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第三章社会认知与行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13077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4.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O3第三章社会认知与行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NO3第三章社会认知与行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NO3第三章社会认知与行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NO3第三章社会认知与行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NO3第三章社会认知与行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O3第三章社会认知与行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O3第三章社会认知与行为.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社会认知与行为,我们对世界的感知,部分依赖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另一部分可能是更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于我们的思维。詹姆斯,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认知:人对一切事物的认识,社会认知;专指人对社会环境中人的认识,社会认知是人质的专门化和具体化,你在外地问路会问谁,社会认知的含义,是对社会现象尤其是对社会中人的认识认识社会性的动物,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活动和交往中,常常会对他人和自己进行判断,估计和预测,作为自己行为的参考和依据。所谓社会认知-就是主体对人的心理活动、行为动机和人格特点进行推测和判断的过程。,社会认知的特征,选择性 认知选择性决定于两种因素如果刺激物会满足主体的需要,则会引发积极的倾向

2、,与之相反则会被轻视。刺激物的强度也会影响认知者,刺激的强度越强越会引起认知者的注意。,你看到了什么,社会认知的特征,认知反应的显著性 刺激物对各体的意义越重大,那么认知的反应就越明显。防御性 社会认知与自我防卫机能是息息相关的,当出现评彭被破坏的可能时,个体会采取防卫和消极反抗的,社会认知的特征,认知的完形特征即把任职对象看作一个整体接近原则 81726354362718 817 263 543 627 18,2、相似原则 两种刺激物的性质相似,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王彦是女生,人力资源专业的,她住在601宿舍;小刘也住在601宿舍那小刘的情况是?,3闭锁原则几个知觉对象包围的一个空间,则已

3、被视为一个整体。,连续原则 当知觉对象在实间上、空间上具有连续性,易被知觉视为一个整体。奥迪A4 A6 A8 是高档车,那我现在有一辆A5你觉得它怎样?,感知中的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对象和背景的差距越大越是可以突出对象,社会认知的类型,社会认知的对象是社会刺激,而社会刺激是多种多样的,由此形成的社会认知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核心是对人的认知,主要包括:他人认知、自我认知、人际认知和角色认知,他人认知,他人认知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通过对他人外在的行为表现及特征的观察得出对其内在的心理状态和动机的认知。,他人认知,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他人认知的信息来源,语言信息-包括口头信息和书面信息表情和目光信息让你

4、的眼睛和头一起动。注视对方是很有讲究的。应将目光集中到鼻以下到颈以上的区域。不要有眼神上的回避,展现自信的自己。可以配上淡淡的微笑。面试前晚不能多喝水,要注意休息。要保持眼睛周围的卫生。,他人认知的信息来源,体态和动作是另一种非语言信息,他人认知的信息来源,言语表情-就是人常说的副语言语言的速度、停顿、节奏等都传递个人的思想和情感深入了解个人的背景资料生活环境、接受教育、阅历和家庭环境,最难的莫过于认识“自我”,自我认知,人贵在自知之明个体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组织和群体内的角色、品质、为人等。自我认知是与他人认知紧密相连的,个体可以把别人当作镜子来了解自己,进行自我认知。,人际认知,指在人际交往

5、过程中,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任知,包括自己与他人以及他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人际认知存在于我们生活 的每一个角落,带有明显的感情和情绪色彩。只有正确地了解各种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并促进各种关系的维护和改善。在组织中正确地了解各种人际关系,对分析解决各种问题,协调组织中个体及群体关系有积极的帮助。,角色认知,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角色及有关角色现象的整体认识,主要包括:自我角色的认知对他人角色的认知对角色期望的认知只有充分的对角色进行了解,才能使角色得以实现,这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社会认知的偏差,一、刻板效应二、认知选择三、晕轮效应四、对比效应五、投射效应六、首因效应、近因效应七、定势八

