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89879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1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ppt(1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2012)主讲:,本节主要内容有:,一、总则 二、术语 三、设计 四、材料 五、施工(重点)六、试运行、调试及竣工验收 七、运行与维护,一、总则,制定本规程目的,本规范适用范围,标准执行情况,一、总则,1.0.1 为规范辐射供暖供冷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以低温热水为热媒或以加热电缆为加热元件的辐射供暖工程,及以高温冷水为冷媒的辐射供冷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一、总则,1.0.3 辐射供暖供冷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二、术

2、语,2.0.1 辐射供暖供冷 提升或降低围护结构内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表面的温度,形成热或冷辐射面,通过辐射面以辐射和对流的传热方式向室内供暖供冷的方式。,二、术语,2.0.2 毛细管网辐射系统 末端采用细小管道,加工成网状,敷设于地面、顶棚或墙面的一种以水为媒介的辐射供暖供冷系统。2.0.3 混水装置 将热源的一部分高温供水和低温回水进行混合,获得户内所需供水温度的装置。,二、术语,2.0.4 加热供冷管 用于进行热水或冷水循环并加热或冷却辐射表面的管道 2.0.5 预制轻薄供暖板 由保温基板、支撑木龙骨、塑料加热管、粘接胶、铝箱、配水和集水等装置组成,并在工厂制作的一种一体化地面供暖部件,简

3、称供暖板。,二、术语,2.0.6 加热电缆 以供暖为目的、通电后能够发热的电缆。2.0.7预制沟槽保温板 在工厂预制的、用于现场拼装敷设加热供冷管或加热电缆的、带有固定间距和尺寸沟槽的聚苯乙烯类泡沫塑料或其他保温材料制成的板块。,二、术语,2.0.8 加热供冷部件 敷设在辐射面填充层内或预制沟槽保温板沟槽中的加热供冷管、加热电缆,以及供暖板、毛细管网等的统称。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填充式地面辐射供暖供 加热供冷部件敷设在绝热层之上,需填充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后再铺设地面面层的地面辐射供暖供冷形式。简称混凝土填充式地面辐射供暖供冷。,二、术语,2.0.10 预制沟槽保温板地面辐射供暖 将加热管或加热电缆敷

4、设在预制沟槽保温板的沟槽中,加热管或加热电缆与保温板沟槽尺寸吻合且上皮持平,不需要填充混凝土即可直接铺设面层的地面辐射供暖形式。,二、术语,2.0.11 均热层 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地面时,铺设在加热部件之下或之上、或上下均铺设的可使加热部件产生的热量均匀散开的金属板或金属筒。供暖板地面辐射供暖 以热水为热媒,采用预制轻薄供暖板加热地面的辐射供暖形式。,二、术语,2.0.13 分水器 用于连接集中供暖供冷系统的供水管和各加热供冷管分支环路的配水装置。2.0.14 集水器 用于连接集中供暖供冷系统的回水管和各加热供冷管分支环路的汇水装置。,二、术语,2.0.15 输配管 供暖板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5、中,在分水器、集水器和供暖板分水、集水装置之间,起中间输配作用的管道。2.0.16 面层 建筑地面与室内空气直接接触的构造层,包括装饰面层及其找平层。,二、术语,2.0.17 找平层 在垫层或楼板面上进行抹平找坡的构造层。2.0.18 隔离层 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透过地面的构造层 2.0.19 填充层 在混凝土填充式辐射供暖供冷地面绝热层上设置加热供冷部件用的构造层,起到保护加热供冷部件并使地面温度均匀的作用。,二、术语,2.0.20 绝热层 辐射供暖供冷中,用于阻挡冷热量传递,减少元效冷热损失,在现场单独铺设的构造层(不包括预制沟槽保温板和供暖板的保温基板)。绝热层分辐射面绝热层和侧面绝热

6、层。2.0.21 防潮层 防止建筑地基或楼层地面下潮气透过地面的构造层。,二、术语,2.0.22 伸缩缝 补偿混凝土填充层和面层等膨胀或收缩用的构造缝。分为填充层伸缩缝、面层伸缩缝。2.0.23 发泡水泥 将发泡剂、水泥、水等按配比要求制成泡沫浆料,浇筑于地面,经自然养护形成具有规定密度等级、强度等级和较低导热系数的泡沫水泥。,二、术语,2.0.24 填充板 供暖板地面供暖系统中,与供暖板的保温基板的材质和厚度相同、上面粘贴铝锚的半硬质泡沫塑料板,用于敷设输配管和填充房间内未铺设供暖板的部位。,二、术语,2.0.25 铝塑复合管 内层和外层为交联聚乙烯、耐热聚乙烯或聚乙烯,中间层为增强铝管,层

