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465392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方案建校36年来,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宗旨,先后举办20多种专业,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八千余人,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300余班次,培养中、初级专业技能人员2千余人次,为高等院校输送新生500余人。我校紧紧围绕市场变化,满足社会需求,探索出一条多形式、多层次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全方位、立体化服务宽裕型小康建设的办学之路。学校现开设学前教育、机电技术应用、电子商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网络技术6个专业,其中机电应用技术应用、电子商务专业为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描述根据中职教育的发展

2、形势和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特点,课程体系建设依据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建设体现机电行业岗位需求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机械基础、钳工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控技术、电子技术、电工技术、单片机技术、电气安装与控制、PLC技术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等专业课程,形成与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基于职业方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二、课程体系建设依据(一)政策依据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2020】6号)、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等文件精神为政策依据,要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中等职业

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一个科学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就必须树立全新的职业教育观念和应用新的教学模式,从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向岗位能力为基础转变,从学科型教育向技术应用型教育转变。人才的培养依赖专业的建设,而课程体系的构建直接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影响着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加强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力度,科学构建中职机电技术应用课程体系。(二)人才培养依据我校重点专业建设,针对全国机电行业人才岗位需求,进行了专业调研,并组织专家进行了专业数据分析,形成了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并针对调研结

4、果,为我校专业人才培养确定了方向和人才培养规格,形成了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是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把行业标准导入教学内容,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实训计划。产学合作引发教学改革,涉及到课程内容的重组、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变革,目的是与企业人才规格接轨,与劳动就业接轨。充分利用教室、实训室、企业实习场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训环节与机电技术应用对接,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一)开发流程我校课程体系建设过程,按照“分析工作过程一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一分析工作任务一职业能力分析f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

5、f设计教学情境f形成课程体系”的流程完成课程开发。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图1-1所示:图1-1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图(二)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转换学习领域课程(1)从实际工作岗位出发,分析、归纳企业岗位代表性工作任务,提炼形成典型工作任务。(2)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通过教学化处理,构建课程及课程框架,设计本专业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体系。(3)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将代表性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提交专家委员会评审,确定一体化课程体系内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过程见下表IT所示。表IT工作任务分析过程职业岗位类工作职责工作任务技能、能力、素

6、质学习内容机电设备操作按任务要求操作常用机电设备,进行零配件加工,并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D根据机械零配件加工工艺要求,确定加工参数及相应工、夹、量具。,2)能够合理选用刀具、刃磨具。3)进行产品质量检验与分析4)对常用机电设备机械部件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专业技术能力:1)具有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2)具有机械、零部件识图、绘图的能力;3)熟悉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及传动原理;4)熟悉典型机电设备的加工特点;5)能够对典型机电设备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学习能力:1)再学习能力;2)收集处理信息能力;3)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能力;5)创新思维能力;工作能力:1)制定工

7、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2)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团队合作的能力;4)安全防范和质量控制能力;基本素质;1)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2)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3)具备健康身心及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及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机电设备及管理技术、典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数控车床、数控铳床按工作D按设备要专业技术能力:机械基机电设任务要求及机1)具有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础、备的维求,选电设备的故2)具有电工识图、绘图的能力;机械制护与维用电工障,确定施3)熟悉常用电工工具、仪表、设备的用途;图、电工修工具、仪表,进行日常

8、民用、工厂机电设备电路的安装与维修,并能够进行日常维护工方案或维修方案2)根据安装或维修方案要求选用合适的工具、材料、元器件进行维修。3)进行常见机电设备控制电路的安装4)学会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电路故障的分析判断方法5)对常用机电设备控制电路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4)掌握室内电气安装规程;5)熟悉常用电工材料加工和电气元件设备的安装;6)能够对常见机电设备控制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学习能力:D再学习能力;2)收集处理信息能力;3)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创新思维能力;工作能力:D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2)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团队合作的能力;4)安全防范和质量控制能

9、力;技能实训、电子产品工艺与装配、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机电产品的安装与调试自控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按工作任务要求,进行机械设备装调,具1)机械部件的组装与调试2)电气部件组装与调试、3)掌握调速专业技术能力:1)熟悉典型自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2)识图、绘制电气原理图、接线图,PLC输入输出接线图;3)掌握机械设备装调的基本方法、步骤及安装工具的使用;4)掌握三相交流电路的原理;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电工有使用控制系5)了解液压气动常用控制元件、执行元件、动力元技能实PLC气统连接与调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熟悉液压与气动回路结构原训、电器动液试、调速系理、识读液压与PLC动、电统参数

