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灾害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465647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灾害应急预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洋灾害应急预案1.1 编制目的提高全省海洋灾害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等海洋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和运行机制,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海洋观测预报管理办法XX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XX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XX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省行政区域内处置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等海洋灾害事件的预防、应急与救援行动。1.4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减少损失;统一领导、协同联动;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科学务实、快速高效。1.5 海洋灾害分级按照灾害的危害程度

2、、造成损失、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海洋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详见附则)。(5)省公安厅组织受灾地区公安部门加强灾区社会治安管控,协助组织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等工作,协同做好有关救灾工作。(6)省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组织开展重要堤防、危险源的风险排查与定时巡检工作,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它控制措施。(7)省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组织抢修被损坏的交通、水利、通信、供(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短时难以恢复的,制定临时方案,保障社会生产生活基本需要。(8)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开展道路交通运输保障,确保转移人员、救灾物资、救援装备等优先通行。(9

3、)省自然资源厅负责提供灾区地理信息数据、灾区现场影像获取和应急测绘保障等工作。(10)省海洋局组织开展灾害监测并及时提供预警信息。(11)省生态环境厅开展沿海受灾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应急监测。(12)省财政厅、省应急厅向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申请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及时下拨中央和省级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省民政厅做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13)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医疗卫健委门开展因灾伤病人员救治、卫生防疫、受灾人员心理抚慰等工作。(14)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等组织开展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等工作。(15)其他相关单位和部门根据需要,开展灾害救助工作。4.3.3In级、IV级响应受灾地区的市、

4、县(市、区)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组织、协调各方应急力量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省应急厅及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采取以下应急响应措施:(1)省应急厅保持与受灾地区的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的通信联络,及时掌握事件动态情况。(2)省应急厅组织做好分析研判,必要时,派出相关应急救援力量赴现场参与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并为受灾地区的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3)省有关部门按照应急工作需要,根据职责配合开展有关工作。4.4响应终止海洋部门发布灾害预警级别降低或解除预警,海洋灾害相关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启动应急响应的机构或部门综合研判,决定降低应急响应级别或终止响应。5 应急保障5.1 海洋灾害风险防

5、控各级政府应当建立海洋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健全海洋灾害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等风险管理制度,开展海洋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重要承灾体、历史海洋灾情信息数据库,加强社区和重点行业海洋灾害风险管控。5.2 海洋灾害预警监测省海洋局负责海洋灾害过程的观测预报、预警发布和防灾工作,并将海洋灾害预警信息及时报送省政府,同时报送省应急厅。省应急厅组织开展灾情分析预测,参与海洋灾害应急处置的各部门及受灾地市、县(市、区)政府,按照工作职能和任务分工,强化灾情监视跟踪、灾害防御措施和应急救援准备,保持社会安定。5.3 灾害调查评估与信息报告省应急厅XX省海洋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海洋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工作,及时分析研

6、判灾情和地方应急处置救援工作情况,提出处置救援建议。省应急厅建立健全海洋灾害信息报告协调联动机制,按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及时核报灾害信息。5.4 资金与装备物资各级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安排应急救援资金预算,建立救灾资金保障机制。省应急厅、省粮食和储备局等部门以及市、县(市、区)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储备海洋灾害救灾物资、救援装备,建立各类装备、物资调用机制;加强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5.5 应急避难场所沿海地区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根据所在地海洋灾害风险选划、新建、改造应急避难场所,制定应急疏散方案,并组织疏散演练。5.6 科技保障支持和鼓励

7、各级涉灾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展海洋灾害预警预报、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应急管理和应急装备等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加大科技投入,逐步提高海洋灾害应急处置救援水平和能力。5.7 宣传、培训和演习宣传、应急、海洋、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单位)应加强协作,不断开展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应急培训,增强社会公众的海洋灾害应急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自救互救能力。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业、单位应结合各自的海洋灾害应急救援任务,协调整合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海洋灾害应急救援演练。6 预案管理6.1 1预案发布本预案由省应急厅牵头制定,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各

8、沿海市、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省直有关部门根据本预案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报省应急厅备案。6.2 预案检验与更新(1)组织演练。省应急厅定期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应急演练,明确职责、熟悉程序、查漏补缺,增强应急观念,完善应急准备。(2)定期评估。省应急厅定期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根据形势发展和评估情况适时组织相关部门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并报省政府批准。6.3 预案解释本预案由省应急厅负责解释。6.4 预案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7 附则7.1海洋灾害分级按照灾害的危害程度、造成损失、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海洋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7.