7、间采用专用热熔胶,通过挤出成型方法复合成一体的管材。2.0.26 聚丁烯-1管 由聚丁烯 1树脂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塑料加热管,通常以PB标记。,二、术语,2.0.27 无规共聚聚丁烯管 以质量分数不少于85%的丁烯-1与其他烯怪单体共聚聚合而成的无规共聚物,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塑料加热管,通常以PB-R标记。,二、术语,2.0.28 交联聚乙烯管 以密度大于或等于O.94g/cm3 的聚乙烯或乙烯共聚物,添加适量助剂,通过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使其线型的大分子交联成三维网状的大分子结构的加热管,通常以PE-X标记。,二、术语,2.0.29 耐热聚乙烯管 以乙烯和烯炬共聚

8、制成的特殊的线型高密度或中密度乙烯共聚物,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塑料加热管。依据其长期静液压强度曲线的不同分为PE-RT 型和PE-RT 型。,二、术语,2.0.30 无规共聚聚丙烯管 以丙烯和适量乙烯的元规共聚物,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管材。通常以PP-R标记。2.0.31 电热式控制阅 依靠阅门驱动器内被电加热的温包膨胀产生的推力推动阅杆,关闭或开启阅门流道的自动控制间,简称热电阀。,二、术语,2.0.32 自力式温控阀 可人为设定温度,通过温包感应温度产生自力式动作,无需外界动力调节热水(冷水)流量,从而控制室温恒定的阀门,又称恒温控制阀。2.0.33 温度控制器 能

9、够测量温度并发出控制调节信号的温度自控设备,简称温控器。,二、术语,毛细管网辐射系统(地面),二、术语,毛细管网辐射系统(顶面),二、术语,毛细管网辐射系统(墙面),二、术语,预制轻薄供暖板,二、术语,预制沟槽保温板,二、术语,分集水器,二、术语,发泡水泥,二、术语,加热电缆,三、设计,3.1 一般规定,3.2 地面构造,3.3 房间热负荷与冷负荷计算,3.4 辐射面传热量的计算,3.5 水系统设计,3.6 管道水利计算,3.7 加热电缆系统的设计,3.8 温控与热计量,3.9 电气设计,三、设计,3.1 一般规定 3.1.1 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供水温度不应大于6

10、0oC,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oC且不宜小于5oC。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35oC45oC。3.1.2 毛细管网辐射系统供暖时,供水温度宜符合表的规定,供回水温差宜采用3oC6oC。,三、设计,三、设计,3.1.3 辐射供暖表面平均温度宜符合表的规定。,三、设计,3.1.4 辐射供冷系统供水温度应保证供冷表面温度高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l2。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5且不应小于2。辐射供冷表面平均温度宜符合表的规定。,三、设计,3.1.5 辐射供冷系统应结合除湿系统或新风系 统进行设计。3.1.6 辐射供暖供冷水系统冷媒或热媒的温度、流量和资用压差等参数,应同冷热源系统相匹配。冷热源系统应设置相应的控

11、制装置。3.1.7 采用辐射供暖的集中供暖小区,当外网的热媒温度高于60时,宜在楼栋的采暖热力人口处设置混水装置或换热装置。,三、设计,3.1.8 对于冬季供暖夏季供冷的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冷热源设备宜选用热泵机组或热回收装置。3.1.9 辐射供暖供冷水系统应按设备、管道及其附件所能承受的最低工作压力和水力平衡要求进行竖向分区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场敷设的加热供冷管及其附件应满足系统 工作压力要求;2、采用供暖板地面辐射供暖时,应根据辐射供暖系统压力选择相应承压能力的产品。供暖板的承压能力应根据产品样本确定。,三、设计,3.1.10 地面上的固定设备或卫生器具下方,不应布置加热供冷部件。

12、3.1.11 采用地面辐射供暖供冷时,生活给水管道、电气系统管线等不得与地面加热供冷部件敷设在同一构造层内。3.1.12 采用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敷设间距等于50mm,且加热电缆连续供暖时,加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17W/m;当敷设间距大于50mm时,加热电缆线功率不宜大于20W/m。,三、设计,2、当面层采用带龙骨的架空木地板时,应采取散热措施;加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应大于 10W/m,且功率密度不宜大于80W/m2。3、加热电缆布置时应考虑家具位置的影响。3.1.13 辐射供暖供冷工程应提供下列施工图设计文件:1 设计说明;2 楼栋内供暖供冷系统和加热供冷部件平面布置