10、设置与气动安装图;控制技动进行与调整方6)掌握PLC应用的基本知识;术、传感控制的法;7)了解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主要性能指器控制能力,4)生产指导标;技术安装、与过程控制8)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典型自调试、的知识与技术;动化生运行和9)掌握基础专业英语知识;产线的维护机学习能力:组装、电电一体D再学习能力;子装配化设备2)收集处理信息能力;3)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创新思维能力;工作能力:D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2)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团队合作的能力;4)安全防范和质量控制能力;基本素质:1)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社

11、会责任感;2)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3)具备健康身心及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及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实训指导(三)编写工学交替的课程标准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在课程框架结构确定的课程门类、层次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组织课程专家、项目工作小组研讨课程目标及学习内容,确定课程标准编写案例及规范要求,由项目开发成员分工编写一体化课程标准,初稿完成组织专家委员会评审,根据修改意见修改后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审课程标准,最终定稿,为后续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情景设计提供依据。(四)学习情境创设依据课程标准、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企业人才需

12、求和学校学生情况、师资队伍和专业的实际办学条件,根据机电技术应用的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课程,编写一系列学习单元,设计具体学习任务,并编写学习目标、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教学条件和评价标准。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具体工作过程(一)认真研读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岗位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和国家职业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二)聘请企业实践专家,召开专家访谈会,从实际工作任务出发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工作能力及国家职业标准,归纳总结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能力要求,并构建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体系,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三)召开课程转化会议,将行动领域工作体系,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并组织专家会

13、议进行评审。(四)构建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编写一套课程标准,组织专家会议进行评审。(五)将编写的课程标准,提交学校委员会进行评审。五、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要求(一)在设计理念上,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于机电行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按照行业标准和机电技术应用岗位职业能力,在职业岗位能力基础上校企合作开发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坚持以职业任职资格标准为导向,职业岗位群分析既要考虑机电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又要考虑职业岗位的未来需要,文化基础课要保证全部课时三分之一左右,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学习的基础。实现文化课为专业核心课服务、专业理论课为专业方向课服务,协

14、同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三)坚持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基于行动导向选择教学模式,以职业需要为出发点,以课程为载体,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素质组合加工成以本专业为主线的专业核心课程,注意与企业合作开发有效支撑工学结合的实用性教材,以保证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四)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开发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对课程体系构建要注意职业素质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专业拓展技能教育和职业岗位能力教育的相互衔接。构建合理的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阶梯。在课程体系中应该提高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比例,即实践学时要占总学时的

15、百分之五十以上。要明确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有机的统一体,实践教学要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充分利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资源,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为主线,建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相关素质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模式要讲究实用有效,根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工作过程设置课程结构,出于完成工作任务的考虑,选择恰当的载体,设置合理的与企业真实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情境,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信息现代化,课程教学信息化、能力培养复合化。既要关注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就业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职业核心能力,如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16、心理承受能力等非技术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五)改革评价方式,根据中等职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育特点和学生学情,要逐步实现考核评价融素质、知识和技能为一体,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并把理论知识、实训项目与职业技能鉴定融为一体,使技能鉴定与课程考核结合起来。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一)构建三大模块课程体系如图1-2所示。图1-2:三大模块课程体系结构图(二)三大模块设计思路1 .人文素质模块在三大模块的总体设计上我们之所以将“人文素质模块”放在首要位置,一是体现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二是突出学校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特色。设置人文素质

17、模块是将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通过人文素质模块的实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品质,远大的理想追求,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设置人文素质模块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和职业精神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育人方针,遵循知行合一的教育规律培养知人性,通人情、懂人伦、通人道、晓人权,讲人格的机电行业技能型人才。(2)人文素质模块的总体设计及构成要素人文素质模块包括身心健康模块、文化艺术模块、职业道德模块、职业指导模块、思想政治模块、

18、具体内容如下表2所示:表1-2:人文素质模块的总体设计及构成要素模块称培养目标工作依据人文素质课程第二课堂核心课程辅修课程身心健康模块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加强体育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心理健康素质的意见)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体育竞赛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文化艺术模块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语文历史公共艺术文化艺术节读书节职业道德模块通过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议若干意见职业道德与法律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指导模块运用正确的职业观,人才观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职业理想,正确的认识新时期就业形势和政策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职业规划劳动锻炼思想政治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头脑,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政治经济与社会,形势报告会三下乡模块改进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的作用的若干意见哲学与人生活动志愿者服务(3)人文素质的实施途径与方法人文素质模块由以课堂教学为载

20、体的“人文素质课程”和以课外活动为载体的第二课堂”两部分组成。人文素质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是人文素质模块的理论内核,具有学科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等特征,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辅修是对核心课程知识补充与延伸。在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或自主学习,教师可根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特点组织教学。第二课堂是人文素质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文素质课程相辅相成,通过同步实施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人文素质模块由教务科牵头,专业教研室密切配合,纳入专业教学计划,统筹安排,校级第二课堂由学生科和团委牵头有关职能科室组织实施,以专业内

