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养护和抢救复壮及管理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463814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树名木养护和抢救复壮及管理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古树名木养护和抢救复壮及管理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古树名木养护和抢救复壮及管理技术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古树名木养护和抢救复壮及管理技术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古树名木养护和抢救复壮及管理技术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树名木养护和抢救复壮及管理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树名木养护和抢救复壮及管理技术规程.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树名木养护和抢救复壮及管理技术规程1范围木标准规定了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专业养护、抢救复壮、融合发展、管理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XX省行政区域内分布在原始林外,经依法认定和公布的古树名木。符合古树和名木定义标准但未经认定和公布的树木,以及古树后续资源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1192公园设计规范GB/T51168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工程技术规范GB/T8321.102018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1.Y/T2

2、494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规程1.Y/T2738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1.Y/T2970古树名木生长与环境监测技术规程1.Y/T3073古树名木管护技术规程QX/T231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NO:SC132841XX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古树ancientwoodyplantsXX省境内分布在原始林外,经依法认定和公布的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3.2名木famouswoodyplants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观赏以及科研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3.3古树后续资源potentialresourceofancienttree树龄在八十年以上不满一百年并经古树名

3、木主管部门确认参照三级古树实施保护的树木。3.4保护范围protectionrange为保护古树名木按照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外三米划定的范围,或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划定的范围。3.5日常养护责任人dailymaintenancepersonliable具有日常养护责任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宗教组织及自然人,或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日常养护单位及自然人。3.6专业养护professionalmaintenance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者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古树名木进行的定期养护。3.7古树公园ancienttreepark以

4、古树名木资源为主题,搭配周边植物,在科学保护和适度建设的基础上,实现游憩、文化、观赏、科普教育等功能,展现城乡植物生态景观的特定场所。其形式可以是单独的专类公园,也可以是其它综合公园或专类公园中局部范围形成的“园中园”。3.8古树保护小区ancienttreesmallreserve以古树名木资源为主题,搭配周边植物,在科学保护和适度建设的基础上,实现游憩、文化、观赏、科普教育等功能,展现城乡植物生态景观的特定场所。其形式可以是单独的专类公园,也可以是其它综合公园或专类公园中局部范围形成的“园中园”。4技术总则古树名木养护和抢救更壮及管理应:a)坚持分级保护、分株施策、一树一策的保护原则。b)

5、实行日常养护和专业养护相结合,以日常养护为主。c)尽量减少对古树名木生长的干预,但存在影响正常生长、安全威胁等情况应及时干预。d)对古树群中每株古树执行单株古树管理养护和复壮技术要求。5日常养护5.1 一般规定古树名木日常养护应遵循以下规定:a)日常养护以日常巡护、古树名木生长监测、周边环境监测、有害生物监测等为主,并根据需要采取补水或排水等日常养护措施。b)古树名木遭受有害生物、自然损害、人为损害或者生长异常的,日常养护责任人应及时报告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c)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市、区)为单位,对辖区内的古树名木日常养护采取统一购买的方式。每个购买服务期不少于5年。

6、d)移植进入日常养护责任人负责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移植后前五年由申请移植单位负责日常养护和相关费用。五年后经移植后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验收合格、生长正常的纳入日常养护范畴。5.2 日常巡护5.2.1 巡护范围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及可能影响其生长的外延区域为日常巡护范围。5.2.2 巡护内容包括古树名木生长监测、周边环境监测、有害生物监测等。a)古树名木生长监测内容和方法见5.3.1。b)古树名木周边环境监测内容和措施见5.3.2。c)古树名木。5.2.3 巡护频次古树名木日常巡护频次要求如下:a)古树名木每3个月巡护不少于1次,位于城市、村庄、景区等人口密集区的每月

7、巡护不少于1次;保护范围内或周边有建设项目、人为干扰活动等以及正在实施专业养护施工的,每周巡护不少于1次,必要时驻守。b)发生暴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后,应及时巡护,发现灾害性天气导致树体损伤或泥石流、塌方等安全隐患可能危害古树名木安全的,上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5.2.4 巡护记录巡护时发现有异常时应现场填写古树名木日常巡护记录表(见附录A),无异常可不填写。要求记录准确、事实清楚、日期无误。5.3 日常监测5.3.1 生长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整体生长势、正常叶片量、枝条枯损、树皮缺损、树干倾斜、其它生长异常等。监测内容判定标准如下:a)生长势分为正常株、衰弱株、濒危株、死亡株,