13、图;3 供暖供冷系统图和局部详图;,三、设计,4、温控装置及相关管线布置图,当采用集中控制系统时,应提供相关控制系统布线图;5、水系统分水器、集水器及其配件的接管示意图;6、地面构造及伸缩缝设置示意图;7、供电系统图及相关管线平面图。3.1.14 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包括下列内容:1、室内外计算温度;2、采用的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类型;3、房间总热负荷或冷负荷、热媒总供热量或冷媒供冷量、加热电缆总供电功率;,三、设计,4、热源或楼栋集中供暖供冷系统形式和热媒或冷媒参数;5、热水或冷水系统选用的管材或供暖板、毛细管网及其工作压力,塑料管材的管系列(S)、公称外径及壁厚;铝塑复合管和铜管的公称外径及壁厚

14、;6、加热电缆配电方案、类型、线功率、总长度、工作电压、工作温度等技术数据和条件;7、绝热材料的类型、导热系数、表观密度、规格及厚度等;8、采用的温控措施和温控器形式,及其电控系统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等技术数据和条件;当采用集中控制系统时,应说明控制要求和原理;9、分户热计量或电能计量方式;10、填充层、面层伸缩缝的设置要求。,三、设计,3.1.15 楼栋内供暖供冷系统和加热供冷部件平面布置图应绘制下列内容:1、采用水系统时,应绘制分水器、集水器位置及与其连接的供暖供冷管道;2、采用现场敷设加热供冷部件时,应绘出各房间加热供冷部件的具体布置形式,标明敷设长度、间距、加热供冷部件管径或规格(线功

15、率)、各加热供冷部件环路或回路的敷设长度;配电线路布置平面图(包括电气安全保护);3、采用供暖板、毛细管网地面供暖时,应绘出铺设位置及输配管走向;4、伸缩缝敷设平面图。,三、设计,3.2 地面构造3.2.1 辐射地面的构造做法应根据其设置位置和加热供冷部件的类型确定,不同类型辐射供暖地面构造做法可按本规程附录A选用。辐射地面的构造应由下列全部或部分组成:1、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面;2、防潮层(对与土壤相邻地面);3、绝热层;4、加热供冷部件;5、填充层;6、隔离层(对潮湿房间);7、面层。,三、设计,3.2.2 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或与不供暖供冷房间相邻的地板作为供暖供冷辐射地面时,必须设

16、置绝热层。3.2.3 供暖供冷辐射地面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与土壤接触的底层地面作为辐射地面时,应设置绝热层。设置绝热层时,绝热层与土壤之间应设置防潮层;2、潮温房间的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的填充层上、预制沟槽保温板或预制轻薄供暖板供暖地面的面层下,应设置隔离层。,三、设计,3.2.4 地面辐射供暖面层宜采用热阻小于0.05m2 K/W的材料。3.2.5 混凝土填充式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绝热层热阻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泡沫塑料绝热板时,绝热层热阻不应小于表3.2.5-1的数值;,三、设计,2、当采用发泡水泥绝热时,绝热层厚度不应小于表3.2.5-2的数值。,三、设计,3.2.6 采用预制沟槽保

17、温板或供暖板时,与供暖房间相邻的楼板,可不设置绝热层。其他部位绝热层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土壤上部的绝热层宜采用发泡水泥;2、直接与室外空气或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绝热层宜设在楼板下,绝热材料宜采用泡沫塑料绝热板;3、绝热层厚度不应小于表的数值。,三、设计,三、设计,3.2.7 混凝土填充式辐射供暖地面的加热部件,其填充层和面层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填充层材料及其厚度宜按表选择确定;2、加热电缆应敷设于填充层中间,不应与绝热层直接接触;3、豆石混凝土填充层上部应根据面层的需要铺设找平层;4、没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水泥砂浆填充层可同时作为面层找平层。,三、设计,三、设计,3.2.8 预制沟槽

18、保温板辐射供暖地面均热层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热部件为加热电缆时,应采用铺设有均热层的保温板,加热电缆不应与绝热层直接接触;加热部件为加热管时,宜采用铺设有均热层的保温板;2、直接铺设木地板面层时,应采用铺设有均热层的保温板,且在保温板和加热管或加热电缆之上宜再铺设一层均热层。3.2.9 采用供暖板时,房间内未铺设供暖板的部位和敷设输配管的部位应铺设填充板。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时,分水器、集水器与加热区域之间的连接管应敷设在预制沟槽保温板中。,三、设计,3.2.10 当地面荷载大于供暖地面的承载能力时,应会同土建设计人员采取加固措施。,三、设计,3.3 房间热负荷与冷负荷计算3.4 辐射面传

