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理论发展与研究方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03150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PT 页数:146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L理论发展与研究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CL理论发展与研究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CL理论发展与研究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CL理论发展与研究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CL理论发展与研究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理论发展与研究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L理论发展与研究方法.ppt(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理论前沿 与 研究方法 与西南财大青年教师谈教学与科研,Google:四川王寅认知,理论前沿 与 研究方法 与西南财大青年教师谈教学与科研,Google:四川王寅认知,一、语言之家:生存与思想 二、学习之路:厚积与薄发 三、教学之法:梳理与启发 四、科研之道:继承与创新 五、学位论文:论点与论句,一、语言之家:生存与思想,我们有很多“家”,首先是父母给的温暖的小家;小学、中学、大学、工作单位都是我们的家(母校);我们还有“国家”这个大家庭,以国为家。,对于做语言教学和研究的人来说,还有一个家,“语言是我们存在之家”,我们生活在语言家园中,没有语言,我们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我们是研究人类之家

2、的,没有我们的研究,我们又何以生存?没有我们的研究,人类何以为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自左传)?,海德格尔:我们生活在语言的家园之中。语言是 存在之家,人栖息在语言所筑的家中。德里达:人类的言语行为蕴藏着人类自身最重大 的秘密。只有理解语言才能理解我们自己。加达墨尔: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世界。,许国璋:21世纪将是语言的世纪。赵世开:我们宁要第五代的计算机,不如要第五代的语言学家。伍铁平:1994年出版语言学是一 领先的学科周流溪:CL使得语言学再次成为一门 领先的学科,1,语言也是社会生产力;2.语言是民族的凝聚剂;3.语言是知识的数据库;4.语言是人类存在家园。,1.语言也是社会生产力。

3、(1)The Tower of Babel(2)Speech Act 2.语言是民族的凝聚剂。汉字五千年,3.语言是知识的数据库。维特根斯坦,1922 逻辑哲学论 5.6节 4.语言是人类存在家园,是存在的实验场。人从自身的自在出发,经过语言的漫长旅途,实现对自身的充分理解,实现自我说和语言说的高度统一,实现了既超越又不超越的回归。于是人可以自豪地说:“我存在,因为是语言赋予我存在的权利。”,人类的知识体系在语言中编码,人站在时代感知力的高度,对以往的全人类自我理解的理解形成人的本题特征。,所有这些理论和观点,对我们从事语言研究和教学的人来说,犹如一剂强心针,增强了我们对语言研究和教学的使命感

4、。犹如一阵冲锋号,激励着我们继续为语言研究和教学而奋斗。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站在时代的前沿,肩负着时代的重任!,语言研究位于当今人文学科的最前沿。选择语言(学)专业可谓上对花轿嫁对郎。,二、学习之路:厚积与薄发,有很多学习方法,但最重要的是:(1)静心读书:外面世界很精彩,但书中世界更精彩。(2)深化专业:两耳少闻窗外事,一心多读专业书。(3)积发兼顾:积中有发,发中有积,边积边发,以发促积。,三、教学之法:梳理与启发,有很多教学方法,个人经验:handouts(1)重在梳理:手中有个纲、上阵心不慌。(2)激活热情:语言是我们的存在之道。(3)启发思路:追寻大师们的探索进路,且要 随想随

5、写,交豆腐干。,四、研究之道:继承与创新,读书、思考、创新 吃饱了撑的!读什么书?思考什么问题?创什么新?可归结为一个问题:当今学术前沿在哪里?,1从语言学简史看当今前沿:C L 2从哲学史看当今前沿:人本主义 3基于EP反思:SOS,体验人本观 4 体验象似性:理论的建构与实践,1.从语言学简史看理论前沿:认 知 语 言 学,不同的语言学派往往强调了不同性质:传统 P 更强调语言的 规则性、表达性、工具性 结构 L 更强调语言的 符号性、系统性、任意性;功能 L 更强调语言的 社会性、交际性、功能性;TG 学派更强调语言的 先天性、心智性、生成性;CL理论 更强调语言的 体验性、认知性、象似