8、采用目测法。生长势判定依据见附录A。b)正常叶片量采用目测法,目测正常叶片量(无脱落和病虫害、枯萎等)占叶片总量的比例判断。c)枝条枯损采用目测法,目测枯枝(含断裂枝等)数量占枝条总量的比例判断。d)树皮缺损采用实测法,实测缺损部位长和宽的最大处尺寸。e)树干倾斜采用实测法,实测树体主干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和倾斜方向。树体主干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不变视为正常倾斜,夹角扩大视为异常倾斜。f)其它生长异常采用目测或实测法,根据实际观察到的情况据实填写。5.3.2 周边环境监测包括建设项目、人为干扰活动、各类树体损伤行为、自然环境变化、保护设施等。执行以下要求:a)发现进入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的施工项目,

9、要求出具古树名木相关审批手续和保护方案,并监督落实。无手续和方案的,禁止其施工并上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b)发现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发生的新增非通透性硬化地面、敷设管线、架设电线、挖坑取土、非保护性填土、烧火、排烟、采石取沙、倾倒污水垃圾、堆放或者倾倒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等各类损害或可能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及时阻止,要求实施方恢复原状,并上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C)及时阻止刻划、钉钉、攀爬、折枝、挖根、剥树皮,在古树名木上缠绕、悬挂重物或者以树干为支撑物、群众烧香拜佛等各类损伤或可能损伤树体的行为,并上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d)发现水土流失

10、、河岸塌方、地下水位变化、水质突变、土壤异味或异常,以及存在附生和寄生在古树名木上的植物等可能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情况,及时上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e)保隙现有的保护牌、围栏、防雷装置、树体支撑和加固设施等保护设施牢固、安全、整洁,发现破根、掉落、倒伏、脱焊、松动、断裂、锈蚀、变形、失效或损坏的,应及时修复,不能修复的及时上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5.3.3 有害生物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病害、虫害、附生和寄生植物、有害动物等。填写日常巡护记录表,见附录A。监测方法如下:a)病害或虫害采用目测法,针对树体地上可见部位,填写病害或虫害名称、主要危害部位(叶/枝/干/果)

11、、危害程度(受害叶/枝/干/果占叶/枝/干/果总量的比例),填写表A.1。b)寄生或附生植物采用目测法,填写寄生或附生植物名称、盖度(分61%以上、59%-31%30%以下三个等级),填写表A.1。c)有害动物主要为鼠、兔等,鼠类采用计数法,计数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发现的鼠洞的数量。兔类采用目测法,目测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发现的兔类数量。填写鼠兔名称、发现的洞数、数量等,填写表A.1。5.4 补水和排水除执行GB/T5U68中相关规定外,同时符合以下要求:a)土壤干旱缺水影响古树名木正常生长时应采取土壤浇水或叶面喷水等方式及时补水,补水量和补水频次根据树龄、气候等条件进行。b)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因

12、暴雨、人为干扰等造成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影响古树名木正常生长的,应及时采取排水措施,将积水排出保护范围外。c)每次采取补水或排水等日常养护措施均应现场填写古树名木日常养护记录表(见附录B)o6专业养护6.1 一般规定专业养护应遵循以下规定:a)由专业养护人实施。b)专业养护前,应根据树体生长状况,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主要因子,检测、分析根系生长状况及特点,调查和了解以往的管护情况和相关资料。c)专业养护人应编制养护方案、制定一树一策措施并负责落实。d)专业养护方案需通过专家评审论证并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实施。e)专业养护完成后,应定期跟踪

13、监测古树名木生长因子、环境因子。f)管护责任人应建立古树名木专业养护技术档案。6.2 养护周期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每5-10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古树名木进行专业养护。6.3 专业养护人专业养护人应符合以下要求:a)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组织或者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b)具有古树名木养护、管理、移植、抢救复壮等方面的设计、施工等能力。6.4 基础调查专业养护前应对古树名木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应符合以下要求:a)调查以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已有的古树名木资料为基础,完成对拟实施专业养护古树名木基本情况的补充调查和更新。b)专业养护基础调查的主要因子和