19、热量的计算3.5 水系统设计3.6 管道水力计算3.7 加热电缆系统的设计3.9 电气设计,三、设计,3.8 温控与热计量3.8.1 新建住宅热水辐射供暖系统应设置分户热计量和室温调控装置。3.8.2 辐射供暖系统应能实现气候补偿,自动控制供水温度。辐射供冷系统宜能实现气候补偿,自动控制供水温度。3.8.3 地面辐射供暖供冷水系统室温控制可采用分环路控制和总体控制两种方式,自动控制阀宜采用电热式控制间,也可采用自力式温控阀和电动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分环路控制时,应在分水器或集水器处的各个分支管上分别设置自动控制阀,控制各房间或区域的室内空气温度;2 当采用总体控制时,应在分水器或集

20、水器总管上设置自动控制阀,控制整个用户或区域的室内空气温度。,三、设计,3.8.4 当采用加热电缆辐射供暖时,每个独立加热电缆辐射供暖环路对应的房间或区域应设置温控器。3.8.5 温控器设置及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温型温控器应设置在附近无散热体、周围无遮挡物、不受风直吹、不受阳光直晒、通风干燥、周围无热源体、能正确反映室内温度的位置,且不宜设在外墙上;2 在需要同时控制室温和限制地表面温度的场合,应采用双温型温控器;3 当加热电缆辐射供暖系统仅负担一部分供暖负荷或作为值班供暖时,可采用地温型温控器;4 对开放大空间场所,室温型温控器应布置在所对应回路的附近,当无法布置在所对应的回路附近时,

21、可采用地温型温控器;,三、设计,5、地温型温控器的传感器不应被家具、地毯等覆盖或遮挡,宜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的位置且在加热部件之间;6、对浴室、带沐浴设备的卫生间、游泳池等潮湿区域,室温型温控器的防护等级和设置位置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地温型温控器;7、监控器的控制器设置高度宜距地面1.4m,或与照明开关在同一水平线上。3.8.6 辐射供冷系统应设置防止辐射面结露的控制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住宅建筑宜采用分室多点控制,在温湿度最不利的房间及变化最大的房间应分别设置;公共建筑宜选用分区控制方式;2、防结露控制可采用露点传感器直接探测露点的方法,也可采用温温度传

22、感器探测并计算出露点的方法;,三、设计,3、采用露点探测方法时,埋设点应靠近最易结露的位置,传感器可固定在冷水管表面,也可埋设在辐射体表面;4、采用温湿度探测方法时,安装位置不宜靠近门窗等结露风险较大的区域。3.8.7 壁挂炉辐射供暖系统宜采用混水装置,并宜采用室内温控、循环水泵及壁挂炉联动的整体控制方式。,四、材料,4.1 一般规定4.1.1 辐射供暖供冷系统中所使用的材料,应根据系统工作温度、系统工作压力、建筑荷载、建筑设计寿命、现场防水、防火以及施工性能等要求,经综合比较后确定。4.1.2 辐射供暖供冷系统中所使用的材料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4.2 绝热层材料4.2.1 绝热层

23、材料应采用导热系数小、难燃或不燃,具有足够承载能力的材料,且不应含有殖菌源,不得有散发异味及可能危害健康的挥发物。,四、材料,4.2.2 辐射供暖供冷工程中采用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2.2的规定。,四、材料,四、材料,注:1)模塑型密度范围在20kg/m330kg/m3之间.型密度范围在30kg/m340kg/m3之间;2)W200为不带表皮挤塑材料.X150为带表皮挤塑材料;3)压缩强度是按现行国家标准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GB/T 8813要求的试件尺寸和试验条件下相对形变为10%的数值;4)导热系数为25时的数值;5)模塑断裂弯曲负荷或弯曲变形有项能符合指标

24、要求,熔结性即为合格。,四、材料,4.2.3 预制沟槽保温板及其金属均热层的沟槽尺寸应与敷设的加热部件外径吻合,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温板总厚度不应小于表的要求;2、均热层最小厚度宜满足表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均热层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应小于237W/mK);2)加热电缆铺设地砖、石材等面层时,均热层应采用喷涂有机聚合物的,具有耐砂浆性的防腐材料。,四、材料,四、材料,注:1 地砖等面层,指在敷设有加热管或加热电缆的保温板上铺设水泥砂浆找平层后与地砖、石材等粘接的做法;木地板面层,指不需铺设找平层,直接铺设木地板的做法。2 单层均热层,指仅采用带均热层的保温板,加热管或加热电缆上不再铺设