9、1.1特别重大海洋灾害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为特别重大海洋灾害:(1)因海洋灾害直接导致死亡30人以上(含失踪);(2)因海洋灾害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10万人以上;(3)海洋灾害对沿海重要城市或者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特别严重影响。7.1.2重大海洋灾害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为重大海洋灾害:(1)因海洋灾害直接导致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含失踪);(2)因海洋灾害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3)对沿海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海洋灾害。7.1.3较大海洋灾害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为较大海洋灾害:(1)因海洋灾害直接

10、导致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含失踪);(2)因海洋灾害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3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3)对沿海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较大影响的海洋灾害。7. 1.4一般海洋灾害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为一般海洋灾害:(1)因海洋灾害直接导致死亡3人以下(含失踪);7.1 因海洋灾害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3万人以下;(3)对沿海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影响的海洋灾害。7.2 名词术语解释(1)风暴潮灾害由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海上跑线等灾害性天气过境所伴随的强风和气压骤变而引起局部海面振荡或非周期性异常升高(降低)现象,称为风暴潮。风暴潮、天文潮和近岸海浪结合引起的沿岸涨

11、水造成的灾害,称为风暴潮灾害。(2)海浪灾害海浪是海洋中由风产生的波浪,包括风浪及其演变而成的涌浪。因海浪引起的人员伤亡、船只损坏和沉没、航道淤积、海洋石油生产设施和海岸工程损毁、海水养殖业受损等灾害,称为海浪灾害。(3)海啸灾害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海岸山体和海底滑坡等产生的特大海洋长波,在大洋中具有超大波长,但在岸边浅水区时,波高陡涨,骤然形成水墙,来势凶猛,严重时高达20至30米以上。海啸灾害指特大海洋长波袭击海上和海岸地带所造成的灾害。(4)海冰灾害海冰是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其中包括流入海洋的河冰和冰山等。海冰对海上交通运输、生产作业、海上设施及海岸工程等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12、和损害,称为海冰灾害。(5)近岸海域我国领海外部界限向陆一侧的海域。渤海的近岸海域,为自沿岸多年平均大潮高潮线向海一侧12海里以内的海域。(6)近海海域近岸海域外部界限向海一侧至东经130。以西的渤海、黄海、XX、XX海峡、XX及邻近海域。7.3 海洋灾害警报发布标准7.3.1风暴潮灾害警报发布标准(1)风暴潮灾害蓝色警报受热带气旋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受影响区域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有代表性的验潮站的高潮位达到蓝色警戒潮位,应发布风暴潮蓝色警报。(2)风暴潮灾害黄色警报受热带气旋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受影响区域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有代表性的验潮站的高潮位达到黄色警戒潮位,应发布风暴潮黄

13、色警报。(3)风暴潮灾害橙色警报受热带气旋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受影响区域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有代表性的验潮站的高潮位达到橙色警戒潮位,应发布风暴潮橙色警报。(4)风暴潮灾害红色警报受热带气旋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受影响区域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有代表性的验潮站的高潮位达到红色警戒潮位,应发布风暴潮红色警报。7.3.2海浪灾害警报发布标准(1)海浪灾害蓝色警报受热带气旋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24小时受影响近岸海域出现2.5米至3.5(不含)米有效波高时,应发布海浪蓝色警报。(2)海浪灾害黄色警报受热带气旋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24小时受影响近岸海域出现3.5米以上、4.5米以

14、下有效波高,或者近海预报海域出现6.0米以上、9.0米以下有效波高时,应发布海浪黄色警报。(3)海浪灾害橙色警报受热带气旋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24小时受影响近岸海域出现4.5米以上、6.O米以下有效波高,或者近海预报海域出现9.0米以上、14.0米以下有效波高时,应发布海浪橙色警报。(4)海浪灾害红色警报受热带气旋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24小时受影响近岸海域出现6.O米以上有效波高,或者近海预报海域出现14.O米以上有效波高时,应发布海浪红色警报。7.3.3海冰灾害警报发布标准(1)海冰灾害蓝色警报浮冰范围达到以下情况之一,且冰量8成上,预计海冰冰情持续发展,应发布相应海湾海冰蓝

15、色警报。不同海湾浮冰范围如下:渤海湾浮冰范围达到25海里;XX湾浮冰范围达到25海里。(2)海冰灾害黄色警报浮冰范围达到以下情况之一,且冰量8成上,预计海冰冰情持续发展,应发布相应海湾海冰黄色警报。不同海湾浮冰范围如下:渤海湾浮冰范围达到35海里;XX湾浮冰范围达到35海里。(3)海冰灾害橙色警报浮冰范围达到以下情况之一,且冰量8成上,预计海冰冰情持续发展,应发布相应海湾海冰橙色警报。不同海湾浮冰范围如下:渤海湾浮冰范围达到40海里;XX湾浮冰范围达到40海里。(4)海冰灾害红色警报浮冰范围达到以下情况之一,且冰量8成上,预计海冰冰情持续发展,应发布相应海湾海冰红色警报。不同海湾浮冰范围如下:

16、渤海湾浮冰范围达到45海里;XX湾浮冰范围达到45海里。7.3.4海啸灾害警报发布标准(1)海啸灾害黄色警报受地震或其他因素影响,预计海啸波将会在我省沿岸产生0.3米以上、LO米以下的海啸波幅,发布海啸黄色警报。(2)海啸灾害橙色警报受地震或其他因素影响,预计海啸波将会在我省沿岸产生LO米以上、3.0米以下的海啸波幅,发布海啸橙色警报。(3)海啸灾害红色警报受地震或其他因素影响,预计海啸波将会在我省沿岸产生3.0米以上的海啸波幅,发布海啸红色警报。(4)海啸信息受地震或其他因素影响,预计海啸波将会在我省沿岸产生0.3米以下的海啸波幅,或者没有海啸,发布海啸信息。7.4以上、以下的含义本预案所称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