6、、认知防卫,25,一、刻板印象,刻板印象(stereotyping)对一类人普遍持有的一种归纳性的东西,是仅仅根据人们所在的阶层和类别而认定他们具有某种特点优点:简化了复杂世界并承认人们之间保持着一致性,26,讨论:请写出你对下列人员的印象,医生老年人大学女生农民工,27,1.刻板印象的形成,(1)个人经验当人们第一次与一个群体接触时,他们与一两个成员的互动就构成了刻板印象的基础(2)社会学习刻板印象的获得可以从父母、教师、同学、课本及大众媒体习得而来。,28,2.刻板印象的利与弊,能快速了解一个陌生或不熟悉的人或群体的特征,夸大了群体内成员间的相似性,先入为主以偏概全,夸大了群体间的差异性,

7、偏见prejudice,歧视discrimination,组织中的刻板:1.年龄 如“老年人无法学习新技能”2.性别 如“女性不会为了晋升而调动工作”3.种族、区域 如“亚裔移民勤奋而负责”,小游戏,四条直线,一笔画成,允许交叉,不能重复,把9个点连起来。,32,认识世界时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更重要的信息上,而删除不重要的信息,而这种重要性取决于我们的经历、需要和目标优点:能迅速地认知,“快速阅读他人”缺点:有信息失真的风险,二、认知选择(selective perception),影响认知选择的因素,1.经验2.动机3.期待4.情绪状态,情人眼里出西施,三、晕轮效应(halo effect),

8、以个体的某一种特征为基础形成一个总体印象,也称为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相似的、或相互关联的特征如冒险强壮,敏捷,适应能力强,阿迪达斯(adidas)(1)阿迪达斯简介德国运动用品制造商。以其创办人阿道夫达斯勒(Adolf Adi Dassler)命名。以其创办人阿道夫达斯勒(Adolf Dassler)的绰号(Adi)加上姓氏(Dassler)的头三个字母组成。,Your Topic Goes Here,(2)阿迪达斯的标志“三叶草”代表的是世界地图,将三个大陆板块连结在一起,也意味着阿迪达斯创办人阿迪.达斯勒在运动鞋上所缝的三条带子。主要针对复古、休闲市场

9、.1972年问世。,代表品牌的优质内涵和未来前途。运动的标志。,(3)阿迪达斯 的成长之路1936年的奥运会。阿迪达斯勒制作了一双带钉子的短跑运动鞋。他听到一个消息:美国短跑名将欧文斯最有希望夺冠。于是他把钉子鞋无偿地送给欧文斯试穿,结果不出所料,欧文斯在那届运动会上四次夺得金牌(100米跑(10秒3)、200米跑(20秒7,奥运会记录)、跳远(8.06米)、4x100米接力跑(39秒8,创世界记录)当所有的新闻媒介、亿万观众争睹名星风采时,那双造型独特的运动鞋自然也特别引人注目。奥运会结束后,由阿迪独家经营的这种定名为“阿迪达斯”的新型运动鞋便开始畅销世界,成为短跑运动员的必备之物。,195

10、4年的瑞士世界杯足球赛。阿迪推出一个新品种-可以更换鞋底的足球鞋。决赛那天,体育场一片泥泞,匈牙利队员在场上踉踉跄跄,而穿阿迪达斯的德国队球员却健步如飞,并首次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阿迪达斯新型运动鞋又一次引起轰动效应,马上,整个联邦德国乃至全世界的体育界,都成为阿迪达斯的商业舞台,产品几乎供不应求。,在外人看来,阿迪达斯运动鞋似乎与冠军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穿上它就意味着成功。其实,这种必然联系来源于阿迪多次对成功者的准确预测与选择。也就是说,只有把握好产品的推出时机,才能借名人声誉创出名牌产品,而这也成为了阿迪达斯得以成功的良策。,对一个人的认识常常受到我们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不要跟在孩

11、子和动物之后演出你的节目”,四、对比效应(contrast effects),42,五、投射效应(projection effect),把自己的特点归因到他人身上的倾向当他人与自己的年龄、性别、地位、经历等相似的时表现更为明显不要主观臆断或凭空推测他人的需要和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

12、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常常错误的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别人身上:自己喜欢的人,以为别人也喜欢,总是疑神疑鬼,莫名其妙地吃醋;父母总喜欢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学校和职业,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最先接触的信息 最近接触的信息陌生人 熟人,与人初次打交道,注意首先发出的信息要改变熟人对你的印象,必须有所行动,【首因效应小

