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98657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7.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于感染了HIV而造成的,以免疫系统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美国1981年首先发现5名同性恋中患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数月后又在另外数例同性恋中发现卡波济氏肉瘤,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静脉吸毒人群中。科学家注意到这两种罕见的疾病可能都与免疫功能减退有关,主要表现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同年6月美国CDC最先向全世界报道AIDS,1983年5月法国科学家Montagnier首次分离鉴定了该病病毒。,第一部分艾滋病流行形势,一、全球艾滋病流行现状,艾滋病在亚洲流行的形势Pattern of the HIV Epidemic-A

2、sia,Drug Users 吸毒者,Sex workers性工作者,Family家庭,Children儿童,Source Population 源头人群,Bridge Population 桥梁人群,General Population 一般人群,二、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可概括为:自1985年以来,截至到2003年12月底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报告HIV感染者62195例,其中艾滋病病例8742例,死亡病例2359例;累计HIV感染者估计人数约102万人(85120万);现存活的HIV感染者约84万人(65102万),其中现有病人估计数约8万。31个省(自治区、直

3、辖市)全部已发现HIV感染者,三种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经血传播及母婴传播)均已存在。,艾滋 病今天在中国流行的形势HIV Epidemic Status-China,Drug Users 吸毒者,Sex workers性工作者,Family家庭,Children儿童,Source Population 源头人群,Bridge Population 桥梁人群,General Population 一般人群,二、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可概括为:自1985年以来,截至到2003年12月底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报告HIV感染者62195例,其中艾滋病病例8742例,死亡病例

4、2359例;累计HIV感染者估计人数约102万人(85120万);现存活的HIV感染者约84万人(65102万),其中现有病人估计数约8万。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已发现HIV感染者,三种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经血传播及母婴传播)均已存在。,(一)、时间分布特点:第一个时期(19851988)为散发期:全国只报告19例HIV感染者,多为散发,分布于沿海各大城市,多为外籍公民或海外华人,只在浙江有4例血友病病人因应用污染的进口第因子而被感染。,第二个时期(19891994)为局部流行期:1989年10月在云南西南边境瑞丽吸毒人群中发现146例HIV感染者,系从境外传入,此后在德宏州的几个市

5、县局部流行。其它省份吸毒人群中仅偶有HIV感染者发现。全国各地在性病患者、暗娼、归国人员中以性接触传播HIV感染的例数逐年增加。第三个时期(1995至今)为广泛流行期:此期全国报告HIV感染者人数迅速上升,一方面由于云南省吸毒人群中HIV感染流行地区明显扩大,并且迅速传入新疆、广西及四川等地。另一方面1995年起在我国中部一些地区的地下采血(浆)点的供血员中发现大批的HIV感染者。许多地区在性病患者、暗娼中发现经过性接触传播的感染者人数迅速增加。,我国逐年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报告数,(二)、地区分布特点:截止2003年12月底,累积报告HIV感染者最多的省份为云南省,其次为河南、新疆、

6、广西、广东及四川。青海是最后发现感染者的省份(1998年6月)。我国西南、西北部地区HIV感染者主要为吸毒人群,中部地区是以流动人口或有偿供血员等为主,而东南部沿海地区或大城市主要以性病病人、暗娼等为主。,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按地区分布(1985-2003.12),The distribution of subtype A D F and G HIV-1 and HIV-2 in China,The distribution of subtype B and B HIV-1 in China,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HIV Subtypes in China

7、by Clade,The distribution of subtype E HIV-1 in China,HIV-1 A D F G HIV-2,HIV Molecular Epidemiology Research in China,B,E,A,A,B,B,E,E,C,C,B,B,B,B,B,B,B,B,B,B,B,B,B E,B,B,B,C,B,B,E,E,E,Lasa,Ha Erbin,Shen Yang,Chang Chun,Huhehaote,Beijing,Tian Jing,Xi Ning,Shi Jiazhuang,Tai Yuan,Yin Chuan,Lan Zhou,Xi

8、 an,He Fei,Zheng Zhou,Ji Nan B,Nan Jing,Shang Hai,Nan Chang,Wu Han,Hang Zhou,Chang Sha,Fu Zhou,Guang Zhou,Nan Ning,Gui Yang,Hai Kou,Kun Ming,Cheng Du,Tai Bei,India,Myanmar,Thailand,Laos,Viet Nam,Urumqi,/,C,B,E C,B,C,C/B,C,C/B,C/B,A B C,(三)、人群分布特点 从性别分布上看,全国HIV感染者以男性为主。累积报告的62195例病例中,男性占65。2002年度报告的9

