建、改建及综合治理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中

5、的各项内容作了严格、细致的规定,旨在确保今后具体工作中的规范性、科学性。,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五.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主要技术内容详解,1.总则2.术语、符号3.一般规定4.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5.立体交叉口规划设计6.道路与铁路交叉口规划设计7.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8.公共交通设施9.交叉口辅助

6、设施,1.总则,1.0.1 为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城市道路交叉口,达到交叉口交通运行安全和有序、通达、舒适的目的,制订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镇的城市道路平面与立体交叉口的新建、改建与治理规划设计;市郊公路交叉口,可参照执行。1.0.3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宗旨,遵循保障安全、环境保护和不滥用土地的原则。1.0.4 城市道路交叉口必须根据各阶段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所定的道路及交叉口的交通功能进行规划设计。1.0.5 防震、防洪及其他防灾地区,应按国家规定的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要求,进行抗震防灾规划。1.0.6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

7、划设计应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本规范未规定部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规程以及标准的相关规定。,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2.术语、符号,1.交叉口交通组织 在交叉口可以通车的空间与时间内,安排组织从各方向汇集到交叉口的各种交通流有序地分散去其他方向、以保障人流和车流都能安全、顺畅、高效地通过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方案。2.枢纽立交 是指位于特大城市、大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节点,能适应相交主线直行车流快速(转向车流略减速)连续行驶的全互通式立交。3.集散立交 是指城市主干道或

8、次干道与城市快速路或市际高速公路相交,主、次干道车辆向从快、高速路集散的互通式立交。4.简单立交 是指能保证相交主要干线直行车流快速或按设计车速连续行驶,其次要主线直行车流准许在平面交叉口行驶的立交;以及保持相交道路为平面交叉,仅为个别、部分左转车流布置专用连接匝道上跨(或下穿)的立交等。5.信号控制交叉口 用交通信号灯组织指挥相冲突交通流运行次序的平面交叉口。,2.1 术语,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6.让行标志交叉口 是指主、次道路相交,用交通标志来组织分配

9、相冲突交通流的通行时间,规定次要道路车辆必须让主要道路车辆先行的一类交叉口。让行标志交叉口有两种:用停车让行标志管制的交叉口叫停车让行交叉口;用减速让行标志管制的交叉口叫减速让行交叉口。7.全无管制交叉口 是指没有任何管制措施、各类各向交通流按交通安全法规定的先后次序通行的平面交叉口。8.主要道路、次要道路 交叉口的相交道路中,等级较高或交通量较大的道路称为主要道路;等级较低或交通量较小的道路称为次要道路。9.交通岛 为渠化、分隔交通流和提供行人过街驻足而设置在路面上的各种岛状设施。一般用混凝土围砌成高出路面的构筑物,也可用标线在路面上画出岛状空间。按其功能可区分为:导向岛、分隔岛和安全岛等。

10、10.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在道路车行道外侧,公交停靠站所需长度范围内局部拓宽路面,专供公交车靠站停泊用的一种公交停靠站。,2.术语、符号,2.1 术语,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2.术语、符号,11.渠化设计 给进出交叉口的各种各向交通流组织安排通行空间,以消除交叉口各种各向交通流间的相互干扰,达到各种各向交通流通行安全和顺畅为目的,是交叉口交通组织的重要内容。运用标线、标志和实体交通岛等设施对交通流按流向作分流和导向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车道功能划分、导向标线和导

11、向岛等。12.辅助车道 在干线道路与次要道路立交时,在分流合流附近,为使匝道与干线道路车道数平衡,保持干线的基本车道数而在干线一侧增设的车道称为辅助车道。13.匝道 相交道路之间相互连通的连接道,供转弯车辆运行使用。可分为左转弯匝道和右转弯匝道。匝道与主线的连接点称为匝道的端部,包括起点和终点。14.进出口 由主线驶出进入匝道的路口称为出口,由匝道驶出进入主线的路口称为进口。15.变速车道 供车辆进出主线变速而设置的车道。出口端为减速车道,进口端为加速车道。变速车道包括变速车道与主线衔接的三角形渐变段。,2.1 术语,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