13、故事】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佣”。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表达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这种“第一印象”的微妙作用,在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同样,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14、: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无独有偶,美国总统林肯也曾因为相貌偏见拒绝了朋友推荐的一位才识过人的阁员。当朋友愤怒的责怪林肯以貌取人,说任何人都无法为自己的天生脸孔负责时,林肯说:“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虽然林肯以貌取人也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我们却不能忽视首因效应的巨大影响作用,因而必须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整饰自己的形象,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搭好台阶。,【首因效应与职场】首因效应职场上到处

15、可见:“新官上任三把火”、“早来晚走”、“恶人先告状”、“先发制人”、“下马威”.等,都是想利用首因效应占得先机。首因效应完全可以解释这样一种职场怪现象:有的人吃了相貌的亏,有的人却占了相貌的便宜。这也是大学生求职前纷纷跑到美容院整容的原因之一。相貌不佳者,其实根本不需要整容。一是去谋求不计较相貌的职业;二是学点心理学,任何事情都抢个先,占尽首因效应带来的职场先机。,【首因效应的启示】首因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实验证明,首因效应是难以改变的。而首因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

16、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因此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与别人的初次交往时,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重仪表风度,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同衣着干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接触和交往。其次,要注意言谈举止,言辞幽默,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举止优雅,定会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首因效应在人们的交往中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只要能准确地把握它,定能给自己的事业开创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人们在第一次接触时给对方留下的强烈、深刻而牢固的印象第一印象的形成,仪表特征往往起着优势作用直接影响对一个人的评价以及对其行为的解释认识他人时要注意避免第一印象偏见树立好自己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first i

17、mpression),七、定势,又叫心向,是人们在一定活动开始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准备状态对随后的信息加工活动及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疑邻偷斧”,优点:能迅速有效地认识他人缺点:对人易歪曲反映避免先入为主,道听途说,53,我们试图扭曲或忽略那些可能威胁情感的或文化上不能接受的信息优点:得以避免我们不想面对或无力处理的事件缺点:产生了认知盲点,无法听到和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八、认知防卫(cognitive defense),第二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心理因素,一、认知者的因素(一)兴趣、动机和任务请问大家:1、你了解足球规则吗?为什么?2、你知道从楼门口走到教室门口要多少步吗?,一、认

18、知者的因素,过去的经验让我们再来看前面的照片,为什么你会选择你所选择的人问路?,一、认知者的因素,情绪的影响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对白:当你爱上了红玫瑰,白玫瑰就像吃饭时人嘴角的一颗米粒;当你爱上了白玫瑰,红玫瑰就像墙上被你打死的蚊子留下的血迹。,一、认知者的因素,个性特征请三位同学上台画一棵树。大家说说他们的个性特征。,“画树测验”,原为瑞士人所作,后由台湾人修订中国版本,1、有根:执着做事,不轻易自杀,稳重,不投机,不作轻率之举。2、无根且无横线表示地面:缺乏自觉,行动无良好的规律,投机。3、树立地像山坡的地平线上:把自身置于孤立、孤立自己,不愿与别人在一起,有独处意识,社会关系扰乱。4、树干短

19、、树冠大:强烈自觉,有雄心,有要求赞许的欲望,骄傲。5、树干长、树冠小:发育迟滞,小孩图画多;6、树干为两平行线:斤斤计较,准确,实事求是,少想象,倔强,固执。7、树干为两平行波动线:活泼,有生气,较容易适应环境。8、树干由断续不整短线构成:敏感,易怒、思想崇尚直觉而少推断。9、树干左侧有阴影:性格内向,拘谨。10、树干右侧有阴影:外向,乐于与外界接触。,11、树冠扁平:由于外界压力而行为拘谨,自卑,心力迟钝。12、树冠由同心圆组成:富有神秘性,缺乏活动自足自满,没多大进步,内向。13、树枝环列的树冠:勤勉,进取,富有创造性,外向。14、树冠似云:富于想象,多梦想,易激动,缺乏活力。15、树冠

