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5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64836 上传时间:2020-06-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5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5篇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散文家、哲学家,被马克思与恩格斯称为“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5篇培根随笔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培根随笔读后感1培根随笔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的。他总结了当时新兴的自然科学的经验和成就,并且瞭望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景,立志要促进这种发展。他出生于1561年1月22日一个伦敦的官宦世家。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1576年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到法国,在法国两年半的时间里,他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1582年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589年成为法院出缺后1的书记,但是

2、这一职位已经二十多年没有空缺。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培根受到大力赞赏。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院指控,处罚四万英镑,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被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都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1626年他身体孱弱,经不住风寒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在谈美中,培根表达了他对美的独到的看法,他认为秀雅合度的美才是美的精华,是绘画无法表现出来的,他的美学思想已含有浪漫主义的最初萌芽。在谈逆境中,他为世人留下一句至理名言:“顺境中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逆境中需要的美德是坚韧,那在道德中是一个更为英雄的美德。谈国

3、家的真正强盛中,他总结出一个国家想成为强大的国家,最重要的是要承认军事是他们的主要的荣誉,跟学问和职业一样。读了这些相隔了很久年代的作家作品,最健康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培根随笔读后感2培根是英国著名的学者,作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培根随笔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感触和收获,他的人生哲理启发了我,他所说的论是我们人生上的缺点和优点以及人生观。在这本培根随笔中,培根写到了政治,宗教、友谊、艺术、性格、教育等话题,以及触及到人类生活的

4、方方面面。他谈及的问题有发人深省的见解的独特方式,那些发人深思的语句是培根的思想精髓,内容应有尽有,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内心世界问题。这些篇章中也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就比如说文中的”论嫉妒“,每个人都会有小小的嫉妒心,培根所写的嫉妒基本包含了大多数人以及所有人的嫉妒心。什么样的人容易招致嫉妒,什么样的人容易嫉妒别人。我也经常会有嫉妒之心。比如考试成绩发下来,没有其他人好,会闷闷不乐。而培根所说的:”从而刺激了他们,耿耿于怀“我会奋发图强,更加努力,争取下一次超过其他人。比如*中的”论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美,心灵美、外表美。她就像花一样,莲花的清高高洁,菊花的高尚,牡丹的富贵等等不要因为自己的

5、丑陋而断定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并不是那样,也许外表丑陋但内心并不丑陋,有所长必有所短,上天是公平的,天底下没有哪个人是十全十美的。那些容貌虽美的人多半是胸无大志平庸一生,但这些结论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也有许多容貌美丽且德才双优的人存在。除了人之美之外,还有自然之美和心灵之美。世界上的万物都有她美丽的存在,只是每个人的审美角度和方式大不相同罢了。就算是人类再鬼斧神工也达不到自然创造本身的境界。每一次晚霞、每一次雨过天晴、每一次白皑皑的大雪等等,对于我们它们是千变万化的。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培根随笔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让我懂得了,学到了如何去看待去面对人生的各个方面,是坦然面对是勇敢面

6、对,不要以自己的一点小脾气去看待去面对每一件事情。培根随笔读后感3培根1561年生于官宦之家,贵族的家庭背景和出众的才华,从小就有出入宫廷的机会,十二岁上剑桥大学这种简历实在让人羡慕不已。他是第一位英文随笔作家,*短小,注重文字的深刻老练,沉重有力,讲求实用。在他的随笔中叙写了许多关于人的,事物的,死亡的,宗教的,各种命运和机会的名言警句,距今约有四百年前的作品,现在读来,也含有很深刻的寓意和对人们的警醒作用。培根的随笔不是文人的闲适小品和游戏笔墨,他是以政治家改造社会,富国利民为目的进行论说的。所以从内容到形式都讲究实用。真理恰如磊落的天光,所有假象盛典在烛光下显得典雅堂皇,但经它一照,则难

7、免穷形尽相。成人惧怕死亡恰如儿童怕进黑暗,儿童天生的恐惧,随着故事同步增长,成人情况亦然。宗教带给信徒的是和平,和平包含着无尽的福祉。幸运产生的美德是节制,厄运造就的美德是坚忍。掩饰是一种荏弱的策略和智谋,作假是一种恶行,起因不是生性虚伪,就是天生胆小,要不就是因为有重大的生理缺陷。父母的欢乐藏而不露,他们的悲哀与恐惧也是这样。(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经历的父母都是这样吧,他们把快乐,辛苦和艰辛都深埋在了心里。)妻子是青年时的情人,中年时的伴侣,老年时的保姆。(那丈夫是什么呢?)在所有的感情中,嫉妒是最难缠磨最持久的,也是最恶劣最堕落的事情,所以它是魔鬼的固有属性。恋爱,明智实难两全。谁