6、性。,CL之所以能称为当前语言学理论之前沿理论,是因为它吸收了当今过往许多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哲学理论。,正是CL站在这些理论的前沿,从中吸取了合理的养分,才使得其语言理论更具解释力。是否前沿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在违心吹捧,而是通过系统学习和研磨,通过其对语言的解释力,以及对语言教学的指导意义可见。,2.从哲学发展史看理论前沿:人 本 主 义,形而上学:客观世界中存在客观真理(找法有二):感 性 理 性 毕因论 亚 氏 苏 柏 单向 客 认识论 经 验 论 唯 理 论 语言论 分析哲学 新唯理论 逻实论(语义学)日常派(语用学)后/现代 欧陆解释学派(人本哲学)非 德里达、哈(激进人本观)双

7、向 文/译/L客 基于EP的反思:SOS,体验人本观 多向,客观主义哲学非客:客观外界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客观真理,对外界的认识不可能排除人的主观因素:A week consists of seven days.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家花、野花,又例:赤道、经纬度、国际日期变更线 七大洲、四大洋 星座名称 景点名称 祖国山河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在这样一个人文研究大潮的影响下,体验哲学和CL应运而生。体验哲学认为,人们的概念结构、推理能力等来自对客观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在其基础上形成的语言理论就是CL,认为语言来自这两个过程。充分考虑人本因素。,由于 EP

8、和 CL 吸收后现代哲学和人本主义精神,认为语言不仅是工具,语义也不是客观世界的镜像反映,其中必然要掺和人的因素,语言当为“惟人参之”的产物。,这就是康德的那句名言:We see things not as they are,but as we are.Marx(1844):humanized natureWe:Language is humanized language.,3.基于EP 的反思:SOS,体验人本观,语言有诸多性质,各学派强调不同侧重,CL强调体认性:现实 认知 语言 CL 乔姆斯基 索绪尔 语言来自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索 绪 尔:语言 乔姆斯基:认知 语言

9、 C L:现实 认知 语言 哲学:毕因论 认知论 语言论(本体),CL:使语言学步入后现代思潮,自从 EP 和 CL 倡导语言的体认性,且提出象似性,使得语言学研究继文学和翻译之后,也步入后现代哲学的人本主义大潮之中,这才是 CL 的历史意义之所在。,4.语言的体认性和象似性:理论建构和教学实践,客观主义哲学为追求绝对真理而忽视人的因素,但后现代哲学又过分强调人本性,忽视了认知的来源和共性。我们近来从EP和CL角度对其反思和修补,提出了:“体验人本观”和“SOS理解模型”。,修改依据:40 篇译文 枫 桥 夜 泊 唐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通过透

10、析 40 篇枫英译发现同一文本的这些不同表述并不像持后现代哲学观的翻译理论家所认为的那样,可漫无边际地作任意解释、随便翻译、放纵发挥,其实它们的翻译主体都是在一定的内容辖域内进行着有限的揣测和解读,充分体现出“受制于体验性”的约束。,这 40 多位译者都将标题译为“枫桥”和“夜泊”,谁也没有任意发挥,将其译为:廊桥 遗梦 康桥 别了 蓝桥 魂断 这说明译者只能在原作所划定的范围内作有限的调整和翻译。通过40文本分析,其差异可用 construe 的 5个方面作出解释(外语教学与研究 08(3)。,100 readers will produce 100 Hamlets,but they are

11、 still Hamlets!,反思:后现代哲学的激进人本观倡导:体验性人本观/体认象似性,现实 语言 自然派、本质论 习惯派、约定论,指 称 论,Frege 虽在语义研究中有所突破,在这两要素间加一个“Sense(Sinn)”,但其基本哲学立场未变,依旧在客观主义哲学观中打圈圈。Ogden&Richards(1923)将这一思想总结为语义三角:Sense Symbol Referent,现实 认知 语言,据此,CL为何要提出语言象似性。几乎每本CL专著和教材都要论述这一点。,(二)现实 认知 语言(一),所 指,能 指,索绪尔,C L,五.科研论文:立论新 且 论据足,科 研 论 文 写 作