14、调查用表见附录C。其中树高、冠幅精确到0.1m,胸围、地围精确到ICm。c)充分收集、利用、分析日常养护、巡护的资料。d)对土壤存在的密实板结、通气不良、不明原因的污染等,必要时应进行理化性质测定。6.5 方案编制专业养护方案编制提纲见附录D,方案内容应结构清晰、条理清楚,措施科学可行、费用概算合理,深度能满足直接施工的需要。6.6 专业养护技术要点6.6.1 地上环境整治对进入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和影响其正常生长的建(构)筑物、植被、污染物等,应执行以下规定:a)对施工项目、违章建(构)筑物、杂物、非保护性硬化、采土石沙、其他非保护性的乔灌植被、污染物、垃圾等应拆除、清除、消除等。b)禁止在古树

15、名木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建(构)筑物。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确需在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施工,无法避让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制定古树名木保护方案,并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备案。符合XX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移植条件,必须移植时执行国家和省级相关规定。c)非违章或历史遗留原因的建(构)筑物影响到古树名木正常生长时应协商解决。d)保护性的乔灌木影响到古树名木正常生长的,应报省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确定保护措施。e)保护性硬化或铺装应采用透气材质或措施,必要时预留距离主干3m的树堰。f)有树堰的古树名木,可根据环境铺设不同形式的树堰覆盖物,防止践踏。g)整治后应根据地势对古树名木根

16、部地面进行修整,保持排水通畅,防止积水等。h)主干被深埋的古树名木,应人工清除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堆土,露出根茎结合部。6.6.2 树冠整理6.6.2.1 一般规定应符合以下规定:a)针对枯死枝、断枝、劈裂枝、内膛枝、过密枝、下垂枝、细弱枝和病虫枝等实施,严禁对正常生长的古树名木树冠进行整理。能体现古树名木自然风貌、且无安全隐患的枯枝应防腐处理后保留。b)落叶树应在落叶后至抽芽前进行,常绿树应在休眠期实施,易伤流、易流胶的树种应避开伤流盛期,枯死枝、断枝、劈裂枝、内膛枝和病虫枝等应及时整理。c)采用分段截枝、三锯下枝法等合理的修剪方法,注意保护人员安全和树皮,避免对树体附带伤害。d)整理后的树枝

17、及时清理运走,保持环境整洁。6.6.2.2 操作要求树冠整理操作应符合以下要求:a)采用“三锯下枝法”,在被整理枝条预定切口以外30Cm处,第一锯先锯“向地面”做背口,第二锯再锯“背地面”锯掉树枝,第三锯再根据枝干大小在皮脊前锯掉,留ICm5cm的撅。整理时不要伤及树木干皮,锯口断面平滑,不劈裂,利于排水。锯口直径超过5cm时,应使锯口的上下延伸面呈椭圆形,以便伤口更好愈合。b)断枝、劈裂枝整理:折断残留的枝杈上若尚有活枝,应在距断口2cm3cm处修剪;若无活枝,直径5cm以下的枝杈则尽量靠近主干或枝干修剪,直径5cm以上的枝杈则在保留树型的基础上在伤口附近适当处理。c)创伤面保护处理:所有锯

18、口、劈裂撕裂伤口须首先均匀涂抹消毒剂。消毒剂风干后再均匀涂抹伤口保护剂或愈合敷料。d)尽量减小创口面积,短截切口应靠节,剪、锯口应在剪口芽的反侧呈45。,切口应平整。伤口皮层为活组织的应涂抹伤口愈合剂,伤口皮层为死组织的应使用防虫防腐剂保护。6.6.3 施肥除执行GB/T51168中相关规定,同时符合以下要求:a)施肥针对尚处在移植管护期、需进行抢救复壮或经基础调查后需增施肥料的古树名木实施。b)土壤施肥优先选用腐熟的有机无机复XX、生物活性有机肥、微生物菌肥等。c)叶面施肥可结合杀菌杀虫进行,应全株喷施,每次喷施间隔7-10天,次数不少于2次。d)土壤施肥方法有穴施、放射沟施等,叶面施肥多采

19、用喷雾施肥。具体方法执行GB/T51168中相关规定。6.6.4有害生物防治6.6.4.1 一般原则古树名木常见的有害生物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a)提倡以生物、物理措施为主,化学措施为辅的可持续防治方法。b)执行预防为主、及时干预的方针,加强日常监测和预防,发现有害生物时应及时干预。c)必须使用农药时,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污染小的品种,合理用药、减少抗性产生。d)农药使用应符合GBZT8321.10的相关规定。6.6.4.2 病虫害的防治病虫害的防治执行表1中要求。表1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治方法表类别主要危害部位常见种类为害特点识别方法防治方法虫害叶部刺吸类(如蜥虫、叶螭、介壳虫、木虱、蜡

