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ture11鲁迅的翻译思想.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10837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7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ecture11鲁迅的翻译思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lecture11鲁迅的翻译思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lecture11鲁迅的翻译思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lecture11鲁迅的翻译思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lecture11鲁迅的翻译思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ecture11鲁迅的翻译思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ecture11鲁迅的翻译思想.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鲁迅翻译活动的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9031919)日本留学阶段翻译作品:月界旅行凡尔纳(法国)哀尘雨果斯巴达之魂域外小说集翻译思想:“呼号、战斗”,“后来我看到一些外国小说,尤其是俄国,波兰和巴尔干诸小国的,才明白了世界上也有这许多和我们的劳苦大众同一命运的人,而有些作家正在为此而呼号,而战斗。”,第二时期(19201927)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翻译作品:文艺理论作品: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厨川白村文学与革命托洛茨基俄国东欧和北欧的文学作品:小约翰望霭覃(荷兰)桃色的云、爱罗先珂童话集 爱罗先珂(俄国)翻译思想:“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第三时期(19271936)“为人生”“改良人

2、生”翻译作品都是“战斗的作品”艺术论普列汉诺夫毁灭法捷耶夫小彼得至尔妙伦(匈牙利)死魂灵(1935年,最后一部译作)果戈理(俄国)“与翻译为终始,毕生以之的了。”,鲁迅关于翻译的目的与宗旨,一 科学的文艺理论和革命的文学作品“为什么而译”“我的回答是:为了我自己,和几个以无产文学批评家自居的人,和一部分不图爽快,不怕艰难,多少要明白一些这理论的读者。”“为起义的奴隶搬运军火,是直接为革命服务的.”,“窃火”与“煮肉”,“于是我想,可供参考的这样的理论,是太少了,所以大家有些胡涂。对于敌人,解剖,咬嚼,现在是在所不免的,不过有一本解剖学,有一本烹饪法,依法办理,则构造味道,总还可以较为清楚,有味

3、。人往往以神话中的Prometheus比革命者,以为窃火给人,虽遭天帝之虐待不悔,其博大坚忍正相同。但我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的,以为倘能味道较好,庶几在咬嚼者那一面也得到较多的好处,我也较不枉费了身躯 然而,我也愿意于社会上有些用处,看客所见的结果仍是火和光。”,二 翻译各种作品,“如果读者长期不能获知外国的精神生活方面的事,就会变成精神上的“聋”,最后就会招致“哑”导致“聋”和“哑”的原因:五四时代的翻译界“急于事功,竟没有译出什么有价值的书籍来。”有的人“故意迁怒,至骂翻译者为媒婆。”“甘为泥土的作者和译者的奋斗,是已经到了万不可缓的时候了,这就是竭力运输些切实的精神的粮食

4、,放在青年们的周围,一面将那些聋哑的制造者送回黑洞和朱门里面去。”,鲁迅的翻译理论,一“易解、丰姿”双标准论与“移情、益智”双功能说动笔之前,就先得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存洋气呢?日本文的译者上田进君,是主张用前一法的。所以他的译文,有时就化一句为数句,很近于解释。我的意见却两样的。只求易懂,不如创作,或者改作,将事改为中国事,人也化为中国人。如果还是翻译,那么,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览外国的作品,不但移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地何时,有这等事,和旅行外国,是很相像的:,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神离,从严辨别起来,它算不得翻

5、译。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面当然力求其易解,一面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但这保存,却又常常和易懂相矛盾:看不惯了。不过它原是洋鬼子,当然谁也看不惯,为比较的顺眼起见,只能改换他的衣裳,却不该削低他的鼻子,剜掉他的眼睛。我是不主张削鼻剜眼的,所以有的地方,仍然宁可译得不顺口。,双标准的意义,一 对“信、达、雅”理论的传承和发展真谛所在“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和形式这个统一体,包括对构成原作一切要素的全面忠实。”二 解决了外国作品“归化”还是“洋气”的问题“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神离,从严辨别起来,它算不得翻译。”,二“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与“以信为主,以顺为辅”思想,“我