12、 模 式,综述型(回顾加引介,兼有述评)感想型(哲学等学科界常循之道)应用型(理论无创新,仅换语料)统计型(无理论,把方法作理论)创新型(理论建构封闭语料库),创新型(理论建构封闭语料),1)Argument:理论须创新 即使有点滴新意,也值得鼓励,需要创新意识2)Argumentation:语料要充分,CL处于当前语言理论之前沿,若能沿此方向继续向前发展,自然就将自己置于国内外学术前沿。可以保证我们的学生能站在老师的肩膀上向上攀登。加强“创新意识、素质培养”,就是这个意思。,Argument: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一定要做到有所发展,要有自己的创新点。拙书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研究尝试按此思路

13、写作(CL的定义;ICM ECM;CL与语篇分析;CL与翻译;“吃”动后语,等),1)立论新:继承与发展,站在老师的肩膀向上攀登,作为研究生更当如此。一篇学位论文如同一篇政论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论点和论句(ArgumentArgumentation)。在立论上那怕就一点点进展,也是值得鼓励的。否则论文充其量只能算作应用性文章。,如何立论:熟知所选题目基本或尽全的现状 努力找出其中的理论缺陷与不足 为解决不足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论框架。曾经有一位博士生问我,综述性文章能否作为博士论文,我明确答复:NEVER.其实,提出自己的理论框架并不很难,只要念足要念的

14、书(硕士50本,博士200本),常言道“吃饱了总归能撑出点东西来!”,Argumentation:有了新论点,下一步就要论证它。不少人写论文随便举些例子,当然不是不可以,但你随便举的这些例子能有多大说服力,别人也很容易举出很多反例。这样的论证显然缺乏说服力。,2)论据足:用好语料库,凭有效数据佐证,为弥补这一不足,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尝试使用 封闭语料 作例证,虽不是无懈可击,但相对于随便举例来说毕竟要可靠多了。凭语言事实说话,总比随意举例要可靠一些。因此,作为学位论文,最好能用封闭语料。而且很多学生发现,有了语料,就有了说不完的话!,3)个案介绍:研究生论文举例,理论创新有多种方法:(1)提出全

15、新理论(原创):语言学发展三革命。(2)整合他人有关理论,合成一个新观点,如 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合成唯物辩 证法,有位博士把 Grice 的 CP,S&W 的 Relevance 理论和 Verschueren 的 Adaptation 理论整合为 CRA。,EVENT Action Being A1 A2 An B1 B2 Bn D1 Dn C1 Cn,ECM理论的发展和运用:,苗萌1:1)论文题目:事件域认知模型(ECM)在概念隐喻研究中 的应用 一项基于世界杯足球赛英汉解说 词语料库的对比研究 2)理论框架:ECM 隐喻认知理论 3)主要论点:英汉两民族在抽象概念

16、隐喻层具有较大 相似性;概念隐喻具有体验性、普遍 4)研究方法:定性定量 5)语料论证:足球赛解说词,将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德国队对哥斯达黎加队,法国队对意大利队)的中英文现场直播(CCTV5,CTV)即时解说词(可较为直接地反映人类思维的真相)全部转写为书面文字,建立了一个封闭语料。应用“事件域认知模型(ECM)”分析语料库中的全部语言隐喻表达,提炼出对体育比赛做隐喻性描写时涉及到的始源域,共计五类,(按使用频率顺序排列为):战争、表演/娱乐/聚会、法庭审判、物品/人和吃。,6)创新之处:,(1)英汉两语料库的研究表明:在体育比赛解说词中,抽象层次上的概念隐喻是普遍存在的,具有体验性

17、、普遍性、突显性和俗成性的特征;较为具体层次上的语言隐喻表达则由于人类识解的不同而在英汉不同语言中存在一定差异,但亦可通过识解方式做出合理解释。,(2)语料调查的结果还修补了Kvecses(2002)和 Deignan(2001)认为概念隐喻的始源域分别有13和12种,本研究发现这一结论尚有可补充之处。基于语料库我们发现还可补充:战争、表演/娱乐/聚会、法庭审判三类。,唐国宇 2 1)论文题目:中国菜肴命名模式的事件域突显模型(ECM+)分析 中国八大菜系4,000条 菜名的认知研究 2)理论框架:ECM+,其中的“+”包括:突显原则、隐转喻 3)主要论点:运用ECM+详细分析汉语菜肴的命名

