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24675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宗白华(1897一1986)原名之木魁字伯华。哲学家、美学家、诗人。江苏常熟虞山镇人。在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宗白华于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宗白华,精读课文,思考:,虚与实之间的关系可以作怎样的概括?,本文主要阐述什么问题?,中国艺术包括什么?作者重点论述了什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包括诗歌、绘画、书法、戏曲、建筑、印章、音乐、舞蹈等,重点论述了绘画和戏曲,虚实相结合、虚实相生,太极图,2008年北

2、京奥运会会徽,理清文章结构:,第三部分:13结尾 主要说明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 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都是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出虚灵的空间。,第一部分:16段 提出文章的观点,即“全”和“粹”、“虚”和“实”辨证地统一、结合,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表现手法。,第二部分:712段 主要阐述中国绘画、戏曲空间表现方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1、不是既全面丰富地表现生活,又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生活,就不能称之为美。,阐释观点:“全”、“粹”结合才能形成艺术美。,2、去粗存精。,阐释观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才有“虚”。,3、浙江杭州人洪昉思很久以来就在山东桓台人王渔洋门下,同我是朋友。有一天

3、,洪昉思与刑部尚书王渔洋一起议论诗,他痛恨当时流行的诗歌没有章法,说:“诗好像龙,头、尾、身上的鳞片、颈上的长毛,一个不具备,就不是龙。”刑部尚书笑他说:“诗好像神龙,见头不见尾,或者在云雾中露一个爪子 一个鳞片而已,怎么会露出全体?那是雕塑绘画!”我说:“神龙屈伸变化,固然没有固定的身体,恍惚望见它的只是它的一鳞一爪,而龙的头尾完整,所以好像都在。假如拘泥于所看到的,以为龙的全体都在这里,那么雕塑绘画者反而有话说了!”,阐释的观点:就诗歌说,写出来的精粹的诗是从丰富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也就是精粹从全体中来。但就诗的本身说,又要求完整。要写一鳞一爪而没有支离破碎之感,且能给人以完整的龙的感觉,

4、这就要求作者的心目中先有一条完整的龙在。,战国帛画:凤夔美女,画上有一个姿态优美的妇女,两手前伸,合掌施礼。她的头上左前面还画了一凤一夔相搏。这画的意义是一位善良的女子,在幻想中祝祷,经过斗争而得到胜利。画的构思把幻想与现实巧妙的交织在一起,表现了战国的时代精神。,汉石刻人物画,女史箴图卷是根据西晋诗人张华所作讽刺贾后的女史箴原文而创作的。现存九幅画面,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第一幅,画的是冯昭仪以身挡熊,保卫汉元帝的故事:由于一只大熊攀槛欲上而引起的紧张局面,汉元帝、卫士及其他官女惊慌失措,都想逃跑的神情,与冯婕妤(昭仪)神色镇定的表情,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冯婕妤的形象,步辇图是阎立本的原作,

5、现藏北京历史博物馆,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珍宝。步辇图画的是1300多年前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事件。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藏族领袖松赞干布,要求和唐朝通婚,并派使者禄东赞晋见唐太宗,阎立本所画正是这个历史场面,成于请婚的次年。画唐大宗坐于步辇之上,十余宫人相随,皆曲眉丰颊,神采如生,一朱衣髯官执笏引班,后有赞普使者,穿着小团花衣,及一从者。,局部放大:,局部放大:,免胄图卷所绘即为郭子仪率数十骑免胄(徒手不着盔甲)见回纥首领大酋,大酋舍兵下马拜见的情景。图卷右侧是入侵关中的回纥兵骑,阵营庞大而惶惶无措。回纥大酋着戎装,携副将滚鞍落马,正单膝跪地作钦服之状,拜见免胄着燕服的郭子仪。郭神

6、情雍穆诚恳,俯身援手以礼相见,体现出从容大度的一代名将风范。,李公麟免胄图,清初画家笪重光画筌中的语句:,意思是:虚空本来就难以画出来,实在的景物清晰,那么虚空的景显露出来了。精神、神气很难画出来,实在的境界逼真了,神奇的境界就产生了。虚和实位置相反,画的景物不和谐,有的地方大多属于多余的累赘。虚和实的互相作用、生发,没有画的地方也能构成奇妙的境界。,阐释的观点: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中国绘画处理空间的方法,川剧秋江,八大山人:鲶鱼,八大山人:花、石、游鱼,“飞 白”,“飞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其为“飞白”。有的笔画似流星划过苍穹,有的如快

7、艇急驰水面,有的如悬崖瀑布飞纵,有的像织布细线伸展,有的若女子秀发随风飘动单字中的飞白和其他笔画虚实相生,具有图画美,间或具有装饰美。,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局部),戏剧中的“趟马”,舞蹈精神(音乐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空间 通过高度艺术真实表现出 生活真实,建筑,绘画,书法,戏剧,游故宫太和门,苏州,园林,赏析古典诗歌的虚实 辩证处理的手法,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

8、是一个虚象。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再看看诗歌中的“实”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

9、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

10、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练习 课文指出,中国绘画处理空间的表现方式,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试看登鹳雀楼和寻隐者不遇的意境,在处理虚与实的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之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实景,话语如在眼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由实见虚,把景物与心胸打成一片,从视野的开阔,可以想见抱负和气度的远大。人们从这两句诗中还可以悟到站得高才看得远的生活哲理。,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四句皆实,而过访不遇之情跌宕变化,“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不仅写出隐者的品格,抒发了未见其人的怅惘之情和敬慕之意,而且从中还可以引申出某种哲理性的意蕴:人们在探寻真理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某种困惑,即直觉地感到所探寻和追求的事物就在近处,却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发现或得到。这也是由实见虚,虚实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