25、均热层时的最小厚度E双层均热层,指采用带均热层的保温板,加热管或加热电缆上再铺设一层均热层时每层的最小厚度。,四、材料,4.2.4 发泡水泥绝热层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泥宜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当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2 发泡水泥绝热层材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的规定。,四、材料,4.2.5 当采用其他绝热材料时,其技术指标应按本规程表4.2.2 的规定选用同等效果的绝热材料。4.3 填充层材料4.3.1 豆石混凝土填充层材料强度等级宜为C15,豆石粒径宜为5mm12mm。4.3.2 水泥砂浆填充层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6、应选用中粗砂水泥,且含泥量不应大于5%;2 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3 水泥砂浆体积比不应小于1:3;4 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四、材料,4.4 水系统材料4.4.1 加热供冷管应满足设计使用寿命、施工和环保性能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加热供冷管的使用条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冷热水系统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和管件)GB/T 18991中的4级;2 加热供冷管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4MPa;3 管道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加热供冷管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本规程附录E的规定;4 加热管宜使用带阻氧层的管材。,四、材料,4.4.2 供暖板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其输配管应符合加热管

27、的相关规定。4.4.3 分水器、集水器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4.5 加热电缆辐射供暖系统材料和温控设备4.5.1 辐射供暖用加热电缆产品必须有接地屏蔽层。4.5.2 加热电缆冷、热线的接头应采用专用设备和工艺连接,不应在现场简单连接;接头应可靠、密封,并保持接地的连续性。4.5.3 加热电缆外径不宜小于5mm。,四、材料,4.5.4 加热电缆的型号和商标应有清晰标志,冷、热线接头位置应有明显标志。4.5.5 加热电缆应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合格。产品的电气安全性能、机械性能应符合本规程附录F的规定。4.5.6 温控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外观不应有划痕,应标记清晰、面板扣合开启自如、温度调节

28、部件使用正常。4.5.7 热水地面供暖温度控制用自动调节阀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五、施工,5.1 一般规定5.1.1 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工程质量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5.1.2 施工图深化设计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设计资质,修改设计应有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文件,并经原工程设计单位批准后方可施工。5.1.3 施工安装前所是备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应已批准,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文件应齐全并已完成技术交底;,五、施工,2、材料进场检验应已合格并满足安装要求;3、施工现场应具有供水或供电条件,应有储放材料的临时设施;4、土建专业应已完成墙面粉刷

29、(不含面层),外窗、外门应已安装完毕,地面应已清理干净,卫生间应做完闭水试验并经过验收;5、相关电气预埋等工程应已完成。5.1.4 加热供冷部件的运输、存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进行遮光包装后运输,不得裸露散装;,五、施工,2、运输、装卸和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不得抛、摔、滚、拖;3、不得曝晒雨淋,宜储存在温度不超过40C且通风良好和干净的库房内;4、应避免因环境温度和物理压力受到损害,并应远离热源。5.1.5 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油漆、沥青或其他化学溶剂接触污染加热供冷部件的表面。5.1.6 施工过程中,加热电缆间有搭接时,严禁电缆通电。,五、施工,5.1.7 施工时不宜与其他工种交叉施工作业,所

30、有地面留洞应在填充层施工前完成。5.1.8 辐射面应平整、干燥、无杂物、无积灰。5.1.9 施工过程中,加热供冷部件敷设区域,严禁穿凿、穿孔或进行射钉作业。5.1.10 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在低于0的环境下施工时,现场应采取升温措施。5.1.11 施工结束后应绘制竣工图,并应准确标注加热供冷部件敷设位置及地温传感器埋设地点。,五、施工,5.2 施工方案及材料、设备检查5.2.1 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方案经批准后方可施工。5.2.2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2、施工节点图、原始工作面至面层的剖面图、伸缩缝的位置等;3、主要材料、设备的性能技术指

31、标、规格、型号及保管存放措施;,五、施工,4、施工工艺流程及各专业施工时间计划;5、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验收标准,包括绝热层铺设、加热供冷部件安装、填充层铺设、面层铺设、分水器和集水器施工质量,水压试验(电阻测试和绝缘测试),隐蔽前、后综合检查,环路、系统试运行调试和竣工验收等;6、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7、安全、环保、节能技术措施。,五、施工,5.2.3 辐射供暖供冷系统所使用的主要材料、设备组件、配件、绝热材料必须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其性能技术指标及规格、型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并具有国家授权机构提供的有效期内的检验报告。进场时应做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核查确认。5

