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变换自动控制原.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82695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效变换自动控制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等效变换自动控制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等效变换自动控制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等效变换自动控制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等效变换自动控制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效变换自动控制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效变换自动控制原.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3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改变结构图的形式,便于分析某些环节在系统中所占的地位或所起的作用;、改变结构图的形式,便于求出任一对输入输出变量之间的传递函数。,等效变换的目的,等效变换原则,变换前后有关部分的输入量、输出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传递函数)保持不变。,三种基本连接形式:,信号引出点和或综合点的移动,两种等效变换方式:,环节的合并,串联、并联、反馈,2,一、结构图的等效变换法则,图2-35 串联连接的等效变换,(1)串联连接,、环节的合并,特点:前一环节的输出量就是后一环节的输入量。,结论:环节串联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各串联连接传递函数的乘积。,(n为相串联的环节数),D(s)G1(s)

2、R(s),C(s)G2(s)D(s),C(s)G2(s)G1(s)R(s),3,图2-36 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2)并联连接,特点:各环节的输入信号是相同的,均为R(s),输出C(s)为各环节的输出之和。,(n为相并联的环节数,包括“-”的情况),C1(s)G1(s)R(s),C2(s)G2(s)R(s),结论:环节并联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所有并联环节传递函数的代数和。,4,(3)反馈连接,图2-37 反馈连接的等效变换,特点:输入信号R(s)有与反馈信号B(s)在综合点代数相加,所得信号作为前向通道G(s)方框的输入信号。,C(s)G(s)R(s)H(s)C(s),结论:,“-”对应正反馈“

3、+”对应负反馈,5,符号的移动,单位反馈,图2-38 单位反馈连接的等效变换,6,1、综合点(相加点、比较点、汇交点)和或引出点(分支点、分叉点)的移动,(1)综合点前移,C(s)R(s)G(s)X(s)=R(s)X(s)/G(s)G(s),综合点从方框的输出端移到输入端,(2)综合点后移,C(s)R(s)X(s)G(s)=R(s)G(s)X(s)G(s),综合点从方框的输入端移到输出端,7,(3)引出点前移,引出点从方框的输出端移到输入端,(4)引出点后移,引出点从方框的输入端移到输出端,8,(6)相邻引出点位置的交换,(5)相邻综合点位置的交换与合并,C(s)R1(s)R2(s)R3(s)

4、,9,二、结构图等效变换举例,例 试化简如图所示系统结构图,求出传递函数(s)=C(s)/R(s)。,10,11,例 试化简如图所示系统结构图,求出传递函数(s)=C(s)/R(s)。,12,13,14,15,16,简化系统结构图的步骤:,1、确定系统的一个输入量与一个输出量。对于多个输入量或输出量,保留其中一个;,2、移动引出点和/或综合点以便消除交叉连接;,3、多回路无交叉连接时,应从内回路开始,从里向外进行变换。,在移动引出点和/或综合点时,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1、变换前后有关回路中各方框传递函数的乘积应保持不变;,2、变换前后有关前向通道中各方框传递函数的乘积应保持不变。,17,例2-11 试化简如图所示系统结构图,求出传递函数(s)=C(s)/R(s)。,18,19,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