8、主张爱情之上,谁就会放弃财富和智慧。(爱情至上,就一定会变成傻瓜和穷光蛋吗?)人居高位三重仆君王式国家之仆,声明之仆,事业之仆。当权的四大弊端是:拖拉,腐败,粗暴,耳朵软。胆大是盲目的,因为它看不见危险和不便,所以它拙于计议,长于实干。善是习性,性善是倾向,在一切精神的高风亮节中,这是最伟大的。粗浅的哲学常识使人倾向无神论,深入的哲学研究却使人心皈依宗教。迷信类似宗教,所以更加讨厌。躲避迷信本身也许会造成另一种形式的迷信。旅游对于年轻人是一部分教育,对于年长者是一部分经验。旅游对我们来说是什么?乱哄哄的人群,急匆匆的脚步,这是我最深刻的印象。真希望能有像培根所说的那样的旅游过程。阅读中的对谈“

9、假聪明印象深刻。假聪明是做事的祸根。生活中确实有一种人,自认为口出狂言,头头是道,可以压服人,便气势汹汹的一直往下说,把不能自圆其说的东西说成理所当然的正确。这种人在我们身边很多。尤其是这个时代,为什么人们都可以把自己的无理讲的非常有理。简直都没有道德标准了。现在的人们都推崇养生指导,其实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是延年益寿的诀窍之一。慎言胜过雄辩。财富是德行的包袱。人的天性往往隐而不露,有时可以将它压服,却很难将它消灭。人的天性在这几种情况下最容易显露出来:在私下里,这种场合不用装模作样。在感情冲动时,会忘乎所以。遇到新情况和新考验时,这时候习惯已经不起作用。人的天性中不是生香卉,便是长毒草。幸运大

10、多是由外在的偶然事件促成的,然而造就一个人的幸运,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双手。就像我们说的,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人人都是自己幸运的设计师。幸运之路就像天空的银河,它是许许多多小星星的聚会和集结,这些小星星分开了是看不见的,但合在一起就会发光。用培根最经典的话来结尾:阅读使人充实,讨论使人灵敏,笔记使人精确。因此,人如果懒于提笔,就必须长于记忆;如果不爱讨论,就需要十分机敏;如果不爱读书,就必须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方能显不知为有知。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韶秀;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学养终成性格。培根随笔读后感4勤于学习才能乐于施教。每当我们看到一本好书的时

11、候,内心总是会忍不住记录内心的启发和感想,那些从著作中所冥思震撼人心的话语,那些从著作中所触摸感动灵魂的文字,我们都能通读后感传递出来。我这人比较懒,如果我看一本书,刚开始没有看到吸引的内容,我就会不再看下去,这样我往往就会错过很多好书。暑假,我读了弗兰西斯培根的培根随笔,从小妈妈就会买很多文学杂志给我,但每次读到第一页的“卷首语”时,我总会隔过去,因为我觉得那些*读得太累。所以,妈妈常常在我不想读卷首语时说:“这些*都是文学佳作,要在心情静如止水的时候读,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真谛。”我便常在最平静时翻看这些*,真的大有所获。觉得它就是我们人生这本书的“卷首语”。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

12、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可以说,培根随笔中的随笔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我们一便又一便地阅读、一便又一便地细细品味。培根随笔读后感5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而他的随笔,篇幅虽不长,但短小精炼的文字却拥有振聋发聩的力量。谈死亡大多数人都惧怕死亡,我也不例外。其实一位言者说得对:“死亡的声势比死亡本身更恐怖。”死亡本是一瞬,但死亡前的呻吟、面无血色、亲朋哭泣等却让死亡变的恐怖。但像凯撒大帝等英雄豪杰,他们对死亡却看得很淡,死亡临近还能面不改色。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拥有一个伟大的人生。还有一些人,他们不畏

13、惧死亡,因为他们死在追求伟大人生理想的路上,他们死而无憾。所以我们也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大胆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所热爱的东西,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死而无憾。谈人的天性人的天性是很那消灭的,只能用习惯来将其改变和抑制。培根在这篇随笔中交给了我们一些改变天性、养成习惯的好方法:我们给自己定的任务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有时我们可以循序渐进,有时也可以立即而彻底地改变坏习惯,或者走到与坏的天性相反的极端。同时养成习惯不能一鼓作气,要有所间断。可想要彻底铲除一个恶习不是那么容易的,有时在不经意间人的天性就会暴露出来。所以为了彻底铲除恶习,我们可以消除恶习的引诱,或经常和它亲近,从而使它不起作用。人的天性对人的影响非常大,但一些卑劣的天性也是根深蒂固、难以铲除的。所以养成良好的习惯来抑制和改变我们天性中的卑劣之处是十分重要的。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5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生作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