20、、叶蝉等)和食叶类害虫(如叶甲、尺蟆、刺蛾、柏毛虫等)刺吸机物组织汁液或取食叶片,可致树势衰弱。大多初期不易发现,有隐蔽性,易暴发。叶片有无卷曲、结网,叶色有无失绿变黄或黄色斑点,看树下地面有无非正常落叶、有无油点(害虫分泌物)等。叶片有无咬食缺刻、虫眼,叶面有无缺绿潜斑,有无拉网结丝,有无只剩叶脉的叶片,地下有无虫粪等。化学和物理方法结合。幼虫期采用低残留药物防治(如灭幼服、除虫菊、高渗苯氧减等),为害初期使用低毒无公害农药(爱福丁、毗虫咻、高渗苯氧威、好螭星等)。成虫期灯光诱杀、性信息素诱杀等。结茧、化蛹采用人工除蛹、摘茧。虫害枝干鞘翅目(天牛、小蠹、象甲、吉丁虫等)、鳞翅目(木蠹蛾、小卷

21、蛾、松梢螟、透翅蛾等)、膜翅Fl(树蜂)等咬食枝梢嫩皮,钻蛀树木干、枝、皮层,破坏输导组织。树冠上有无枯死嫩枝新梢,树枝上有无虫樱,主干树皮有无虫孔、木屑、流胶,地下有无落枝落叶、虫粪木屑,敲击主干有无空洞声等。幼虫期采用生物防治,释放蒲蜻类、肿腿蜂、寄甲类、郭公虫等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成虫期采用物理或化学案防止,人工捕杀、饵木诱杀、璘化铝或硫酰筑熏蒸、注射等。虫害地下鞘翅目(天牛、金龟子等)、鳞翅目(地老虎)、直翅目(蟋蛀等)等幼虫在地下土壤里咬食树木根皮和木质部,破坏根的输导组织,可致根系死亡,造成地上部分整株哀弱或死亡。树冠叶片有无整体萎黄或者枯死,浅层根系有无被啃食等。在天牛产卵期检查

22、主干2m下树皮上有无块状浅黄绿色卵块。幼虫期化学防治,采用根部灌药(如高渗苯氧威3000倍等)。成虫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成虫,病害叶部叶斑病、叶枯病、锈病、白粉病、松落针病等主要为真菌性侵染树木的叶部。叶片上有无病斑、锈斑、白粉层、腐烂等。化学防治为主,发病初期可喷石硫合剂等预防,发病期内可选用多菌灵、甲基托布X、扑海因、粉锈宁等杀菌剂。病害枝干腐烂病、枣疯病、松枯梢病、木腐病等主要为真菌性、细菌性、植原体侵染树木嫩梢、枝、干等。主干、枝干有无腐烂病斑,有无枯死嫩梢,主干木质部边材或心材有无腐烂,主干上有无马蹄形子实体等。腐烂病、松枯梢病、木腐病等化学防治,常在3月下旬采取树干涂抹石硫合剂或

23、喷施波尔多液预防,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在同一株树上使用,应间隔15d20d。发病期内可多次选用百菌清、甲基托布X、扑海因等杀菌剂喷药防治。枣疯病物理和化学防治,人工剪除病枝,进行灌根或枝干注射药物等。病害地下烂根病等主要为真菌和细菌性侵染营养根、侧根的根皮部位。全株枝叶是否变黄、枯萎.树干基部树皮有无腐烂开裂或树脂凝块,根部皮层有无腐烂变黑、易剥落等。物理和化学防治,可适量挖除病根,使用立枯灵等杀菌剂浇灌。来源:LY/T2494-2015,附录B,有修改1.1.1.1 线虫的防治古树名木中松材树种应注意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将松材树种古树名木纳入当地松材线虫病防

24、治的管理工作中实施。6.6.4.4 白蚁的防治白蚁防治方法如下。a)人工捕捉:根据白蚁分泌物、蚁道等寻找蚁巢后开挖,捕捉蚁王和蚁后,同时应清理古树名木周边杂草、杂物等。开挖时应注意避免对古树名木的伤害。b)药剂防治:对被侵害的树干、蚁道等喷粉;对开挖后蚁巢喷药粉;采用白蚁喜食食料和低毒高效药物制作颗粒毒饵,投放蚁道、被侵害的树干等部位;对树体近地面主干Im以上部分涂刷防治药剂,提前预防。c)引诱箱防治:在树干基部或蚁道等位置设置引诱箱,箱内放置适量朽木块,添加白蚁喜食的引诱剂,对引诱箱做适度填埋或覆盖处理。定期观察引诱箱,发现白蚁诱出及时喷洒有传染性的慢性的白蚁粉,适时添加饵剂,直至白蚁取食停