12、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2.术语、符号,16.集散道路 为了减少主要道路交通流的交织和进出口的数量,在主线一侧或两侧设置的与主线平行且横向分离,并在两端与主线相连的专用道路,称为集散道路。17.定向左转匝道 从主线的立交结构物上游右侧驶出,以和缓、短捷的路线,跨(穿)越主线,直接从另一主线的立交结构物下游右侧驶入的匝道,(图5.3.5.1-2-(1)。,2.1 术语,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18.半定

13、向左转匝道 从主线的立交结构物上游右侧驶出,以大弯道绕越全线,从另一主线的立交结构物下游右侧驶入的匝道,(图5.3.5.1-2-(2)。,2.术语、符号,19.迂迴形左转匝道 从主线的立交结构物下游右侧驶出,绕约270转弯,从另一主线在结构物上游右侧驶入的匝道,(图5.3.5.1.-2-(3)。20.环形匝道 用类圆形环道连接各主线进出口供主线间转弯车辆行驶的匝道。(图5.3.5.12(4)。,2.1 术语,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21.规划红线 为划定道路用

14、地范围,规划确定的道路路幅的边界线。22.地块 周围由道路所围的一块地表空间。,2.术语、符号,23.平面交叉口进口道、出口道 平面交叉口上,车辆从上游路段驶入交叉口的车道为进口道,从交叉口驶入下游路段的车道为出口道.,2.1 术语,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2.术语、符号,24.高峰小时周期平均到达交通量 早高峰小时或晚高峰小时内,所有周期到达交通量(pcu)的平均值。25.高峰小时内高峰15分钟的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内交通量连续最高15分钟内的交通量换算成的小

15、时交通量(pcu)。26.高峰小时系数 高峰小时交通量除以高峰小时内高峰15分钟的小时交通量之商,表达高峰小时内交通需求的变动程度。,2.1 术语,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2.术语、符号,2.1 术语,27.饱和流量 在一次连续的绿灯信号时间内,一条进口车道上一列连续车流能通过停车线的最大流量,以pcu/绿灯小时为单位。28.基本饱和流量 正常道路条件,不受任何干扰情况下的饱和流量。29.信号相位:交通信号轮流给各方向的车辆或行人分配通行权的信号显示。30.绿

16、信比:交通信号有效绿灯时长与信号周期时长之比。有效绿灯时长,是在给定的信号相位中,获得通行权的车辆能够有效通行的绿灯时间;信号周期时长,是交通信号灯各灯色显示一个完整过程所需的时间,以秒为单位。31.路中式公交停靠站 站台设在对向机动车车道之间,可通过地面人行横道、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与道路两侧人行道相联系。32.侧式公交停靠站 站台设在道路外侧(右侧),直接与人行道相连或隔着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相联系。,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2.术语、符号,A 用地面积(公顷

17、)Bc 立体交叉内部集散道宽度(m)Bce 长条苜蓿立交规划红线宽度(m)Bd 立体交叉内部集散道隔离带宽度(m)Bm 立交道路主线红线宽度(m)Br 匝道宽度(m)CAP 通行能力(pcu/h)CB 基本通行能力(pcu/h)Cc 立交主线一条车道的规划通行能力(pcu/h)CD 单向车行道匝道通行能力(pcu/h)Cd 立交分流区通行能力(pcu/h),2.2 符号,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2.术语、符号,Cg 让行交叉口低优先级车流基本通行能力(pcu/

18、h)Cm 立交合流区通行能力(pcu/h)ed,ej 大车、铰接车的小客车当量 fg 饱和流量的坡度与重车修正系数 fhv 大型车修正系数 fl 左转车道饱和流量的转弯半径-车道宽度修正系数fn 单向车行道匝道的车道数修正系数 fp 驾驶员条件修正系数 fr 右转车道饱和流量的转弯半径-车道宽度修正系数ft 直行车道饱和流量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fw 车道宽度修正系数,2.2 符号,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2.术语、符号,G 道路纵坡HV 重车率Imax 最大超高