21、容为主的第二课堂由专业教研室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自行组织实施,人文素质模块课程都要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要明确具体的实施形式和任务分工。2 .基础能力模块基础能力就是劳动者从事任何一种职业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不针对某种具体职业或岗位,但往往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它,终身学习更离不开它。(1)设置基础能力模块的指导思想以终身职业技术教育为指导,以提高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职业与岗位频繁变化的能力为宗旨,通过基础性、相通性和迁移性知识的传授,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出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的机电

22、行业技能人才。(2)设置基础能力模块的基本原则坚持独立设置与课程渗透相结合,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独立设置以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为主要目的机电技术应用基础,以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和能力为主要目的英语和数学课程,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目的基本写作能力、普通话以及演讲与口才等为主的语文课程。至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创新能力等基础能力的培养可以有针对性开设一些选修课程,而更主要的是借助于各门课程教学的整体力量来培养。要求全体教师都要树立起培养基础能力的意识,自觉地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坚持理论教学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学校在

2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理论学习和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坚持广泛开展“学生技能大赛”,学生专题研讨会,与基础能力相呼应的第二课堂活动。坚持国家统考与学校考核相结合,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将机电技术应用基础,语文等课程列为必修课,计算机可参加国家组织的资格考试,学校建立相应的考核办法促进本专业对学生基础能力培养水平的提升。(3)基础能力模块整体设计与核心要素如表1-3所示。表1-3:基础能力模块整体设计与核心要素模块名称培养目的核心课程第二课堂信息处理模块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能力机电技术应用基础计算机能力比赛英语模块工作和交际活动中实际运用外国语言的能力英语英语角职业英语竞赛数学模块运用数学

24、工具和运用数学信息,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数学综合能力模块在工作中把知识观念方案认识转化为操作或工作过程和行为,最终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实现工作目标的能力各课程学生技能大赛在实际工作中,充分理解团队目标组织结构,个人职责,在此基础上与他人相互协调配合相互帮助的能力各课程毕业总结在学习和工作中自我归纳总结,提出自己长项和短项扬长避短,不断自我加以调整的改进能力各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创业能力模块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的基本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企业实践锻炼(4)基础能力模块的实施面对产业升级,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多变的就业环境,对劳动者的信息处理能力

25、,文字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文字应用、语言沟通的学习和训练就显得更为必要。要对这些课程建立严格的考评制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教师认真教学的氛围。人的综合能力、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迅速发展的制胜法宝,是时代赋予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学校要规划和动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老师在实施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业能力,融入专题活动中,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3 .专业技能模块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特点是具备综合的职业能力、能够从容应对新的工作环境。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培养职业能

26、力,必须以课程为载体,进行包括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及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课程改革,开发职业教育课程。当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和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被广泛推广应用。实践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是符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育特征的。(1)设置专业技能模块的指导思想基于机电技术应用工作过程,以工作体系为基础,以工作结构为逻辑,根据工作领域的客观要求,参照机电技术应用的职业资格标准,积极推进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机电技术应用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产生于从业者的职业活动中一个综合性的任务,是在职业情景中相互关联,具有完整过

27、程的任务集合的现实需要。不断创新课程开发模式,以工学一体化模块设计为基准,以与工作情境高度吻合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把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技能训练、实际应用环境保障与职业素养结合在一起培养的一项任务化的学习单元为单元,根据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是指一个有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的基本规律,着力优化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教思想,因专业制宜的改革思路,努力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高素质机电技术应用人才。(2)设置专业技能模块的基本原则在专业技能模块设计与课程实施中,统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和专业基础能力的关系,学生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职业岗位的迁移能力的关系,

28、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行动领域的关系,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的不同特点,教师的主体作用与企业专家的主导作用。(3)专业技能模块的构建要素专业技能模块由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技能)方向模块和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模块构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核心模块是包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核心类的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专业中较为通用的共同能力,使学生具有除主要机电行业相关岗位工作外还可以具有转换相关岗位工作的能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方向模块是针对职业行动领域以完整性、综合性和代表性工作项目(任务)为“模块”来确定相应专业学习领域,通过若干学习领域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领域的具有代表性的综合

29、性的任务。综合实训是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参与实践工作及岗位工作任务、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顶岗实习是学生完成综合实训之后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以劳动者身份按照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要求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专业实践形式;通过顶岗实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了解机电技术应用各职业岗位的职责,工作任务和流程,熟悉操作规程,感受企业文化及管理方式,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能力,增强岗位适应性。专业技能模块结构如下图1-3所示:文化基础图1-3专业技能模块结构顶身实习综合实习及配饵工公关礼仪体与电机的拆装与 修公共基 她课专业选 修课与气动系 潮与维护蝗济政治与社会W机

