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第5章-系统开发.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83723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5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第5章-系统开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5章-系统开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5章-系统开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5章-系统开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5章-系统开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第5章-系统开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第5章-系统开发.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5章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5.1 系统设计概述5.2 系统结构框架设计5.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5.4 系统代码设计5.5 数据库设计5.6 系统输出设计5.7 系统输入设计5.8 模块处理过程设计与模块设计 说明书5.9 系统设计说明书与设计报告,第5章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系统设计的原则,掌握计算模式的选择和系统结构框架的设计,熟练掌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中的模块结构图设计以及详细设计中的代码和数据库设计,了解系统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方法。,系统设计内容,处理过程(PFD)(一般模块),界面设计(通用模块),功能结构设计(FSD)硬件设计数据库设计,5.1 系统设

2、计概述,系统设计(system design)是依据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物理模型,根据新系统的逻辑功能要求,结合实际条件,进行具体的设计,确定系统的实施方案,解决系统“怎么做”的问题。,系统设计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大部分:概要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系统的结构框架设计和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详细设计则主要完成系统的代码设计、数据文件/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和模块处理过程等任务。,为保证系统能顺利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即资源共享,防止出现信息孤岛2)可变性:即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3)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修复时间4)高效率:高效的事物处理能力5)经济性:尽量减少系统的开销,系

3、统设计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性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其中的最重要原则作为优先实现的设计指标。例如,财务系统的设计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可靠性,一个大规模的系统首先应该关注的是系统性,经常进行输入、输出和查询的系统可能首先要考虑系统的效率。而且这些原则有时是相互矛盾的,例如,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时,往往以降低系统的效率为代价。,5.2 系统结构框架设计,系统结构框架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系统总体布局设计、系统数据布局设计、系统硬件配置设计、系统软件平台设计和系统计算模式设计。5.2.1 系统的总体布局设计 系统的总体布局方式主要有:集中式系统(Centralized Systems)和分布式系统(Distri

4、buted Systems)两种。,集中式系统,主要指IBM、HP等小型机以上档次的系统,一个主机带多个终端。终端没有数据处理能力,运算全部在主机上进行。现在的银行系统,大部分都是这种集中式的系统,此外,在大型企业、科研单位、军队、政府等也有分布。集中式系统,主要流行于上个世纪。现在还在使用集中式系统的,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沿用原来的软件,而这些软件往往很昂贵。,分布式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等资源联系在一起,实现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分布式系统,一般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多层、服务器集群等技术。是现在的主流。分布式系统的计算模式有:资源共享方式、客户机/

5、服务器(C/S)计算模式 和浏览器/服务器(B/S)计算模式。,进行系统总体布局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系统类型。根据系统的分布距离、数据的安全需要确定是采用集中式还是分布式。处理方式。根据用户对信息处理速度的要求确定是采用批处理方式、还是联机处理方式,或者是混合使用方式。,数据存储。根据数据量的多少、存储方式的要求、数据资源的安全性来确定系统的数据存储是采用分布存储还是集中存储。硬件配置。根据系统对信息处理的要求确定系统所需要的机器类型和工作方式。软件配置。根据市场商品软件供给情况、系统开发队伍力量确定是购买还是自行开发。,5.2.2系统的数据布局设计 系统的数据布局设计主要涉及到

6、数据的分类、数据存储结构的确定、数据存储规模的确定、数据存储空间的分布设计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选择。1、数据的分类:系统中所涉及的数据一般分为基础数据、中间数据、工作数据和临时数据。,2、数据存储结构的确定:在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时,要考虑数据结构的合理性、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及数据存储的维护和管理的便利性。3、数据存储规模的确定:数据是一种非消耗的资源,系统运行时间越长,数据存储规模越大,可以考虑使用压缩技术和借助外部存储设备。,4、数据存储空间的分布设计 系统的基础数据、共享数据一般应集中存储于分布式网络环境的服务器上,而最新的数据,独享数据、中间数据、工作数据则就近分别存储于各自应用