25、止。6.6.4.5 附生和寄生植物的防治附生和寄生植物常有桑寄生、棚寄生、菟丝子、薇甘菊、金钟藤及其它竞争性植物,防治方法如下:a)对有明显干径的植物人工剪出、铲除缠绕古树名木树体的藤干、枝叶,顺干径小心挖除土壤中残留根系。注意避免对古树名木树体和根系伤害。b)对无明显干径的植物(如青苔、绿藻等)喷施静白特、乐圃等专用药剂。6.6.4.6 有害动物的防治有害动物常有鼠类、兔类等,防治应执行以下规定:a)野兔类宜在冬末春初防治,地下鼠类和地上鼠兔类宜在春秋季防治。b)生物措施可招引并保护天敌,或使用生物灭鼠制剂和不育剂等。c)物理措施可使用扑鼠笼、捕兔器等器械;树干基部或啃咬部位设置防护网、塑料

26、管、涂抹泥沙、捆扎塑料布等,高度不低于0.5m。d)化学措施可树干涂抹防啃剂、拒避剂,或使用灭鼠兔化学药剂。6.7验收专业养护实施完成后应组织验收。验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组织,验收人员应包括验收专家组专家、主管部门相关人员、专业养护人、监理单位、日常养护人等。验收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为完成专业养护相关措施施工后,主要验收各项技术措施是否按照设计等要求进行,各项措施是否全面落实等。第二次验收为专业养护监测管理完成后,主要验收专业养护措施的最终实施效果等。7抢救复壮7.1 方案编制IO编制抢救复壮专项方案。方案编制提纲执行附录D。7.2 管护和监测抢救复壮施工完成后,由抢救复壮

27、实施单位进行35年管护和监测,管护监测结束后,经验收合格、树体恢复正常生长可纳入日常养护和专业养护。7.3 验收抢救复壮施工结束后应组织验收。验收要点执行6.6条款。在管护和监测结束后开展第二次验收,主要验收抢救复壮的最终实施效果、树体生长是否恢复正常等。7.4 技术要点7.4.1 地下环境改良技术7.4.1.1 一般规定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的土壤存在密实板结、通气不良、硬质铺装、土壤污染等情况时应进行改良。改良前,应进行根系探根检查,明确根系分布范围和情况。改良过程中,应重视对根系的保护措施,损失根系及时进行杀菌、涂抹愈合剂等处理,并配合撒施药剂,预防根部害虫。7.4.1.2 复壮沟土壤改良适

28、用于土壤存在密实板结、通气不良、树体衰弱等情况。复壮沟位置宜设置在树冠垂直投影外侧,深80Cm100Cm、宽60Cm80cm,长度和形状因环境而定,常用弧状或放射状。复壮沟内可根据土壤状况和树木特性添加复壮基质,补充营养元素。复壮基质可采用腐熟落叶、有机肥、腐殖土、农家肥、豆饼、锯末、复壮专用营养液等,根据需要选择23种基质和熟土按需配比。基质应充分腐熟或经消毒处理。复壮沟回填时应埋设通气管,可供通气透水施肥施药。埋设方法见a)o7.4.1.3 土壤通气措施适用于土壤存在密实板结、通气不良等情况。a)埋设通气管:通气管可用直径IOCm15Cm的硬塑料管打孔包棕做成,也可用外径15Cm的塑笼式通

29、气管外包无纺布做成,管高80Cm100cm,管口加带孔的铁盖。通气管常埋设在复壮沟的两端,从地表层到地下竖埋。也可以在树冠垂直投影外侧单独打孔竖向埋设通气管,通过通气管可给古树名木浇水灌肥。b)通气透水铺装:以烧制的青破和通气透水效果好的砖为宜。铺砖时应首先平整地形,注重排水,熟土上加砂垫层,砂垫层上铺设透气破,砖缝用细砂填满,不得用水泥、石灰勾缝。7.4.1.4 地面打孔和挖穴土壤改良技术适用于土壤存在密实板结、通气不良等情况。a)古树树冠下地面全是通透性差的硬铺装,没有树堰或者树堰很小时,应首先拆除古树吸收根分布区内地面硬铺装,在露出的原土面上均匀布点36个,钻孔或挖土穴。钻孔直径以IoC