20、由一簇勾圈组成:热忱,坦白无虑,好交际,健谈。16、树形似蓬,由平整树枝组成:墨守成规,拘泥形式,善自制,有建筑才能,有艺术天才。17、树倾向右边:好交际,易激动,对将来有信心,善表现,长于活力。18、树倾向左边:节制,含蓄,小心,自大,恐惧将来。19、树上有果实:观察良好,竞竞于物质追求,现实主义。20、树叶、果实落在地上:敏感,富有感悟力,有灵性,听天由命,缺乏坚定性。,二、认知对象的因素,魅力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有魅力的?你最喜欢和什么样的人进行交往,你认为他们是不是有魅力呢?,二、认知对象的因素,知名度 当认知者关注知名人士时,经常会通过一些简洁的资料来产生初步的了解,受他人的暗示成分比

21、较大。知名程度高,社会评价积极越会影响到你,产生一种特殊的影响力,人们产把这种先入为主的人认为是有吸引力的,二、认知对象的因素,印象整饰 被认知者,在认知过程中不是完全被动的,他会通过对某些因素的放大和缩小来影响到认知者的认知过程。比如我们在求职过程中总是要表现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而尽量的掩饰自己不足的方面。,三、认知情景的因素,宏观环境 整个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都会对认知产生影响。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都是认知者对同一事物的认知迥异。这是我们要学习跨文化沟通的原因之一,三、认知情景的因素,微观环境认知者及被认知者的家庭、社会地位、工作单位、居住环境都会影响到认知的过程。被认知者所

22、处的环境也常常会影响到认知的过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家华生研究可见的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即刺激反应(S-R)原理。2、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他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这是与生俱来的,属于不学就会的本能行为。另一类是操性行为:是没有已知的刺激,必须经过学习才可以获得,事后天习得的。,当你察觉有一个粉笔头飞向你的时候你会怎么样?,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了环境对行为起到的塑造作用。通常用行为修正来表示这种影响。斯金纳开展了非常重要的实验斯金纳箱,我认为有机体的操作性行为是通过强化而形成的。强化对

23、行为起着一种推动作用。,归因理论,1、归因,归因的概念: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将事情的结果归功于什么原因。心理学家韦纳认为,人对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归因会对今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个人对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并不见得是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归因的内容:心理活动的归因行为的归因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归因,归因的模式:海德F.Heide的两因归因模式:情景个体倾向凯利H.H.Kelley的三度归因模式:韦纳B.Weiner的成败归因模式:,归因过程,前提知觉者的内部因素,知觉者的归因,对知觉者而言的结果,信息Information信念Beliefs动机Motivation,知觉行为的原因(

24、内部、外部),行为Behavior感觉Feelings期望Expectations,2、海德的归因理论,海德基于人类总是试图从周围世界得出某种意义这一考虑提出归因模式。人们为了更好地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生存,重要的是预见他人的行为以及控制周围的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致力于人们行为的预测。任何人的行为都必有原因,其原因可能来自外在的环境条件,也可能来自于内在的主观条件。情景归因 个人倾向归因,海德的归因理论,情境因素:个体的周围环境、他人对个体行为的强制作用、奖赏或惩罚、运气、任务难度等。个体倾向因素:性格、气质、能力、情绪、心境、价值观、态度、努力等。只有先弄清楚行为的根本原因是内在的还是外

25、在的,然后才能有效地预测和控制行为。归因超出了实际来源问题,从属于人的知觉,人们倾向于把人看作行为的根源。,海德的归因理论,海德认为人有二种强烈的动机一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海德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一是内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海德的归因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3、凯利归因模式,对个人的行为归结为三方面因素:行为者的特点行为对象的特点行为者与行为对象交往时的情境归因为何种因素的判据:区别性行为者在对待不同刺激物时,其行为表现是否有差别。一致性周围其他人的行为方式与行为者的行为表现之间是否一致一贯性行为者在其他

26、场合的表现情况,Eg:今天:领导甲批评职工乙,区别性 一致性 一贯性 低 低 高 高 高 高 高 低 低,4、韦纳的归因模式,归因为四个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机遇内外因:内因能力、努力;外因难度、机遇稳定性:稳定能力、任务难度;不稳定努力、机遇成败的归因常态:我有(没有)能力做这项工作。我工作努力(不努力)。这项工作容易(太难)。我运气好(不好)。,韦纳的归因理论,不同归因对工作积极性的影响,5、归因偏差,1、基本归因偏差基本归因偏差是指对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高估内在倾向作用而忽视情境因素作用的一般倾向。简言之,是指个人归因多于或强于情境归因的现象。例如,某人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人们