7、部门的工作站上,以保证使用和管理上的方便。5、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选择 分布式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和WEB数据库。(见第一章P40),5.2.3 系统的硬件配置设计 系统的硬件配置设计主要是指为信息系统选择合适的硬件配置,即选择合适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平台。1、计算机系统配置的选择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选择依据: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说明书和系统结构框架设计及技术发展和市场有关产品的性能与价格等。,功能要求:主要考虑数据处理功能、数据存储功能、系统外设功能、通信功能。市场因素:考虑系统未来的升级可能性和第三方软件的支持情况,即系统应具有延续性。系统的配置: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8、考虑,注意两者的可扩充性。,培训要求:完善的培训计划是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评价:主要考虑能否满足所有的功能需求及今后的发展:配件是否齐全,软件是否丰富,技术是否先进,价格是否合理等。,2、系统网络平台设计可供选择的网络类型:光纤分布式网络、异步传输模式、交换式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等。网络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形、环形、星形、树形及它们的组合。,网络硬件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工作站、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网卡、电缆、光纤、收发器和无线收发设备等。网络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软件、网络管理软件、应用软件、工具软件和支撑软件等。,5.2.4 系统的软件平台设计 1、信息系统软件支持平台的构建原则软件平

9、台环境须符合开放式系统的发展方向。(可兼容、可移植、互操作)所设置的软件平台必须支持必要的软件开发工具。(数据库开发工具、高级语言开发工具、界面开发工具等)软件平台对新技术的支持能力。,2、信息系统软件支持平台的选择 信息系统的软件支持平台主要是指操作系统平台。能够支持信息系统的软件平台主要是Unix、Windows NT/2000和Linux三大操作系统类型。目前以Unix和Linux为服务器,windows为客户机系统的平台环境应用为主。,3、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支持平台选择 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支持平台包括数据库及相关的工具软件。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一般选择采用SQL标准查询语言的关系数据库系统主流

10、产品。当然现在Oracle在大型数据库中应用非常之广,还有Sybase,Xbase等数据库。4、信息系统专用支撑软件平台选择,5.2.5 系统计算模式设计 MIS的计算模式主要有主机终端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服务器模式(C/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1、客户/服务器模式(C/S)C/S模式主要由客户应用程序(Client)、服务器管理程序(Server)和中间件(Middleware)三种部件组成。,2、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它把传统C/S模式中的服务器分解为一个数据服务器及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构成一个三层结构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第一层表示层,该层中包含系统的显示逻辑,位于客

11、户端,主要功能是把应用层传来的数据显示出来,或接收用户简单的输入和请求,不进行处理。,第二层应用逻辑层,WEB服务器响应表示层的进程请求,动态生成HTML代码。如果涉及数据的存取则与数据服务层协同完成这一处理工作。系统的主要事物处理逻辑都在应用逻辑层。第三层是数据服务层。位于数据库服务器端,实现对数据的查询、修改、更新和删除等功能,管理数据库。,3、C/S与B/S的比较1)B/S模式的特点:A、简化了客户端。B、简化系统的开发和维护。C、用户操作更简便 D、实用于网上信息发布 E、具有分布性特点。,2)B/S模式的一些不足:A、安全性较差 B、个性化性能低 C、操作速度慢 D、功能实现受到限制

12、,3)C/S模式的优势:A、交互性强 B、安全的存取模式 C、降低网络通信量4)C/S模式的缺点:A、开发成本较高 B、移植困难 C、维护复杂、升级麻烦 D、信息内容和形式单一,5.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总体设计又称系统结构设计或系统概要设计。系统总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完成系统模块结构设计,即在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再将子系统分解成功能单一、彼此相对独立的模块,形成具有层次关系的模块结构,确定系统模块的组成、模块的功能和模块间的相互关系。,5.3.1 系统结构化设计方法1、模块 系统设计阶段要将一个系统分解成若干彼此独立,且具有一定联系,能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组成部分

13、。这些组成部分就称为功能模块,简称模块。一个模块的规模可大可小。它可以是一个程序,也可以是程序中的一个程序段或一个函数、过程或子程序。模块是模块结构图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元素。,模块一般具有输入/输出、逻辑功能、程序代码和内部数据4个属性。在总体设计中,主要关心模块外部属性,内部属性在系统实施阶段的程序设计工作中去考虑。理想的模块是一个“黑箱”。黑箱特点:已知输入就可得到预定输出,不需知道模块内部结构及如何实现模块功能。,2、模块结构图,A、直接调用 B、选择调用 C、循环调用 一个模块可以调用一个或多个下层模块,但下层模块不可以调用上层模块。模块调用时,要在模块间传递通信,称为模块间的通信。,