19、 lb 公交车车辆长度(m)ld 出口道展宽渐变段长度(m)lg 最短交织段长度(m)lS 公交停靠站长度(m)Lmin 立交最小间距(m)La 进口道长度(m)Lb 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m)Ls 进口道展宽渐变段长度(m),2.2 符号,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2.术语、符号,Lacc 加速车道长度(m)Ldec 减速车道长度(m)MSV i 第i级服务的最大服务流量(pcu/h/ln)nb 公交停靠站同时停靠的公交车辆数(veh)nl 路段上车道数 N 高

20、峰15分钟内每一信号周期的左、右转车的平均排队车数(veh)pd,pj 大车、铰接车占车流的比例 Qr 合流、分流前的主线交通量(pcu/h)qH 让行标志交叉口高优先级车流交通量(pcu/h)rc 环交中心岛最小半径(m)Rl 左转匝道曲线半径(m)Rr 右转匝道曲线半径(m)Sb 基本饱和流量(pcu/h),2.2 符号,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3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交叉口规划设计,3.3.1 交叉口规划设计内容,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

21、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3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交叉口规划设计,3.3.2 交叉口规划设计流程 3.3.2.1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分析规划道路网重要节点的交通功能,选择适宜的交叉口类型,论证立交设置的必要性;在快速路系统(大城市)或干路系统(中小城市)整体交通组织的基础上,系统确定立体交叉和重要平面交叉的布局,初步选定立交和重要平交型式,初步框定交叉口红线,以利与周围环境及土地利用的协调。,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

22、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3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交叉口规划设计,3.3.2.2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近期建设规划)分析现状交通拥堵交叉口的交通功能,基于路网整体交通组织,系统确定近期立体交叉布局及立交型式,匡算立交建设用地,分析立交建设的用地与拆迁可能性;面向公交优先、交通改善,确定近期重点改建、治理交叉口的分布及相应交叉口交通组织改善措施。,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

23、般规定3.3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交叉口规划设计,3.3.2.3 城市分区规划(城市分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建立在分区路网整体交通组织基础上,深化明确立交系统布局及分区内干道相交平面交叉口的类型;通过初步方案设计,明确立交及干道相交交叉口的红线控制、控制点坐标及标高。,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3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交叉口规划设计,3.3.2.4 控制性详细规划(片区道路交通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立在地区路网整体交通组织基础上,检讨和深化立交布局及方案,明确立交

24、基本型式及红线控制;选定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方案和类型,进行交叉口平面布局规划设计,最终规定各级城市道路交叉口红线控制范围及交叉口附近地块和建筑物开口控制。,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3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交叉口规划设计,3.3.2.5 交通工程规划设计阶段(新建)交叉口规划设计流程面向交叉口建设和管理,基于交叉口红线控制,结合地形、地物、周边用地性质、环境特点等,考虑交叉口扩建的现实条件,明确相邻道路与规划交叉口交通组织方案,协调进行立体交叉各组成部

25、分规划设计、交叉口平面布局规划设计、交叉口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案、附属设施布置等,多方案比选确定指导工程实施的推荐方案。,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3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交叉口规划设计,3.3.2.6 交通工程规划阶段(改建与治理)交叉口规划设计流程改建规划及治理改善规划设计须先有规划范围内各主要交叉口现状图与现状调查说明以及存在问题分析,交叉口现状流向流量及说明,交叉口周围环境描述,改建或治理改善目标;根据现状及改建、改善目标提出改建、改善规划设计方案

26、。各规划阶段改建、改善规划设计方案内容及文件要求与上述各节相同,但须增加改建、改善规划方案涉及周围建筑的拆迁量估算.,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4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3.4.1 立体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立体交叉口是交通工程结构物与周围环境共同形成的统一、协调的工程实体。立体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是指从相交道路中线交点至相交道路各进出口变速车道渐变段的起(终)点口和行人、自行车通道和公交站点在内所共同围成的空间。,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27、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4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3.4.2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是指构成该平面交叉口各条道路的相交部分及其进口道、出口道,包括进出口道展宽和渐变段以及行人、自行车过街设施所共同围成的空间。新建或改建交通工程规划中的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须对交叉口范围内规划道路及相交道路的进出口道各组成部分作整体规划,不得只做规划道路的进出口道组成部分的规划而不顾相交道路进出口道的规划。3.4.3交叉口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范围规划交叉口需作交通设施及有关管线的布设规划时