18、模式,并佐以相关数据和比例。,4)研究方法:定性定量 5)语料论证:中国八大菜系4,000条菜名(每大菜系任选500条)6)创新之处:,(1)兼顾CL突显原则和隐转喻认知方式,将ECM 修补为“事件域突显模型(ECM+)”。(2)依据ECM+中“A(行为)”与“B(事体)”两要素 的分布情况,对4000条菜名归纳出了 165 个中 国菜肴的全称命名模型,简缩为 28 个命名模 型,最终提炼出5个基本模型,并佐以相关数 据和比例。,(3)通过对语料所进行的穷尽性调查和分 析,统计出汉语烹饪类动词数量共51 个,及其各自的使用频率。(4)基于汉语菜名中的隐转喻表达,进一步 的分析将语音隐喻细化、分

19、析为语音 隐喻和语音转喻。,7)评述 中国菜名品类丰富,花样万千,命名庞杂,引起了学者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对其命名方式、品种分类、文化内涵、修辞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描述和分析,但这些论述主要属于传统语言学、修辞学、翻译学、跨文化交际等层面的研究,未能上升到现代语言学以及认知思维层面进行探讨,而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中国菜谱的命名机制做出深入分析则为空白。,本文主要基于认知语言学“事件域认知模型(ECM)”和“突显原则”,兼顾“隐转喻”认知方式,提出了“事件域突显模型(ECM+)”,基于此对中国八大菜系 4,000 条菜名(每大菜系任选500条)进行了详细统计和定量分析,以此建立了汉语菜肴的命名模

20、式,并佐以相关数据和比例。,1)论文题目:兴:语篇层面的概念隐喻 基于 战国策的研究2)理论框架:概念隐喻语篇连贯3)主要论点:“兴”是语篇隐喻,有概念隐喻的特征,李丽霞3:隐喻转喻认知机制新观,4)研究方法:定性定量 5)语料论证:84/498 战国策 6)创新之处:,(1)“兴”的劝诫力,从本质上来说在于它作为一种 概念隐喻类型,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2)首次基于汉语封闭语料库 在 概念隐喻的理论框 架下(含语篇连贯、言语行为、语法化理论)对“兴”进行了系统探讨。(3)根据语料修补了Kvecses 的13类常见始源域,添 加了自然现象和衣着两类。(4)以实例论证了连贯发生于概念层面而非语

21、言层 面,说明了“连贯通过映射来实现”的观点。,(5)发现了“兴”的语法化主要体现在语篇跨越句法直接进入词汇层面(百发百中,画蛇添足,狡兔三窟,返朴归真,狐假虎威,亡羊补牢,惊弓之鸟,交浅言深,南辕北辙,同舟共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并提出“兴”语法化的原因可以从其三层意义结构(表层意义、抽象意义、情景意义)做出解释。,陈矫4 1)论文题目:英汉语义对立词的认知对比研 究对立性图式的理论和应用 2)理论框架:根据 ECM,RP 和 PP,提出“对 立图式(Opposite Schema)”3)主要论点:运用 OS 解释和对比英汉两语言 中语义对立词 4)研究方法:定量定性,5)语料论证:搜索

22、汉英语权威词典,共得语义对立词 中文 335 例 和 英文 210 例6)创新之处:(1)根据ECM,RP和PP建立了OS,并以其为基 础分析英汉语义对立词。(2)通过语料分析可见,语义对立词大致分为 5 类:施受(52/9)、始末(7/12);肯否(40/20)、褒贬(30/55);和反向(6/29)。,(3)五类语义对立词在OS框架中得到穷尽性解释。D1 反向 D2 施受、始末 D3 褒贬、肯否 发现英汉语义对立词中D1 D2 D3 的大致规律,本文 尝试从体验性和人本性对其进行对比分析。,T1,T2,R,C,1.反向:skin,dust;涂:涂上去、涂掉 2.始末:fireman:烧火工

23、、灭火人;go:出来、消失(古汉)在:始、终;徂:始、逝 来:出现、消失 施受:(古汉)受:授予、接受;贾:买、卖 借:借出、借入 3.肯否:overlook:监督、忽视;乱:治、乱 褒贬:ambition:抱负、野心;sanction:批准、制裁 artful:巧妙、狡猾 祥:吉、凶;诱:引导、迷惑;,孟晓熙5 1)论文题目:通感感觉转移模型(STM)的建立:一项基于中文诗歌语料库的研究2)理论框架:STM(通感转移模型)3)主要论点:通感为隐喻之一种,体验性基本规律,4)研究方法:定性定量5)语料论证:收集了跨1700年千余首中文诗词中的 245个通感隐喻表达6)创新之处:修补 Ullma

