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实践与建议.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77067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实践与建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海洋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实践与建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海洋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实践与建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海洋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实践与建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海洋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实践与建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实践与建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实践与建议.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洋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实践与建议,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廖书庆,江苏省选修模块开设情况及高考要求,1.开设情况:江苏进入课改已三年,2008年第一次是按新课程的要求进行高考,在高二第二学期开设,至少选修两个模块,但很多学校没有按些要求执行。2.高考要求:对于选修地理的学生,有两个模块的考试要求,从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范、选修6环境保护4个模块中选择2个模块学习,高考分值约20分,其他学生无考试要求。,2008年江苏省高考试题:,30选做题:请在A、B、C、D四题中选定两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满涂黑。如多做则按所答的前两题评分。A海洋地

2、理图17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字母A表示,B表示,C表示。(3分)(2)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填选项字母)。(2分)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 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 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3)苇滩、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填选项字母)和。(2分)A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 B容纳、净化污染物C增加河流水量 D保护生物多样性(4)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简述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3分),B城乡规划图18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

3、件是,。(2分)(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M、P、Q中处是高级住宅区。(2分)(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处理由是。(3分)(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3分).,C旅游地理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图19是“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等值线图”。出游比率指某地到某旅游目的地的市民占该地出游市民总数的百分比。材料二:图20为“某旅游目的地19942004年接待游客人次数年内变化图”。(1)距离上海市500公里范围内的世界遗产有、等。(2分)(2)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是(2分)(3)上海市

4、民到北京的出游比率达20以上高于距上海同距离的其它地区,这主要与北京地区人文旅游资源和两方面的特征有关。(2分)(4)图20所示的旅游目的地是(填选项字母)。(2分)A深圳锦绣中华 B北京颐和园C苏州周庄 D阿坝州九寨沟(5)图20所示目的地游客接待高峰分别在“五一”、“暑假”和“”。2008年我国调整“五一”假日,新增“清明”、“端午”两假日,休假制度调整对该目的地游客接待数量年内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2分),D环境保护图2l为“195l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1分)(2)北京市

5、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植被稀少,且常有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4分)(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2分)A行政手段B法规手段c经济手段D教育手段(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总体感觉:1、考主干知识,不出偏题、怪题2、以区域为背景,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3、注重图表分析、考察地理能力4、与必修课内容联系紧密5、关注社会热点,2008高考试卷分析,海洋地理的重点解读,一、环境保护课程性质、

6、地位,“环境保护”模块是高中选修部分的第六个模块。在高中地理的各个模块中,是最集中地反映人地关系的模块。本模块有很高的情感、价值观、能力的培养价值。“环境保护”模块重点介绍了环境、资源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几乎与高中必修、选修的各个模块都有密切联系。,二、环境保护模块知识之间的联系,本模块共有五个专题1.环境与环境问题2.环境污染与防治3.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4.生态环境保护5.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主要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中心选择内容,而不是“环境科学”,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公众参与,主要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和行动,

7、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环境保护内容框架,描述事实,转变观念,付诸行动,知识结构,体现课标,教学目标,五个专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全面性的介绍;“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生态问 题与生态 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与防治”三 个专题,则是从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环境 问题三个方面对广义环境问题的进一步展开 介绍;“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是检验环境保护有效 性的主要途径,这个专题将学生对环境问题 的视野扩展到全球,并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 概念从观念逐渐向行为方面内化。,三、课标对环境保护模块的要求及人教版教材对课标的落实,1.课标要求:共五个主题,2.人教版环境保护教材对课标的落实,(1)

8、教材的编排结构完全按课程标准(2)教材通过课文正文、图表、案例、思考、阅读、活动等多种形式达成课标要求,五、环境保护教材的教学建议,建议一:要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1)要注意环境问题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是紧密结合的(3)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4)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中解决(5)环境问题有空间差异性,建议二:多联系乡土、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摄影比赛,环境保护标志设计大赛,学生作品,建议三:多使用案例教学法,本模块部分教学内容以案例分析为依托,全书采编了24个案例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有些案例用来诠释、实证、应用理论。案例二“遭

9、到化学污染的北极地区”来表述环境问题规模的全球性。有些案例作为分析问题的素材,从中归纳出理论。“案例七:北京的空气污染和蓝天工程”。,教学内容:水污染。概述:水体、水资源、水体净化、水污染。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影响。水体污染的控制。案例:水俣事件、太湖富营养化、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建议四:需要大量补充知识、补充教学资源作为支持,实际案例,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建议五:课程实施中需要拓展视野,环境伦理问题环境管理问题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研究的新成果,生态伦理:随着人类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人们不断用宣言、政策、国策以及法律等手段,来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企图求得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但是,仅

10、用上述手段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建构一种生态伦理学,帮助人们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征服自然的活动中走向理性阶段,受到理性的约束和道德的约束,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建构生态伦理学是人类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是走可持续发展道理的客观要求,是一切国家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句话,是生态危机呼唤生态环境伦理。生态环境伦理以尊重和保持生态环境为宗旨,以未来人类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环境伦理强调人的自觉和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存共融。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建构,标志着人类道德的进步和完善,是新时代人类处理环