28、.可根据该设施及其管线的连续性和衔接的要求,扩大其规划设计范围。,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5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3.5.1 红线及建筑控制线规划 3.5.1.1 红线及建筑控制线规划原则1.交叉口范围内的红线,根据城市规划各阶段所选定的交叉口类型进行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或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阶段,应根据规划交叉口相交道路规划类别选定的交叉口类型框定 方案所定交叉口规划方案精确核定此交叉口的规划红线范围。2.交叉口附近的建筑控制线后退红线的距离,根据交

29、叉口周围建筑物性质、高度及环 境而定;应满足消防、地下管线、交通安全、防灾、绿化和工程施工等方面的要求,符合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规范的要求。3.在规划阶段选取交叉口类型时,必须遵守不滥用城市土地的原则,选择能符合交通 要求的紧凑适用型交叉口。,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5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3.5.1.2 立体交叉口红线规划 立体交叉口规划红线,应按各类立体交叉的不同平面图形,采用不同的画法,并按相交道路规划类别所定匝道设计车速或匝道曲线半

30、径框定交叉口规划红线的范围。,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5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3.5.1.3 平面交叉口红线规划 1.交叉口进出口道部位红线规划1)交叉口进出口道部位红线宽度,须根据规定的交叉口交通组织类别,按右表 确定其比路段红线须予展宽的宽度。,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5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3

31、.5.1.3 平面交叉口红线规划 2)平 A 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扩大交叉口,进出口道部位红线宽度必须按右表的规定展宽3)平 B 类让行交叉口,应按右表 的要求预留该类交叉口改为信号控制交叉口时 所需的展宽宽度与长度;,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5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3.5.1.3 平面交叉口红线规划 4)平 C 类全无管制交叉口,道路路段为单向一车道时,进出口道部位应控制预留增加 一条车道的展宽宽度与长度的余地;5)平 D 类环形交叉口、平 E

32、 类支路只准右转交叉口和平 F 类信号控制进口道不扩大交叉口,可不考虑展宽。,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5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2.交叉口转角部位红线规划 交叉口转角部位红线应规划成切角斜线或圆曲线,并必须满足安全停车视距的交叉口视距三角形界限的要求。视距三角形界限内,不得规划布设任何高出道路平面标高1.2m的物体。交叉口视距三角形示于右图。,要求的安全停车视距Ss随交叉口直行车设计车速确定,列于下表。,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

33、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5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3.5.2 设计车型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规划设计车型必须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车型相一致。3.5.3 净空界限 城市道路交叉口范围内的净空界限须与道路净空界限一致。3.5.4 设计速度 3.5.4.1 机动车设计速度 交叉口机动车设计速度应按交叉口类型及取设计车速的规划交叉口部位而定。,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

34、一般规定3.5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3.5.4.2 行人设计步速 为确保各类行人的过街安全,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行人过街的设计步速不宜大于1.0m/s。3.5.5 规划设计交通量 3.5.5.1 机动车规划设计交通量 1.立交匝道规划设计交通量 立交匝道规划设计交通量须同立交主线规划设计交通量同时按规划年的预测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2.非信号控制平交规划设计交通量 非信号控制平交规划设计交通量可用交叉口所处道路路线的规划设计交通量;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交通工程规划阶段所用规划设计交通量应区分直行、左右转交通量。3.信号控制平交规划设计交通量 信号控制交叉口规划设计交通量,在控制性详规或交通工程规划阶段应区

35、分直行、左右转交通量;定进口道车道数等交叉口几何设计时,应采用高峰小时内信号周期平均到达量;定渠化及信号相位方案时,应采用信号配时时段的高峰小时内高峰15分钟的交通到达量。3.5.5.2 非机动车规划设计交通量 非机动车规划设计交通量的取值方法同机动车一样。3.5.5.3 行人规划设计交通量 行人过街规划设计交通量应采用高峰小时内的信号周期平均到达量。,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式中:第i级服务水平的最大服务交通(pcu/h/ln);基本通行能力。理想条件下一条

