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野生菌、果、菜中毒工作.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99328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范野生菌、果、菜中毒工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防范野生菌、果、菜中毒工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防范野生菌、果、菜中毒工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防范野生菌、果、菜中毒工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防范野生菌、果、菜中毒工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范野生菌、果、菜中毒工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范野生菌、果、菜中毒工作.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防范野生菌、果、菜中毒工作,前言,我县野生植物十分丰富,随着气温升高、雨量逐渐充沛,野菌、野菜、野果也陆续出现,其中部分野生植物具有毒性,如果误食,容易发生中毒事件。因此要强化相关知识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对有度植物的识别能力,减少和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县常见野生毒菌,白毒鹅膏菌(白毒伞)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菌盖初期卵圆形,开伞后近平展,直径712cm,表面光滑。菌肉白色。菌褶离生,梢密,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912cm,粗22.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

2、。分布于我国河北、吉林、江苏、福建、安徽、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山西、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此蘑菇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我县常见野生毒菌,美丽粘草菇子实体中等大,白色,菌盖直径610cm,初期近圆形,后期近平展。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变粉红色。菌柄细长,长615cm,粗0.61.3cm,圆柱形。菌托苞状而大。夏秋季生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分布于我国湖北、湖南、四川、吉林、新疆、香港等地。有毒,不可食用。,我县常见野生毒菌,臭黄菇又称鸡屎菌(广西)、油辣菇(四川)。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土黄至浅黄褐色,表面粘至粘滑,边缘有小疣组成的明显的粗条棱

3、。菌盖直径710cm,扁半球形,平展后中部下凹,往往中部土褐色。菌肉污白色,质脆,具腥臭味,麻辣苦。菌褶污白至浅黄色,常有深色斑痕,长短一致或有少数短菌褶,弯生或近离生,较厚。菌柄较粗壮,圆柱形,长39cm,粗12.5cm,污白色至淡黄色,老后常出现深色斑痕,内部松软至空心。夏秋季在松林或阔叶林地上群生或散生。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地区。此菌在四川等地被群众晒干,煮洗后食用。但在不少地区往往食后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病症,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精神错乱、昏睡、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等症状。一般发病快,初期及时催吐可减轻病症。,我县常见野生毒菌,又称疝疼乳菇。子实体中等。菌

4、盖深蛋壳色至暗土黄色,具同心环纹,边缘白色长绒毛,乳汁白色,不变色,味苦。菌盖直径411cm,扁半球形,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这缘内卷。菌肉白色。菌褶直生至延生,较密,白色,后期浅粉红色。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四川、广东、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此种蘑菇有毒,含胃肠道刺激物。食后引起胃肠炎或产生四肢末端剧烈疼痛等病症。还有含毒蝇碱等毒素等的记载。但在苏联地区生长的可食用。子实体含橡胶物质。属外生菌根菌,与区、榛、桦、鹅耳枥等树木形成菌根。,我县常见野生毒菌,又称赭红口蘑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

5、,往往中部浮色。菌盖直径415cm。菌褶带黄色,弯生或近直生,密,不等长,褶缘锯齿状。菌肉白色带黄,中部厚。菌柄细长或者粗壮,长611cm,粗0.73cm,上部黄色下部稍暗具红褐色或紫红褐色小鳞片,内部松软后变空心,基部稍膨大。夏秋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长。分布于我国台湾、甘肃、陕西、广西、四川、吉林、西藏、新疆等地区。此菌有毒,误食此菌后,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但也有人无中毒反应。,我县常见野生毒菌,毒蘑菇粉红枝瑚菌又称珊瑚菌、扫帚菌、刷把菌(四川)、鸡爪菌、则梭校(西藏)、粉红丛枝菌。子实体浅粉红色或肉粉色,由基部分出许多分枝,形似海中的珊瑚。子实体高达

6、105cm,宽510cm,干燥后呈浅粉灰色。每个分枝又多次分叉,小枝顶端叉状或齿状。菌肉白色。多生于阔叶林中地上又称珊瑚菌、扫帚菌、刷把菌(四川)、鸡爪菌、则梭校(西藏)、粉红丛枝菌。子实体浅粉红色或肉粉色,由基部分出许多分枝,形似海中的珊瑚。子实体高达105cm,宽510cm,干燥后呈浅粉灰色。每个分枝又多次分叉,小枝顶端叉状或齿状。菌肉白色。多生于阔叶林中地上。,我县常见野生毒菌,毒鹅膏菌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边缘无条纹,菌盖初期近卵园形至钟形,开伞后近平展,表面灰褐绿色、烟灰褐色至暗绿灰色,往往有放射状内生条纹。菌肉白色。菌托较大而厚