14、5.3.2模块的特性 模块结构之间的联系越多结构就越复杂,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就越高,模块的独立性就越低,模块维护就困难。模块的独立性采用耦合度和聚合度来衡量。1、模块耦合度数据耦合。如果模块间只有数据通信,那么模块间的耦合就是数据耦合。,特征耦合。若两个模块都与同一个数据结构有关,那模块间的耦合就为特征耦合。在设计系统结构时应尽量使特征耦合变为数据耦合,降低模块耦合度。控制耦合。如果模块间传递的是控制信号,那么模块间的耦合就为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如果两个模块都与同一个公共数据域有关,那么这两个模块间的耦合就是公共耦合。尽量不要使用。内容耦合。如果一个模块与另一个模块的内部属性有关,不经直

15、接调用关系而使用了另一个模块的程序代码或内部数据,那么这两个模块之间就存在内容耦合。(病态耦合),2、模块的聚合度 功能聚合。若一个模块内各组成部分全都为执行同一个功能而存在,且只执行同一个功能,那么这种聚合就称为功能聚合。顺序聚合。顺序聚合指模块内各组成部分的执行顺序以某一固定顺序进行,不能随意改变。,通信聚合。如果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处理动作因具有相同的输入数据或输出数据而聚合在一起,那么这种聚合就称为通信聚合。过程聚合。一个模块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处理动作各不相同,也没有很强的联系,但都受同一个控制流支配,决定它们的执行次序。应当避免。,暂时聚合。如果模块内的各个子功能因经常需要在同一时

16、间段内完成而聚合在一起,那么这种聚合称为暂时聚合,又称时间聚合。逻辑聚合。如果一个模块内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处理动作在逻辑上相似,但功能彼此不同或无关,那么这种聚合就是逻辑聚合。,机械聚合:若一个模块各组成部分的处理动作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偶然地组合在一起,那么这种聚合就称为机械聚合,又称偶然聚合。原则:提高模块的内聚,降低模块的耦合。,5.3.3 从数据流程图向模块结构图的转换 DFD一般有变换中心型和事务中心型两种典型结构,将变换中心型结构DFD和事务中心型结构DFD转换为模块结构图时,可分别应用变换分析设计法和事务分析设计法。,1、变换分折设计法确定主处理、逻辑输入及逻辑输出(图5-2)设计模

17、块结构图的顶层及第一层模块 第一层模块一般设计成输入、主处理、输出三种模块,它们由顶层模块调用。,设计模块结构图的中、下层模块(图5-3)从第一层模块开始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和细化,直至分解到DFD的物理输入和物理输出为止。其具体做法是将DFD中的各个处理逻辑转换成相应模块,即将DFD中所有输入部分的处理逻辑转换为输入模块的下级模块。同理,将所有输出部分的处理逻辑转换为输出模块的下级模块,将变换中心的各个处理逻辑转换为主处理的下级模块。,图5-2 变换中心数据流程图,图5-3 变换中心的模块结构图,2、事务分析设计法 将输入数据流分解成一束平行的数据流输出,然后有选择性地执行后面的某个事务处理(

18、见图5-4)。图5-5 P176,5.3.4 系统结构的完善与优化 在模块结构图优化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提高模块聚合度,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高聚合、低耦合的功能模块可以使系统模块功能明确、独立性好、模块易实现.模块的规模适中。,加大模块的扇入数,模块的扇出数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5-9个)。模块的扇出数是指一个模块拥有的直属下级模块的个数。模块的扇入数是指一个模块的直接上级模块个数(见图5-6)。,(b)扇入数4,(a)扇出数3,图5-6 模块结构图的扇 入与扇出,模块的作用域应是它控制域的子集。模块的作用域是指该模块中判断处理功能所影响的其它模块集合。模块的控制域是指从属于它的所有下级模

19、块集合。一个理想的模块结构是模块的作用域应是它的控制域一个子集。当模块的作用域不在其控制域内时,必须改进。,例如:图5-7(a)中模块B的判断影响到模块C、B和H,模块C已经超出模块B的控制范围,模块H虽然在模块B的控制范围内,但是离模块B太远。(见图5-7(b))。,5.4 系统代码设计,5.4.1 代码的作用鉴别功能。这是代码最基本的功能,任何代码都必须具备这种基本功能。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使用代码可以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精度。人机交互工具。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是两者交换信息的工具。专用含义。,5.4.2 代码设计原则惟一性。一个对象可能有多个名称,也可按不同的方式对它进行描述。合理

