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回文秋闺怨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466998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菩萨蛮回文秋闺怨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菩萨蛮回文秋闺怨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菩萨蛮回文秋闺怨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菩萨蛮回文秋闺怨译文: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井栏边两裸梧桐树,望着我的冷色的新妆。我穿淡淡的新妆,初次望着两棵梧桐树立在井栏旁。我低垂地望着井栏边的花在凋落愁叹,发愁的花在井栏边望着我失色低头。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形影孤单,悲叹我度失眠难熬的长夜。长长的秋夜,可怜我这孤单的身影。楼上不适应这肃杀的秋色,萧瑟的秋色,我不应该上楼去眺望。菩萨蛮回文秋闺怨注释: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

2、桐井。羞(Xiii)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照:看,望。新妆:女子新颖别致的打扮。冷:淡淡色。新:初次。对:望。羞:低垂。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不宜:不适应,意谓楼上也有凉意了。菩萨蛮回文秋闺怨赏析:上片,运用象征、寄寓手法,写了少妇见物动心的“愁”情。“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与“新妆本绝世,妙舞亦如仙”(南朝梁王训应令咏舞)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本意是写少妇的外表美,可苏轼还是要将象征萧瑟的“梧桐”,与象征美女的“新妆”,放在一起映衬着写,且树与人共鸣,为的是突出少妇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愁”思满怀。同样,“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又进深一层从“梧桐”

3、照秋,写到“井花”愁秋。从“井花”愁秋又写到少妇“对羞”。花与人对话,还是为了突出少妇伤感秋色衰败,春心消融,“愁”思绵绵。下片,直写闺阁少妇夜思郎君的自嘲心态。“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首先从“影孤”进到“孤影”,从“夜永”进到“永夜”,反映了少妇夜思的漫长过程。一个“怜”字,传神地贯穿始终,有“徘徊处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编趾西窗悄“(宋代周邦彦倒犯新月)的徘徨不安的情态。“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进一步衬托少妇秋夜思念郎君的深沉心态。“楼”与“秋”互不兼容,楼已横秋,人何须眺望,一语双关,秋色值不得眺望,郎君也不能如此。全词运用象征、双关的手法,在苏轼笔下,爱情所具有的神秘而微妙的内蕴,少女羞涩而多愁的心态,被反复描绘。从极为普通且能反映秋色衰临的景物“桐”、“井”、“花”、“楼”,寄寓了少妇“永夜”孤影的梦幻感、寂寞感和愁苦感。菩萨蛮回文秋闺怨创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三(1080)十月。苏轼被贬黄州,“杜门谢客”,冬至后又去天庆观养炼。在无所收获之后,作该词以解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