30、m12cm为宜,深以80CmIOoCm为宜;土穴长、宽各以50Cm60Cm为宜,深以80CmIooCm为宜。b)孔内填满草炭土和腐熟有机肥;土穴内从底往上并铺二块中空透水砖,豉垒至略高于原土面,土穴内其它空处填入掺有有机质、腐熟有机肥的熟土,填至原土面。然后在整个原土面铺上合适厚度的掺草炭土湿沙并压实,最后直接铺透气破并与周边硬铺装地面找平。7.4.1.5 硬质铺装和污染土壤改良技术适用于土壤存在硬质铺装、土壤污染等等情况。a)硬质铺装土壤采用更换铺设透气材质铺装、打孔埋设通气透水施肥施药管等措施。b)污染土壤根据污染物性质和程度采用挖坑冲洗、生石灰中和酸性土土壤、硫酸亚铁或硫磺粉中和碱性土壤

31、、换土(当地干净熟土),并补充复壮基质等措施。c)其他改良措施可参考GBZT51168相关条款和LYZT2494附录A中相关内容。7.4.2 树体支撑加固技术7.4.2.1 一般规定古树名木发生主干或主枝倾斜,有倒伏倾向或风险时应进行树体支撑;主干或主枝有断裂、劈裂、破损等倾向时应进行树体加固。执行以下要求:a)应根据树体主干和主枝倾斜程度、隐蔽树洞情况等制定树体加固方案。b)树体加固后应每年对橡胶垫圈、支柱、拉绳、铁箍、螺纹杆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安装和维修。7.4.2.2 硬支撑适用于主干或主枝倾斜度大,有发生倒伏倾向的树木,要求如下:a)材料:钢管、钢板、杉篙、橡胶垫、防锈漆等可

32、满足安全支撑要求的材料。b)支撑点选择:在要支撑的树干、枝上及地面选择受力稳固、支撑效果最好的点作为支撑点。支柱安装:支柱顶端的托板与树体支撑点接触面要大,托板和树皮间垫有弹性的橡胶垫,支柱下端埋入地下水泥浇筑的基座里,基座要确保稳XX全。1.1.1.1 拉纤主干或主枝倾斜度小,附近有附着物的,应采用拉纤。要求如下:a)材料:钢管、铁箍、钢丝绳、螺栓,螺母、紧线器、弹簧、橡胶垫、防锈漆等。b)安装:硬拉纤常使用2寸钢管(规格:直径约6cm,壁厚约3mm),两端压扁并打孔套丝口。铁箍常用宽约12cm、厚约0.5cmlcm的扁钢制作,对接处打孔套丝口。钢管和铁箍外先涂防锈漆,再涂色漆。安装时将钢管

33、的两端与铁箍对接处插在一起,插上螺栓固定,铁箍与树皮间加橡胶垫。软拉纤常用直径8mm12mm的钢丝,在被拉树枝或主干的重心以上选准牵引点,钢丝通过铁箍或者螺纹杆与被拉树体连接,并加橡胶垫固定,系上钢丝绳,安装紧线器与另一端附着体套上。通过紧线器调节钢丝绳松紧度,使被拉树枝(干)可在一定范围内摇动。随着古树名木的生长,要适当调节铁箍大小和钢丝松紧度。1.1.1.4 螺纹杆加固适用于干或主枝破损、劈裂、有断裂倾向的树木。螺纹杆直径多为IOmm20mm树体劈裂处打孔,螺纹杆穿过树体,两头垫胶圈,拧紧镶母,将树木裂缝封闭,伤口要消毒,树体裂缝处活组织用伤口愈合剂涂抹封缝。1.1.1.5 铁箍加固适用于

34、干或主枝破损、劈裂、有断裂倾向的树木。在树体劈裂处打铁箍,铁箍下垫橡胶垫。铁箍表层涂防腐漆。在劈裂处应用生物胶封严,并用已消毒麻袋片对劈裂处包扎捆紧。7.4.3 根系复壮执行以下规定:a)宜结合土壤改良开展根系复壮。b)根系复壮前应先进行根系探根检查。c)应配制杀菌杀虫和促根壮根混合药液。d)用混合药液浇灌根部土壤,药液量应充足,应浇透土壤。及时观察生长情况,根据需要确定浇灌次数。e)在吸收根区域内埋施缓释棒肥,棒肥间距均匀,数量根据树体根系分布范围确定。7.4.4 树体损伤和树洞修复7.4.4.1 一般规定因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的树体根系、树皮、干枝等活组织损伤,或树干、树基等存在的腐朽树皮及

