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467953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2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术语和定义、性能要求、原材料要求、配合比要求、生产与施工要求、质量检验与验收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海港、铁路、交通等建设工程用的高性能混凝土。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GB/T17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200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GB/T134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2419水泥

2、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8074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8076混凝土外加剂GB/T10171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2959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GB/T14902预拌混凝土GB/T14684建设用砂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804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2049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GB23439混凝土膨胀剂GB/T2675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电炉磷渣粉GB/T27690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30190石灰石粉混凝土GB/T34008防辐射混凝土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

3、B/T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034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5049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T50557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T50733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JGJ51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JGJ/T178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93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221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T223聚粉酸系高性能

4、减水剂JGJ/T28I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T315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JGJ/T322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JGJ/T328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385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标准JG/T486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JG/T566混凝土和砂浆用天然沸石粉JC/T420水泥原料中氯离子的化学分析方法JC475混凝土防冻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ncrete以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和使用对混凝土性能特定要求为总体目标,选用优质常规原材料,合理掺加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

5、,采用较低水胶比并优化配合比,通过预拌和绿色生产方式以及严格的施工措施,制成具有优异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的混凝土。I3.2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符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的轻骨料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混凝土和重混凝土。3.3常规品高性能混凝土除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之外符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并常规使用的混凝土。JGJ/T385-2015,定义2.0.33.4细骨料(砂)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包括天然砂和人工砂。3.5天然砂自然形成的,经人工开采和筛分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岩石颗粒。3.6人工

6、砂包括机制砂和混合砂。3.7机制砂岩石、卵石、矿山尾矿或工业废渣经除土、机械破碎、整形、筛分、粉控等工艺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岩石颗粒。3.8混合砂由天然砂与机制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砂。3.9粗骨料(石)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包括卵石和碎石。3.10人工砂片状颗粒1.18mm以上的人工砂颗粒中最小一维尺寸小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径0.45倍的颗粒。3.11含泥量天然砂和卵石中粒径小于75m的颗粒含量。3.12石粉含量人工砂和碎石中粒径小于75m的颗粒含量。3.13石粉亚甲蓝值用于判定石粉吸附性能的指标。3.14石粉流动度比用于判定石粉对减

7、水剂吸附性能的指标。3.15人工砂(不含石粉)需水量比人工砂(不含石粉)与ISo连续级配标准砂在规定水泥胶砂流动度偏差下的用水量之比,用于综合判定人工砂级配和粒形性能的指标。3.16人工砂(含石粉)需水量比人工砂(含石粉)与ISO连续级配标准砂在规定水泥胶砂流动度偏差下的用水量之比,用于综合判定人工砂级配、粒形和石粉吸附性能的指标。3.17粗骨料不规则颗粒卵石、碎石颗粒最小一维尺寸小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径0.5倍的颗粒。4一般规定4.1 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长期性能与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4.2 工程所处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8、规范GB/T50476确定。4.3 对于有抗裂、防渗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应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专项咨询或论证,并采用实际工程用的原材料及配合比进行必要的试验验证。4.4 当需要加强混凝土裂缝控制时,宜采用比表面积低、放热慢、早期强度发展慢、收缩小的水泥。4.5 宜采用非碱活性骨料。在盐渍土、海水和受除冰盐作用等含碱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不得采用碱活性骨料;对于非重要结构时,除应采取抑制骨料碱活性措施外,还应在混凝土表面采用隔离措施。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的规定。4.6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重视骨料的品质和骨料体系

9、的设计,在满足拌合物性能和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宜尽量增加粗骨料用量,设计较低的拌合物工作性。4.7 高性能混凝土的在运输、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4.8 高性能混凝土的评价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标准JGJ/T385的规定进行。4.9 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的规定。4.10 重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辐射混凝土GB/T34008与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T50557的规定。5性能要求5.1 拌合物性能要求5.1.1 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得离析或泌水,且坍落度、扩展度、坍落度经时损失和凝结时间应满足施工要

10、求。5.1.2 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扩展度等级划分及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尽可能采用较小的坍落度。5.1.3 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5.1.4 对于无抗冻要求的一般环境条件,掺用引气型或引气型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5.1.5 特制品的高性能混凝土稠度以及其他性能控制宜符合以下要求:1泵送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坍落度控制目标值宜在S5等级中选用,Ih坍落度应无损失,扩展度不宜小于5