6、是至今主张宁信而不顺的。自然这所谓不顺,决不是说跪下要译作跪在膝之上,天河要译作牛奶路的意思,乃是说,不仅不像吃茶淘饭一样几口可以吃完,还必须费牙来嚼一嚼。这样的译本,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对于“很受了教育”的甲类读者),不顺的转化,“一面尽量地输入,一面尽量地消化,吸收,可用的传下去,渣滓就听他剩落在过去里。所以,现在容忍多少的不顺,倒并不能算防守,其实也还是一种进攻。但这情形也当然不是永远的,其中的一部分,将以不顺而称为顺,有一部分,则因为到底不顺而被淘汰,被踢开。最要紧的是我们自己的批判。”,对“绝对的白话本位”原则的批判,什么是“白话本位”原则?答:“两个坚持”、

7、“两个反对”(瞿秋白提出)(一)坚持翻译时要用“绝对的白话文”“翻译的时候,应当用这种绝对的白话文:一方面要和原文的意思完全相同(信),另一方面又要使这些句子和字眼是中国人嘴巴里可以说得出来的(顺),信和顺不应当对立起来。”,(二)坚持“新的语言是群众的语言群众有可能了解和运用的言语”(三)反对“欧化文艺”的翻译即新式林琴南主义。“新近有一位金丁,(翻译作品中)有许多字眼:伴同着,喧嚣,隅角,若干人们,起色都是根本不能够活的字眼,这一句子的结构混乱到万分,不知他的主句在什么地方。这不是输入新的表现方法,而是糟踏新的表现方法。”“不能帮助中国现代的白话文的发展,反而造成一种非驴非马的骡子话,半文

8、不白的新文言。”,(四)反对“文言本位的翻译”JK认为这样的翻译与严又陵、林纾、梁启超等人的文章一样是文言本位的翻译,其价值就在于可以作为标本陈列在博物馆,“可以使后来的人看一看:中国的末代士大夫是多么可怜,他们是如何被新的社会力量强迫着一步一步的抛弃自己的阵地,逐渐的离开中世纪文言的正统,可是,又死死的抓住了文言的残余,企图造成一种新式的文言统治。但是,这种统治是始终支持不住了,五四时期来了一个大暴动,动摇了这个统治的基础,最近,又一个大暴动开始了,目的是要完完全全的肃清这个中世纪的毛坑。”,鲁迅的“欧化”,“中国的文或话,法子实在太不精密了,作文的秘诀,是在避去熟字,删掉虚字,就是好文章,

9、讲话的时候,也时时要辞不达意,这就是话不够用,要医这个病,我以为只好陆续吃一点苦,装进异样的句法去,古的,外省外府的,外国的,后来便可据为己有。”,鲁迅的“特别的白话”,“没有法子,现在只好采说书而去其油滑,听闲谈而去其散漫,博取民众的 口语而存其比较的大家能懂的字句,成为四不像的白话。这白话得是活的,活的缘 故,就因为有些是从活的民众的口头取来,有些是要从此注入活的民众里面去。”,辩证地看待“直译与意译”,“鲁迅的直译实际上就是正译,它的对立面是歪译。”“直译是包括正确的意译在内的正译。”鲁迅观点:“务欲直译,文句也反成蹇 jin涩;欧文清晰,我的力量实不足以达之。”“和文字的务欲近于直译相

10、反,人物名却意译,因为它是象征。”倘有潜心研究者,解散原来句法,并将术语改浅,意译为近于解释,才好。“,“硬译与死译”,一 硬译区别与死译,不是故意的“曲译”;二 硬译有其读者对象,在他们之间生存;三 我的译作,本不在博读者的“爽快”,却往往给以不舒服;四 硬译不仅为了“不失原来的精悍的语气”,同时也可以“逐渐添加了新句法”五 当有好译者译成不曲,也不硬或死的文章时,我的译本就被淘汰,我只要来填这从“无有”到“较好”的空间罢了,三 关于“重译和复译”,“理想的翻译,应该由精通原文的译者从原著直接译出;但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重译有其存在的必要。”“我们还想这样做,并且希望更多有这样做的人,来