24、nn 的通感模型,根据自己收集的语料,按照感官等级次序排列七种感官,用体现转移趋势方向及频率的箭头连接感官,得出下图:,通感也是一种认知机制,跨域思维,也是一种隐喻机制 月光寒 暖香 视 长长苦 香气苦 触 味 嗅 维度 蓝色的幽静 高咏 听 重 音,苦 笑,哀响馥若兰,1.触觉 味觉:长长苦,2.触觉 嗅觉:暖香 3.味觉 嗅觉:今朝香气苦 4.维度 听觉:高咏 5.触觉 视觉:harsh colour,月光寒,冷色 6.触觉 听觉:sharp cry,heavy silence,重音,寒声 7.味觉 听觉:sweet voice,sour sound 苦笑 甜蜜的微笑 8.视觉 听觉:蓝色

25、的幽静 9.嗅觉 听觉:陆机: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李桃峰 61)论文题目:汉语歇后语的隐喻性与体验性研究 2)理论框架:EMT(体验性隐喻性)3)主要论点:所有的歇后语都是隐喻,都具有隐喻性 而隐喻基于体验,因此歇后语也具有体验性。,4)研究方法:定性定量5)语料论证:4,515/85,0006)创新之处:,(1)歇后语作为一种隐喻性语言现象,也反映了汉民族 的思维机制,体现认知层面上隐喻性和体验性;(2)汉语歇后语可大致分为六类:身体空间、语言、数字、虚拟性、拟人和语音隐喻,且提供了比例。(3)汉语歇后语中大量的修辞性和虚拟性表达,更加体 现了人类认知的隐喻性创造思维能力,说明隐喻始 于

26、矛盾,结于统一,虚构即为矛盾,虚构性的语言 现象最终得到隐喻性的统一解释。,周永平7,1)论文题目:汉英器官量词的认知与对比研究 2)理论框架:ECP(体认原则:Embodied Cognition Principle),包含:体验观、凸显观、隐喻观和转喻观 3)主要论点:以英汉语中器官量词验证语言的体验性 4)研究方法:定性定量,5)语料论证:汉语器官量词有 24 个,共 928 例;英语 21 个,共 920 例;汉英共有18个(BNC,Times Magazine,国家语委语料库、北京大学汉语语言 研究中心语料库)。6)创新之处:,(1)首次基于语料库(BNC,Times Magazin

27、e,国家语委 语料库、北京大学汉语语言研究中心语料库)在汉 英两种语言中确立器官量词概念并以其为研究对象,进一步验证了语言具有体验性这一新特征。(2)将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凸显观、隐喻观、转喻观 综合为“体认原则”,并以其为理论框架,首次运用 于器官量词的专题研究。,(3)首次分析和对比了汉英器官量词的用法特 点和认知机制,发现并解释其异同,有利于 促进汉英对比研究和语言教学。(4)细化了Kvecses对始源域的分类,并补 充了他对目标域的研究,发现人体不仅 是最常见的始源域,还是常见的目标域。,构 式 语 法,(9)刘玉梅:基于构式语法的新词语(12337)(10)沈志和:汉语仿拟成语的突压

28、机制(11)郭 霞:汉语动趋构式(12)赵 勇:There is no doing(13)金 睿:X is the new Y(14)沈燕萍:汉语成语交错构式 25%(15)陈玉生:动路径(初始途中终点)(16)李中良:be Ving 构式(17)胡志勇:have Ved 构式,(9)刘玉梅:基于多重压传观的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三 大 类,新造构式:以旧语素或原有词语为参照点通过合成构式和特 殊语用压制而形成。2.缩略构式。以原有词语为参照点通过缩略而形成;3.外来构式。以他族语词语为参照点通过摹仿而形成。,藏友 室友 乡友 钓友 邮友 漫友 商友 侃友鸟友 系友 残友 迷友病友 癌友 网友

