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思考.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60897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6.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思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思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思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思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思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思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思考.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林 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首都发展研究院)2017年11月 浙江安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思考,前 言,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构建以空间规划为

2、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2017年10月,党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提出: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资产、用途管制、空间规划、空间治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等问题

3、值得系统性地思考。,汇报框架,1 认识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资产2 探析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现状3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思考和建议,1 认识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资产,1.1 认识国土空间和自然生态空间1.2 认识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资产1.3 认识国土空间与自然资源资产的关系,(1)国土空间 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陆上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按照自然特征,分为陆地(土地)、陆上水体(水域、内水)、海洋、领空;按照立体分布,分为地表空间、地上空间、地下空间;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提供产品的类别,分为:城市空间,包括:城市建设空间:包括城市和建制镇居民

4、点空间。工矿建设空间:是指城镇居民点以外的独立工矿空间。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城市空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城镇工矿用地,到2020年规划的规模目标值都为10.65万平方公里。农业空间,包括:农业生产空间:包括耕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园地、其他农用地(包括农业设施和农村道路)空间。农村生活空间:即农村居民点空间。生态空间,包括:绿色生态空间:包括天然草地、林地、湿地、水库水面、河流水面、湖泊水面。其他生态空间:包括荒草地、沙地、盐碱地、高原荒漠等。其他空间,指除以上三类空间以外的其他国土空间,包括交通设施空间、水利设施空 间、特殊用地空间。按照十八大报告“生产空间

5、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及后续官方文件的说法,可以区分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等,1.1 认识国土空间和自然生态空间,(2)自然生态空间 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导功能的国土空间,涵盖需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岸线、海洋、荒地、荒漠、戈壁、冰川、高山冻原、无居民海岛等。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1.1 认识国土空间和自然生态空间,(3)生态空间 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岸线、海洋、荒地、荒漠、戈壁、冰川、高山冻原、无居民海岛等。关于

6、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4)生态保护红线 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三区三线”关系认识二,现象与问题,空间与控制线、“三区三线”的概念及相互关系认识不一致,“三区三线”关系认识一,1.1 认识国土空间和自然生态空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1972):一定时间和技术条

7、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大英百科全书:人类可以利用的天然生成物,以及作为这些成分之源泉的环境功能。前者如土地、水、大气、矿产、生物及其群集等;后者如太阳能、环境的地球物理机理、环境的生态学机能等辞海: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经济学基于经济价值:空气、阳光不属于自然资源;生态学基于有用性:一切有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都属于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 涵义未统一,狭义指人类可以利用的天然生成物,广义指天然自然物及其产生的空间场所和环境功能。,自然资

8、源是法定的、有空间边界或有载体、可明确产权的天然生成物。宪法、民法、物权法涉及的自然资源有:土地、水、矿产、森林、草原、海洋、滩涂、野生动植物等,都具有经济价值。,1.2 认识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资产,各类资源需要依附一定的空间母体,主要有三类:土地、水、海洋各类资源呈现立体分布:地上、地表和地下,(2)自然资源资产指有法可依、可确权、可定价、具稀缺性、有特定空间形态边界的自然资源,资产化条件:产权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确权登记,具有明确的空间落地范围效益性有经济价值,或有可计量的生态社会价值稀缺性特定时空里总量有限,无法满足无限欲望的需求,1.2 认识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资产,(1)国土空间是各

9、类自然资源资产的载体 水流、森林、山岭、草原、土地、滩涂、海洋、矿藏等自然资源资产依托的载体主要是陆地、内水、海洋,呈现出不同的立体分布形态合理利用和保护国土空间等同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各类自然资源的载体,是合理利用和保护各类自然资源的前置条件。对国土空间实行用途管制,相当于对各类自然资源设置利用或保护的条件,也是确定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基本依据。,1.3 认识自然资源资产与国土空间的关系,生产生活空间型自然资源资产,保护修复为主,生态空间型自然资源资产,合理利用为主,国土空间利用目标:“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2)自然资源资产可以区分为生态空间型和生产生活空间型的