9、824例HIV感染者中,男性占70,女性感染者的比例较往年有所上升。从年龄分布上看,青壮年仍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以2029岁年龄组感染人数最多,占50左右,其次为3039岁年龄组(约30)和4049岁年龄组(约10):15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2001年比2000年有所增加。,截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按传播途径分布,(四)、我国艾滋病的主要流行因素 1静脉吸毒 据公安部门公布,目前我国注册吸毒人数已达100万。全国涉毒县为2084个,全国总县数72.7。专家估测实际吸毒人数为650万,其中经静脉吸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约为20-30,部分地方甚至高达98,共用注射器比例很高(3

10、7.0)。2人口流动频繁 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动人口的总量为亿,以农村流向城市为主,多数为青壮年,流入地对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远跟不上流动人口增长的速度。某省1997年检出的HIV阳性者中,外地流动人员吸毒者占71.9。1998年以来,每年出国旅游数百万人,国内旅游人数6.6亿人次。每年入境旅游二千万人次。,3.不安全性行为(1).暗娼人群:在我国通过异性性接触传播HIV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哨点监测资料表明,暗娼的HIV感染率由1995年的0.02上升到2003年的1.2:性病病人的HIV感染率由1995年的0.02%上升到2003年的1.5%。(2).男性同性恋人群:根据研究估测我国男性同性恋者约为

11、1500万。19982001年四次调查发现,该人群HIV感染率在2.517.7之间。在4个城市进行的调查表明有近38的对象在同性性活动中支付或索取金钱。4.大众HIVAIDS知识较缺乏 中国CDC在2002年对13个省的公众抽样调查,对于HIV的传播和预防的平均知晓率在之间。,(五)中国艾滋病流行特征概括,1、流行特征概括:感染范围广,全国低流行,局部高流行;AIDS发病和死亡都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传播模式发生变化,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2、流行趋势解读:既往献血员艾滋病经采供血造成艾滋病传播基本控制,对进一步的传播流行不会构成很大威胁。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对已经感染的人提供医疗服务和社会支持

12、。注射吸毒者艾滋病在未来的数年里,经注射吸毒方式传播仍将是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经异性性接触艾滋病在未来的数年里性乱行为增长,卖淫以多种形式存在,卖淫妇女中HIV感染增加会持续上升,将逐步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同性恋艾滋病据专家估计,涉及同性恋的人员数量很大,艾滋病已经进入这一人群,绝大多数男性同性/双性恋实际上是以同女性组成婚姻家庭的形式存在,对女性构成威胁。母婴传播流行艾滋病随着经性途径感染的人增多,女性感染者将增加,母婴传播将会增加。目前,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流行发生早、严重的地区.,(六)、我国HIV/AIDS监测 1.被动监测阶段(1986年1994年):1986年

13、卫生部将AIDS作为乙类传染病管理(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同时通过AIDS专报系统和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进行病例报告。,2.主动监测阶段(1995年1998年):1995年起在23个省份建立了42个国家监测哨点,对吸毒、性病患者、暗娼、长卡司机等人群进行主动监测,至1998年,我国大陆31个省均开展了哨点监测。各省还设立了数量不等的省级监测哨点。3.综合监测阶段(1999年):1999年之后相继有22个省份,按WHOUNAIDS提出的第二代HIVAIDS监测的概念和方法,对重点人群、脆弱人群和一般人群开展了行为学监测或调查,追踪流行动态。同时提出“综合监测”这一概念

14、,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2年分别下发艾滋病监测工作规范和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指南及方案(试行),一些省份开展了综合监测的试点。,2003年我国国家级HIV监测哨点地理分布,艾滋病流行分期的划分标准(WHO/UNAIDS)低流行期本地任何类别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均低于5%聚集流行期本地至少有一类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持续超过5%,城市孕产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低于1%广泛流行期本地至少有一类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持续高于5%,疫情波及地区广泛,在全国水平上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达到或超过1%资料来源:WHO/UNAIDS:第二代艾滋病监测指南(2000.5),第二部分:

