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与封建社会.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65837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封建与封建社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封建与封建社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封建与封建社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封建与封建社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封建与封建社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封建与封建社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封建与封建社会.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理解“封建与封建社会”,-王振宇,“封建”本义来源,“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下于国,封建厥福。”-诗商颂殷武“封建”一词古义为“封国土,建诸侯”西文“feudalism”,被译为“封土封臣,采邑领主”,“封建”所常见的泛义,郭沫若,毛泽东对于封建泛义的使用。资料:“这个封建制度,自周秦以来一直延续了三千多年三千年来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封建社会。-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林甘泉“三论五说”,西周封建论-范文澜战国封建论-郭沫若、翦伯赞两汉封建说-侯外庐魏晋封建论-唐长孺、何兹全,封邦建国之始早期分封,夏朝以前“置左右太监,监于万国”(史记五帝本纪)。黄帝时期封国多为部落、氏

2、族,尚谈不上分封诸侯。,夏朝分封,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甄寻氏斟戈氏。-史记夏本纪(夏朝没有传世文字,夏代封建具有传说性),殷商分封,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目夷氏。-史记殷本纪-殷商与夏朝共同特点:以姓氏为单位(氏族封建)-殷商已有“子弟分封制”,据此认为殷商时期已经有了系统的封建制。,完备的封建西周,西周建国与公元前1046年。西周分封:文王、武王、周公三次分封第一,文王时期,已经在领土之内用分封制拓展领地第二,武王克商后分封第三,康王平定叛乱之后继续分封(第三次封建),西周封建两大级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

3、非王臣”-诗经小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受民受疆土”,大盂鼎铭文:“受民受疆土”分封对象:一、封先代之后 二、封同姓 三、封有功异性,对于西周封建制的概括,其一,西周去古未远,氏族遗迹深。“捍御侮者,莫如亲亲”其二,周人大力推行封建,与灭殷后难以控制东方广大领土有关其三,西周封建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彼此匹配,形成完整的礼制其四,封建制度根基是井田制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周封建、郡县并行,春秋时期,周天子尸位素餐,形同虚设,“天子建国”全然落空,权力下移,三种级次的国并存:天子之国,诸侯之国,附庸之国战国时期,七雄竞相成为实行郡县制的独立的专制君主国。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此时是中

4、国历史的新起点,郡县制的起源与推广,郡县制发端于春秋时的楚、晋,战国时普及列国史记秦本纪: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表明春秋中期在秦国已设置郡县战国时期竞行郡县制,以秦国尤盛。,秦:革古创今,秦朝“废封建、立郡县”。后者应改为“使郡县制度完备化”秦统一天下之后,并非完全“废封建”,仍存在“虚封”。秦继续实行十二等级赐爵制。史记王翦列传:“列侯武城侯王翦伦侯昌,武侯成”。,秦朝“废封建”之路,王绾向秦始皇提议诸子,以屏障帝位。始皇采纳李斯建议,设置郡县。秦廷再议“封建”:焚书坑儒。烧毁秦纪以外的史书。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占之患”-史记李斯列传,西汉:裁抑封建,汉兴

5、以来,多用秦法,以至今日者多矣。-顾炎武日知录 汉初,刘邦广封同、异姓王,高祖末年又封同姓国九个。张良的谋略贾谊、晁错的政论,刘安与董仲舒,武帝时期的两位思想家刘安与董仲舒对于封建的观点大异。董仲舒推崇君主集权下的大一统,反复论证政权与文化的一元性。所以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刘安则追求是周公时期的无为而治。,汉朝“封建”概括,汉初虽广封王侯,其封域称“国”,“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故汉代郡国并行。汉代封王毕竟“有土有爵”,坐拥大权,导致了王国羽翼丰满之后,非但没有当做朝廷的屏障,而是作乱造反,酿成了苦果。从汉初到汉武帝,“废封建”的力度与决心越来越大。,魏晋南北朝:封建抬头,“魏氏王公,既

6、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三国志 魏朝虚封:曹植屡更封地,生活清苦。西晋吸取教训,广封王侯,导致叛乱。,唐朝:封建论,唐太宗复古封建意念为群臣所拦 千古名篇:封建论 唐朝时期柳宗元的封建论是比较“封建-郡县”短长最有名的文字。,封建论,“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封建论一再提及封建制度不是圣人意志产物,而是社会趋势必然从“公私”的角度进行辩论不为人的动机所蒙蔽,洞察是否顺应客观社会。文章峭拔矫健,谨严雄辩,“安史之乱”的思考,唐朝的节度使权力过大,引发“安史之乱”。似乎每次封建复辟都会引发叛乱,宋以后对封建的评议,柳宗元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苏东坡著有论封建明人杨慎主张废封建、行郡县。魏源、章太炎、毛泽东皆赞同柳论。“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七律读送郭老,总结,纵观秦汉至明清,封建制度一直与郡县制交替进行,文人对此的争论也从未停止。历史上的多次篡权,几乎都是由封建制度引起的。封建制的分裂倾向,是它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消退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