11、填一填彻底的高谈中的空虚,因为我们不能像蒋先生(蒋光慈)那样的好笑起来,也不该如梁先生(梁实秋)的等着,等着,等着了。”,“懂某一国文,最好是译某一国文学,这主张是断无错误的,但是,假使如此,中国也就难有上起希罗,下至现代的文学名作的译本了。中国人所懂的外国文,恐怕是英文最多,日文次之,倘不重译,我们将只能看见许多英美和日本的文学作品,不但没有伊卜生,没有伊本涅支,连极通行的安徒生的童话,西万提司的吉诃德先生,也无从看见了。这是何等可怜的眼界。自然,中国未必没有精通丹麦,诺威,西班牙文字的人们,然而他们至今没有译,我们现在的所有,都是从英文重译的。连苏联的作品,也大抵是从英法文重译的。”,对穆

12、木天的回应,穆木天:“有人英文很好,不译英美文学,而去投机取巧地去间接译法国文学,这是不好的。因为间接翻译(重译),是一种滑头办法。避难就轻,是不可以的。”鲁迅:“所以我想,对于翻译,现在似乎暂不必有严峻的堡垒。最要紧的是要看译文的佳良与否,直接译或间接译,是不必置重的;是否投机,也不必推问的。深通原译文的趋时者的重译本,有时会比不甚懂原文的忠实者的直接译本好,不过也还要附一个条件,并不很懂原译文的趋时者的速成译本,可实在是不可恕的。,穆木天:“直接译是一劳永逸的,不然还是不动手的好。”鲁迅:“这就是说,与其来种荆棘,不如留下一片白地,让别的好园丁来种可以永久观赏的佳花。但是,“一劳永逸”的话

13、,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就文字而论,中国的这方块字便决非“一劳永逸”的符号。况且白地也决不能永久的保留,既有空地,便会生长荆棘或雀麦。最要紧的是有人来处理,或者培植,或者删除,使翻译界略免于芜杂。这就是批评。”,非有复译不可,一“击退乱译”的唯一好办法“前几年,翻译的失了一般读者的信用,学者和大师们的曲说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在翻译本身也有一个原因,就是常有胡乱动笔的译本。不过要击退这些乱译,诬赖,开心,唠叨,都没有用处,唯一的好方法是又来一回复译,还不行,就再来一回。譬如赛跑,至少总得有两个人,如果不许有第二人入场,则先在的一个永远是第一名,无论他怎样蹩脚。所以讥笑复译的,虽然表面

14、上好像关心翻译界,其实是在毒害翻译界,比诬赖,开心的更有害,因为他更阴柔。”,二 提高整个新文学水平的需要“而且复译还不止是击退乱译而已,即使已有好译本,复译也还是必要的。曾有文言译本的,现在当改译白话,不必说了。即使先出的白话译本已很可观,但倘使后来的译者自己觉得可以译得更好,就不妨再来译一遍,无须客气,更不必管那些而且复译还不止是击退乱译而已,即使已有好译本,复译也还是必要的。曾有文言译本的,现在当改译白话,不必说了。即使先出的白话译本已很可观,但倘使后来的译者自己觉得可以译得更好,就不妨再来译一遍,无须客气,更不必管那些。”,四 翻译批评“剜烂苹果”思想,“我们先前的批评法,是说,这苹果有烂疤了,要不得,一下子抛掉,然而买者的金钱有限,岂不是大冤枉,而况此后还要穷下去。所以,此后似乎最好还是添几句,倘不是穿心烂,就说:这苹果有着烂疤了,然而这几处没有烂,还可以吃得。这么一办,译品的好坏是明白了,而读者的损失也可以小一点。”,五 翻译与创作并重思想,坚决反对崇创作轻翻译的思想错误思想“在男女交际自由的时候,谁还喜欢和媒婆周旋呢。”,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