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9两次鸦片战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9两次鸦片战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考点9两次鸦片战争(两年真题+一年模拟)一、单选题(30小题)1. (2021.北京高考真题)读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中国主要通商口岸及周边城市贸易往来示意图(18851890)东南地区通商口岸贸易网络最为密集“五口通商”中的香港成为贸易中心天津的口岸贸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最早开埠的汉口是南北口岸贸易枢纽A.B.C.D.2. (2021.浙江高考真题)有史家言:“晚清学术界之风气,倡经世以谋富强,讲掌故以明国是,崇今文以谈变法,究舆地有要边防。凡此教学,魏氏或倡导之,或光大之,文中的“魏氏”首倡经世之学推崇民主革命主张“师夷长技”关注世界史地A.B.C.D.3. (2020.天津高考真题)自鸦
2、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4. (2020.浙江高考真题)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一一以显示中国的宽宏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o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B.抛弃了闭关
3、锁国的政策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5. (2020.浙江高考真题)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6. (2021广东)1842年7月爆发的镇江保卫战被称为鸦片战争中“最惨
4、烈的一次战役”。清军最高指挥者副都统海龄英勇抵抗,后自尽殉国。道光帝下令“谥昭节,入祀昭忠祠”。而后言官却指出,海龄曾在英军到来前下令关闭城门,滥杀无辜逃难民众13人。这说明A.忠君爱国成为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客观而全面C.不同历史时期对人物的评价会相应变化D.评价历史人物以其最大功绩为标准7. (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商业陆续出现,外资在华开设的洋行总数达400余家,中国旧式商业,适应外资洋行经营进出口商品的需要,逐渐出现经营洋布、西药等的新兴行业。材料中的经济现象说明A.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B.传统金融业遭到沉重打击C.外国商业势力侵人中国D
5、.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8. (2021济宁市实验中学)1846年,梁廷相撰成海国四说。书中介绍了耶稣教源流及传教士来华传教宗旨,记述了美国和英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情况,对于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介绍尤多。这本书A.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弊端B.对西方的认识全面深刻C.开阔拓展了人们的视野D.主张学习美国政治制度9. (2021.山东日照高三模拟预测)晚清上海报刊开展过一场俭与奢的讨论。1877年申报发文指出;节俭的传统美德“可行诸三代以上,不能行之三代以下也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这表明A.传统农耕经济结构趋于瓦解B.西方奢靡之风冲击传统文化C.社会发
6、展引发消费观念变化D.报刊传媒引领社会风气改变10. (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下图为18441856年广州、上海与英国贸易变化情况对比。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进出口总值进出口总值(万美元)4 OOOr发展指数广州总值(左轴)I=:上海总值(左轴)年凿)3 500广州指值(右轴)上海指值(右轴)6003 0005002 5002 000I 5001 OOO500Ul扯!向IjHli400O 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1S5I 1852 1853 1854 1855 1856 (年)A.清朝政府主动对外开放B.中国经济卷入世界市场C.封建自然经
7、济逐步解体D.英国扩大对华经济侵略11. (2021.安徽蚌埠)英国领事在福州枯坐3年后,于1847年报告说,“并无英船或其他外国船只来此贸易,也并没有真心诚意地来考察过商务情形”。到1850年,福州一共有10个外国人,其中7个是传教士。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仍坚持闭关锁国B.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牢固C.受国内政局动荡的影响D.西方无意开展对华贸易12. (2021.安徽高三模拟预测)鸦片战争前后,部分清朝士大夫热衷于研究世界及中国边疆的史地之学,并出现了如下表所示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著作。鸦片故争前后介绍西方的主要著作代表人物著作成书时间林则徐四洲志等1841年收源海国图志1844年挑莹
8、康纪行1846年徐继畲瀛贯志略1848年M三中西纪事1850年据此可知,当时A.西方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B.中西思想的深入交汇发展C.西学传播顺应了维新思想D.华夷观念受到了一定冲击13. (2021江苏扬州高三二模)1842年以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为主要进口品,茶叶、丝绸、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等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品。19世纪70年代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量则越来越大。从本质上表明A.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品种范围扩大B.出口商品主要为科技含量低的农产品C.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程度加深14. (2021福建省将乐县第一中
9、学高三月考)鸦片战争后期,道光帝派钦差大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乍浦副都统伊里布为全权代表同英军议和,但他们三人在后续的几次谈判中却只是委派了几批低等级的官员来承担具体的交涉谈判事务。耆英三人的这一做法意在A.展现灵活的谈判技巧B.维护清政府的尊严C.宣示清朝的等级秩序D.延缓中英和谈的进程15. (2021.郑州市第十二中学高二期末)1843年6月的中国丛报报道:许多以负运茶叶及商货通过江西梅岭关运往广东为生的力夫,都害怕在新的通商条约实施和通商口岸开放后失业,因此他们都坚决反对有损于他们利益的种种措施。出现这种现象的背景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波及到江西B.中国外贸中心逐渐发生转移C.西方加紧对