27、对他的看法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仿佛他原来具有的许多领导者的优秀品质一夜之间离他而去。事实上他还是他,只不过他的社会角色的变化使他的行为发生了变化。看来,将一个人的实际品质与他所处的环境条件使他产生的行为区别开来确非易事!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人们产生了基本归因偏向呢?对此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人们之所以会强调行为的个人因素而忽视情境因素,是因为个人的内在因素比情境因素更突出,更显眼,更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将活动结果归因于活动者个人的特质反映了人们的一种自然的、习惯性的认识倾向;另一种解释认为,人们倾向于作出个人归因,是由于社会对该种归因的鼓励和赞许的态度使然。人们成长和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是一个鼓

28、励个人奋斗和成功的社会,它在给予个人充分自由或机会的同时,也要求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正是这种强调个人权利和义务,鼓励个人奋斗的社会标准或规范,使得人们倾向于作出个人归因而不是环境归因。,2、行为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偏差观察者本人对自己行为动机的归因不同于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归因。虽然双方认知到的是同一行为,但行为者往往把自己失败的行为归因于情境,而他人则可能归因于行为者的个人倾向。归因分歧是常见于行为实施者与观察者之间的一种归因偏差,即对于同一行为,实施行为的人与旁观者所作的归因是不同的、有分歧的。研究表明,实施行为的人往往强调情境的作用,对自己的行为多强调外部原因,作外归因。而旁观者常常强调并高估

29、实施行为的人自身的、内在的因素。比如学员甲向学员乙借了一条香烟,说好一月后偿还。但一月后未如期偿还。学员甲则会强调最近太忙,没时间等外部原因。而学员乙则更可能认为是学员甲生性如此,需时积极,不用则忘,甚至是个私心重,有借不愿还的人。,形成这种偏差主要是双方所站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旁观者往往站在一个理想的角度,从常规的逻辑出发。例如,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等,一旦发现不合常规,就归因于行为实施者的个人因素。而实施行为的人则更多地是从具体情况出发,强调实际行为的特殊情境。如,朋友没及时帮忙是因为有急事走不开等等。可见,归因的分歧是造成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一个因素。人们会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自己的

30、能力、努力等。但对失败等则更多地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考试没考好,常见的归因是题目太难,时间太紧,或打分太严。但观察者却往往从行为者自身去寻找行为的原因,进行内归因。如,你病得很厉害,可是却发现给你看病的医生显得很冷漠。实际上,你恰恰忽略了医生的职业特点,即每天他都在接触大量病人,对各种各样的痛苦已经习以为常,而且他的责任在于准确地作出诊断,并不是对你的病表示同情。,3、利已主义归因偏差所谓利已义归因偏差指人们有一种居功自赏而避免对失败负责的倾向。人们一般对良好的行为或成功归因于自身,而将不良的行为或失败归因于外部情境或他人。例如,员工往往喜欢将自己受到奖励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将受到处理归因于管理

31、者对自己有偏见甚至社会不公平。产生这种归因偏差一是情感上的需要。因为成功和良好的行为总是与愉快、自豪的情绪相联系的,而失败和不良行为总是与痛苦、悲哀相联系的。处于情感上的需要,人们倾向于把成功留给自己,让情境或他人把失败带走。二是维护自尊心和良好形象的需要。因为成功能体现并维护自身的价值,可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也可以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4、低估一致性信息偏向在凯利的方差分析模型中,将一致性、区别性和一贯性信息作为进行归因推断的重要信息依据,而且特别强调一致性信息作为进行归因推断的重要信息依据,而且特别强调一致性住处对于作出归因判断的重要性。从理论上看,这种推断是十分合理的,但在某些情况下,