11、00mm,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宜控制在5s20s02自密实混凝土扩展度不宜小于60Omm,1h扩展度应无损失;扩展时间T500不宜大于8s;坍落度扩展度与J环扩展度差值不宜大于25mm;离析率不宜大于15%。3泵送钢纤维混凝土坍落度控制目标值宜在S4等级中选用,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20mmh;合成纤维混凝土坍落度控制目标值不宜大于180mm,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纤维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纤维应分布均匀,不出现结团现象,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中纤维体积率应符合试验要求。5.1.6 用于预制制品的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还应满足该制品制造工艺的要求。5.2 力学性能要求5.2.1 常规品高性能

12、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分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划分为C30、C35、C40、C45、C50、C55。5.2.2 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分5.2.2.1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划分为C60、C65、C70、C75、C80、C85、C90、C95、ClOOo5.2.2.2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划分为C30、C35、C40、C45C50、C55。5钢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划分为CF35、CF40、CF45CF50、CF55、CF60CF65CF70、CF75

13、、CF80;合成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划分为C30、C35、C40C45、C50、C55。5.2.3 用于预制制品的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除外。5.2.4 强度评定规定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评定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执行。5.3 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要求5.3.1 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等级划分5.3.1.1 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等级划分抗冻等级(快冻法)抗冻标号(慢冻法)抗渗等级

14、抗硫酸盐等级F250F350D150P12KS120F300F400D200P12KS150-F400D200KS1505.3.1.2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采用氯离子迁移系数(RCM法)划分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时,应符合表5的规定,且测试龄期应为84d.表5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皴划分(RCM法)等级RCM-IIIRCM-IVRCM-V氯离子迁移系数Drcm(RCM法)(10,2m2s)2.5DRCAfV3.01.5WDRCM2.5DRCMV1.5b)当采用电通量划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时,应符合表5的规定,且高性能混凝土测试龄

15、期宜为28do当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与矿物掺合料之和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时,测试龄期可为56d。表5高性能混凝土抗氟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电通法)等级Q-IHQ-IvQ-V电通量QS(C)1000s2000500a1000ft5005.3.13高性能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高性能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等级划分等级T-IIITIVT-V碳化深度d(mm)IOt150.110dV0.1532一般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要求5.321-般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控制要求应按表5.321确定。53.2.1一般环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要求环境作用等级控制项目50年100

16、年I-CI-BI-C28d碳化深度(mm)1510P12P125.3.3冻融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要求5.3.3冻融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控制要求应按表5.331确定。表533.1冻融环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控制环境作用等级控制项目50年100年II-CII-DII-EII-CII-DII-E抗冻等级F250F300F350F300F35OF4005.3.4氯化物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要求5.3.4.1氯化物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控制要求应按表5.341确定。表5.3.4.1叙化物环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控制环境作用等级控制项目50年100年III-CIV-CIII-D

17、IV-DIII-EIV-EIII-FIII-CIV-CIII-DIV-DIII-EIV-EIII-F84d氯离子迁移系数T22(10ms)3.02.52.01.52.52.51.51.2注:当海洋氯化物环境与冻融环境司时作用时,应采用引气混凝土。5.3.5化学腐蚀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要求53.5.1 化学腐蚀环境下的高性能混凝土不宜单独使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其原材料组成应根据环境类别和作用等级按照本标准中的原材料控制要求进行。53.5.2 在干旱、高寒硫酸盐环境和含盐大气环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宜为引气混凝土,其含气量不宜超过5%。5.353化学腐蚀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

18、耐久性能控制要求应按表535.3确定。表5.353化学腐蚀环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控制境作用等级控制项目50年100年V-CV-DV-EV-CV-DV-E84d氯离子迁移系数-122(10ms)4.02.52.03.52,01.5-12256d电通量(10ms)20001500KS120KS150KS150KS150KS150KS1505.3.6收缩性能高性能混凝土180d干燥收缩率不宜超过0.045%6原材料要求6.1 水泥6.1.1 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的选用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结构特点以及工程所处环境和应用条件确定。高性能混凝土宜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规定的硅酸盐

19、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对于有盐冻融环境下的混凝土,不得采用含石灰石粉的水泥;有预防混凝土碱一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宜采用碱含量低于0.6%的水泥: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GB200规定的中、低热硅酸盐水泥,也可使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复合使用大掺量的矿物掺合料;有抗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复合使用优质的矿物掺合料,不得采用含石灰石粉的水泥。6.1.3 水泥的技术指标还宜符合表6.1.3的规定。表6.1.3水泥性能要求项目要求试验方法比表面积(nAkg)350按GB/T8074进行3d抗压强度a(MPa)42