10、华进行资本输出D.湖广地区出现近代工业企业16. (2021.天津滨海新.)对于近代某次战争,有学者如是描述:是他们(西方)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对亚洲来说,战争改变了原有的格局。这说明此次战争A.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B.直接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到来C.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D.导致中国亚洲大国地位被日本取代17. (2021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三开学考试)鸦片战争中,道光帝给前线官员发密旨称,“该逆如果真心求和,于通商而外别无妄求,朕亦何乐而不罢兵?即令仅止求给一处栖止贸易,或该国船只偶至闽、浙口岸
11、,暂时停泊,售卖货物,旋即驶去,虽非旧例,然随时变通工文中位于图中A.B.C.D.18. (2021.吉林白山.高三二模)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交给魏源的四洲志初稿仅有I卷,简要介绍了30多个国家。1847年,魏源以此为蓝本编著的海国图志达到60卷,到1852年又扩充到100卷。这反映了当时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成为时代潮流B.先进的中国人对世界知识的渴求C.传教士积极向中国输出西方文化D.洋务派迫切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19. (2021北京高三模拟预测)鸦片战争后,西方科技大量传入中国。清代科学家郑复光把中国和西方的光学知识系统化,论述了光线通过各种镜子之后的成像原理,进而阐明望远镜、放大镜和各
12、种透镜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后来他又著文说明蒸汽轮船的结构原理,并附有详细的图样。据此可知A.中国放弃“华夷观念”B.传统科技向近代的迈进C.“西学东渐”由此开始D.士人群体关注自然科学20. (2021天津和平高三一模)1842年海国图志问世,作者魏源在该书原叙中指出著书目的:“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据此判断魏源著该书的根本目的在于A.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B.通过学习西方增强国力来抵制侵略C.革新中国现有的政治制度D.提倡中学为主西学为用的思想观念21.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读如图清朝(部分时期)平均每石米价变化示意图(单位:两),
13、据此判断,18世纪30年代后米价加速上扬的主要原因应是A.高产农作物的推广种植B.生产力提高促进社会的进步C.列强侵略引发物价上涨D.人口增长与外贸的持续出超22. (202】湖南怀化高三一模)魏源应用易经里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观点来解释客观世界,说明社会历史的变易和进化。他还把历史进化的客观趋势和“便民”联系起来,认为“租庸调变而为两税,两税变而为编(指一条鞭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些主张旨在A.从理论上说明社会改革的必要性B.宣传“师夷长技”的思想C.批判清政府墨守陈规的守旧思想D.希望政府减轻人民的负担23. (2021四川南充.高三二模)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
14、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一一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A.国家主权观念的淡薄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C.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D.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24. (2021河北省玉田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如表是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部分)(数额单位:万两),由此可知时间财政总收入田赋盐税关税乾隆三十一年4,854约3,Ooo多约5005401911年30,191约4,800约4,600约4,300A.清末新政推动晚清财政收入的大量增加B.晚清时期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C.清朝财政体制由
15、农业型向工商业型转变D.海关关税成为晚清最主要的财源25. (2021河北)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人一般称租界为“夷场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文人的笔下和官府的文书中,“夷场”逐渐变成了“彝场”,音同而意转,更多的则称之为“租界”“英界”“法界”“沪北”“洋场”等。“租界”称谓的变化反映了当时A.崇洋风气日益严重B.人们对西方认识的深化C.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东西方文化的剧烈冲突26. (2021湖北高三模拟预测)南京条约签订后,大清国上下都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但舆论最不能接受的倒不是“割地”、“赔款”和“领事裁判权”,而是对外国开放通商口岸,准许外国人设置领事馆和外国人携带女眷居住,以及在外
16、交活动中采用“平行”的交往礼节等。这说明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国人缺乏国家主权意识C.国人对列强经济侵略强烈抵制D.领事裁判权的损害不大27. (2021.河南高三一模)在1842年的南京条约中,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补偿了鸦片被销毁的英国商人,并开放五个中国港口以进行国际贸易。另外作为此协议的一部分,这些港口中的每一个,均由不从属于中国法律的英国顾问管理。这些规定,致使中国客观上A.沦落为英国的殖民地B.司法主权已完全丧失C.逐渐解决了中外纠纷D.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化28. (2021浙江高三一模)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规定到广州的洋人不得在江中划船取乐。每月中有3天可以结伴在通事(
17、翻译人员)护送下到花园游散,通事对他们的一切行为要负完全责任,他们买货必须由行商经手。在规定季节之后,洋人不得逗留广州。由此可见A.通事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B.政府限制华洋接触C.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萌发D.闭关锁国政策有名无实A.关注奇闻趣事是报刊选材重点29. (2021.浙江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二模)下图为伦敦新闻画报曾刊登的“一张奇怪的关于英国军舰的中国画”,画中是一位中国画家所画的一艘刚刚抵达香港的英国军舰,当时中国人称之为“火妖怪”,认为“必有邪教善术伏其内”。这表明B.英国政府较关注中国人的反应C.将对手妖魔化便于战争的宣传D.华人受战争影响但仍愚昧落后30.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