36、车道所能通行的最大交通量(pcu/h/ln)。见下表。,3.一般规定3.5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3.5.6 规划设计通行能力 3.5.6.1 立交匝道规划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1 最大服务交通量,(3.5.61),注:括号内为机非立交(其直行非机动车流量为10002000辆/h),考虑非机动车影响时的取值,当非机动车流量1000辆/时,可在括号内上限值与机非分行 值之间内插值求得,当流量为30005000辆/h,每增加1000辆/h,括号内下限值应再降低7。,第i级服务水平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的比值。,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

37、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车道宽度和侧向净宽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见下表;,式中:单向车行道设计通行能力,即在具体条件下、采用i级服务水平时所能通行的最大交通量(veh/h);单向车行道的车道数修正系数,见下表;,3.一般规定3.5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2 单向车行道的规划通行能力,(3.5.6.12),大型车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5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3.5.6.2 立交匝道

38、进出口区交织段通行能力,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5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3.5.6.3 让行标志平交通行能力 1.让行标志平面交叉口指的是采用停车让行标志或减速让行标志管制的交叉口。高峰小时到达交叉口全部进口道的总交通量在800pcu/h-1500pcu/h以下且无安全隐患的支路与支路或单车道次干道与支路相交的交叉口,可以采用这样的管制方式。2让行标志平交通行能力按通过交叉口各向车流的优先等级顺序分级估算,各向车流优先等级顺序示于右图。,城市道路

39、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5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3.第优先级车流的通行能力是在高优先级车流中出现的空档,能够被完全利用的通行能力。1)高优先级为单车道单向交通车流时,第级车流的通行能力可按下表取值:,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5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2)高优先级为单车道双向交通流时,第优先级车流减速让行的通行

40、能力可用下表中所列数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5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3)高优先级为单车道双向交通流时,第优先级车流停车让行的通行能力为减速让行通行能力的75,列表如下:,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式中:第i条进口车道的通行能力(pcu/h)第条进口车道的饱和流量(pcu/h)第条进口车道所属信号相位的绿信比。

41、,3.一般规定3.5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4.第优先级车流的通行能力是第级车流未充分利用其通行能力所剩余的部分;第优先级车流的通行能力是第级车流未充分利用通行能力所剩余的部分。,3.5.6.4 信号控制平交通行能力 3.5.6.4.1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估算方法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分别按交叉口各进口道估算,以小车当量单位计;信号交叉口一条进口道的通行能力是此进口道上各条进口车道通行能力之和;一条进口车道通行能力是该车道饱和流量及其所属信号相位绿信比的乘积,即进口道通行能力:,(3.5.6.4.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42、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5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3.5.6.4.2 信号交叉口饱和流量 1.一般规定1)饱和流量随交叉口几何因素、渠化方式、信号配时及各流向交通冲突等情况而异,应采用实测数据;新建规划设计,无法取得实测数据时,才用以下估算方法。2)在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阶段,可以采用下表推荐的基本饱和流量值。3)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交通工程规划阶段,须对基本饱和流量作车道宽度、坡度、重车率及左、右转弯车流的转弯半径修正。2.基本饱和流量各类进口车道各有其专用信号相位时的基本饱和流量,列于下表。,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

43、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5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3.5.6.4.3 信号交叉口进口车道信号相位绿信比 1.改建或治理规划交叉口,有现状各交通流向的交通流量数据时,各进口车道所属信号相位绿信比,可按各相位通车车道中最大交通量的比例估定;无现状交通量数据时,按新建规划交叉口的方法估定。2.新建规划交叉口,没有交通量数据的情况下,可按下表所列按交叉口规划进口车道数而定的推荐绿信比。,3.5.6.5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 环形交叉口规划设计通行能力须分别按各段环道交织段估算。各段环道交织段上的通行能

