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淋巴瘤动态增强ct的诊断价值.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86480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脏淋巴瘤动态增强ct的诊断价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肝脏淋巴瘤动态增强ct的诊断价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肝脏淋巴瘤动态增强ct的诊断价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肝脏淋巴瘤动态增强ct的诊断价值.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肝脏淋巴瘤动态增强ct的诊断价值.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脏淋巴瘤动态增强ct的诊断价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脏淋巴瘤动态增强ct的诊断价值.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肝脏淋巴瘤:动态增强CT的诊断价值,陆蓉 周建军 李敏 周康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9年第28卷第2期,医学影像中心 史震山,目的,肝脏淋巴瘤是起源于肝脏淋巴组织和残留造血组织的少见恶性肿瘤笔者搜集11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肝脏淋巴瘤的CT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及方法,11例中,8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为霍奇金淋巴瘤男7例,女4例,年龄5276岁,中位年龄59岁临床表现为发热6例,体重下降5例,腹痛3例,术前均经螺旋CT动态增强检查,扫描层厚510 mm,间隔510 mm,螺距1。对比剂为优维显(Omnipaque 或Nycome

2、d 300 mg/ml),剂量1.52.0 ml/kg体重,注射流率3ml/s动脉期于对比剂注射后3035 s开始扫描,门静脉期于对比剂注射后7080 s开始扫描由3位高年资医师共同阅片,确定病变特征、浸润范围、病变强化程度等,结果,共发现18个病灶,位于肝脏左叶7个,右叶5个,肝门区5个,尾状叶1个病灶呈类圆形14个,地图形4个15个病灶位于门静脉左右支邻近,3个位于肝脏周边。肝内病灶直径2.116.5 cm,平均5.7 cm,CT平扫肝内病灶密度均匀,动脉期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呈中度均匀强化各期CT值分别为平扫21.832.2HU,动脉期24.947.3 HU,门静脉期36.463

3、.7 HU。4例病灶内可见形态正常的肝脏血管肝门部病灶表现为肝门静脉周围软组织影,包绕但不压迫门静脉,肝脏多发淋巴瘤 A.平扫示肝脏左叶和尾叶略低密度灶,密度均匀,形态不规则;B.动脉期病灶呈相对高密度,强化相对均匀,肿瘤内隐约可见血管影;C.门静脉期肿瘤呈相对低密度,密度均匀,汇管区结构不清,肝左叶胆管扩张。,肝脏多发淋巴瘤 A.平扫示肝脏左叶不规则低密度灶,密度均匀,境界不清 B.动脉期病灶呈相对低密度,强化不明显,肿瘤内隐约显示肝脏血管影 C.门静脉期肿瘤呈相对低密度,密度均匀,隐约可见边缘环状强化 D.门静脉期另一层面显示汇管区肿瘤浸润,肝脏单发淋巴瘤 A.平扫示肝脏左叶低密度灶,境界

4、清楚;B.动脉期病灶呈低密度,强化轻微,肿瘤中心可见坏死区;C.门静脉期肿瘤呈相对低密度,除中央点状坏死区外,密度均匀,肝脏单发淋巴瘤 A.平扫示肝脏左叶低密度灶,密度均匀,境界清楚;B.动脉期病灶呈低密度,强化相对均匀,肿瘤中心可见小坏死区;C.门静脉期肿瘤呈相对低密度,除中央点状坏死区外,密度均匀,讨论,肝脏淋巴瘤的病因:免疫抑制治疗、器官移植、获得性免疫综合征(AIDS)患者发病率高,与免疫抑制治疗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淋巴组织增生有关丙型肝炎病毒刺激B 淋巴细胞慢性多克隆增殖,导致肝脏淋巴瘤发病率增加,肝脏继发淋巴瘤中,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比例差异不大,与其他脏器淋巴瘤以非霍奇金淋巴瘤

5、为主不同笔者所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近10年病例统计显示,无论肝脏原发和继发淋巴瘤都罕见,影像学表现,多表现为单发性占位,多发少见;肝脏继发淋巴瘤表现多样,可表现为单发、多发或弥漫浸润性无论原发或继发,病灶分布于门静脉主要分支附近,部分病灶直接浸润汇管区,表现为汇管区门静脉周围密度均匀软组织影,CT平扫多表现为单发低密度或略低密度类圆形病灶,与肌肉密度相仿或略高于肌肉密度,境界清楚多发病灶一般见于继发淋巴瘤,病灶形态和密度与单发病灶相仿继发肝脏淋巴瘤可伴有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动态增强在肝脏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肝脏淋巴瘤为典型乏血供肿瘤,大多数病灶动态增强呈进行性轻至中度延迟强化,动脉期强化轻微

6、,门静脉期呈轻至中度强化,强化相对均匀,其他强化方式包括部分肿瘤出现一过性、境界模糊的病灶周边淡片状强化;部分肿瘤出现向心性充填现象;部分肿瘤可见较薄的边缘强化弥漫浸润型淋巴瘤 肝脏组织和淋巴瘤组织强化都不明显由于淋巴瘤起源于肝脏间质,增强扫描时,部分肿瘤内可见肝脏固有血管,但血管形态相对正常,形成所谓“血管漂浮征”,鉴别诊断,少血供转移瘤多有原发肿瘤史,多发病灶常见,肿瘤一般中等大小,且多数位于肝脏周边,坏死区一般较大,无“血管漂浮征”胆管细胞癌多位于肝左叶,一般单发,瘤内常见胆汁聚积形成低密度区,动态增强为向心性强化,强化较肝脏淋巴瘤显著,瘤内常见异常胆管,一般无“血管漂浮征”,结论,肝脏淋巴瘤好发于门静脉左右支邻近或位于汇管区,肿瘤密实,CT平扫密度相对均匀,坏死区较小动态增强呈进行性轻至中度延迟强化,强化相对均匀,部分病灶内可见形态正常的肝脏血管,汇管区肿块,侵犯汇管区的淋巴瘤可压迫肝门胆管导致肝内胆管扩张,血管漂浮征,体会,肝脏淋巴瘤属于少见的肝恶性肿瘤,近2年来我院就一例经活检病理证实为淋巴瘤,而本文作者收集11例,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找出其共性血供特征,能使读者对淋巴瘤有进一步的认识分析不够透彻,肝脏淋巴瘤血供特点的原因未明确阐述,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