35、腐朽木质部等死组织应及时进行处理。7.4.4.2 清腐和防腐处理技术要求如下:a)活组织处理时,树皮、干枝等应清理、消毒、涂抹伤口愈合剂,根系还应增施生根剂,必要时应修剪损伤部位,定期检查直至伤口愈合。其余内容执行GB“51168中相关规定。b)死组织处理时应先清理干净原死组织,特别是空洞或凹陷部位应细致清理,必要时进行打磨、抛光。c)做好防水防腐工作,防止病虫滋生和木质部继续腐朽等。然后依次喷施(涂刷)杀虫杀菌剂、防虫防腐剂各三遍以上,药剂风干后方可进行下一遍。如防腐效果好、绿色环保的季钱铜(ACQ)水溶性防腐剂。7.4.4.3 填充和封堵古树名木主干、枝干轮廓缺失或存在空洞的应填充修补,执

36、行以下规定,其余内容执行GB/T51168中相关规定。a)填充:填充部位的表面经消毒风干后,可填充聚氨酯。填充体积较大时,常先填充经消毒、干燥处理的同类树种木条,木条间隙再填充聚氨酯。若缺失形成的空洞太大,影响树体稳定,可先用钢筋做稳固支撑龙骨,外罩铁丝网造形,再填充。b)封堵:填充好的外表面,随树形用利刀削平整,然后在聚氨酯的表面喷一层阻燃剂。留出与树体表皮适当距离,罩铁丝网,外再贴一层无纺布,在上面涂抹硅胶或玻璃胶,厚度不小于2cm至树皮形成层,封口外面要平整严实,XX边缘也作相应处理,用环氧树脂、紫胶脂或蜂胶等进行封缝。7.4.4.4 仿真处理封堵完成后,最外层可做仿真树皮处理。8融合发

37、展8.1 一般规定融合发展应遵循以下规定:a)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应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保护,自然教育、乡村旅游、攻坚脱贫等当地发展充分融合,可持续发展。b)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提倡充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发挥其生态、景观、历史、文化、科研价值等价值。c)鼓励利用古树名木优良基因,开展物候学、生物学、遗传育种等科学研究,合理利用古树名木花、叶和果实等资源。8.2 死亡古树死亡的古树名木仍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科研等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经相应主管部门确认,由县(市、区)人民政府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后予以保留。8.3 古树公园8.3.1 一般规定古树公园建设应遵循以下规定:a)应尽量与新农村

38、、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b)应遵循简约、自然、XX的原则。c)重点以古树群为中心,也可围绕单株古树进行建设。d)古树公园应集保护、科普、宣教、休闲功能于一体。8.3.2 建设条件古树公园建设应符合以下条件:a)古树公园中一级古树或名木不少于1株,或二级古树不少于3株,或三级古树不少于5株。b)古树公园面积不得小于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2-3倍,或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划定的面积。c)古树公园土地权属和古树名木所有权清晰、无争议。土地和古树名木权属单位或所有人同意建设古树公园。d)建设前应开展文化、生态、旅游、社会等功能和价值的评估、建设

39、必要性论证。e)古树公园场址应交通方便,位于城镇、村庄等人为活动频繁或具有较大开发和利用价值的区域。提倡将古树公园建设纳入当地公园规划、设计,统一建设、专项保护。8.3.3 管理要求要求如下:a)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负责以三级古树保护为目的的古树公园审批,市(州)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负责以一级、二级古树和名木保护为目的的古树公园审批。b)必要时,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建设古树公园。c)古树公园命名应简洁直观、主题突出,宜采用如下格式:地域名称+主体保护古树树种+古树公园。d)各级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古树公园的监管工作。县(市、

40、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统筹安排古树公园规划设计、建设计划,建设过程中应履行其监管职责,建成后应落实后期维护管理的责任。e)古树公园内古树的日常管护由日常养护责任人负责。日常养护责任人应按照本规程5日常养护的要求做好公园内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工作。8.3.4 技术要求古树公园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a)古树公园建设周期般不超过2年。b)应采用开放式设计,区域边界限定宜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不宜采用非通透式围墙进行围合。c)公园内均应建设古树保护设施,视情况建设基础设施、游憩设施、科普宣教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古树保护设施包括设置保护牌、围栏、防雷装置、支撑和加固等设施。d)古树公园应当设置导游图牌