32、.2.4 管材及管件、分水器和集水器及其连接件进场前应对其外观损坏等进行现场复验。,五、施工,5.2.5 加热供冷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干净,不应有可能、影响产品性能的明显划痕、凹陷、气泡等缺陷;2 管径及壁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5.2.6 分水器、集水器及其连接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分水器、集水器材料宜为铜质,应包括分、集水干管、主管关断阀或调节阅、泄水阀、排气阀、支路关断阀或调节阀和连接配件等;,五、施工,5.2.5 加热供冷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干净,不应有可能、影响产品性能的明显划痕、凹陷、气泡等缺陷;2 管径及壁

33、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5.2.6 分水器、集水器及其连接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分水器、集水器材料宜为铜质,应包括分、集水干管、主管关断阀或调节阅、泄水阀、排气阀、支路关断阀或调节阀和连接配件等;,五、施工,2、内外表面应光洁,不得有裂纹、砂眼、冷隔、夹渣、凹凸不平及其他缺陷。表面电镀的连接件色泽应均匀,镀层应牢固,不得有脱镀的缺陷;3、金属连接件间的连接和过渡管件与金属连接件间的连接密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55密封管螺纹)GB/T 7306的规定;永久性的螺纹连接可使用厌氧胶密封粘接;可拆卸的螺纹连接可使用厚度不超过0.25mm的密封材料密封连接;4、铜制金属连接件与管材之

34、间的连接结构形式宜采用卡套式、卡压式或滑紧卡套冷扩式夹紧结构。,五、施工,5.2.7 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板和毛细管网进场后,应对辐射面向上供热量或供冷量及向下传热量进行复验;加热电缆进场后,应对辐射面向上供热量及向下传热量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每个规格抽检数量不应少于一个。检验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G的规定。5.2.8 阀门、分水器、集水器组件安装前应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验应在每批数量中抽查10%,且不得少于1个;对安装在分水器进口、集水器出口及旁通管上的旁通阅门应逐个作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五、施工,2、强度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

35、严密性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1倍;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持续时间应为15s,其间压力应保持不变,且壳体、填料及阔瓣密封面应无渗漏。5.3 绝热层的铺设5.3.1 铺设绝热层的原始工作面应平整、干燥、无杂物,边角交接面根部应平直且元积灰现象。5.3.2 泡沫塑料类绝热层、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板的铺设应平整,板间的相互接合应严密,接头应用塑料胶带粘接平顺。直接与土壤接触或有潮湿气体侵入的地面应在铺设绝热层之前铺设一层防潮层。,五、施工,5.3.3 在铺设辐射面绝热层的同时或在填充层施工前,应由供暖供冷系统安装单位在与辐射面垂直构件交接处设置不间断的侧面绝热层,侧面绝热层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z 1、绝

36、热层材料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且厚度不宜小于10mm;应采用搭接方式连接,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mm;2、绝热层材料也可采用密度不小于20kg/m3的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其厚度应为20mm,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接头处应采用搭接方式连接;3、侧面绝热层应从辐射面绝热层的上边缘做到填充层的上边缘;交接部位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侧面绝热层与辐射面绝热层应连接严密。,五、施工,5.3.4 发泡水泥绝热层的施工现场应具备下列设备:1、平整发泡水泥绝热层和水泥砂浆填充层表面的装置;2、适应不同工艺特点的专用搅拌机;3、活塞式泵或挤压式泵,或其他可满足要求的发泡水泥或水泥砂浆输送泵。5.3.5 浇注发泡

37、水泥绝热层之前的施工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设备、输送泵及输送管道进行安全性检查;,五、施工,2、根据现场使用的水泥品种进行发泡剂类型配方设计后方可进行现场制浆;3、在房间墙上标记出发泡水泥绝热层挠筑厚度的水平线。5.3.6 发泡水泥绝热层现场浇筑宜采用物理发泡工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浇筑中应随时观察检查浆料的流动性、发泡稳定性,并应控制浇筑厚度及地面平整度;发泡水泥绝热层自流平后,应采用刮板刮平;,五、施工,2、发泡水泥绝热层内部的孔隙应均匀分布,不应有水泥与气泡明显的分离层;3、当施工环境风力大于5级时,应停止施工或采取挡风等安全措施;4、发泡水泥绝热层在养护过程中不得振动,且不

38、应上人作业。5.3.7 发泡水泥绝热层应在浇筑过程中进行取样检验;宜按连续施工每50000m2 时,作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00m2,应按一个检验批计。,五、施工,5.3.8 预制沟槽保温板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可直接将相同规格的标准板块拼接铺设在楼板基层或发泡水泥绝热层上;2、当标准板块的尺寸不能满足要求时,可用工具刀裁下所需尺寸的保温板对齐铺设;3、相邻板块上的沟槽应互相对应、紧密依靠;5.3.9 供暖板及填充板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带木龙骨的供暖板可用水泥钉钉在地面上进行局部固定,也可平铺在基层地面上;填充板应在现场加龙骨,龙骨间距不应大于300mm,填充板的铺设方法与供暖板相同;

