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00755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的目的》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教育的目的》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教育的目的》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教育的目的》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教育的目的》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的目的》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的目的》PPT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目的,第四章 教育目的,本章重点,1、识记教育目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概念。2、理解教育目的社会制约性的基本涵义及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3、运用素质教育的观念分析教育现象。,第一节教育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三、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一节教育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2、三、教育目的的意义,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变化,或者产生怎么样的结果。狭义是国家对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二、教育目的的层级结构,主导性教育目的(一级):国家培养人的 总目标或称终极教育目标培养目标(二级):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个 学校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三级):各个学科、各门课程、各个领域的教育目标教学目标(四级):教学活动要达成的教 育目标,教育目的,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主导性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是含有方向性的总体目标和最高目标,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总体的、终极的教育意图,它所要说明的是教育应满足什么

3、样的社会需求和应培养人的哪些身心素质。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个学段的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课程目标广义为课程总目标(课程的培养目标),狭义为分科课程目标,即各领域、各学科的教育目标,是指从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的角度所规定的人才培养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分科目标)。教学目标是具体教学过程的结果和学生的行为准则,它是学科课程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的结合和具体化。,实例,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想像力

4、和创造潜能。语文课程目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1年级阅读课程目标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壮志豪情。沁园春雪的教学目标,三、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一)导向作用(二)激励作用(三)评价作用,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争论最多、影响最大也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注重个性的发展还是注重社会的需要。(一)个人本位论(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二)社会本位论(荀子、柏拉图、康德以及近代很多教育社会学家)(三)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论(马克思),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二、教育目的体

5、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三、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一)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原始社会;封建社会;战争年代;(二)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三)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北洋政府:“谋个性之发展”中华民国:1、孙中山:“全力发展儿童本位之教育”2、国民党: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古希腊的雅典在波希战争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追求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

6、亚里士多德提倡:自由教育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了教育阵地,培养目标为僧侣,世俗封建主的教育目的骑士文艺复兴以后:人文主义者提出培养、完善全面的人卢梭等提出: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发展他们自由自发的表现,要求各种能力和谐地发展。,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柏拉图:培养治理国家的哲学家,他们是“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的人拉伯雷:能读、读写、能唱、能弹奏乐器,会说四到五种语言,会写诗作文、勇敢、知礼、健壮、活泼、爱作什么就作什么;卢梭:一个自然天性获得了自由发展的人,身心协调和谐,既有农夫或运动员的身手,又有哲学家的头脑;心地仁慈,乐于为善,感觉敏锐,理性发达,爱美,既富于情感,更富于理智,

7、还掌握了许多有用的本领。梁启超:公德、国家思想、进取冒险、权利思想、自由、自治、进步、自尊、合群、生利分利、毅力、义务思想、尚武。,我希望我的生活与选择,能够由我本身来决定,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我希望成为我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别人意志的工具。我希望成为主体,而不是他人行为的对象;我希望我的行为出于我自己的理性、有意识之目的,而不是外来的原因。我希望成为重要的角色,而不是无名小卒;我希望成为一个行为者自己作决定,而不是由别人决定。伯林,我希望拥有自我导向,而不是受外在自然力的影响,或者别人当作一件物品、一只动物、一个奴隶;我希望我的人性角色,是自己设定自己的目标和决策,并且去实现它们人,最重

8、要的,我希望是一个有思想、有意志而积极的人,是一个能够为我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并且能用我自己的思想和目的,来解释我为什么做这些选择的人。只要我相信这一点是真理,我就觉得自己是自由的,而如果有人强迫我认为这一点不是真理,那么,我就觉得在这种情形下,我已经受到了奴役。伯林,完人教育(日本:小原国芳)塑造健全的人格。真、善、美、圣、健、富 知(哲学)-真 心 情(艺术)-美 宗教-圣-绝对价值 意(道德)-善人 生存-健 身-手段价值 活动力-富,三、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

9、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只有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并结合当前社会是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教育目的。,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二

10、、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一)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目的的各种表述毛泽东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教育目的在当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起了非常大的指导作用,对以后的教育目的的演变产生了很大影响。,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教育目的有新的表述:“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11、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这里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6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12、、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一、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二)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

13、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强调:全体;区别于应试教育的部分。(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五育说”,劳动技术教育,美育,体育,智育,德育,我国现行的中学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1.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

14、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开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二)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三)体

15、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四)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也不仅仅是“美学”的学习,它的内容要比艺术教育和“美学”学习宽阔得多。,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

16、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是提高人的整体性的精神素养。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分辨美与丑、文与野、优与劣的能力,具有区分美的程度和种类的能力,懂得各种类型美的特性与形态的丰富性,领悟美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并使人格与性情得到陶冶。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创造。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五)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通过科

17、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结合劳动技术教育,还可以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商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利用商品信息的能力。,德国劳技教育做好的砧板 直接进市场,德国的劳技教育堪称世界一流。德国学校一般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劳技课,一直到九至十二年级。学生在学校里系统学习手工、缝纫、烹饪、金工、木工等劳动技能。一所学校里通常都几个劳技教室,里面的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制作一块砧板

18、,学生必须学习从制图设计、打样、拼接材料、切割成形到打磨精加工的完整的制作过程,这至少要花上约两个月的时间。学生从中不仅学到许多综合的知识技能,而且,成果也是高质量的:每人都能做成一个可以作为商品出售的砧板。德国学校的劳技教育不是低水平的模仿式、体验式教育,而是将学生置于真实环境、条件下的素质综合训练。,(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以往重视共性,素质教育重视的是个性(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本章知识要点,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

19、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或说核心问题,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课程目标(4)教学目标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根本途径),现

20、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该教育目的反映出的基本精神:(一)我们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二)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三)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或说素质教育的本质)(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

21、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异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为什么说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及大量具体知识,但决不仅仅是智力活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及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能不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