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第2版第一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71228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8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会计第2版第一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成本会计第2版第一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成本会计第2版第一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成本会计第2版第一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成本会计第2版第一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本会计第2版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会计第2版第一章.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同学们好!,主讲教师:袁 蓓电话:课件邮箱:邮箱密码:hdzxcbkj,成 本 会 计Cost Accounting,会计的学科体系:,“成本会计学”在会计学中的地位,初级会计学:讲述的是会计学的基本理 论和方法。是“成本会计学”的各项理论和方法的基础。财务会计学:关于存货计价和各项资产耗费的核算以及关于期间费用的核算都与成本计算有直接关系。成本会计学:一门以成本为对象的重要的会计专业课程。,现有会计的三个主要领域:,一、课程性质,是一门应用性微观经济管理课程;是研究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一门课程。是财务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也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

2、课程,进一步深造的必修课程为大小企业提供产品、服务和客户各方面的成本信息;还为管理者计划、控制和决策提供信息,二、基本内容,广义的成本会计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狭义的成本会计,2010年出版,三、教学资源,1.文字教材,成本会计由蒋国发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四、教学实施及环节,1.预习,阅读、理解,基本 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自己做好章节练习题,熟练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核算与成本会计方法。,通过课堂分析和讲解教材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解决同学们的疑难问题。,为帮助同学们掌握,对本课程推出教学课件、习题上网,电子邮件答疑等手段。,2.课堂

3、讲解,3.网上辅导,到课率10%课堂表现10%课程作业30%,期末卷面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占总成绩的50%,4.考试成绩,本学期课程作业具体内容,财经短评 每位同学依学号顺序每次上课做一分钟最近一周任意一则财经新闻评述,形式不限。成本课程实训 小组作业,根据实训资料编制完整的成本帐表。观摩财经视频,第一章 成本会计总论,掌握成本、成本会计的概念对象和职能;理解成本、费用、支出的关系;了解成本会计的任务;明确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2023/11/2,13,学习目标:,成本会计概念和对象成本会计职能和任务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2023/11/2,14,学习内容:,一家生产企业,要生产出产

4、品,就需要耗用原材料、支付工资和管理费用等,生产的产品要销售出去,就要发生广告费、售后服务费等,这些耗用的原材料、支付的工资薪酬、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本费用。你如果是这家企业的会计人员或想去作这家企业的会计人员,企业的这些成本费用如何记账,如何计算,提供哪些成本费用资料才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这是你必须做好的工作。相信大家通过学习下面的内容,就会对成本费用的核算手到擒来。,导 入,2,:,支 出,费 用,成 本,成本会计,1.1 成本费用的概念,请你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吧,支 出,费 用,成 本,成本会计,支出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一切开支与耗费支出一般划分为

5、: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偿付性支出利润分配及对外投资支出等,2023/11/2,20,1、关于支出,资本性支出是指不仅与本期收益有关,更与后期的收益有关的支出。收益性支出是为取得本期的收益而发生。并由当期的收益予以补偿的支出。投资支出是企业为通过分配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取得其他企业资产而让渡本企业资产的支出。所得税支出是企业按照国家税法规定,根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并交纳所得税而发生的支出。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没有直接联系的各项支出。利润分配支出是指利润分配过程中发生的开支,如支付的库存现金股利等。,支 出,费 用,成 本,成本会计,基本概念辨析,费用是企业为销售商品

6、、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按其与生产的关系划分为:生产费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物化劳动、活劳动的货币表現,它与生产有直接关系;期间费用: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耗费,与发生的期间配比作为当期收益的扣減,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费用是支出的构成部分,在支出中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关的部分即可表现或转化为费用,否则不能列为费用。,2023/11/2,23,2、关于费用,支 出,费 用,成 本,成本会计,基本概念辨析,成本是生产费用的对象化,即在某一时期内某种(类、批等)产品所应负担的费用。企业某一时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总和不一定等于该期的产品成本总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有广义与狭义

7、之分。广义成本指企业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生产费 用与期间费用。狭义成本通常仅指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是对象化的生产费用。,2023/11/2,25,3、关于成本,成本形成的实质,从理论上讲,成本是一个价值范畴,它同价值有着密切的联系。成本与价值的形成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后图所示。,劳动者劳动,劳动手段,劳动对象,产品使用价值,转移价值(C),工资(V),折旧,物料消耗,产品成本,新创造的价值M(税金和利润),(活劳动消耗),(物化劳动消耗),+,+,+,+,+,产品经济价值,即:产品成本=C+V,从上图分析可见,产品价值=C+V+M,产品价值的前两部分(C+V)是形成产品成本的基础,是成本包括内容的客