20、性。代码结构应与相应的分类体系相对应,应该能够正确地将所标识的对象归类于正确的体系结构中。可扩充性。应留有充分的余地,以备将来不断扩充的需要。,简单性。结构尽可能简单,尽可能短,以减少各种差错。适用性。代码尽可能反映对象的特点,以助记忆,便于填写。规范性。行业、国家或国际的有关编码标准是代码设计的重要依据,已有标准的必须遵循,在一个代码体系中,代码结构、类型和编写格式必须统一。,系统性。有一定的分组规则,从而在整个系统中具有通用性。设计的代码在逻辑上必须满足用户需要,在结构上应当与处理的方法相一致。,5.4.3 代码的种类与类型1、代码种类顺序码 顺序码的优点是代码简短,使用方便,易于管理,易

21、添加,对分类对象无任何特殊规定。缺点是代码本身没有给出对象的任何其他信息。系列顺序码 系列顺序码是一种特殊的顺序码。它将顺序代码分为若干段并与分类对象的分段一一对应,给每段分类对象赋给一定的顺序代码。,区间码 区间码是将分类对象按照其不同的属性进行代码编制,每个属性给予一个特定的区间。这些区间按照相互之间是否有关分成上下关联区间码和多面码。2、代码类型 代码的类型指代码符号的表示形式,一般有数字型、字母型和数字字母混合型。,区间码1,例如,码21代表该用户为采购总量小于1万元的零售单位.,例如:2342表示黄铜材料直径为1.5mm方头镀铬螺钉,上下关联码实例:例如会计核算科目编码第一位代表核算

22、种类,下一位代表核算项目。10201的第一区间三位,为总帐科目,后两位为第二区间,为一级明细科目,总帐科目的第一位表示资产类别,后两位为项目号,代表银行存款科目。十进位码实例 图书分类码 例如610.736码中的610代表计算机类图书、736代表计算机软件类图书,即左边的十进制数代表大类,右边代表该大类中的子类。,5.4.4 代码校验选定一个适当的模数。通常理想的模数是质数,模数愈大检错的能力也就愈强,常用的模数有7,10、11、13、17、19、23、27、31、37等。例如,选择模数为11。(模数加权法),选定代码各位的权值。对于原代码的每一位都应有一个加权值,而且各位的权值应不相同。加权

23、值的选定,可以使用与模数互为质数的数字(如13、11、7、3、1等)或连续的数(如1、2、3、4、5、6、7、8、9等)。这里选择1、2、3、4、5为加权值。,将代码(27483)的每位与对应的加权值分别相乘,并将各个乘积相加得到总和。即21+72+43+84+35=75。将乘积和除以选定的模数,并求得余数。即7511=69。以选定的模数减去上项所得到的余数,其差即为校验码。若校验码的位数有两位,可以利用英文字母将它转换为一位数,如余数为10取A,余数为11时取B等。即119=2,将这个校验码加入代码,一般置于代码的最后一位,即完成整个代码设计。因此原代码27483在系统中实际使用的代码是27

24、4832。,校验位的实例 1,算术级数校验法实例原代码 1 2 3 4 5 各位乘以权 6 5 4 3 2 乘积之和 6+10+12+12+10=50 对和除以11取余 50/11=4余6 实际代码为:1 2 3 4 5 6,校验位的实例 2,几何级数校验法实例原代码 1 2 3 4 5 各位乘以权 32 16 8 4 2 乘积之和 32+32+24+16+10=114 对和除以11取余 114/11=10 4 实际代码为:1 2 3 4 5 4,校验位的实例 3,质数校验法实例 原代码 1 2 3 4 5 各位乘以权 17 13 7 5 3 乘积之和 17+26+21+20+15=99 对和

25、除以11取余 99/11=9 0 实际代码为:1 2 3 4 5 0,5.4.5 代码设计的步骤 首先,根据系统所处理的对象确定编码的对象。然后,考查这些编码对象的现有代码使用情况,是否已有标准代码。如果国家标准局或行业主管部门对编码对象已规定了标准代码,那么应遵循这些标准代码。如果没有标准代码,那么在代码设计时要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其它国家、其它单位的编码标准,设计出便于今后标准化的代码。,接着,根据代码的使用范围、使用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代码的种类与类型。其次,考虑代码的检错功能,根据代码在使用中的出错情况增加代码的检错功能。最后编写代码表。,5.5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