41、、服务标识牌、平安警示牌、认养信息牌和游客须知等,不得设置户外广告。e)提倡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系统等,建设“智慧公园”。f)其余技术规定应符合GB51192公园设计规范中专类公园建设相关技术要求。8.4 古树保护小区8.4.1 一般规定古树公园建设应遵循以下规定:e)应尽量与新农村、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f)应遵循简约、自然、XX的原则。g)重点以古树群为中心,也可围绕单株古树进行建设。h)古树公园应集保护、科普、宣教、休闲功能于一体。8.4.2 建设条件古树公园建设应符合以下条件:D古树公园中一级古树或名木不少于1

42、株,或二级古树不少于3株,或三级古树不少于5株。g)古树公园面积不得小于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2-3倍,或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划定的面积。h)古树公园土地权属和古树名木所有权清晰、无争议。土地和古树名木权属单位或所有人同意建设古树公园。i)建设前应开展文化、生态、旅游、社会等功能和价值的评估、建设必要性论证。j)古树公园场址应交通方便,位于城镇、村庄等人为活动频繁或具有较大开发和利用价值的区域。提倡将古树公园建设纳入当地公园规划、设计,统一建设、专项保护。8.4.3 管理要求要求如下:f)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负责以三级古树保护为目的的古树公园审批,市(

43、州)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负责以一级、二级古树和名木保护为目的的古树公园审批。g)必要时,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建设古树公园。h)古树公园命名应简洁直观、主题突出,宜采用如下格式:地域名称+主体保护古树树种+古树公园。i)各级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古树公园的监管工作。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统筹安排古树公园规划设计、建设计划,建设过程中应履行其监管职责,建成后应落实后期维护管理的责任。j)古树公园内古树的日常管护由日常养护责任人负责。日常养护责任人应按照本规程5日常养护的要求做好公园内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工作。8.4.4 技术要求古树

44、公园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g)古树公园建设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h)应采用开放式设计,区域边界限定宜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不宜采用非通透式围墙进行围合。i)公园内均应建设古树保护设施,视情况建设基础设施、游憩设施、科普宣教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古树保护设施包括设置保护牌、围栏、防雷装置、支撑和加固等设施。j)古树公园应当设置导游图牌、服务标识牌、平安警示牌、认养信息牌和游客须知等,不得设置户外广告。k)提倡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系统等,建设“智慧公园”。1)其余技术规定应符合GB51192公园设计规范中专类公园建设相关技术要求。9管理9.1 一般规定古树名木管理

45、应遵循以下规定:a)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原地保护、科学管护的原则。b)提倡古树名木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c)日常养护责任人对负责范围内古树名木负有管理责任。d)专业养护人对专业养护、抢救复壮方案和实施负直接责任。9.2 管理要求古树名木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a)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每十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对本行政区域内古树名木的普查工作。b)县(市、区)人民政府应与日常养护责任人签订日常养护责任书。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无偿向日常养护责任人提供必要的养护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古树名木等级给予日常养护责任人适当养护补助,

46、可以根据养护状况、费用支出等情况给予养护责任人适当奖励。e)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制定本辖区内古树名木日常养护、专业养护、抢救复壮、养护补助等相关规定或政策。f)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者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专业养护和抢救复壮。9.3 普查应遵循以下规定:a)普查以县(市、区)为单位,逐村、逐单位进行全覆盖实测,不重不漏。b)古树名木普查实行每木调查法,现场对古树名木及古树群进行逐株调查。c)调查古树名木及古树群的树种、位置、树龄、胸围、树高、冠幅、生长势、生长环境、历史传说、管护单位、保护现状、养护匏壮现状等内容,具体方法执行LYZT27

47、38中规定。d)古树名木及古树群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编号。影像资料应编号并与对应古树名木、古树群编号一致。9.4 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a)档案管理部门为各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以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为主。b)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按照“一树一档”要求建立辖区内古树名木的档案资料。档案分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形式。县(市、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每年及时更新辖区内古树名木变化情况。c)结合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尽可能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d)古树名木档案应包括古树名木的名称(科名、属名、种名等)、空间位置(具体地域名称和经纬度等)、属性信息(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等形态特征,真实树龄、估测树龄、传说树龄等树龄信息,地貌、坡向、坡位、海拔、土壤、气象、周边植被等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历史文化(历史变迁、历史故事和传说、文化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