8、观依据。,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所以,从理论上讲,产品成本就其实 质来说,是产品价值中的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C)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V)的货币表现。,在实际工作中,一是从资金的补偿角度出发,如废品损失,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如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财产保险费,作为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把某些不 形成产品价值的支出,劳动者为社会所创造的某些价值,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二是基于简化成本核算工作的考虑,大多按时期发生的期间费用,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生产费用,产品成本,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耗费称为生产费用.它通常与一定期间相联系,只

9、有具体发生在一定数量的产品上的生产费用,才能构成该产品的成本.它是生产费用的对象化.,可 见,是以产品成本的实质(C+V)为基础同时又考虑了加强企业经济核算的要求。,成本开支范围(即产本成本实际包括的内容),由于:理论成本或实际成本,为了加强对成本的管理,防止滥挤成本,国家统一规定了 成本开支范围,产品成本的含义,产品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为生产一 定种类和数量合格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不同时期发生的费用分属不同时期的产品,只有在本期为生产本产品而发生的费用,才能构成该产品成本。,只有具体发生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上的生产费用,才能构成该产品成本,三者的关系图,支出、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关

10、系,支出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所有开支与耗费。费用是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支出中与生产经营相关的部分。产品成本是生产费用的对象化,生产费用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产品成本是生产费用的最后归宿。如果企业没有在产品,当期生产费用即为当期完工产品成本,如果企业有在产品,则生产费用与完工产品成本的关系是:本期完工产品成本 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费用和成本界定,费用:是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关的支出。生产费用:同产品的生产有直接的关系的费用。期间费用:同生产经营活动有密切关系,但同产品的生产无直接关系的费用。产品成本:是按一定产品归集的生产费用。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如不特别说明,一

11、般所说的成本是指产品成本。,37,1.2 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成本会计的演进,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早期的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年)近代的成本会计阶段(1921-1950年)现代的成本会计阶段(1951年及以后),起源:1885年前的成本计量模式: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体系相分离一、庄园会计“可供18世纪的企业家利用的现存会计方法是由商人和庄园主建立起来的。庄园会计主要是为了证明管家是否诚实、有效地履行其职责而产生的。”庄园会计采用单式薄记方式,会计记录中主要使用实物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事项都是以冗长的文字叙述式记录。由于封建主采用世袭领地制度,而且农业技术的变

12、革十分缓慢,封建庄园主不像工业资本家那样具有强烈的利润动机。因此,在会计账户中,一般不设置资本账户,不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也无法计算总收益和投资报酬率,会计账薄只用来进行简单地汇总全年收入、支出以及列出最终收支的结余,在庄园会计中尚未形成一套合理的成本核算模式。,二、商业会计“工业会计的更重要的源泉是来自于中世纪开始的由商人创造的复式薄记。”会计学家利特尔顿在1933年出版的20世纪之前的会计发展一书中,提到复式薄记产生的7个必要条件:1.私有财产(Private Property)2.资本(Capital)3.商业(Commerce)4.信贷(Credit)5.文字(the Art

13、of Writing)6.货币经济(Money Economy)7.算术(Arithmetic)帕乔利(Paciolo)簿记学关于复式簿记的会计著作几乎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随着美洲大陆的发现和与东方贸易路线的打通,政治和商业霸权开始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一系列同时发生的变化,促使复式薄记向整个欧洲传播。不过,这个时期的经济仍然是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虽然出现了会计史上划时代意义的“复式簿记”方法,但在成本计量上尚未有较大的发展。,三、工业会计 到16世纪,意大利式的复式簿记法逐渐从商业领域向工业领域渗透。复式簿记法在工场手工业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改进。最初的成本会计正是在这种生产方式下,

14、适应其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控制的要求而产生的。从现存的拉法埃洛迪弗朗切斯科迪梅奇合伙企业(Raffaello di Francesco diMedici&co)的账簿记录和有关文件总可以看到成本会计的雏形。在1530年至1885年之间,成本记录并未再进一步尝试与会计账簿结合。迈克尔.查特菲尔德称“文艺复兴时期至18世纪末,成本会计方法几乎没有得到发展”。成本资料主要是借助于统计方法取得。1885年前绝大多数成本记录方式的共同特征是:(1)在统驭账户中分解和累积成本;(2)通过比较产品的总成本及其销售收入来计算利润。,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5年1920年之间的成本计量模式: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一体