18、习)在1845T855年的10年中,英国输华的棉纱,增加仅11乐棉布则减少30%以上。从1856年到1867年,棉纱的全国进口最仍不过360万磅,棉布不过420万匹,和战前的1838年比较,棉布进口略有上升,棉纱进口则反而减少了25万磅。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A.布质优价廉深受欢迎B.近代棉纺织业发展迅速C.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犹存D.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二、材料分析题31. (2021湖北恩施高三模拟预测)中西历史发展进程材料一不该被贬低的繁荣时期“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时期”。18世纪中国社会的活力体现在向边疆地区大量移民,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
19、会物质流动的加强,有助于松动原有固定的社会地位,并使社会分层更加多元化。商人们的往来活动以及他们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也有助于清帝国的统一和整合。摘编自十八世纪中国社会材料二奇异的悲歌正是在同一时期,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在英国,一种挑战全球的新文明正在萌发,改造了整个资本主义旧世界的秩序。而中国,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一种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根据材料
20、一,概括“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时期”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西分析“奇异的悲歌”产生的原因。32. (2021.青海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时期人物活动或主张舂秋战国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明清之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平天下者,均除天下而已。晚清时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期宪法乃维新之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参
21、考答案1. C【详解】通过材料可知,当时主要的通商口岸,尤其是东南地区,贸易往来频繁,说明当时东南地区通商口岸贸易网络最为密集;从地理范围看,天津的口岸贸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C项正确;香港不属于通商口岸,而且汉口并不是最先开埠的地方,排除A、B、D项。故选C项。2. B【详解】根据所学,魏氏是指魏源,他编写的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后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并且明确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故B项正确;“首倡经世之学”与主要是指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推崇民主革命”是指孙中山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故含的选项与“魏氏”无关,排除ACD。3. B【详解】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
22、立,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中,救亡图存的阶级发生了变化,从农民阶级到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革命性日渐增强。救亡图存的指导思想从宗教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再到马克思主义,日渐科学,同时社会性质实现了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体现了历史进步的趋势,B是最佳选项;根据题干所列主要历史事件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但是其属于表层,并不是最佳选项,排除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等历史事件存在一定的因果关联,但是部分事件之间不存在因果关联,如国民大革命和抗日战争之间,C不是最佳选项,排除;题干所列的历史事件在领导阶级、指导思想、产
23、生的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不是循环往复,D错误。4. D【详解】晚清不平等条约中的治外法权条款严重破坏力中国的司法主权,但是当时的统治者却认为这一条款是权宜之策,一方面能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同时还能减轻官员管辖外国人的负担,一举两得,并未意识到这一条款的危害,说明晚清统治者对于列强通过治外法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行径懵懂无知,D正确;治外法权属于司法领域,与朝贡贸易体制无关,排除A;清政府认为“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说明其在观念上依然坚持了闭关锁国,排除B;清政府将签署治外法权作为一种对外国人的恩赐看待,充分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C。5. B【详解】材料信
24、息“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说明左宗棠认为师夷长技以制之”是其设立福建船政局的指导思想。由此可知,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故B正确;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制造坚船利炮,但并未付诸实践,故A错误;洋务运动还局限于学习西方的器物层次,故C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出“中体西用”,故D错误。6. B【详解】据题意可知,海龄既是抗英斗争的民族英雄,但同时也是滥杀无辜民众的刽子手,由此可知对待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全面,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故选B;忠君爱国是封建社会下评价的标准之一,并不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排除A;据题意可