32、个体往往会忽视一致性信息,因而人们的判断就会偏离归因理论的预测。这种对一致性信息的忽视实际上就是忽视行为基线水平的典型情况。因为在给定情境的前提下,一致性信息就等同于行为的基线水平。例如,在对员工的评估过程中,如果某一员工未能达成工作目标,管理者很可能首先考虑的是这个员工本身的问题,怀疑其工作能力差,或者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然而,这一结果很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管理者应该考虑的是:其他同等水平的员工是否能达成这一工作目标?如果大多数员工都不能按时完成这一工作任务,就说明工作目标的制定存在问题,而不应该一味指责未达成目标的员工;如果大多数员工都能按时完成这一工作任务,此时再进行个人归因也为时不晚

33、。,正确归因 不断进步,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爱因斯坦,内外因自测题,如果你认为符合自己的情形,请在题号后面打“”。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因为:1家中无人指导我解答疑难作业。2学习科目过于枯燥。3家里环境差,没法学习。4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学习。5班级学习风气不好。6学校令人讨厌。7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8运气不好,复习的内容总不考。9考题总是太难。10不喜欢任课老师。,11平时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不愿学习。12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13情绪不稳,常被无端情绪干扰。14缺乏恒心和毅力。15不会妥善安排学习时间。16学习基础不好。17自己努力不够。18身体不佳,无法集

34、中精力学习。19对学习没有兴趣。20本身能力不够。,评判:如果你倾向于选择前10个答案,那么你是一个外部控制的人,也就是说你习惯于把事情的成败归因于外部,如果你倾向于选择后10个答案,那么说明你善于从自己内部归结事情成败的原因,你是一个内部控制的人。,故事汇里的真理,相信自己的力量美国的心理学家曾做过一次实验,研究飓风给美国南部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一般认为,飓风造成的破坏情况是由多种外在的、人们不可控制的因素决定的,如风力的强度、飓风发生的次数、建筑物的结构、天气预报情况等等。但有一个非常重要、却经常为人们所忽视的因素,这就是人的因素。心理学家用测验测量了中北部的伊利诺斯州和南部的阿拉巴马州,

35、伊利诺斯州的居民不太相信个人的命运掌握在上帝手里,认为运气不太重要,个人的努力对于改变命运是最重要的。而阿拉巴马州的居民大多虔信上帝,认为上帝是个人命运的主宰者,运气对于在成功是最重要的。两州居民对于命运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他们对飓风采取了不同防范措施,结果也截然不同。由于伊利诺斯州的居民相信自己主宰命运,因此,他们在飓风面前积极进取,主动迎击,及时决策,减少损失;而阿拉巴马州的居民消极无为,坐守待毙,乞求上天,悲观绝望,结果他们的损失明显大于伊利诺斯州.,功夫不负有心人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他从事实验胚胎学的研究近半个世纪,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童第周出生在浙

36、江省鄞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由于家境贫困,小时候一直跟父亲学习文化知识,直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读中学时,由于他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第一学期末平均成绩才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试读一学期。此后,他就与“路灯”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外语;夜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自修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绩达到70多分,几何还得了100分。这件事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能办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之后,这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铭。大学毕业后他去比利时留学。在国外学习期间,童第周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得到了老师的好评。获博

37、士学位后,他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没有电灯,他们就在阴暗的院子里利用天然光在显微镜下从事切割和分离卵子工作;没有培养胚胎的玻璃器皿,就用粗瓷陶酒杯代替,所用的显微解剖器只是一根自己拉的极细的玻璃丝;实验用的材料蛙卵都是自己从野外采来的。就在这简陋的“实验室”里,童第周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若干篇有关金鱼卵子发育能力和蛙胚纤毛运动机理分析的论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

38、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反反复复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一位哲人讲过:一个聪明的人对于挫折、失败等不行的事情,真正感到痛苦的时间只有一天,即发生事情的当天,因为对于突如其来的变故没有心理准备。第二天他就会针对事情发生的原因作自我反思,接下来就是及时进行自我调节。,错误、消极的归因使人总是一味怪罪客观条件,很难真正吸取教训,容易使人重蹈覆辙;正确的归因能使人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学习和工作中应该更多地把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和现实因素。在这里给大家提一点小建议合理归因。不要活在过去,不要为过去的事情后悔自责,也不要活在未来,为明天的事情焦虑不安。而是要活在当下,看看现在可以为自己的事情做些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