15、化一、梅特卡夫的工厂成本与加克和费尔斯的工厂会计 第一本成本会计著作是美国的亨利梅特卡夫于1885年所著的工厂成本(The Cost of Manufacture)。他是一名美国陆军军需官,根据兵工厂生产管理的经验、对车间的实地调查以及与作业工长的访谈,提出了一种更有效的成本归集方法。两年后,英国的电力工程师埃米尔加克和会计师约翰费尔斯撰写了工厂会计(Factory Account),该书是最早主张按照复式簿记法记录所有成本账户,并将成本账户与财务会计相结合。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反映原材料、人工费用的归集过程和正确地计量存货价值。因此,工厂会计一书在会计发展史上被看成是19世纪

16、最具有影响的成本会计专著。,二、间接费用的处理 1885年前,人们对间接费用的理解不够深刻,只是把它看成一种生产损失而不加到产品价值中去。1896年,英国工厂会计师斯莱特刘易斯(Slater Lewis)提出间接费用可以在会计期末作为一个单位来处理。1898年,英国特许会计师托马斯贝特斯彼(Thomas Battersby)对生产费用进行了分类,将生产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1901年,英国管理专家哈密尔顿丘奇(Hamilton Church)是第一个将成本计量放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考察的人。虽然,丘奇设计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较为科学,但是也比较复杂,实际工作中并未被广泛使用。不过有关他的间接费

17、用论述对以后成本会计计量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三、关于成本记录是否与财务会计结合的争论 1887年英国的电力工程师埃米尔加克(Emile Garcke)和会计师约翰费尔斯(JohnMFells)最早主张将成本记录与财务会计账户结合。成本记录是否与财务会计账户结合的争论一直持续到1920年前后。美国会计教育家桑德斯(Sanders)强调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结合的重要性。利特尔顿在其著作20世纪的会计变革一书中也指出,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结合是工厂制造业不可避免的会计结果。现在看来,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体系一体化的采用,在会计发展历史上存在着正面与负面的作用。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体系的一体化创立

18、了成本会计,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不仅改进了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而且也扩展了会计内容,成为管理会计的奠基石。不过它也带来了遗憾,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的一体化使得成本会计丧失了与成本“管理”的相关性。,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0年1987年之间的成本计量模式:成本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一、管理会计的形成 管理会计是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是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结合体。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从传统成本会计中派生出来的。第一本管理会计的著作发表于1922年,HW奎因斯坦撰写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不过对最初管理会计的发展贡献最大的却应该是JO麦金希,他在19

19、24年出版了管理会计专著,这是第一本较系统地论述管理会计概念和理论的著作。1930年,埃莫森的同事哈里森写成了标准成本一书,这是一本系统介绍标准成本计算的专著,他全面地论述了如何将标准成本计算纳入会计账簿系统之中,该书的影响也颇为深远。,二、绝对真实性成本观念(Absolutely True Method)下的标准成本与预算控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为了应付经济萧条,美国正在广泛地推行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为配合科学管理的需要,成本计量要求由“先干后算”的成本核算模式,发展为“先算后干”的成本控制和核算模式。标准成本制度(Standard Costing)和预算控制(Budget Contr

20、ol)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采用了标准成本和预算控制方法。在那个时期,强调会计数据应绝对遵循“客观性”(Objectivity)和“可验性”(Verifiability)要求。因此,标准成本必须对全部成本(Full Cost)进行全面归集和合理分配,强调产品全部成本及其费用需要在已销产品与未销产品之间进行划分,并认为从理论上可以找到一种“绝对真实的成本”来计算产品成本。,三、条件真实性成本观念(Conditional True Method)下的标准成本与预算控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蜜月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生产率急速提高,企业

21、的规模不断扩大。量本利方法和变动预算的原理在早些年就被提出。量本利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工程师AM韦林顿于1887年在铁路定位的经济理论一书中提出。当时企业管理已经开始重视战略规划和管理决策的作用,成本管理已从“执行型”工作转到“决策型”工作。在这个时期,人们已认识到不同的成本分配有不同的目的性。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霍恩格伦提出应该以“条件真实性的成本法”(Conditional True Method)代替“绝对真实的成本法”他认为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的决策和控制需要,制造成本的构成应该由全部成本改变为变动成本,成本的真实性取决于成本分配的目的。,四、多维成本概念的提出 1955年,美国会计学会(AAA