25、知当时对海龄的评价是在同一时期,而非不同历史时期,排除C;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客观全面,而不仅仅是一起最大功绩为准,排除D。7. C【详解】根据“外资在华开设的洋行总数达400余家”和“适应外资洋行经营进出口商品的需要,逐渐出现经营洋布、西药等的新兴行业”可知,说明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业势力侵入中国,冲击了中国的传统商业,故选C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完全”不正确,排除A项;洋行不是银行,属于商业,不是金融业,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产品商品化问题,排除D项。8. C【详解】材料”记述了美国和英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情况,对于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介绍尤多“体现的是海国
26、四说对西方的社会风俗、实地情况及民主政治介绍的较为详实,这有利于开拓当时人们的视野,C正确;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A排除;该书受到阶级和时代局限的影响,对西方的认识并不全面,B排除;材料未涉及对美国民主政治的学习,D排除。故选C。9. B【详解】从材料中的“1877年”和“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等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打开国门后,西方奢靡之风涌入,冲击传统文化中崇尚节俭的观念,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联系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消费观念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报刊传媒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排除D项。10. D【详解】材料反映出鸦
27、片战争特别是19世纪50年代后,广州对外贸易中心地位逐渐被上海所取代的事实。其主要原因是英国扩大了对华经济侵略,并将侵略的重心由华南向华东推移,特别是向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中下游推移,因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龙头,其在经济发达程度、资源条件以及地理区位优势上都比广州要好,因此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第一贸易大港是必然的结果,故选D项;中国闭关锁国的政策在鸦片战争后被打破了,但此时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是被迫的,排除A项;中国经济卷入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不能说明广州、上海贸易地位互换的原因,排除B、C两项。11. B【详解】1847年是英国打开中国的国门之后,但此时依然没有多少外国船只来华贸易,结合所
28、学内容可知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限制了中外贸易往来,故选B项;此时中国的国门已经被打开,排除A项;1847-1850年时中国的国内政局并没有明显动荡,排除C项:D项说法有误,西方急欲打开中国市场,排除D项。故选B项。12. D【详解】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促使部分士大夫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等知识的著作,这可从一个侧面说明传统的华夷观受到了一定冲击,故选D项:材料所示的仅是鸦片战争前后清朝少数士大夫对西方历史地理的介绍,并不能得出“西方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和“中西思想深入交汇发展”等结论,排除A
29、、B两项;近代中国的早期维新思想也是产生于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之后,故从时间上可排除C项。13. D【详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逐渐被打开,西方列强的商品进入中国,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而19世纪70年代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量则越来越大,恰恰说明西方列强成功将中国变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D正确;材料中没有提供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品种变化情况,排除A;出口产品除了农产品还有手工业品,排除B;C是甲午战争后出现的经济现象,排除。14. B【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耆英
30、三人作为清朝政府的全权议和代表,却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反而派遣低级官员承担议和重任,这主要和天朝上国的观念有关,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威严,B正确;材料与灵活的谈判技巧无关,A排除;材料与等级秩序无关,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清政府是在英国的武力逼迫下进行的谈判,该做法无法延迟谈判进程,排除。故选B。15. B【详解】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上海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越来越成为中国的外贸中心,这对从江西运货至广东的力夫利益带来影响,故答案为B项;第一次鸦片战争在1842年结束,也未波及江西,排除A项;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加紧对华资本输出,排除C项;近代中国出现工业企业最早是在19世
31、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湖广地区还没有出现近代工业企业,排除D项。16. 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闭关锁国变为被迫对外开放,开启了中国近代史,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这与材料“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相吻合,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而直接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到来的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排除B: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鸦片战争无关,故排除C;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亚洲大国地位被日本取代,故排除D。17. C【详解】通过观察本题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