7、,呈苞状,白色。菌环白色,生菌柄之上部。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江苏、江西、湖北、安徽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此菌极毒,据记载幼小菌体毒性更大。该菌含有毒肽(phallotoxing)和毒伞肽(anatoxins)两大类毒素。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发病初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此后1、2天症状减轻,似乎病愈,患者也可以活动,但实际上毒素进一步损害肝、肾、心脏、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接着病情很快恶化,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谵语、面肌抽搐、小腿肌肉痉挛。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肝、肾细胞损害,黄胆,急性肝炎,肝肿大及肝萎缩,最后昏迷。死亡率高达50%以上,甚

8、至100%。对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我县常见野生毒菌,又称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子实体较大。菌盖宽620cm。边缘有明显的短条棱,表面鲜红色或桔红色,并有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颗粒状鳞片。菌褶纯白色,密,离生,不等长。菌肉白色,靠近盖表皮处红色。菌柄较长,直立,纯白,长1225cm,粗12.5cm,表面常有细小鳞片,基部膨大呈球形,并有数圈白色絮状颗粒组成的菌托。菌柄上部具有白色腊质菌环。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成群生长。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四川、云南等地。此蘑菇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蝇碱、毒蝇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伞素等。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

9、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此菌还产生甜菜碱,胆碱和腐胺等生物碱。,我县常见毒果,马桑果又名毒空木、水马桑、鸭食木、鸡瘟柴、马鞍子等,为马桑科植物,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我国南方各省多见。马桑果豌豆大小,圆形多肉,未成熟时呈绿色。常见为灌木,在湖北利川也偶有乔木状发现,分枝水平开展,小枝四棱形或成四狭翅,每56月份成熟,初呈鲜红色,后渐变为紫黑色,味甜略涩,有剧毒,常被儿童采摘误食而中毒,甚至引起死亡。,马桑果实内含成分主要为马桑毒素、羟基马桑毒素、氢化马桑毒素等,它通过刺激大脑皮层引起兴奋

10、、痉挛、呕吐等一系列中毒症状,频繁的强直抽搐可致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其他如肺、肝、心、肾等脏器亦受损害。,我县常见毒果,夹竹桃常绿直立大灌木,夹竹桃原名应为甲子桃,传说60年结一次果,因甲子桃果实极为少见,有的地方误称“夹竹桃”。但也有地方保留甲子桃的称呼。甲子桃果实长10-15cm,细长条状,应当属蒴果类。12-2月结果,河南有5-9月结果。夹竹桃全株有剧毒,中毒后的症状有恶心、呕吐、昏睡、心律不齐,严重者失去知觉甚至死亡。,夹竹桃是最毒的植物之一,包含了多种毒素,有些甚至是致命的。当中最大量的毒素是强心甙类的欧夹竹桃甙及neriine。单一叶子就可以令婴儿丧命。对于动物而言,只要其体重的每

11、公斤有0.5毫克的夹竹桃就可以致命。大部份的动物对于夹竹桃都有不良或死亡的反应。,我县常见毒果,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白果树。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具有观赏,经济,药用价值。,白果内含有氢氰酸毒素,毒性很强,遇热后毒性减小,故生银杏果银杏果食更易中毒。一般中毒剂量为1050颗,中毒症状发生在进食白果后112小时。为预防白果中毒,不宜多吃更不宜生吃白果。,我县常见毒果,蛇莓,别名:蛇泡草、蛇葡萄。蔷薇科,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柔毛;多野生于山坡、草地上、路旁、沟

12、边或田埂杂草中;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收敛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伤,敷治疔疮等;并用于杀灭蝇蛆.,。蛇莓其实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有很多的医用价值,但是由于本身有小毒,最好不要直接服用。少量食用并不会导致中毒,但如果大量食用,就有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和腹泻等现象。,我县常见有毒野菜,老公银:又名叫蛇床子、野胡罗卜。根在幼苗时为灰色,长大后成浅黄色,象胡罗卜。叶柄黄色。老公银的幼苗和老鸹筋的茎发红,无臭味;而老公银的臭味很大,叶和根都有剧毒。吃后会造成死亡。,我县常见有毒野菜,毒芹,又名:野芹菜、白头翁、毒人参、芹叶钩吻、斑毒芹 为伞形科毒芹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7