22、)对一些重要的决策型成本概念进行了界定,这些重要的概念包括差别成本、重置成本、计划成本、历史成本、标准成本、责任成本、预算成本等。1958年,该学会又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管理会计体系包含的内容,主要包括:标准成本制度、预算控制管理、量本利分析、差量成本分析、弹性预算、边际贡献分析和责任会计等七个方面。1986年全美会计师协会(NAA)下属的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通过并决定对外发布管理会计公告:目标与运作。1960年至1975年间,系统管理学派、决策学派、数量经济学派对会计界影响较大,数学、控制学、运筹学等技术方法向管理会计领域大量渗透,出现了大量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成本计量和进行成本预测,形成了预测型成

23、本会计理论,同时精确化成本计量数学模型的研究达到了鼎盛时期。,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87年以来成本计量模式:多维成本会计模式的出现 一、卡普兰和托马斯的相关性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著作 1987年美国哈佛大学商业管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托马斯约翰逊在合著相关性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一书中写道:“就当今企业所处的环境而言,目前企业中所采用的管理会计系统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管理的需要。管理会计系统对于企业生产过程的控制、产品成本计算以及对管理人员业绩的评价,已不能及时地提供有用的信息。”相关性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一书出版,标志着传统经典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将要寿终正寝,新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正在新的管理思想和信

24、息技术的推动下构建新的理论体系和框架。1987年以后,成本会计研究又进入了“第二个繁荣时期”。,二、成本管理会计系统相关性丧失的原因 1996年,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首次提出了“知识经济”这个概念。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相继出现了全面质量管理(TQM)、敏捷制造(AM)、准时制(JIT)、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等新的管理技术。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已不同于20世纪60年代以前批量生产标准产品的相对稳定的管理方式。在新的管理环境下,许多企业发现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有碍于新管理技术

25、的应用。因此,现行的成本计量模式必须经过重新设计以支持并促进新管理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成本会计系统必须经过革新以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协助管理者在新环境下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三、1987年以来成本会计的创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企业相继出现了作业成本会计(activity based costing)、成本企画(target costing)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目标成本会计(life-cycle costing)、质量成本会计(quality costing)、资本成本会计(capital costing)和战略成本会计(strategic management costing)等新型的

26、成本会计方法,这些新型的成本会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已显成效,并为今后构建新的成本会计理论提供了实践基础。当代成本计量模式已呈现以下4个方面的发展趋势:(1)成本计量突破了会计账户约束,形成一种开放性的计量系统;(2)成本计量将跨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领域,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信息的融合;(3)改变了传统成本计算的数据流向,由财务系统流向业务系统改变为由业务系统流向财务系统;(4)扩展了成本内涵,将传统会计收益观逐步转变成经济学收益观。,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支 出,费 用,成 本,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对象,即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成本会计的对象可概括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27、和产品(劳务)成本,即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关系,财务会计要依据成本会计所提供的 有关成本费用信息来进行资产的计价和损益的确定不仅成本核算需要财务会计的信息支持,而其本身就是纳入复式簿记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框架中的服务对象不同,目标和服务对象相同内容诸多方面与成本有关,成本提供的信息是管理会计所计所需要资料的重要来源,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七个方面。,三、成本会计的内容,是事前根据历史成本资料及可能发生的发展变化和将要采取的各项措施,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测算。,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

28、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七个方面。,三、成本会计的内容,成本决策是指根据成本预测的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在若干个与生产经营和成本有关的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确定目标成本的过程。,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七个方面。,三、成本会计内容,成本计划是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成本,具体规定在计划期内为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并提出为达到规定的成本、费用所应采取的各项措施。,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七个方面。,三、成本会计的内容,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

29、成本计划预定的目标,对实际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检测实际成本偏离成本计划程度,评价其是否符合预定目标的要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七个方面。,一、成本会计职能的构成,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各该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及各项期间费用,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七个方面。,三、成本会计的内容,是根据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

30、与本期计划成本、上年同期实际成本、本企业历史先进的成本水平等进行比较,确定成本差异,进而查明影响成本变动的因素和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七个方面。,三、成本会计的内容,成本考核是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对成本计划及其他有关指标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成本会计各职能的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三、成本会计的内容,是成本决策的前提和依据,三、成本会计的内容,是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是成本预测的延伸和结果,成本会计各职能的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

31、成本会计各职能的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三、成本会计的内容,是成本决策所确定成本目标的具体化,三、成本会计的内容,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成本会计各职能的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三、成本会计的内容,是对成本决策目标是否实现的检验,成本会计各职能的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三、成本会计的内容,是成本核算与成本计划的对比,是对成本决策的正确性做出的判断,成本会计各职能的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三、成本会计的内容,是实现决策目标的重要手段,成本会计各职能的关系是一个相