32、中道光帝认为可在香港(东南沿海)一处开辟通商口岸,或者允许英国船只偶尔到闽、浙一带停泊贸易,后发展为英国强行割占香港岛,开辟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处即香港符合题意,C项正确;图中处为重庆,在1895年马关条约中开放为通商口岸,A项错误;天津即处,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为通商口岸的,B项不符合题意;图中处即汉口,1858年的天津条约将其开放为通商口岸,D项错误。18. B【详解】海国图志由60卷扩充到100卷,更加全面详细地介绍西方地理、历史,满足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更多地了解世界的渴求,故选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成为时代潮流”,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传教士向中国输出西方文化的信息,排除C;魏源属于
33、地主阶级抵抗派,材料也没有涉及洋务派的信息,排除D。【点睛】19. B【详解】郑复光在中国介绍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有利于中国逐步接受西方近代科技成果,从而推动传统科技向近代迈进,故答案为B项;学习西方科技成果,并不表明放弃了“华夷观念”,排除A项;“西学东渐”在明朝后期已经开始,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郑复光的个人行为,看不出土人群体的变化,排除D项。20. B【详解】根据“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可得出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器物,抵抗外来侵略,B项正确;A项只是手段,排除A:魏源主张学习器物而不是制度,排除C;D项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D。
34、21. 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30年代后既鸦片战争前夕,我国国内米价加速上扬主要是人口增长与外贸的持续出超,使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和白银大量流入所致,D项正确;高产农作物的推广种植不是造成米价上涨的原因,A项错误;18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的生产力并未明显提高,B项错误;我国遭受列强侵略始于1840年代的鸦片战争,C项错误。22. A【详解】魏源引用儒家经典说明历史的变易和进化,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革的史实强调“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等,旨在从理论上说明社会改革的必要性,A项正确;“师夷长技”的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批判清政府墨守陈规的守旧思想不是魏源强调历史进化和社会变易的宗旨
35、,C项错误;希望政府减轻人民的负担与“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等不符,D项错误。23.A【详解】清政府认为签署治外法权等条款,可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减轻管辖外国人的任务,说明了清政府的国家主权观念淡薄,A项正确;清政府没有认识到治外法权的危害,不能说明其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B项错误;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与“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不符,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清政府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D项错误。24. C【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到191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田赋稍微下降,盐税和关税大幅度提升并与田赋基本持平。由此可知,清朝财政体制由农业型向工商业型转变,故C正确;此时
36、清末新政已经失败,故A错误;盐税和关税体现不出晚清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故B错误;海关关税低于盐税和田赋,故D说法错误。25. B【详解】“夷场”的称谓说明当时中国不了解西方,把他们等同于自己周边的落后民族和国家;后来的称谓,说明当时的国人对西方的了解又有了一定的进步,因此,不再使用鄙夷的称呼,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对租界称谓变化的表述,体现不出崇洋的问题,也反映不出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问题,材料也没有涉及东西方文化的文化冲突,故不选ACD项26. B【详解】大清国无法接受对外国开放通商口岸,准许外国人设置领事馆和外国人携带女眷居住,以及在外交活动中采用“平行”的交往礼节等都是天朝上国意识的体现
37、,为了这些内容而可以不顾割地、赔款和领事裁判权,由此可知国人缺乏国家主权意识,故选B,排除C;材料内容只能说明当时国人缺乏国家主权意识,并不能说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A;D项说法有误,排除。27. D【详解】材料反映了南京条约和附件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主要意图在于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这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故A项排除;领事裁判权体现的是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侵犯,但并不是丧失殆尽,故B项排除;鸦片战争并没有满足英国的利益,英国又勾结法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故C项排除。28. B【详解