10、自然资源资产,2 探析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现状,2.1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探源2.2 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演变2.3 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现状2.4 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机理,土地用途管制(空间管制)始于19世纪末的德国和美国,有不同称谓:“土地使用分区管制”(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建设开发许可制”(香港地区、韩国、法国等)、“规划许可制”(英国)、“土地使用管制”(瑞典、台湾地区)等。,(1)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源于对开发建设用活动的监管 发展形成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进一步扩展到对自然资源资产的载体进行用途管制。,土地用途管制(空间管制)用于开发建设活动监管的方式,2.1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探源,

11、何为土地发展权?在土地上进行发展(开发)的权利,用于改变土地用途或者提高土地利用程度,可以带来土地增值收益或自然资源资产增值收益土地发展权以建设许可权为基础,可拓展到用途许可权、强度提高权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基于行政权对不同国土空间的土地发展权进行安排,历史由来:最初源于采矿权与土地所有权分离而单独出售和支配,是一种可以和土地所有权分割而单独处分的财产权。其始于1947年的英国城乡规划法,规定一切私有土地将来的发展权转移归国家所有;美国创立可转移的发展权(TDR)制度,土地发展权归属土地所有者;法国则公私兼顾,(2)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实质是用行政权来管控土地发展权,2.1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探源,

12、经历了基本空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土地用途管制、从多头参与到试图统一等阶段,2.2 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演变,我国具有法定依据的各类规划超过80种,不同规划或依法律、或依政策编制,呈现“各自为政”的局面。,综合性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心职责: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实施监督(1)规划多,冲突多,行政效能受损,2.3 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现状,以广州为例,“两规”对照分析,差异图斑达29.4万块。项目落地涉及发改、规划、国土等20多个部门协调,流程包括两百多个行政审批环节,各部门互为前置、来回调整、串联审批,需耗时300500个工作日,审批时限延至23年。,基础数据坐标不统一规划布局相互矛盾审批流

13、程复杂、成本高项目选址难、周期长、落地难,2.3 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演变,(2)规划编制内容有共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约束性性指标(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预期性指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农用地规模等)城乡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城市人口规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性详细规划(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主体功能区规划:开发强度(相当于建设用地规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森林保有量、征占用林地定额、林地保有量、林地生产率、重点公益林地、重点商品林地。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草原围栏面积、改

14、良草原/人工种草面积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途分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三界四区)城乡规划:三区四线;中心城区规划、详细规划的用地分类管控。主体功能区规划:四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名录)生态功能区划:生态调节、产品提供与人居保障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四级分级区划湿地保护规划:多类型用途管制防沙治沙规划:分区管制水功能区划: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海洋功能区划:农渔业、港口航运、工业与城镇用海、矿产与能源、旅游休闲娱乐、海洋保护、特殊利用、保留区,指标控制(总量、强度、资源补偿),分区管制(用途、边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土地整治项目名录城乡规划

15、:近期建设项目名录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名录湿地保护规划:重点工程目录防沙治沙规划:重点修复工程名录,名录管理,各类规划的内容基本遵循了“指标控制分区管制名录管理”的思路。,2.3 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现状,(3)规划实施成熟度有别 针对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实施手段,成熟度高: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成熟度较高: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水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规划;尚无明确手段: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湿地保护规划、防沙治沙规划、草原保护利用建设总体规划等,针对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实施手段,成熟度高: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成熟度较高: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16、水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规划;尚无明确手段: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湿地保护规划、防沙治沙规划、草原保护利用建设总体规划等,监察执法,(4)实施督察涉及监察执法、行业督察,监管手段和体系成熟度差异明显,2.3 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现状,行业督察 设置层级最高且较成熟的是土地督察。,2.3 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现状,资源生产:即“二次利用”依据:自然资源产品特性目的:实现经济价值手段:工程建设、生产经营活动结果:资源要素经人类劳动转换为商品,获得产出监管:限制资源产品的占有、使用等权利,资源开发:即“一次利用”依据:自然资源载体特性目的:实现经济价值手段:空间占用结果:明确资源载