20、.5级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217.0,25.052.5级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223.0,30.0按GB/T17671进行28d3d抗压强度比1.70按GB/T17671测试28d抗压强度及3d抗压强度,28d3d抗压强度比二28d抗压强度/3d抗压强度熟料C3A含量(按质量计)/%中等硫酸盐环境W5%,海水等氯化物环境10%按GBZT176进行3d水化热(kJkg)一般水泥W280,中热水泥W251,低热水泥W230按GBZT12959进行7d水化热(kJkg)一般水泥W320,中热水泥W293,低热水泥W260按GB12959进行Cr含量(按质量计)/%0.06按JCZT42

21、0进行标准稠度用水量/%26按GB/T1346进行注:a此指标为选择性指标,当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用于有抗裂要求的混凝土中时采用。6.1.4 用于人居环境或饮水工程等工程时,水泥应控制放射性和重金属浸出毒性。6.2 矿物掺合料6.2.1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应采用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矿物掺合料,主要包括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钢渣粉、粒化电炉磷渣粉、石灰石粉、天然火山灰质材料、复合掺合料等。粉煤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规定,粒化高炉矿渣粉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硅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

22、标准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27690的规定,钢渣粉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GB/T20491的规定,粒化电炉磷渣粉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电炉磷渣粉GB/T26751的规定,石灰石粉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灰石粉混凝土GB/T30190的规定,天然火山灰质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JGZT315的规定,复合掺合料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JGZT486的规定。6.2.2 使用其他掺合料应经过试验研究和论证,并应进行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验证。6.2.3 掺用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

23、硅酸盐水泥。6.2.4 对于高强混凝土或有抗渗、抗冻、抗腐蚀、耐磨或有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采用I或II级粉煤灰。采用硅灰时,其二氧化硅含量应大于85%。6.2.5 生产掺合料时不得使用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助磨剂。6.3 细骨料6.3.1 细骨料应采用分计筛余控制颗粒级配,细骨料分计筛余百分率见表6.3.1。表6.3.1细骨料分计筛余百分率表(%)方孔筛尺寸(mm)4.752.361.180.600300.15筛底分计筛余百分率()O-IO5-2553015-3617-3632501563.2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333范围内。6.3.3 细骨料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6.3.3的规定。表6.

24、3.3细骨料技术要求序号项目天然砂人工砂试验方法1含泥量a(按质量计)/%2.0按GB/T14684进行2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50.5按GB/T14684进行3石粉亚甲蓝值b4.0按附录A进行4石粉含量C(按质量计)/%10.0按GB/T14684进行5石粉流动度比d%100按附录B进行6片状颗粒含量/%15按附录C进行7人工砂(不含石粉)需水量比105-115按附录D进行7%8人工砂(含石粉)需水量比f7%115-125按附录E进行9坚固性(质量损失/%)88按GB/T14684进行10单级最大压碎指标(%)25002500按GB/T14684进行12松散堆积空隙率()43.043.

25、0按GBzTl4684进行13饱和面干吸水率()2.02.0按GBzTI4684进行14云母含量(按质量计,%)2.02.0按GB/T14684进行15含水率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按GB/T14684进行16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1.01.0按GB/T14684进行17有机物含量合格合格按GBZT14684进行18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按质量计,%)0.50.5按GB14684进行19氯化物网以氯离子质量计,)0.020.02按GB/T14684进行20贝壳卜,(按质量计,%)5.05.0按GBZT14684进行a当配制C40及其以下强度等级混指b当石粉亚甲蓝值4.0,

26、且石粉流刀值4.0,但石粉流动度比2100%时c当石粉亚甲蓝值W2.5时,此指标当放宽,但不应超过15%。d此指标为选择性指标,可由供需双e此指标为选择性指标,可由供需双f此指标为选择性指标,可由供需双g当细骨料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性要求后,方能采用。h该指标仅适用于海砂,其他砂种不LE时,天然砂含泥量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3.0%。J度比VlO0%时,石粉含量不应超过5%;当石粉亚甲蓝,石粉含量不应超过10%o根据使用环境和用途,经试验验证,供需双方协商可适方协商确定是否采用。方协商确定是否采用。方协商确定是否采用。硫化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作要求。6.3.4同批次细

27、骨料的质量稳定性应符合表6.3.4的规定。表6.3.4细骨料质量稳定性项目允许波动范围试验方法天然砂人工砂含泥量(按质量计)/%0.2在生产过程中,同一批细骨料产品随机抽取5个分割样,并进行编号,根据细骨料类别按照表中所列项目进行检验,取5个分割样检测值的算数平均值;连续三个批次质量稳定后,同一批细骨料产品可按3个分割样进行质量稳定性检验。方筛孔2.36mm分级筛余/%2.0片状颗粒含量/%2.0石粉亚甲蓝值0.2方筛孔0.30mm分级筛余/%2.0筛底/%+2.0细骨料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进行碱活性检验,当骨料具有潜在碱活性时,应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