15、我国目前艾滋病预防控制环境,一、领导关怀与政府承诺二、政策支持与全民参与三、国际认同与多边合作,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明确指出:“艾滋病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领导需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非常关注艾滋病问题,多次指示有关部门加强和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把这件关系民族根本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在联大艾滋病高级别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A),增强政府责任。中国政府将艾滋病防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监督检查。对因工作不力,造成艾滋病扩散的,追究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中国政府承诺对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免

16、费提供治疗药物,在城市对艾滋病患者中的低收入者提供免费治疗药物;在农村国家免费为农民提供治疗药物。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100多亿元,加强传染病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建立艾滋病防治专业技术队伍。,保护艾滋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反对社会歧视。建立127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采取抗病毒治疗、人文关怀、生活救助等综合防治措施。政府对贫困的艾滋病病人给予经济救助,对其子女免收上学费用。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危险行为的干预措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联大艾滋病高级别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B),政府在艾滋病防治中的领导作用,1996年国务院建立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制度组长:国务院副总理副组长:卫生部部长/国务院副

17、秘书长成员:34个部委负责人 2003年国务院建立防治艾滋病性病工作委员会组长:国务院副总理副组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卫生部常务副部长成员:28个部委负责人/七个省负责人,制定了两个重要国家规划和计划1、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2、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 2005年)两个重要的国家活动1、性病与艾滋病监测网络2、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示范区,二、政策支持与全民参与,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一)、建立健全领导管理机制(二)、全面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减少重点人群中的相关危险行为(三)、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监测系统,力争做到

18、及时准确分析、预测疫情及流行趋势。建立起艾滋病、性病防治的服务体系(四)、加速艾滋病的防治科研工作。包括监测、治疗流行病学、社会行为学及卫生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五)、建立和完善艾滋病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1.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性病发病人数年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2.将艾滋病病毒经临床输血传播的平均水平降低到1/10万以下,其中,在艾滋病高发地区,控制在1/万1/5万以下 3.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城市知晓率达到75,农村45,高危人群804.全国至少有5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能在社区和家庭获得医疗和生活照顾。5.针对高危行为开展干预工作,减少人群的

19、危险行为,高危行为人群中安全套使用率达到506.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质量,50的艾滋病高发区的中心卫生院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规范化诊断、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五年行动计划(到2005年底),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英文名称CHINA CARES(China Comprehensive AIDS Response)Logo口号同心携手、遏制艾滋,127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传播途径,127个县中的大部分地区HIV传播途径:血液传播为主。,艾滋病毒感染者终生服用抗病毒药物,第三部分:常用疾病频率指标

20、,一、发病率:定义: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的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应用:描述疾病分布,以及发病危险性,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制措施效果注意:分子必须是新病例 分子、分母要属同类别人群,不要与构成比混淆使用 罹患率实质是发病率、短期发病率,二、患病率:定义:特定期间某人群中某病病例(新、老病例)所占比例。应用:描述病程较长疾病的分布 研究流行因素、预后因素 评价医疗质量,分配医疗卫生资源 指导医生正确评价诊断试验结果,确定预测值注意:对调查的期限应有明确的要求 对分母范围要有明确的规定 患病率受发病率和病程影响(患病率=发病率病程)感染率的实质就是患病率 患病率可分为:时点患病率、期间患

21、病率,三、死亡率:定义:表示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者在人口中所占比例。应用:1.衡量某时期某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 2.对病死率高的疾病,死亡率可代表发病率 研究病因 3.评价防治效果:预防(发病率)、治疗(病死 率)注意事项:分子、分母须同一群体;可按病种、年龄计算死亡专率。,四、病死率:定义:一定时期内,患某种疾病人群中因该病 而死亡的频率。应用:衡量不同病种的危害性大小 综合评价诊断和治疗水平注意事项:不同来源的病死率不可直接进行比 较。,五、生存率:定义:1、随访满几年病例中尚存活者的比例。2、随访满几年病例中仍可再存活一年的比例。应用:反映疾病的危害程度 综合评价诊断水平、治疗措施效果 常用于描述持续一定时间后转归为死亡的疾病的 死亡规律 探讨流行因素、预后因素注意:生存率相同时生存规律可能不同 直接法计算结果有“跳跃”现象可用寿命表法纠正。生存率不同于病死率,后者不可知死亡规律,谢谢欢迎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