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读片会.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86370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读片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读片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读片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读片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读片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读片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读片会.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福州市读片会,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07.04,简要病史,女性,67岁,入院前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便细,量少,色暗黑,入院前20余天出现鲜红色血便,量约50ml,便细、排便不尽感,伴腹痛,便后腹痛稍有缓解,无腹泻、腹胀。肛门指诊:肛缘可见痔疮皮赘突出,距肛门口约3cm处可触及菜花样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性差,指套退出可见染血。,辅助检查,肠镜:距离肛门口2-6cm见一溃疡型肿物,占据肠壁一圈,边界不清,表面被覆坏死组织,活检质地脆,易出血,符合直肠MT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2.841012/L,Hb74g/L,HCT24.32L/L,PLT 521.0109/L;余无

2、特殊。,T2WI-SAG,T2WI-TRA,T1WI-TRA,DWI(b=800),ADC,T1WI-vibe-TRA,T1WI-vibe-TRA 动脉期,T1WI-vibe-TRA 静脉期,T1WI-SAG+C,T1WI-COR+C,T2WI,T1WI,T1-VIBE,T1-VIBE+C,DWI(b=800),ADC,诊断?,肠镜病理,肠镜病理:(直肠粘膜活检组织)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100(+),HMB45(+),Melan-A(+),Syn(-),CgA(-),CEA(w+),PCK(-),CD3(-),CD20(-),CD138(-)。,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肛管直肠恶

3、性黑色素瘤罕见,约占黑色素瘤的2%,占肛管直肠恶性肿瘤不足1%。胃肠道黑色素瘤转移性较原发多见,肛管直肠罕见。若临床无皮肤、眼睛黑色素瘤的病史,肛管直肠黑色素瘤通常考虑为原发。,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常表现为直肠出血,肛门疼痛,扪及肿块及消瘦,因无特异性,常被误认为痔疮或息肉,发现时肿瘤体积往往较大。恶性度高,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为6%,远处转移发生率高。,病理,常发生在齿状线或邻近部位。组织学起源于肛管黑色细胞,有报道也可能起源于直肠柱状上皮的黑色细胞(罕见)。大体或肠镜呈棕黑色或灰褐色,典型者胞质内含黑色素颗粒光镜下易诊断,但约30%肿瘤不含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HMB45,S-100阳

4、性。,影像学表现,息肉状或突向肠腔较大蕈伞型肿块,常3 cm,几乎充满肠腔。部分文献报道表现为肠壁增厚。肿块大,但不引起肠梗阻,这可能与肿瘤在肠腔内沿着纵轴生长,随着肿瘤的生长,肠腔也随之扩大有关。MRI信号特征: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黑色素的顺磁性)。约30%肿瘤不含黑色素颗粒,MRI价值受到一定限制。,影像学表现,抑脂T1WI抑制肠周脂肪,对显示病灶范围有重要价值。黑色素在T1WI抑脂像呈高信号,单凭MRI难与高铁血红蛋白、高浓度蛋白液鉴别,CT检查有助于鉴别。肠周脂肪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文献报道其脂肪浸润常明显,易侵犯至盆壁侧或骶前间隙;转移淋巴结可3 cm。,女,37y,(直肠

5、)恶性黑色素瘤,女,53y,(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鉴别诊断,直肠癌间质瘤淋巴瘤神经内分泌肿瘤,鉴别诊断-直肠癌,直肠腺癌形成很大肿块而不伴肠梗阻的情况少见,因其常呈浸润性生长,使肠腔狭窄,导致肠梗阻。直肠癌转移淋巴结很少3 cm。由于黑色素瘤具有特征性的MRI信号,与直肠腺癌易鉴别。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瘤MR信号与直肠腺癌信号类似,信号特征较难鉴别。,男,49Y,(直肠)隆起型中分化管状腺癌,侵及肌层。,鉴别诊断-间质瘤,直肠壁或直肠周围软组织肿块,肿瘤与直肠壁关系密切。肿块主要向直肠腔外生长,对周围组织产生推挤压迫。直肠呈不同程度的受压、变窄。小的肿瘤边缘规整无分叶,大的肿瘤边缘有分叶。径线在5

6、cm以下肿瘤平扫密度/信号均匀,径线在5 cm以上肿块密度/信号不均匀。肿块大而淋巴结肿大不明显。,男,54Y,(直肠)胃肠道间质瘤伴梗死,,鉴别诊断-淋巴瘤,原发直肠淋巴瘤占所有原发直肠肿瘤的0.1-0.4%。大多为B细胞起源或起源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常见于50-60岁男性。可表现为息肉肿块,粘膜弥漫结节,或肠壁环形增厚。病变范围广,病变肠管扩张,少引起梗阻,常伴有淋巴结肿大。T1等信号,T2稍高信号,增强时轻中度均匀强化。,男,42Y,(直肠)淋巴瘤,鉴别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表现为腹痛、便血、肿块等。常位于齿状线以上,最常见于直肠前壁及侧壁。多表现为局部肿块或肠壁增厚。T2WI与肌肉相比呈等-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增强均匀强化。,本例特点,直肠肛管巨大蕈伞型肿块。肿块较大但未引起肠梗阻。MRI信号特征:T1WI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