17、体的用途,获得载体使用权监管:限制资源载体的开发权利,资源开发:基于空间场所功能,资源依托载体按照某种用途使用,如将土地确定为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矿业用地的空间许可等资源生产:基于生产功能,针对资源生产物,相当于资源产品获取,如砍伐、狩猎、捕捞、取水、建设工程许可、采矿等资源生产必须以掌握资源开发权利为前提行政许可、实施资源总量控制、利用强度控制等是管控资源开发和生产行为的常用手段。,(1)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对自然资源开发的监管 自然资源开发和生产属于不同的行为,分别以载体利用(通过用地审批为前提)和产品生产为目的,2.4 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机理,一级土地发展权隐含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上

18、级政府对下级区域的建设许可中;二级土地发展权隐含在地方政府对建设项目和用地的规划许可中,其使用是地方政府将从上级所获得的建设许可权进一步配置给个人、集体和单位的过程。,(2)行使两级土地发展权管控:单一制国家下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体系,中国的两级土地发展权体系,调控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权力和责任在中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权力和利益在地方,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责任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负主要责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2.4 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机理,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并予以公告。”第十八条:“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第三十一条:“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第三十四条:“国家实行基本农田

20、保护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早期:基于耕地特殊保护的土地用途管制,现今:增加三界四区的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做法:指标+基本农田+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做法:指标+基本农田+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2.4 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机理,侧重一级土地发展权管控的土地用途管制,基于遥感监测技术的土地督察执法,新增建设用地图斑标示,2.4 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机理,国土空间,建设空间,非建空间,建设项目工程许可,用地预审,土地使用权证,林地,耕地,草地,承包合同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草地使用权证,林木采伐许可证

2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用地审批(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载体产权许可,水域,养殖使用证等,产品生产许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关键在两规,按照现行法律要求,与国土空间管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两规”。,2.4 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机理,(4)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关键是厘清管理边界 不同形式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称谓不同、层级不同,但都强调对国土空间资源的管理和控制,设立或限制土地发展权,从而强化其促进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调节不同利益主体因国土空间利用而引发的暴利或暴损行为。因此,各类空间规划争夺的焦点在于控制和调配土地发展权,现阶段重点和难点在于一级土地发展权

22、的管控。,部分空间规划的内容要求和实施手段,2.4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机理,3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思考和建议,3.1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目标3.2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内涵3.3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作用3.4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建议,目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提升国家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1)统一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2)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

23、工作。(3)推动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3.1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目标,选项1:重点针对自然资源开发监管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建还是种?+种什么?和已有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相比,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做到:涉及的资源类型更多,不局限在以基本农田保护为核心的耕地保护,而是要扩展到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为重点的水流、森林、草原等各类自然生态空间保护以及城镇开发边界为重点的建设区域引导管理选项2:参与各项开发建设活动实施管理的国土空间用

24、途管制 建还是种?+种什么?+建什么?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和已有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相比,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做到:不仅保护和管理各类自然资源的空间载体,还要实现对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空间管理,3.2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内涵,确定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前提区别自然资源资产的主体功能类型界定自然生态监管的纵横职责边界明确自然生态监管的重点对象和地域,3.3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作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应在三条控制线基础进一步深化设想:三基一水两条线、两界一区五张网,即永久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基本林地、基本草原、河湖湿地、生态保护红线、自然岸线;城镇开发边界、村庄建设边界、产业集聚区、交通网、水利网、能源网、信息网、安全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应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相联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应探索三类空间和土地分类的衔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应探索不同主导功能的单元管控模式,3.4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建议,山东桓台县生态单元管控规划,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