28、50733的规定采取技术措施进行预防。当判断细骨料存在碱活性时,不得用于配制处于盐渍土、海水和受除冰盐作用等含碱环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6.3 .6海砂应采用淡水淘洗的方法进行净化处理,且满足6.3.1635要求。如采用非淡水淘洗的方法净化处理海砂,的要求,也应进行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试验验证,之后方可使用。6.4 粗骨料6.4.1 粗骨料级配应宜根据粗骨料粒级范围进行分级:最大公称粒级为19.Omm宜分为两级配;最大公称粒级不大于31.5mm宜分为三级配;最大公称粒级大于315mm宜分为四级配。供方应分级供应销售,需方应分级分仓储存。6.4.2 粗骨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4.2的规定。表6.4.

29、2粗骨料技术要求序号项目卵石碎石1针、片状颗粒含量()260026004连续级配松散堆积空隙率b(%)43435含泥量(按质量计)/%1.06石粉含量(按质量计)/%.o7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20.28有机物合格合格9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SO3质量计,%)1.01.0IO吸水率()1.51.5Il坚固性(质量损失/%)8812压碎指标()a3503804003804004207.3.2复合矿物掺合料掺量宜符合表7.3.2的规定。7.3.2复合矿物掺合料最大掺置水胶比最大掺量()采用硅酸盐水泥时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0.4060500.405040注:采用其它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可将水泥混

30、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复合矿物掺合料中各矿物掺合料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表中单掺时的限量。采用硅酸盐水泥时,经混凝土耐久性和长期性能试验验证,复合掺合料最大掺量可放宽5%。7.3.3长期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盐冻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环境的高性能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引气剂掺量应根据混凝土含气量要求经试验确定,高性能混凝土最小含气量应符合表7.3.3的规定,最大不宜超过7.0%o7.3.3高性能混凝土最小含气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mm)混凝土最小含气量()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盐冻环境、海水冻融环境40.04.55.025.05.05.520.05

31、.56.0注:含气量为气体占混凝土体积的百分比。7.4 氮化物环境中配合比参数要求7.4.1 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配合比基本要求应满足下表7.4.1的要求表7.4.1融化物环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基本要求用等级50年100年控制项广III-CIV-CIII-DIV-DIII-EIV-EIII-FIII-CIV-CIII-DIV-DIII-EIV-EIII-F水胶比0.420.400.360.340.400.360.3430357.5.2高性能混凝土抗硫酸盐或镁盐侵蚀配合比基本要求应满足表752的要求。7.5.2高性能混凝土抗硫酸盐或铁盐侵蚀配合比基本要求抗硫酸盐等级最大水胶比矿物掺合料

32、掺量()KS1200.4230KS1500.3835KS1500.3340注:1矿物掺合料掺量为采月月普通硅酸盐水泥情况的掺量;2矿物掺合料主要为矿渣粉和粉煤灰等,或复合采用。7.5.3 高性能混凝土抗其它化学腐蚀配合比基本要求应满足下表653的要求7.5.3高性能混凝土抗其它化学腐蚀配合比基本要求环境条件腐蚀介质指标最大水胶比水(含酸雨等)中酸碱度(PH值)6.05.50.425.55.00.395.00.36水中侵蚀性CCh浓度(mgL)15-300.4230-600.40601000.387.6 配合比设计时,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尚宜分别符合表7.6 -1和7.6

33、-2的规定。表76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推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采用硅酸盐水泥时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粉煤灰0.404030粒化高炉矿渣粉0.405545石灰石粉0.402015天然火山灰质材料0.403020钢渣粉3020磷渣粉3020硅灰10IO复合掺合料0.405545注:采用其它通用4注酸盐水泥时,应求,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一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应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采用硅酸盐水泥时,经混凝土耐久性和长期性能试验验证,复合掺合料最大掺量可放宽5%;石灰石粉不宜单独使用;当采用含石粉机制砂时,石灰石粉掺量应计入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并经试验验证。表76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推合料最大推量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采用硅酸盐水泥时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粉煤灰0.402520粒化高炉矿渣粉0.4055450.404535石灰石粉0.4025200.402015天然火山灰质材料0.4030200.402515钢渣粉2010磷渣粉2010硅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