26、DBMS的支持下,按照系统的设计要求,为某一部门或组织设计一个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效率较高的数据库系统。,5.5.1 数据模型的转换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的工具。在信息管理中需要将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有关特征转换为信息世界的数据才能对信息进行处理,这种转换需经历从现实到概念模型,从概念模型到逻辑模型,从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转换过程。图5-8显示了数据库开发过程中的数据模型变化关系。,现实世界,概念世界,逻辑世界,计算机世界,姓名,特性,属性,列(字段、数据项),客户,整体,同质整体,表(文件),客户与产品,整体间联系,异质整体,数据库,图5-8 现实与不同模型的变化联系,5.5.2 数据库模

27、式结构 数据库系统是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数据的逻辑表示。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模式 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用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内模式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它是数据物理和存储结构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5.5.3 数据库模型(图5-9)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层次进行组织的数据模型。网

28、状模型 网状数据模型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网状进行组织的数据模型,而层次数据模型只是网状数据模型的一个特例。关系数据模型 用二维表表示实体集之间的联系。,(a)层次数据模型(b)网络数据模型(c)关系数据模型 图5-9,学习关系框架,课程关系框架,学生关系框架,课程号,课程名,学分数,学号,课程号,成绩,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点:1、数据高度结构化、简洁(二维表)2、数据独立性高(不涉及物理存储因素)3、功能强大(可以构造复杂的数据模型)4、理论基础扎实(关系运算理论和关系模式理论),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三部分组成。1、数据结构:层次、网状和关系2、数据操作:查询,插入、修

29、改和删除等3、数据约束:完整性约束、一致性约束,5.5.4 数据库模型设计,数据库设计一般分成数据库的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和物理模型设计4个阶段。,1、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设计局部ER图 在多层数据流程图中选择一个适当层次的数据流程图,设计局部ER图。例如,在第4章中的图4-8“销售管理”数据流程图P141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订单处理,即生成销售计划和库存处理;另一部分是客户资料处理,即生成客户资料并生成订单。根据该数据流程图可以分别转换为对应的ER图(见图5-10和图5-11)。,m,n,n,1,销售计划,订单,库存,生成,修改,销售计划:计划编号、计划名、商品名称、

30、数量 库存:商品名称、商品编号、货架号订单:订单编号、客户名称、商品名称、数量 修改:订单编号、商品编号、货架号图5-10 订单处理局部ER图,订单:订单编号、客户名称、商品名称、数量 客户:客户名称、客户编号、联系人图5-11 客户处理局部ER图,ER图的集成 合并局部ER图。修改与重构,生成基本ER图。例如:将上面的两个局部ER图合并相同实体后,如图5-12所示。,图5-12 销售系统全局ER图销售计划:计划编号、计划名、商品名称、数量 库存:商品名称、商品编号、货架号订单:订单编号、客户名称、商品名称、数量 修改:订单编号、商品编号、货架号客户:客户名称、客户编号、联系人,2、数据库逻辑

31、模型设计数据库逻辑模型的设计步骤将ER图的实体和联系类型,转换成所选定的DBMS支持的记录类型(层次、网状、关系)。子模式设计。子模式是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接口。允许有效访问数据库而不破坏数据库的安全性。模式评价。(定量分析和性能测算)优化模式。(索引),ER模型向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每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关系的属性就是实体的属性,关系的码就采用实体的码。实体之间的联系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转换。按照转换的原则可以将图5-12的ER模型,转换为对应的逻辑模型销售计划(计划编号#、计划名、商品名称、数量、)。库存(商品名称、商品编号#、货架号#、现有量、)。订单(订单编号#、客户名称、商品名称

32、、数量、)。客户(客户名称、客户编号#、联系人、)修改(订单编号#、商品编号#、货架号#、出库量、)。,3、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 主要任务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在物理设备上的存放结构和存取方法进行设计,依赖于给定的计算机系统及具体选用的DBMS。,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的步骤存储记录的格式设计。存储方法设计。访问方法设计。完整性和安全性考虑。应用设计。物理设计的性能改善查询的响应时间。更新事务的开销。报告生成开销。存储空间开销。辅助存储空间。,5.5.5 关系模型的规范 IBM公司的科德(Codd)在1971年首次提出规范化理论。1、第一规范化范式列属于同一属性。数据模式中每个列的值均来自同一个属性。列