38、】从材料中的“他们买货必须由行商经手”“洋人不得逗留广州”等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的这些规定是为了限制洋人与中国人接触,故答案为B项;阻碍中外经济交流的是清政府的政策,而不是通事,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主权意识,排除C项;闭关锁国政策仍然在实行,排除D项。29. D【详解】中国画家画的一艘刚刚抵达香港的英国军舰,却认为“必有邪教善术伏其内”。这表明鸦片战争对中国人有所影响,但是观念仍愚昧落后,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报刊选材的重点,故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英国政府较关注中国人的反应,故B错误;将对手妖魔化便于战争的宣传是对材料的误读,故C错误。30. D【详解】根据材料“英国输华的棉纱,增加仅1
39、1%棉纱的全国进口最仍不过360万磅,棉布不过420万匹”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英国商品在中国滞销的现象,其根源在于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即反映了这时期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鸦片战争后英国商品在中国滞销的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而不是土布质优价廉深受欢迎,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抵制了外国棉纱棉布在中国销售,不能体现这时期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并且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被打破,因此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小农经济的抵制作用,而不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影
40、响,C项错误。31. (1)表现:向边疆大量移民;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许多商业城市形成:市民阶层扩大;明清小说、戏曲创作成就显著。(2)原因:中国:政治上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经济上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科技方面没有产生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理学束缚人的思想,实行文化专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不断确立;经济上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自然科学研究成就突出;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推动思想不断解放;对外实行殖民掠夺与扩张。【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18世纪中国社会的活力体现在向边疆地区大量移民,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
41、的重要因素可知,向边疆大量移民,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会物质流动的加强,有助于松动原有固定的社会地位,并使社会分层更加多元化”可知,许多商业城市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市民阶层扩大;根据材料“商人们的往来活动以及他们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也有助于清帝国的统一和整合“可知,明清小说、戏曲创作成就显著。(2)原因: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经济上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社会晚期,科技方面没有产生近代科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思想文化,理学束缚人的思想,实行文化专制;在对外政策方面,中国
42、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不断确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实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研究成就突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推动思想不断解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对外实行殖民掠夺与扩张。32. 【示例1】论题: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前进,又难逃时代局限。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仁治、德治,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清末,外敌入侵
43、,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魏源据四洲志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了国人的思想。但这一主张未受到时人的重视,影响有限。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示例2】论题:时代巨变培育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乐崩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为代表
44、的维新派,把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鼓与呼,显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详解】论题:根据材料中所列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活动,如孔孟的思想和活动,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并且结合其最终的遭遇可以得出观点:同时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前进,又难逃时代局限。阐述: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主要主张和该主张的影响力。具体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土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仁治、德治,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清末,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魏源据四洲志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了国人的思想。但这一主张未受到时人的重视,影响有限。最后对论证进行总结,得出在历史的变革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