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汇编.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60484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四首汇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古代诗歌四首汇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古代诗歌四首汇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古代诗歌四首汇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古代诗歌四首汇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四首汇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四首汇编.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观沧海,碣石,ji,澹澹,dn,竦 峙,sng zh,萧 瑟,s,哉,zi,莺,yng,涯,y,堤,d,蹄,t,啄,zhu,枯,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汉乐府诗,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后封魏王。即魏武帝。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曹操,(155-22

2、0),诗人当时正处在事业的最高峰,削平了北方群雄,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就可以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碣石山,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的宏伟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4、,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译诗:策马东来,登上碣石上。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海面浩淼,水波荡漾。突兀耸立的山岛呀,最先跃入眼帘。山岛上百草丰美,树木浓繁。虽然已到了秋天,它们仍生意盎然。看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洪波巨澜!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海吐纳的小小弹丸;天上的银河啊,星光璀璨,它们也都出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啊!今日我观赏大海,真是幸运到了极点。且让我引亢高歌,倾吐宏伟的

5、心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 一作: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龟虽寿,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

6、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公元669年,深秋。唐诗的江湖版图上,在偏僻的巴蜀这一角,忽然异常地亮了一下。在那里,有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写出了一首超美的送别诗。他叫做王勃。这天夜晚,他和一名朋友道别。烟水迷朦的江边,他望着友人的背影,仰看空中的冷月,不禁感慨万千。霎那间,滔滔基情化为四句,奔涌而出:“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我觉得,这是唐朝开国半个世纪以来,诞生的最美的送别诗。在后世,任凭是多么毒舌的批评家,从黄叔灿到王国维,都对这一句“江山此夜寒”击节赞叹。王勃是很狂傲的。或许他想过:我这一首江亭夜月送别

7、,大概要称霸江湖,再难有什么送别诗可以媲美了吧?可惜这是唐朝,牛人辈出的唐朝,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数十年后,另一个诗人站了出来。他叫做高适。他也送别了一个朋友。和王勃不同,他不是在月下,而是在白天;他不是怅惘的、小资的,而是心情更开阔,更慷慨激昂。在他笔下,一首传唱更广的送别诗诞生了,那就是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一役,“白日”似乎压过了“飞月”了。,二然而事情远没有结束,又一个诗人出手了,他叫做李白。众所周知,李白是月亮的朋友。他要用才华为月亮带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高适,你的“黄云白日曛

8、”,是豪迈,但是有我的“愁心寄明月”飘逸吗?李白可是诗歌江湖上巨人般的存在。他一出手,是不是可以宣布此战结束了?不是的。这可是唐朝,再小的小V,都有挑战大宗师的可能。果然,一个小诗人举起了手:“让我来试试!”他叫做严维。在唐代群星璀璨的诗人里,他是一个不很起眼的存在。然而,他却要为太阳写诗,交出的作品那就是著名的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无数人读到它,都不禁赞叹:感情多么深挚,余韵多么悠长,双关又是多么巧妙。因为这首诗,后世很多学者纷纷对严维路转粉。明朝著名的才子高棅说:“日晚”二句,多少相思!光阴飞逝,李白离去了,高适离去了,江湖上高手

9、已经更迭几代。还有没有人能写出更美的送别诗,为月亮扳回一城?有的。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站了出来,妩媚一笑:我来吧。我要代表月亮消灭你们。她叫做薛涛。这是一个传奇女性,虽然是营妓出身,但要论才华和成就,在唐代所有女诗人中都是第一。上官婉儿、鱼玄机,都不是她的对手。薛涛的这一首送别诗,就是送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我们已经无法确定,薛美女送的这个“友人”究竟是谁了。是风流潇洒的元稹?还是白居易、王建?又或者是位高权重的西南之王韦皋、武元衡?不管他是谁,能够得到薛涛的“离梦”,他应该满足了。三太阳和月亮之战,还在唐诗的各个战场上演。李白给自己定了一个

10、小目标先拿到唐诗里的七言绝句第一名:“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他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我说过,他是月亮的朋友,但这一次却奇兵突出,为太阳代言,眼看真要拿第一。但另一位绝句大师王昌龄却不答应。他纵马扬鞭,吟出了关于月亮的不朽之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后世很多学者评论说,这一首才是唐代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该当第一。那么,哪一首又是最美的边塞诗?高适写出了壮美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不想,隔壁老王又出手了。作为边塞诗狂人,王昌龄拒绝向“孤城落日”妥协,又一次交

11、出了关于月亮的名篇:“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别离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一时间,罕有人敢挑战王昌龄的边塞诗。老王傲然群雄,四下无人敢当。然而,到了中唐,一位少年侠客却斜刺里杀出,他叫做李贺。仗着一身鬼才,他写出了名篇雁门太守行,重新点燃了太阳的光辉:“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它一度震动了大唐的诗坛。据说当时的文坛领袖韩愈读完,本来是宽衣解带的北京瘫姿势,一下惊呀得跳起来,裤子都掉在脚脖子上。但即便是李贺,也无法终结边塞诗的日月之战。这一天夜里,在遥远的灵州边关,有一位诗人,孤独地登上了一座城池。满脸风霜之色,看来在边关已经漂泊很久了。靠

12、在城垛上望去,遍地的白沙像是无边积雪,冷冷的月光洒下来,如同满天飞霜。一阵清幽的笛声随风送来,在城上飘荡。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诗:“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位诗人叫做李益。他的这一首诗,就是千古名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首诗被谱成曲子,天下传唱。明代的文坛领袖王世贞读了之后,当场给跪了,说:有这样的诗,何必王龙标、李供奉?“王龙标”就是王昌龄,“李供奉”就是李白。在唐朝,只有难以逾越的杰作,从来没有不可挑战的诗人。,次北固山下 王 湾,导语:,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作者王

13、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言事点题,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律诗,船上所见景色,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名句:描绘中富有理趣,用典故直抒思乡之情,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

14、之开阔。,“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岁暮腊残,连夜行舟。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

15、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驶,油然而生别绪乡思。但是,由于诗人情感内容完全融纳于特定时空的生动可感的自然境象之中,因而诗的情感基调不仅略无哀伤凄婉,反而表现出在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对独特的江南景致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发现的喜悦,并且形成高朗壮阔的审美境界。特别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被

16、后人视为盛唐气象的标志。,天净沙 秋 思,马致远,导语: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阴到极点又

17、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秋天草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因此会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离骚中屈原叹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一小令句法很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了九种景物,使整个画面颇象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王国维认为这首小令“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因为这首小令,马致远被誉为“秋思之祖”。,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

18、是黄昏,一天快要结束。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你看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謚。又是那么温馨。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哦,他们还好吗?天气渐渐变冷,他们加了衣服吗?买了被子吗?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既然那么让人牵肠挂肚,我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为了所谓的前程吗?为了那所谓的功名吗?那功名离我近吗?远吗?京城的路还有多长呢?我又是那么的迷茫。在这样的黄昏中,在这样的古道上。又是这样萧瑟的季节。我是继续去追求功名呢?还是会去服侍那年老的双亲呢?我自己也不能回答自己。只好满怀愁绪徘徊在漫漫得古道上了。,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沥。写景之妙尽妙于此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