11、境和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科学和经济学之间交叉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如何估算对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物质损失、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和间接的对人的精神损害;如何评估环境治理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挽救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效益,和间接的社会、生态效益;如何制定污染者付费的制度,确定根据排污情况的收费力度;如何制定排污指标转让的金额。环境经济学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来解决对环境污染问题,使环境的价值体现得更为具体,将环境的价值纳入到生产和生活的成本中去,从而阻断了无偿使用和污染环境的通路,经济杠杆是目前解决环境问题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建议六:

12、精选典型试题,加强巩固,例题一:读人口增长、生活贫困与生态环境恶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以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三个地区中的某一地区为例,说明该地区人口增长与生活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按图中箭头方向逐一说明)你认为该地区的环境问题该如何治理?,开放性案例开放、答案开放典型性选用人口与环境问题、发展问题,例题二:当都市里的你陶醉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时,一支“大军”正向我们逼近,危害我们的健康生活垃圾。阅读固体废弃物,(1)垃圾收集点在选址上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图中垃圾收集点在布局上存在的问题是、。(2)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固体废弃物研究”的探究活动,请在下列两个课题:

13、“家庭固体废弃物的研究”;“固体废弃物与人体健康”中选做一个,并完成下列要求:选定的课题:(填序号)探究内容:资料收集途径:,具有实践性身边的地理知识有用的地理,例题三: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甲附近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是。该资源丰富的原因是。(2)乙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简述对该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3)丙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综合治理中采取的 措施主要是。(4)丁地区最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重视区域关注高考联系必修,六、用研究性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三节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阅读教材P17P19,完成下表,研习要点一 全球气候

14、变暖,讨论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哪些?造成的影响是什么?,讨论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哪些?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研习要点一 全球气候变暖,研习要点二 臭氧层遭到破坏,讨论1.臭氧层分布在大气圈的哪一层,对地球生物有什么作用?2.观察下图可发现相对于1981年,1987年南极臭氧层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3.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有哪些?分布在哪些地区?,研习要点二 臭氧层遭到破坏,讨论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有哪些?造成怎样的影响?分布在哪些地区?,研习要点三 酸雨蔓延,讨论1.什么是酸雨,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酸雨会造成哪些危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研习要点三 酸雨蔓延,讨论1.什么是酸雨,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什

15、么?2.酸雨会造成哪些危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研习要点四 森林锐减,讨论森林锐减的原因是什么?,研习要点五 水体污染,讨论图中反映的水体污染的原因有哪些?,研习要点六 土地荒漠化,讨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有哪些?下图中反映的分布有什么特点?,研习要点六 土地荒漠化,讨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有哪些?下图中反映的分布有什么特点?,研习要点七 生物多样性遭破坏,讨论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有哪些?,研习要点八 垃圾污染与危险废弃物转移,研习要点九 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结合教材讨论:(1)工业革命以来,环境问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当代环境问题呈现怎样的特点?,自然灾害与防治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课

16、程性质,自然灾害模块是高中选修部分的第五个模块,是高中地理模块中唯一一个从负面影响来揭示人地关系的模块,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与许多模块之间都有有机的联系,认识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发展与分布规律,重视环境保护,预防灾害,尽量避免自然灾害的产生,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及损害程度,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这个模块将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概况,理解自然灾害与环境的关系,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培养防灾减灾能力。,二、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三、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知识之间的联系,四、课程标准,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

17、分布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3.自然灾害与环境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4.防灾与减灾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举例说出中国防灾

18、、减灾的主要成就。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五、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奠基作用:认识自然灾害,首先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分布等基础知识最先学习。内容安排: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越来越大。以人地关系为主导思想,全面正确地了解这些影响,也是学习后面课程内容的基础因而,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教学)把“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也放在本节学习。,学习目标:了解自然灾害的有关基础知识,自然灾害基础知识中选择了与高中学生所见所闻、息息

19、相关,又与其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内容。知识目标:“有关”指自然灾害概念和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分布。能力目标:运用实例、资料、地图说明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分布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情感目标:将使学生增强灾害预防意识,培养灾害预防技能,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教法建议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在教学时,可以重点介绍分类方法。作为学习本模块的起点,是学习后续内容的基础。,教法建议2: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建议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在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是:首先,所选用的案例必须源于自然灾害事实;其次,案例要精选,必须有典型意义;再次,案例要适应教

20、学改革现状和学生学习现状。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明白自然灾害的特点后,突出对所党内容的运用,再由学生举出一些自然灾害事例,并说明它们各具有什么特点,即“对号入座”,理解会更加深刻。,教法建议3: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部分自然灾害在地球表面有较明显的带状分布现象;另外,在地球表面一些带状地区,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危害严重。如地震灾害分布有: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东非大裂谷地震带等。气象灾害是最具有地带性规律的灾害:寒带、亚寒带是寒潮源地,温带有暴雨、干旱,热带有台风、暴雨等灾害。从世界多灾害地区看:环太平洋、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多灾害;温带多灾害;平原、盆地地区多灾