39、,五、施工,5.3.8 预制沟槽保温板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可直接将相同规格的标准板块拼接铺设在楼板基层或发泡水泥绝热层上;2、当标准板块的尺寸不能满足要求时,可用工具刀裁下所需尺寸的保温板对齐铺设;3、相邻板块上的沟槽应互相对应、紧密依靠;5.3.9 供暖板及填充板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带木龙骨的供暖板可用水泥钉钉在地面上进行局部固定,也可平铺在基层地面上;填充板应在现场加龙骨,龙骨间距不应大于300mm,填充板的铺设方法与供暖板相同;2、不带龙骨的供暖板和填充板可采用工程胶点粘在地面上,并在面层施工时一起固定;3、填充板内的输配管安装后,填充板上应采用带胶铝宿覆盖输配管。,五、施工,5

40、.4 加热供冷管系统的安装5.4.1 加热供冷管应按设计图纸标定的管间距和走向敷设,加热供冷管应保持平直,管间距的安装误差不应大于10mm。加热供冷管敷设前,应对照施工图纸核定加热供冷管的选型、管径、壁厚,并应检查加热供冷管外观质量,管内部不得有杂质。加热供冷管安装间断或完毕时,敞口处应随时封堵。5.4.2 加热供冷管及输配管切割应采用专用工具,切口应平整,断口面应垂直管轴线。5.4.3 加热供冷管及输配管弯曲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五、施工,1、圆弧的顶部应用管卡进行固定;2、塑料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8倍,铝塑复合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6倍,铜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5

41、倍;3、最大弯曲半径不得大于管道外径的11倍;4、管道安装时应防止管道扭曲;铜管应采用专用机械弯管。5.4.4 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距墙面最近的加热管与墙面间距宜为100mm;每个环路加热管总长度与设计图纸误差不应大于8%。,五、施工,5.4.5 埋设于填充层内的加热供冷管及输配管不应有接头。在铺设过程中管材出现损坏、渗漏等现象时,应当整根更换,不应拼接使用。5.4.6 施工验收后,发现加热供冷管或输配管损坏,需要增设接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报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提出书面补救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2、塑料管和铝塑复合管增设接头时,应根据管材,采用热熔或电熔插接式连接,或卡套式、卡压式

42、铜制管接头连接;采用卡套式、卡压式铜制管接头连接后,应在铜制管接头外表面做防腐处理,并应采用橡胶软管套,且两端做好密封;装饰层表面应有检修标识;,五、施工,3、铜管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4、应在竣工图上清晰表示接头位置,并记录归档。5.4.7 加热供冷管应设固定装置。加热供冷管弯头两端宜设固定卡;加热供冷管直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500mm700mm,弯曲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200mm300mm。5.4.8 加热供冷管或输配管穿墙时应设硬质套管。5.4.9 在分水器、集水器附近以及其他局部加热供冷管排列比较密集的部位,当管间距小于100mm时,加热供冷管外部应设置柔性套管。,五、施工,5.4.1

43、0 加热供冷管或输配管出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连接处,弯管部分不宜露出面层。加热供冷管或供暖板输配管出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下部阀门接口之间的明装管段,外部应加装塑料套管或波纹管套管,套管应高出面层150mm200mm。5.4.11 加热供冷管或输配管与分水器、集水器连接应采用卡套式、卡压式挤压夹紧连接,连接件材料宜为铜质。铜质连接件直接与PP-R塑料管接触的表面必须镀镍。5.4.12 加热供冷管的环路布置不宜穿越填充层内的伸缩缝,必须穿越时,伸缩缝处应设长度不小于200mm的柔性套管。,五、施工,5.4.13 分水器、集水器宜在加热供冷管敷设之前进行安装。水平安装时,宜将分水器安装在上,集水器安

44、装在下,中心距宜为200mm,集水器中心距地面不应小于300mm。5.4.14 填充层伸缩缝设置应与加热供冷管的安装同步或在填充层施工前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地面面积超过30m2 或边长超过6m时,应按不大于6m间距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应小于8mm;伸缩缝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或预设木板条待填充层施工完毕后取出,缝槽内满填弹性膨胀膏;2、伸缩缝宜从绝热层的上边缘做到填充层的上边缘;3、伸缩缝应有效固定,泡沫塑料板也可在铺设辐射面绝热层时挤人绝热层中。,五、施工,5.4.15 输配管与其配水、集水装置的接头连接时,应采用专用工具将管道套到接头根部,再用专用固定卡子卡住,使其紧