44、力取决于该段环道交织段的长度。环道交织段上的通行能力宜用实际观测得到的统计数据。无实测数据时,可用下表提供的参考数据,表中数据是没有非机动车干扰时的通行能力。,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3.一般规定3.5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3.5.6.6 非机动车进口道通行能力 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进口道规划设计通行能力,以每米车道一小时能通过自行车辆数为计算单元。1.自行车道规划设计通行能力:在进口道设有机非分隔设施时,宜取10001200辆/hm;用路面标线分隔时,宜取800

45、-1000辆/hm;自行车交通量大的交叉口进口道取大值,小的取小值。2.其它非机动车进口道通行能力:其它非机动车进口道通行能力,按其折算为自行车当量的折算系数换算为自行车当量的通行能力。3.5.6.7 行人过街横道通行能力 行人过街横道通行能力,以每条人行带(1m)在行人信号绿灯1小时间能通过的行人数为计算单元,随横道线长度、有无行人专用信号灯与信号周期时长而定,受右转车辆干扰、对向行人相互干扰等的影响,宜用实际观测数据。规划时,行人过街横道最大规划设计通行能力可用表3.5.6.7提供的数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46、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4.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4.1 通则,4.1.1 平面交叉口规划间距、形状、类型 平面交叉口规划间距、形状、类型,在城市总体规划或近期建设规划的道路网规划中基本框定。交叉口规划应对框定的平面交叉口间距、形状、类型作优化调整。4.1.1.1 规划间距 1.平面交叉口规划间距随交叉口所在城市大小规模、在城市中的部位与干路支路类型而定,宜按下表确定:,2.主、次干路相交的各平面交叉口间距宜大致相等。3.各类交叉口最小间距 各类交叉口之间的最小间距,在规划控制时,宜不小于150m;作详细分析时,应能:1)满足转弯车辆换车道及进入进口道所需的最短

47、长度的要求;2)满足红灯期车辆排队最大长度的要求;3)满足设计进出口道总长度的要求。各类交叉口间距小于此最小间距时,可对其间的支路交叉口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4.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4.1 通则,4.1.1.2 规划形状 道路交通专项规划时,规划交叉口不得出现超过四条进口道的多路交叉口、错位交叉口,畸形交叉口及交角小于70的斜交叉口。4.1.1.3 规划类型 交叉口的规划类型,在总体规划或近期建设规划阶段,可从表3.2.2按规划交叉口相交道

48、路的规划类型能选定的类型;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可从表3.2.2.按规划交通组织方式能选定的类型。,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4.1.2 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 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又要顾及行人过街方便、省力,特别是老、弱、病、残者及儿童过街的安全与方便、省力。,4.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4.1 通则,4.1.3 地块及建筑物机动车出入口 4.1.3.1 新建交叉口规划地块及建筑物机动车出入口 新建交叉口规划设计,地块或

49、建筑物的机动车出入口不得设在交叉口范围内,且不应设置在干道上,应设置在支路或专为地块或建筑物修建的集散车辆用的地块内部道路上。地块或建筑物的集散车辆应经支路或地块内部道路与次干道相通。4.1.3.2 改建、治理交叉口规划地块及建筑物机动车出入口 改建、治理交叉口规划设计,地块或建筑物机动车出入口应符合以下要求:1.主干路上,距平面交叉口停止线应不小于100m,或设在地块离交叉口的最远端。2.次干路上,距平面交叉口停止线应不小于80 m,或设在地块离交叉口的最远端。3.支路上,距离同干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应不小于50m,距离同支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应不小于30m。4.干路上地块出入口的进出交通组织应

50、规划成只准右进右出的方案。,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式中:交叉口设计车速,其值可按表3.5.4.1的规定取值;t 制动反应时间,可取2.5s;潮湿系数,可取0.4;粗糙系数,可取0.03-0.05。,4.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4.1 通则,4.1.4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通用内容 4.1.4.1 平面规划设计 1.平面线形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道路平面线形宜用直线;当取曲线时,其曲线半径不宜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2.验算视距三角形界限平面交叉口,平面规划设计时,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