21、害;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多灾害。此外,地球上还有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带,抵抗外部干扰能力差,易产生灾害。,教法建议4: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同一程度灾害发生在当前人口密度下,要比若干年前造成的损失大得多,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强;由于人类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作用在加剧,使自然灾害类型不断增加,发生周期不断缩短,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危害程度在某些地区不断加强。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对自然灾害的研究与治理工作,谋求化害为利。此外,由于各国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自然灾害的重视程度和防治措施不同,同一能量级的灾害在不同国家产生

22、的破坏作用也不同。如果早做防范,则损失小;如果毫无准备,则损失大。,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第五节 中国的生物灾害,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选材依据:要与自然灾害搏斗就必须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减灾意识,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内容安排:从空间和时间分布角度,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选择了4种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对每一类自然灾害有所侧重地分别分析其成因、发生、发展和主要危害。,学习目标: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选材依据:由于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有差异,致灾

23、原因不尽相同,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各自然灾害的分布状况复杂多样,一地与另一地的自然灾害类型、危害程度不同,灾害的组合、多发时间也不同。另外,从空间大尺度看,中国分布有大的灾害带,大灾害带的自然灾害类型多,频率高,强度大,甚至一些灾害相互叠加,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惨重;从中小尺度来看,中国还分布有多个自然灾害高发地区。内容选择:了解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的分布,以及我国四类自然灾害,六个自然灾害带。,教法建议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应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区域分布的教学,充分运用各种自然灾害分布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达到本条“标准”的学习目标。了解自然灾害

24、的分布应属于区域学习的一项内容,宜采用综合、比较的学习方法。,老师教学案例,教法建议2: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应以简述构造地震为主,并以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为典型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应准确简述泥石流的三个基本形成条件,活动特征及其激发条件,并注意其它自然因素(如地质构造、岩性、水、植被等)和人类活动对泥石流形成所起的作用。应简述影响滑坡的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并结合图像认识滑坡个体发育的阶段性规律以及古滑坡的形态识别。,教法建议3: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重点分析台风形成的两个条件(广阔的高温洋面,有利的流场低空辐合流场

25、与高空辐散流场相对应)。说明台风移动路线。寒潮与冷性反气旋(冷高压)活动密切相关。同时,寒潮的酝酿和爆发又与一定的环流形势相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冷性反气旋与环流形势的变化关系来分析寒潮天气过程的形成与演变。此外,还应该说明寒潮的南下路线。干旱灾害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主要有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其中人类活动影响体现了人地关系,在教学中应引起重视。洪涝灾害是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所造成的,它往往是山区或平原致灾的重要原因,使国民经济和人民财产蒙受巨大损失。在教学中,应认真分析暴雨的形成条件,降水等级与雨量。,教法建议4: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虫灾、鼠灾使农业、林业遭受

26、重大损失;同时老鼠还能传播多种疾病,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这方面的事例很多。可在教学中列举典型案例(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区、危害程度等),配合图像、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建议1:大胆调整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以地震为例:概念相关概念:震级、烈度等读“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灾害带”图,分析世界及我国地震多发地区分布特点和原因根据数据图表,分析地震带来的危害。,自然灾害与防治总的教学建议,建议2:充分利用教材图表、数据、阅读材料等分析问题,掌握相关知识 各章图表、阅读材料数量一览表 图表 阅读材料 案例第一章 32 7 2第二章 46 6 8第三章 25 13 3,全球板块构

27、造与20世纪地震,7级以上地震,18次/年;8级左右地震,12次/年,8.0 以上,中国地震分布图(1900 2004),北京,沈阳,哈尔滨,上海,台北,广州,武汉,昆明,成都,西安,兰州,拉萨,乌鲁木齐,建议3:结合实例讲授、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多收集报刊、杂志、新闻上的事实案例,养成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新闻的习惯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 2008年江南雪灾-低温冻害,建议4:对自然灾害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自然灾害的双重性,台风:带来丰沛淡水资源,缓解旱情;加快了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水热交换;促进上升流的形成,增加鱼类产量火山:火山喷发创造了土地资源;

28、形成许多矿产资源;火山灰肥沃;旅游资源地震:地层断裂、形成奇山异水;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利用地震波寻找海底油气资源。,建议5:加强防灾教育,学会认识预警信号,如高温、暴雨、台风等预警信号地震救护常识、洪涝救护常识,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进入防风状态,建议幼儿园、托儿所停课;,12小时内可能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进入紧急防风状态,建议中小学停课;,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建议停业、停课(除特殊行业);,千万不要跳楼!,躲在开间小的地方,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从容镇定,有组织地疏散,建议六:加强学生实际操作、应用的能力培养灾害相关知识的收集、灾害调查、研究制作灾害演示仪器、宣传教育活动、应急演习建议七:补充海洋灾害的有关知识 如台风、风暴潮、海啸、赤潮、外来物种入侵、海水入侵等,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