13、0100cm,茎单生,中空,具分枝。叶片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边缘具尖锯齿状,基生叶具抱茎的膜质叶鞘。毒芹会开出一种复伞形花序,顶生,半球形,花瓣白色;双悬果近球形。,中国毒芹分布在沼泽地水边或沟边。叶象芹菜叶,夏天开折花,全棵有恶臭。全棵有毒,根 的毒性最大,吃后恶心、呕吐、手脚发冷、四肢麻痹,严重的可造成死亡。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芹碱、甲基毒芹碱和毒芹毒素。毒芹碱的作用类似箭毒,能麻痹运动神经,抑制延髓中枢。人中毒量为3060毫克,致死量为120150毫克;加热与干燥可降低毒芹毒性。毒芹毒素主要让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我县常见有毒野菜,四季豆是菜豆的别名,菜豆是豆科菜豆种的栽培品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14、。在浙江衢州叫做清明豆,在中国北方叫眉豆,在四川等一些华中地区叫做四季豆,是餐桌上的常见蔬菜之一。无论单独清炒,还是和肉类同炖,亦或是焯熟凉拌,都很符合人们的口味。但是有小毒,应用清水(或加盐水)浸泡二十分钟后再烹调食用。烹调时须熟透再食用。,未煮熟的四季豆中含有皂素,皂素对消化道黏膜有强的刺激性;另外,未成熟的四季豆可能含有凝聚素,具有凝血作用。摄入未煮熟的四季豆,引起中毒的潜伏期为数10分钟,一般不超过5小时,主要为胃肠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呕吐少则数次,多者可达数十次。另有头晕、头痛、胸闷、出冷汗以及心慌,胃部有烧灼感。大部分病人白细胞增高,体温一般正常,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或1

15、2天。,我县常见有毒野菜,马铃薯又叫“土豆”、“山药蛋”、“洋山芋”,由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人们日常喜爱的食物之一。马铃薯中含有一种叫“龙葵碱”的毒素,一般成熟马铃薯的龙葵碱含量很少,不会引起中毒。但皮肉青紫发绿不成熟或发芽的马铃薯中,尤其在发芽的部位毒素含量高,吃了就容易引起中毒,感到咽喉发痒、胸口发热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预防措施编辑(1)防止发芽是预防中毒的根本保证。(2)禁止食用发芽的,皮肉青紫的马铃薯。,乡镇防范野生菌、果、菜工作,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各地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案,积极向当

16、地政府汇报并当好参谋,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院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职责,真正把做好防范误食野生菌、果、菜中毒事件作为近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乡镇防范野生菌、果、菜工作,二、深入扎实广泛开展安全识别和食用野生菌、果、菜的宣传工作 要充分利用广播、展板、宣传栏、宣传单,尤其在乡场镇和农贸市场,利用赶集日,加强宣传。在人群较为集中的地方张贴“致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信”等相关知识宣传资料,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乡镇防范野生菌、果、菜工作,三、强化学校健康教育,防范儿童误食野果中毒 各地务必在开学之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开展一次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

17、责对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内容为我地常见野生毒菌、果、菜的识别,以及中毒症状和自救方法等。指导并督促学校落实责任,由班主任将相关知识传递到每一位学生,利用图片或实物教学,让学生识别常见野生毒果,如马桑果、蛇莓等,要求学生不要采摘和食用野果。同时要求学校食堂不得加工出售野生菌,不得提供未熟透的四季豆、白果(银杏果)、发芽马铃薯等有毒菜果以及其他不常食用野菜。,乡镇防范野生菌、果、菜工作,四、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救治能力和水平 我县农村居民是食用野生菌、果、菜中毒的高发人群,特别是儿童误食野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各地要在加强农村居民对有毒菌、果、菜识别知识宣传基础上,要提高医疗卫生单位对野生菌、果、菜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使之掌握中毒病人的诊治技术和抢救手段,使中毒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同时,做好相关急救药品、器械、人员的准备工作,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毒人员的死亡。,乡镇防范野生菌、果、菜工作,五、严格执行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 一旦发生误食野生菌、果、菜中毒事件,要认真做好调查和核实工作,要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并将调查结果及时按要求上报。各级收治中毒病人的医疗机构,要负责将救治情况及病情转归报告县卫计局,对未及时上报或不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