45、密连接。5.4.16 供暖板的配水、集水装置可采用暗装方式,也可采用明装方式。采用暗装方式时,宜与供暖板一起埋在面层下;采用明装方式时,配水、集水装置宜单独安装在外窗下的墙面上。5.5 加热电缆系统的安装 5.5.1 加热电缆应按照施工图纸标定的电缆间距和走向敷设。加热电缆应保持平直,电缆间距的安装误差不应大于10mm。敷设前应对照施工图纸核定型号,并应检查外观质量。,五、施工,5.5.2 加热电缆出厂后严禁剪裁和拼接,有外伤或破损的加热电缆严禁敷设。5.5.3 加热电缆安装前后应测量加热电缆的标称电阻和绝缘电阻,并做自检记录。5.5.4 加热电缆施工前,应确认加热电缆冷线预留管、温控器接线盒

46、、地温传感器预留管、供暖配电箱等预留、预埋工作己完毕。5.5.5 加热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生产企业规定的限值,且不得小于6倍电缆直径。,五、施工,5.5.6 采用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时,加热电缆下应铺设金属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金属网应铺设在填充层中间;2、除填充层在铺设金属网和加热电缆的前后分层施工外,金属网网眼不应大于100mm100mm,金属直径不应小于1.0mm;3、应每隔300mm将加热电缆固定在金属网上。5.5.7 加热电缆的热线部分严禁进入冷线预留管。5.5.8 加热电缆的冷线与热线接头应暗装在填充层或预制沟槽保温板内,接头处150mm之内不应弯曲。,五、施工,5.5.9

47、伸缩缝的设置应符合本规程第条的规定。5.5.10 加热电缆供暖系统和温控系统的电气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54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的规定。5.6 水压试验5.6.1 管道敷设完成,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应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压试验应在系统冲洗之后进行,系统冲洗应对分水器、集水器以外主供、回水管道进行冲洗,冲洗合格后再进行室内供暖系统的冲洗;,五、施工,2、水压试验之前,应对试压管道和构件采取安全有效的固定和保护措施;3、水压试验应以每组分水器、集水器为单位,逐回路进行;4、混凝土填充

48、式地面辐射供暖户内系统试压应进行两次,分别在浇筑混凝土填充层之前和填充层养护期满后进行;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板和毛细管网户内系统试压应进行两次,分别在铺设面层之前和之后进行;5、冬季进行水压试验时,在有冻结可能的情况下,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试压完成后应及时将管内的水吹净、吹干。,五、施工,5.6.2 水压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 倍,且不应小于0.6MPa。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血,其压力降不应大于0.05MPa,且不渗不漏。5.7 填充层施工5.7.1 填充层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1、加热电缆经电阻检测和绝缘性能检测合格;2、侧面绝热层和填充层伸缩缝已安装完毕;3、加热供冷管安装完毕且水压

49、试验合格、加热供冷管处于有压状态;4、温控器的安装盒、加热电缆冷线穿管已经布置完毕;5、通过隐蔽工程验收。,五、施工,5.7.2 混凝土填充层施工,应由有资质的土建施工方承担,供暖供冷系统安装单位应密切配合。填充层施工过程中不得拆除和移动伸缩缝。5.7.3 地面辐射供暖供冷工程施工过程中,埋管区域应设施工通道或采取加盖等保护措施,严禁人员踩踏加热供冷部件。5.7.4 水泥砂浆填充层应与发泡水泥绝热层结合牢固,单处空鼓面积不应大于0.04cm2,且每个自然房间不应多于2处。5.7.5 水泥砂浆填充层表层的抹平工作应在水泥砂浆初凝前完成,压光或拉毛工作应在水泥砂浆终凝前完成。,五、施工,5.7.6

50、 混凝土填充层施工中,加热供冷管内的水压不应低于0.6MPa;填充层养护过程中,系统水压不应低于0.4MPa。5.7.7 填充层施工中,严禁使用机械振捣设备;施工人员应穿软底鞋,使用平头铁锹。5.7.8 系统初始供暖、供冷前,水泥砂浆填充层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或抗压强度应达到5MPa后,方可上人行走;豆石混凝土填充层的养护周期不应少于21d。养护期间及期满后,应对地面采取保护措施,不得在地面加以重载、高温烘烤、直接放置高温物体和高温设备。,五、施工,5.7.9 填充层应在铺设过程中进行取样检验;宜按连续施工每10000m2作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0m2时按一个检验批计。5.7.10 填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