29、粉友 听友 信友 车友 题友赌友 辩友 牌友 卡友棚友 农友 笔友 道友 队友 耕友 插友 炒友工友 教友 派友 报友文友 学友 损友 穴友 店友 拖友 墨友 票友 发烧友 玩车友 电子笔友 天然盟友,新 造 构 式,偏正/属种双音构式(63.07%),动宾/支配双音构式(22.2%),联合、并义双音构式(6.96%),其余不足8%。三音构式:2+1式与偏正/属种组配(62.18%)及后缀式组配(18.88%),1+2 与动宾/支配的组配(16.16%),其余3%。四音构式主要以 2+2式(98.67%),与偏正/属种的组配占了绝大多数(86.09%),较少与联合/并义组配(6.06%)。不少

30、新造构式还受到隐转喻、仿拟构式的压传作用,前者使新造构式语义得到引申和转化,导致新造构式中的兼义条目占了绝大多数(97%),后者产生了具有类聚性特征的词语构式家族。,7714 新 造 构 式,缩略构式在音律/句法/语义/语用上受到压传作用呈现显著的不同。本文认为,缩略构式的形成受到两个原则的限制:最大经济化和最大表达力(包括认知参照点和统计先用两个准则)。在此认知条件限制下,95.0%的缩略构式受到双音构式的压传作用,且 55.80%与状中偏正、动宾、联合组配,由此形成的动词最多(53.74%),38.19%与定中偏正组配,由此形成 39.38%的名词,其余的比例则不足2%。,3221 缩 略

31、 新 构 式,缩合为主(95.84%),以四音原词语构式为对象(87.88%),常形成名词和动词;多音缩合仅占9.81%,以名词(特别是专有名称为主)。四音:1+3式 1+4式 2+3式 2+4式(41%)(22.95%)(10.99%)(9.46%),不受双音构式的强压制,音节分布呈现出 3(44.26%)2(28.02%)4(21.26%)这与其形成的复杂认知参照点有关。句法上,外来构式也表现出显著的特征,以定中偏正式为主(72.61%),后缀式为辅(20.04%),其余不足7%。这一特性决定了外来构式主要以名词为主。,1402 外 来 构 式,10 沈志和:汉语仿拟成语的突压机制,仿拟成

32、语是一种仿照某现有成语而“拟创”出来一个具有新意、临时性的语言表达形式。将CL中突显和构式压制整合为 PC(突压),用其解释404条仿拟成语,从句法、语义、语用、语音四个层面逐条分析仿拟成语的特点及其背后的认知机制。,默 默 无 闻默 默 无 蚊,谈 古 论 今 谈 股 论 金,逼上梁山“笔”上“亮”“闪”。(某毛笔广告 得意忘形 得“艺”“旺”“型”。(某理发店广告)推心置腹 推“新”“致”“富”。(策划公司广告)望而生畏“旺”而“升”“位”。(山西一邮政广告)郁郁葱葱“浴浴”“冲冲”。(太阳能热水器),随心所欲 1.随心所“浴”(玉环牌热水器广告)2.随心“锁”欲。(某锁业广告)3.随心所

33、“育”。(某医院广告),五、问 题,(1)哪来那么多“新”?“新”也有层次:原创性、新理论新观点、(孔子)上/中/下(2)如何选语料?(3)论文是否要千人一面?形式 内容?(4)导师自我设计,围绕一范围经数年逐步成体系,孔子: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六.结 语,语言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令人着迷,可笔耕无穷,我们 为此深感兴奋和自豪,值得为此奋斗终身!语言研究又是一困惑的领域,迷团重重,疑云众生,我 们为此深感仍有漫长路要走,更感任重而道远。,借助当今的 EP 和 CL 可有利于揭示语言的奥秘,走出语言的迷宫,同仁尚须努力,定会享得其乐无穷。,站在世纪交替的十字路口,面对语言学与哲学(语哲)前沿理论,我们应当有一种时代的责任感,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的身体进入21世纪已经十个年头了,不能把心还留在上个世纪。希望大家今后能为川外,我国乃至世界语言学研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继往开来,让我们沿着前辈的足迹不断发展语 言理论,有所建树;承前启后,让后来者能踏着我们的肩膀奋力向 上攀登,超越我们!,WISH EVERYBODY GREAT SUCCESS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