30、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不呈结构(4)专业技能模块的设计与实施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主要遵循“系统优先”的原则,通过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基础性模块和普适性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准则,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转岗能力的提高,乃至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必须的知识基础。专业方向课模块则主要遵循“行动优先”的原则,以机电技术应用岗位技能为本,借助职业分析,选准专业在职业岗位(群)中的定位。围绕岗位需求组织教学,突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个性化。综合实训模块则主要遵循“综合优先”的原则,以岗位综合技能培养为目的,选择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口的综合性的工作

31、任务,进行真实或仿真训练,是一种综合性系统化训练,其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顶岗实习模块则主要遵循“素质优先”的原则;顶岗实习是本专业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岗位与专业顶岗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有关技能,掌握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岗位能力的综合技能。以及适应现场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与工作伙伴共同协作的能力。了解企业工作和一些服务过程、熟悉工作流程、规范、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社会责任。职业工作过程是开发以“学习领域”为单位的教学模式的基础,学习领域的确定源于对

32、专业相关的职业活动体系中全部职业行动领域的科学分析,并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之具体化,这类模块开发的基本流程为“企业专家提供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一教育专家选择典型工作归纳整合职业行动能力一企业专家确认典型工作和职业行动能力一教师对典型工作和职业能力进行教学论加工”,保证课程开发具有鲜明的岗位特征和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教育智慧。具体流程如图1-4所示。1.分工作过程3.确定学习 领域5.实施单元 教学2.归纳职业4.创设学习情境6.考核评价行动文本图1-4: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流程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可以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及职业资格考核规定的科目作为一个(或N个)模块集中组织教学,并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

33、职业资格认定,这“课证合一”的方法,不仅减少了模块开发的成本、而且社会认可度高、目标明确,操作简单。每个学习领域的模块都有由知识、能力和素质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描述的学习内容,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三部分组成。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包括,课程名称与课时、课程性质、课程学习目标、课程主要学习内容、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师资条件等内容组成。七、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序列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序列按人文素质模块、基础能力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构建三级平台,按课程开出时间的先后顺序纵向排列。1 .文化基础课程改革遵循“服务素质、服务技能”的原则,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模块,一方面重视文化课提高学生基

34、本文化素质的功能,另一方面强化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2 .专业核心课改革遵循综合化原则,以技能为中心,以够用为度,开发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综合基础理论课程。3 .专业方向课改革遵循“宽基础、模块化”原则,既夯实基础,又突出专业方向。实践内容紧扣当前企业所需求的专业技能而设定。总体课程结构如表1-5所示八、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保障(一)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的先决条件。在课程模式改革的同时,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倡导并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因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职业技能模块教学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或“任

35、务引领教学法”,组织教学。(二)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的基本保障。一个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和开发、课程标准制定、到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资源建设,再到组织教学、考核评价是一个较长的时段。必须从整体的角度、系统的制定一整套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如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规范,课程标准制定规范、日常教学规范、顶岗实习标准,第二课堂活动管理办法,学生学业考核办法、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规范。(三)健全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健康实施的主要基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涉及学校各个部门和全体人员,涉及教学、行政等活动内容,涉及每个学生

36、三年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影响因素多样的培养教育过程。为了保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必须树立全面质量管理和自主保障质量的理念,完善标准规范,细化流程,科学的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过程。构建内容全面,过程规范和方法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并形成常态化的不断改进和提升质量的长效机制,为培养大批高素质机电应用技能型人才做出更大贡献。表1-5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序化表课程类别授课周数每周教学时数序号课程名称学时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考核类型教材版本二三四五六考试考查口口德修养模块1职业道德与法律32162国规2经济政治与社会32162国规3哲学与人生32162国规4心理健康教育

37、32162国规5语文64164国规6数学64164国规文化7英语64164国规基础8物理64164国规模块9计算机应用基础64164顶岗实习国规10体育与健康132162国规11体育与健康232162国规12电工技术64164自选专业技能模块13机械基础32162自选14机械制图32162自选15电子技术64164自选16单片机技术与技能64164自选17传感器技术64164自选18钳工工艺学64164自选19PLC技术与技能64164自选20数控车床实训64164自选21数控铳床实训64164自选22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64164自选23电子技术技能实训64164自选24电工技术技能实训64164自选素质拓展模块25书法艺术32162自选26安全教育32162自选27应用文写作32162自选28办公自动化64164自选29AUTOCAD64164自选30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32162自选31百首名曲赏析32162自选32百幅名画赏析32162自选33百首古诗赏析32162自选34公关与礼仪32162自选合计1664162628262400说明:(1)表示建议相应课程开设的学期。(2)本表不含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