32、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的职能是什么?,?,问题3,成本会计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成本核算成本会计的派生职能:除成本核算之外,还具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2023/11/2,74,一、成本会计的职能,成 本 会 计 的 职 能,成本会计职能,1.成本预测,6.成本考核,5.成本核算,7.成本分析,2.成本决策,成本会计各项职能之间存在以下的关系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预测的结果;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所确定目标的具体化;成本控制是对成本计划实施进行的监督

33、;成本核算是对成本计划是否完成的检验;成本分析是对成本计划完成与否的原因进行的检查;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计划的重要手段;成本核算是各项职能的基础,没有核算其他职能都无法进行。,2023/11/2,76,成本会计的职能体系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成本核算职能(最基本职能)成本计划职能成本控制职能成本评价职能,.由企业经营管理(成本管理)的要求所决定的;还受制于成本会计的对象和职能.成本会计的任务: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计划,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效果服务;审核和控制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防止浪费和损失;核算成本、费用,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所需的成本、费用信息;进行成本分析,考核经营成果,促使企业降低成

34、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2023/11/2,78,二、成本会计的任务,成本会计的工作组织,一、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的内容,为了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企业应当合理地组织其成本会计工作。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主要包括成本会计的机构设置、成本会计的人员配备和成本会计的制度规定等项内容。,成本会计的机构设置,成本会计的人员配备,成本会计的制度规定,它是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和成本管理的具体要求设置的。,成本会计工作的领导机构,成本会计的职能执行机构,成本费用归口管理部门,成本会计机构是企业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职能单位,一、成本会计的机构设置,(一)成本会计机构,成本会计机构是在企业中组织、领导并直

35、接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机构。,(二)成本核算方式,集中核算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主要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集中进行。,1.集中核算方式,负责各种会计凭证的审核、整理和汇总,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核算和产品成本的计算等。,(二)成本核算方式,集中核算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主要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集中进行。,1.集中核算方式,只负责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填制,并对它们进行初步的审核、整理和汇总,为厂部成本会计机构进一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二)成本核算方式,分散核算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主要内容由车间等其他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分别进行。,2.分散核算方式,完成主要会计凭证的审核整理和汇总、各

36、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核算和产品成本的计算等工作。,(二)成本核算方式,2.分散核算方式,根据各车间、部门上报的成本计算资料进行全厂成本的汇总核算,进行生产费用的总分类核算和少数费用的明细核算,并对全厂成本进行综合的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同时还应负责对各车间、部门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分散核算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主要内容由车间等其他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分别进行。,(二)成本核算方式,一般而言,大中型企业一般应采用分散核算方式;小型企业一般可采用集中核算方式。,3.核算方式的选择,成本会计人员是在会计机构中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人员。成本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核

37、心,为了保证成本会计工作的质量,成本会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素质。,成本会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充实的会计业务知识,还应当懂得企业成本管理,能经常深入企业生产实践各环节,应熟悉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具体要求。,成本会计人员配备的基本要求,二、成本会计的人员配备,1、成本会计工作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成本会计人员2、根据成本管理的要求选用适当水平和素质的不同层次人才3、总的要求:胜任既精于核算,又善于管理;既精通政策法规和制度,又熟悉生产工艺流程;既能履行职权,又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2023/11/2,90,具体内容,成本会计制度要以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和财务会计制度为依据来制定,能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特

38、点和管理要求,并与其他有关规章制度相协调。企业成本会计制度可以综合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项内容,也可以分类制定,如关于成本预测和决策的制度,关于成本定额和计划的制度,关于成本控制的制度,关于成本核算的制度,关于成本分析和考核的制度,关于成本报表的制度等。成本会计制度一经确定,就应当在一定期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三、成本会计的制度规定,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是企业组织和处理成本会计工作的规范,是会计法规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的种类(按使用范围和制定权限)全国性成本会计法规制度:会计法、两则、企业会计制度特定主体的成本会计制度:属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2023/11/2,92,具体内容,1、概念与种类,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分工及职责权限;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成本核算的制度:包括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成本帐户、成本项目的设置、成本核算的流程、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等;成本预测和决策、成本控制和分析的制度;成本报表的制度:包括报表的种类、格式、指标体系、编制方法、报送对象和日期等;有关责任会计制度:包括成本中心的设置、企业内部价格的制订和结算方法等;其他有关成本会计制度。,2023/11/2,93,2、企业内部成本会计制度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