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统设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课程诊改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462535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系统设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课程诊改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子系统设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课程诊改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子系统设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课程诊改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子系统设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课程诊改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子系统设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课程诊改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系统设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课程诊改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系统设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课程诊改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子系统设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课程诊改报告课程名称:电子系统设计教师:一、课程基本情况概述课程诊断项目现状: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信息、性质、学时、学期安排等。电子系统设计是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总课时为56学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设在第三学期,订单班开设在第四学期,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集成运放的基本电路原理,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焊接和测试技术。熟悉电子系统设计在电子企业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操作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使得学生能紧跟电子技术的发展脚步,为将来从事工业领域相关工作,尤其是应用电子产品的检测和维修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将来

2、进行各种智能化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技术准备。2.课程诊断项目现状:(1)课程设置与开发未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不足;教学内容不够全面,开发校本教材适应性不够强;课程教学资源不够齐全;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欠缺。(2)课程实施教学案例设计不够灵活,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不够,没有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3)教学团队专业兼职教师比例不足,未承担课程教学任务。(4)实践条件校内实训基地部分设备存在故障、老化等问题,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不足,布点不够合理。(5)课程考核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够全面,部分班级优良率不高。(6)课程特色与创新课程的创新性不够。(7)教学效果听

3、评课得分较高,但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团队教师参与各类教学竞赛还不够。二、课程诊断与改进计划对照课程建设评价标准开展课程诊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质量控制要点诊断意见改进措施预期改进成效1.课程设置与开发课程定位与建设规划1.课程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建设目标明确,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2.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地位和作用显著,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3.与企业行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体系结构完整、重难点突出、学时分配合理,教学措施得当。未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与校企合作企

4、业积极沟通,设计与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内容。校企联合设计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内容选取L突出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具备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和完备性。2.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选取课程内容,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教学中,重点突出、难点有解决办法。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不足。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不足。要与企业沟通,熟悉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加强能力训练。学生职业能力ItT所提高。内容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真实教学内容不够全进一步完善与序教学内容得到织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与序化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学、做”一体化,体现“做中教、做中学

5、”,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合理。面。化教学内容,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兀香。资源建设选用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工学结合教材,先进、合适的教材特别是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或开发适用性强的校本教材,课程相关教学资源齐全。开发校本教材适应性不够强;课程教学资源不够齐全。完善校本教材;进一步充实课程教学资源。校本教材得到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补充。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提供课程标准、授课教案、课件、习题试题、教学互动、实践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参考资料、教学视频、动画等,课程网站架构合理,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络课程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共享;课程的网络教学资

6、源欠缺目前正在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争取在9月底之前完成课程所有视频的录制、剪辑和上线工作,并上传课程标准、授课教案、课件、习题试题、实践教学指导、参考资料到学校教学资源网站。计划在2018年10月底完成本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工作。2.课程实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准确,授课计划严谨,内容安排合理,教学策略得当,教案完整、规范。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教学案例设计不够灵活。要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能力摸底,了解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合理,有针对性,难度适中,能满足教学需灵活设计教学案例。设计和安排教学案例。要。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紧扣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实现

7、“做中教,做中一广O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不够。要加强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得到训练。教学手段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开展虚拟仿真教学或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没有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该课程网络资源准备好后,可以逐渐开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计划从2019年3月开始将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以此推进课程改革。3.教学团队主讲教师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对学生课堂管理不够。加强学生课堂管理。学生上课注意力更集中,课程教学进度可以顺

8、利完成。教学团队结构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和具有企业经历教师比例280%,专业教师中兼职教师比例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兼职教师承担一定的课程教学任务,特别是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教学团队知识、年龄专业兼职教师比例不足,未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积极聘期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内容设计、校本教材编写和承担教学任务。己经聘期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建设,并承担在线精品课程的网络授课任务。结构、职称结构合理4.实践条件校内实训条件校内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建设,能够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需要,设施、设备利用率高。校内实训基地部分设备存在故障、老化等问题。利用平时时间,对设备进行检测,

9、并及时与厂家联系,对问题设备进行维修,以保障实训课程的顺利进行。实训设备可以满足日常教学和实训的需要。校外实习环境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能为课程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不足,布点不够合理。积极联系本地和外地的电子企业。校外实习环境较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5.课程考核全面考核与综合评价体现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涵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突出能力考核;合理设计教学反馈环节,评估教学效果,有效运用教学反馈;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够全面。增加学生互评环节,并积极了解学生学习反馈。学生学习能动性增加,积

10、极配合老师完成课程学习。教学效果学生考核成绩合格率、优良秀率高,基本成正太分布。部分班级优良率不得。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故项目完成不够好,所以要针对该班级灵活安排教学项目。学生优良率得到提高。6.课程特色与创新课程特色与创新课程具有一定的特色,有一定的创新性。课程的创新性不够。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程创新性。创新性得到提高。7.教学效果教学评价课堂教学听评课得分高。听评课得分较高,但还有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使课程称为“金课”。的上升空间。平,多向更优秀老师学习经验,进一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社会评价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课程对应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

11、书获取率高,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高;教师参与各类教学竞赛或将各类成果用于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参与各类教学竞赛还不够。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在教学竞赛中获奖。三、课程诊改总结一级指标改进效果(需要和预期改进成效对比说明)改进后存在的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1.课程设置与开发电子系统设计建立了课程网站,目前已经完成教学视频、课件的上传和题库的录入,后续要逐步完善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师团队、课程介绍、课堂讨论、试卷等资料的上传。目前网络资源主要以课件和教学视频为主,教学视频中包括有理论教学和实验视频,由于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限制,目前没有动画等视频资源。后期可以考虑增加动

12、画视频,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课程实施目前已经将上课班级添加到电子系统设计在线开放课程中,等课程网络资源准备好后,就可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还未开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3.教学团队聘期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建设,并承担在线精品课程的网络授课任务。企业工程师数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后期邀请更多的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建设工作。4.实践条件实训设备可以满足日常教学和设备故障经常发生。做好实训设备的实训的需要。日常管理,监督学生合理使用设备。5.课程考核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习能动性增加,积极配合老师完成课程学习。个别学生还存在课程学习不够,上课懈怠的问题。要关注到课堂的每一个人,并通过小组的传帮带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课程特色与创新课程创新有一定提高。课程创新还是不够。要集思广益,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课程创新性。7.教学效果团队教师在教学竞赛中获奖。获奖等次和级别不够高。继续加强教学能力,在今后的教学比赛中获得更好的奖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