33、不得相同。行不得相同。行、列顺序无关紧要。,表5-1 非第一范式的数据模式,表5-2 满足第一范式的数据模式,2、第二规范化形式 如果一个规范化的数据模式,它所有的非关键字数据元素都完全函数依赖于整个关键字,则称它是第二规范化形式的数据模式,简称第二范式(2NF)。例如在表5-3中关键字为商品编码与供应商名称,但供应商地址只依赖于供应商名称而不是整个关键字。,将已是第一范式的数据模式变换为第二范式办法是要保证数据模式中的非关键字数据元素必须完全函数依赖于整个关键字,这就需要将数据模式分解成若干个属于2NF的数据模式。,表5-4 满足第二范式数据模式,表5-3 非第二范式数据模式,3、第三规范化

34、形式 如果某一满足2NF的关系模式R(A,B,C)中的所有非主属性对任何候选关键字都不存在传递函数依赖,则称关系R属于第三范式。,例如:关系模式表5-5中由于只有一个由学号属性组成的关键字,因此肯定是一个满足2NF的关系模式。但是非关键字属性系地址函数依赖于系编号,而系编号又函数依赖于关系模式中的关键字学号,这样系地址就传递函数依赖于关键字学号。,表5-6 满足第三范式的数据模式,表5-5 非第三范式数据模式,5.6 系统输出设计,MIS能否为用户提供准确、及时、适用的信息是系统优劣的标准之一。从系统开发的角度看,输出决定输入,即输入信息只有根据输出要求才能确定。因此在系统的详细设计过程中首先

35、进行系统的输出设计,然后才进行系统的输入设计。,5.6.1 输出设计原则用户第一的原则。灵活性原则。需求多样性原则。统一原则。5.6.2 输出设计内容确定输出内容 选择输出设备与介质确定输出格式,5.6.3 报表设计 根据报表内容和用途,报表可分为明细表、业务报表和管理报表三种。包括表头、内容明细、表底和备注四个部分。5.6.4 用户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应尽可能坚持友好、简便、实用、易于操作的原则、避免烦锁、花哨的界面。用户界面设计方式主要有菜单方式、会话方式和提示方式等。,5.7 系统输入设计,5.7.1 输入设计原则 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是两个最基本的原则。控制输入量。减少输入延迟。减少输

36、入错误。避免额外步骤。输入过程应尽量简化。,5.7.2 输入设计内容1、输入原始表格设计:输入表格应该与输入屏幕保持一致,这样既可以提高输入速度,又减少输入错误。2、输入信息内容设计:包括输入数据项名称、数据类型、精度、数值范围与输入格式等。,5.7.3 数据输入设备的选择终端输入。键盘/磁盘输入装置。光电阅读器。多媒体输入设备。5.7.4 输入检验设计1、输入错误的种类1)数据本身错误。2)数据多余或不足。3)数据的延误。,2、数据出错的校验方法重复校验 视觉校验控制总数校验 数据类型校验逻辑校验 界限校验顺序校验 记录计数校验平衡校验 对照校验,3、出错改正方法原始数据错 发现原始数据有错

37、时,应将原始单据送交填写单据的原单位修改。机器自动检错待输入数据全部校验并改正后,再进行下一步处理。,舍弃出错数据,只处理正确的数据。这种方法适用于市场动向调查分析的情况。只处理正确的数据,出错数据待修正后再按同样方法进行处理。删除出错数据,继续进行处理,出错数据留待下一运行周期一并处理。,5.8 模块处理过程设计与模块设计说明书,在进行模块设计时,要注意模块化的设计原则,即模块需要具有各自独立作业能力,只通过一个接口与外界发生联系。1、模块处理基本功能(系统的基本处理方法)传递、核对和变换。分类、合并、更新和存储。检索、抽出(筛选)、分配和生成。计算(统计)。表现(输出文件的格式)。,2、模块设计说明书 模块设计说明书也称程序设计说明书。编制说明书的目的是为系统各个层次中每一个模块(子程序)的实施考虑,作为系统实施中编写程序的惟一依据。,5.9 系统设计说明书与设计报告,系统设计人员应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多个设计方案。并由有关专家评审这些方案,从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设计方案投入实施。系统的设计方案由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与模块设计说明书组成。,概要设计说明书又称系统设计说明书,编制的目的是说明系统的设计方案。其中包括应用系统的设计、系统运行平台以及系统运行网络结构和设备的设计。系统设计说明书的格式和基本内容见课本P201。,本章结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