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主任培训.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63954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主任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安全主任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安全主任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安全主任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安全主任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主任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主任培训.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圳市安全管理条例,2009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共七章67条,从安全监督管理、生产经营安全管理、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及应急救援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一、建立安全管理社会监督员制度,条例规定由市、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部门的代表、社区居民代表以及新闻媒体代表担任安全管理社会监督员,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管理单位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以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安全监督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安全管理社会监督员有权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举报安全隐患、违法行为。受理举报的部门应当依职权立案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抄送安全管理社会监督员。安全管理社会监督员可以查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2、的安全检查纪录,可以参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安全监督管理中的调查活动,列席有关工作会议。但与调查事项有利害关系的除外。,二、发生重伤以上事故应进行安全评价,条例规定发生生产安全重伤事故(包括急性工业中毒)的,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进行专项的自我评价。发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且负主要责任的交通运输企业,或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一年内累计发生五次以上重伤事故(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一次三人以上重伤事故(包括急性工业中毒)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进行安全性评价。,三、公共场所应当制定应急疏散方案,条例所指的公共场所包括影剧院、歌舞厅、文化宫、

3、网吧、体育场馆、图书馆等文体娱乐场所和旅游景区;宾馆、酒楼、商场等商业经营场所;机场、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场所;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其他对公众开放、人员聚集的场所。条例专门作出规定:公共场所的管理责任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并将检查、消除情况记录存档;确保该场所实际容纳人数不超过设计的最大容量;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制定应急疏散方案,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四、安全管理未达标官员将受处分,市、区政府及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

4、人,分别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市、区政府应当公开安全管理信息,将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单位和产生重大影响的安全责任事故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对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或者相应的行政处分。,第三节 安监总局令,第一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二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另有课件),2008年2月1日起施行。暂行规定共有五章三十二条,包括:总则、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监督管理、罚则和附则五章。,一、暂行规定的目的和范围,目的:一是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二是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是加强事故隐患

5、监督管理,四是防止和减少事故,五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适应范围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统称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实施监管监察,适用本规定。其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适应其规定。,二、事故隐患的定义和分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定义: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安全事故隐患分为二类: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二大类。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在事故隐

6、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三、政府监督、企业主体责任、企业负责人全面负责,从业人员也有责任。,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按照职责对所辖区域内事故隐患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四、事故隐患的报告与处理,四、事故隐患的报告与处理,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政府部门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第十一条:要求生产经营

7、单位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和发动职工对事故隐患举报,并应当给予举报有功的人员物质奖励和表彰。,五、事故隐患排查的职责,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1)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2)要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要的资金;(3)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并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实施监控治理。,(4)做好出租、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协调、监督工作。(6)填写事故隐患统计分析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度、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

8、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龙岗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08年4月17日下发龙安监管(2008)34号文件,关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其中第二点明确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隐患排查记录和填写隐患统计分析表,隐患统计分析表需要经企业负责人签字,并由企业自行归档,以备安全监管执法人员检查。,2、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理:,(1)一般事故隐患的处理。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2)重大事故隐患的处理。生产经营单位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应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9、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三)隐患的治理方案。,(3)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4)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处理过程中应当确保安全,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六、处罚方面1、给予行政处罚方面的有:一是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没有履行事故隐患排查

10、治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二是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规定的。,2、可以直接给予三万元以下的经济处罚。,具体有:(一)未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的;(二)未按规定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的;(三)未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四)重大事故隐患不报或者未及时报告的;(五)未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擅自生产经营的;(六)整改不合格或者未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第二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一、背景与意义二、实施要点三、实施计划,二、实施要点,二、实施要点,1.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保证应急预案质量的

11、基础,编制应急预案的要求在办法中有详细的规定:2.应急预案的评审预案的评审是保证预案质量的关键,但又要避免对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的预案进行评审,给生产经营单位带来负担。3.应急预案的备案企业应急预案应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4.应急预案的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演练结束后,组织单位应当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5.应急预案的修订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3年修订1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6.应急预

12、案的奖惩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未按照办法规定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生产经营单位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导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三、实施计划,1.试点范围根据各地应急预案管理的进度不同,首先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黑龙江、湖北、广东7省市作为全国应急预案管理重点试点单位。2.主要工作一是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宣传教育。二是加快应急预案管理配套制度建设。三是加强对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四是建立应急预案数据库五是组织开展不

13、同形式的应急预案演练。,第三章 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危险作业管理事故应急演练事故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现场管理,第一节 安全管理制度,一、安全管理制度的组成不同性质的生产经营单位所需要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也有所不同,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生产需要和实际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一般分为三大类:安全责任制度,单项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二、安全责任制度,下图违反了什么安全规章制度?,三、安全规章制度,三、安全规章制度,通常企业需要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有: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3、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劳动用

14、品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4、安全生产奖惩制度;5、设备安全管理制度;6、事故管理制度(伤亡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7、承包租赁安全管理制度;,8、安全值班制度;9、危险物品管理制度;10、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11、安全用电管理制度;12、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动火、高处、有限空间等);13、女工和未成年工保护制度;14、消防管理制度。,四、安全操作规程,四、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规定了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员在各自岗位上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或设备应该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是操作人员正确操作设备的依据,是保证完成任务所必需的作业程序和动作标准。从面向操作对象的角度,操作规程一般分为二大类

15、:一是通用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如电工作业安全规程、焊工作业安全规程、木工作业安全规程、运输工作业安全规程等;二是设备设施的专门操作规程,如锅炉作业安全规程、叉车作业安全规程、电梯作业安全规程、冲床作业安全规程等。,五、安全管理制度的编制要求,1、确定企业需要编制哪些制度。4、严抓落实和及时更新。,第二节 安全培训,一、为什么要做好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呢?,5、实施安全教育培训。,二、如何做好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呢?,6、做好安全教育培训档案。,7、其他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电梯操作、叉车驾驶、起重设备,电工、焊工、制冷设备维修工,)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指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矿务局)局长、矿长(含实际控制人)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他管理人员,以及未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生产经营单位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是指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外,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其他负责人、其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各岗位的工人以及临时聘用的人员。,7、其他要求,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