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466036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电子商务市场的强劲发展,拉动了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培养各个层次的电子商务人才,己成为近年来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各类院校的重要任务。一方面,电子商务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发展演变过程,新的模式、新的内涵不断创造,新的技术、新的职业不断催生,对电子商务的专业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传统中职教育模式,束缚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不能很好地彰显职业教育的内涵特点与办学吸引力,正面临着改革的要求。一、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情况1 .电子商务行业强势发展,人才需求出现井喷,为专业建设提供巨大空间。伴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强势发展,电子商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也在飞速飙升。电

2、子商务不仅带动了包括网络基础服务、仓储物流配送、支付渠道、网络营销、网络广告等延伸行业或互联网其他领域,也由此催生了专职网店卖家、网店装修师、“网模”等一大批新兴职业。调查显示:目前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600万人,达到近年来的又一新发展高峰。以甘肃省为例,甘肃省电子商务应用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调研时深刻感受了电子商务行业的火热发展形势,每一个人对于电子商务今后的发展都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在问及企业是否计划再招聘电子商务人才的企业回答了“是。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为各类院校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2 .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为专业的改革发展带

3、来机遇与挑战。电子商务的快速与良好发展就需要各层次的人才支撑,目前中小型企业所需要的电子商务人员大致可分为管理层、策划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人才分别处在人才金字塔结构的塔尖、塔身和塔基。中国网商生存发展报告数据显示,企业对于商务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通过调查显示,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对中职毕业生没有大的需求,大量的需求是在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领域。但是企业拥有专门从事网站操作人数是多少呢?数据显示:没有专业人员的是25%,三人以下51%,说明加起来高达76%的企业中,电子商务实务操作的人才力量是严重缺失的,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推广与普及。当前电子商务实务人

4、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这为中职电子商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空前机遇,也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二、电子商务工作任务与职业岗位分析1.工作领域与岗位群分布根据综合调研分析,将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工作领域界定划分如下表所示。企业电子商务工作领域与岗位群分布表止与Hae0(K*AIT1隹臂与0式门)网沾W)阿妁京广纪品0父031趾r三*tt2,三受I,r4rH.悔他0干窗各夕Ii卜itJtVl*33Xftgcri:&MlSifaJrr宫于方与电层IR售方维情发证电子Si翳出叶U话二Z.4窜时更句昊0切糖9H0于&展另用,雷也气1.1rR7iL-1手与同3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核心

5、能力剖析经调查分析,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十项基本素质要求为:工作态度及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客户服务精神;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精神;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及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自我创新,勇于创业的能力;具有继续学习,应用新技术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礼貌待客、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职业技能要求为:网络营销能力;电子交易与支付能力;电子商务专业基础知识;网页设计与网络应用能力;信息采集分析编辑能力;谈判能力与市场开发能力;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防范能力。中职电子商务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岗位,目前列在前七位为:客户服务,电话销售专员、网络营销、网站维护、电子商务策划、物流配送、网站

6、编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应该培养的四大核心技能为:电子商务实务操作能力;网页制作与网站维护能力;网络营销能力;网络客户服务能力。三、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以甘肃省中职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为例,暴露出了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1 .目标定位不准确,缺乏行业适应性学校调查显示,有58.8%的教师认为学生对将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没有基本的了解,有66.7%的老师认为学生的从业目标不明确,有64.7%的老师认为目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不相符的。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方向不明,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难以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发展也一度出现

7、需求旺但就业率低的矛盾。2 .课程设置不适宜,缺乏岗位针对性从企业要求对照教学现状,可以看到目前中职电子商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行业发展。分析原因,一是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不明、定位不准,导致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出现盲目性,课程体系缺乏对培养目标的支撑,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二是在课程建设上,或注重电子技术内容,或注重商务教学,或把电子技术和商务课程简单叠加和重组,缺乏融电子技术与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核心课程。3 .职教特色不鲜明,缺乏学习驱动性从学生的感受来看,表示对现在所学专业感兴趣的是28.5%,表示一般的高达61.5%,不感兴趣的有10.5%。学生对当前专业教学感到最不满

8、意的前四项依次是“学校的职业情境与文化氛围”、“实习实训内容”、“学校教学设施”、“教师教学方法”。教师认为目前造成学生学习的主要困难在五个方面:一是学生基础差,教学内容深,难以理解;二是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三是教学方法陈旧,缺少相应的教学设施和手段;四是教材职业特色不明显,内容脱离实际;五是教材内容陈旧,对学生没有吸引力。4 .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质量提升缺乏根本推动力目前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半路出家。一部分是由计算机专业教师转行而来,另一部分是从企业管理、贸易经济、工商管理、财务等专业教师转行而来。这两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都存在着缺陷,计算机方面转过来的教师对商务了解得少,懂商务的教

9、师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又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教师缺乏在企业从事电子商务的实践经验。四、专业改革建议针对上述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以下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教学,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1 .目标定位: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应该为企业培养的是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电子商务行业变化的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相应的综合职业能力,能在企业中胜任电子商务实务操作、网页制作与网站维护、网络营销、客户服务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中初级应用型人才。2 .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为了打破

10、原来“重理论,轻实践”的学科知识体系课程,需要适应行业变化,贴近实际应用,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突出核心能力培养,重新开发适应中职电子商务教学目标要求的核心课程。遵循职业能力发展,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原则重新构建互为依托、前后衔接的中职电子商务的“1+3+X”课程体系。1门核心通用基础课程:电子商务实务。3门核心商务应用课程:网店装修与网站维护、网络营销,客户服务。X门专门化选修课程:设置的是要在“网络技术”、“营销策划”、“客户服务”、“自主创业”等职业方向上进行强化提升、拓展训练和综合应用的选修课程或教学项目、讲座专题,提供学生依据自己的专长和职业志趣进行选择。3 .教学模式:以实践能力

11、培养为主旨,革新技能教学模式为了突出职业教育“学以致用,做学合一”的鲜明特色,本着“以生为本,激发兴趣,重在实践”的主旨,将技能操作、活动组织、案例剖析等内容作为教学项目,创造条件,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多元实践”的教学模式,避免形式和场地的单一、单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办出专业特色,增加专业内涵,增强办学吸引力。仿真实验一一实务操作层。引进或自主开发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平台,让学生通过模拟教学软件来熟悉电子商务的主要业务流程,理解电子与商务的关系,为从事电子商务的实战积累经验和奠定技术基础。实战训练一一商务应用层。创建电子商务创业园,利用学校低成本的场地、人员、管理优势,寻找企业、学校、师生的最佳

12、利益结合点,吸引中小企业入驻(整体入驻或部分入驻),共同建立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实现“工学结合”和“商学结合”。活动体验,包括企业实习、网络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案例体悟。对于谈判行销的策略性知识能力,难以通过操作项目来练习形成,可以搜集一些鲜活的经典案例,通过剖析、讲解、议论,来体会领悟其中的策略技巧,培养综合分析能力。4 .师资队伍:以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目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师资不但缺乏,现任教师还存在知识技能短板问题。电子商务专业课教师的相关知识涉及面广,需要工商管理,金融财经,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综合人才。在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时可以采取新招、外聘、内培的方法。五、结束语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对电子商务企业对于中职学生的人才需求状况有了更真实、全面的了解,对后续专业教学改革中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一定依据。在以后的专业建设中,将在充分掌握市场人才需求的前提下,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力争实现人才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