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习题课件:第四单元16.诫子书[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25720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习题课件:第四单元16.诫子书[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习题课件:第四单元16.诫子书[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习题课件:第四单元16.诫子书[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习题课件:第四单元16.诫子书[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习题课件:第四单元16.诫子书[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习题课件:第四单元16.诫子书[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习题课件:第四单元16.诫子书[语.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6诫子书,1文学常识填空。诫子书的作者,字,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是四大名著之一 中的主要人物,杜甫在蜀相中用“,”来慨叹他的一生。,诸葛亮,孔明,三国演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品德高尚的人,用、凭借、依靠,实现远大目标,放纵懈怠,修养性情,对社会有贡献,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解析:D项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翻译下列句子。(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

2、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D,5(原创)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于为学做人有精简而具体的忠告。诸葛亮实际上给儿子上了十堂课,让我们也来听听,以增添人生的力量。仿照下面的形式,把全文分一分。示例: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第五课:增值的力量第六课:速度的力量第七课:性格的力量第八课:时间的力量第九课:想象的力量第十课:精简的力量这封信,仅仅八十六字,精简地传递了具体的讯息。,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6.综合性学习:另类诫子。材料一:“虎妈”: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高压教育手段“逼使”两个女儿考进了哈佛、耶鲁,因而得名“虎妈”。材料二:“狼爸”:萧百佑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萧百佑的教育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材料三:“鹰爸”,江苏南京的一位家长让自己四岁的孩子在零下十三度的雪天里裸跑。(1)以上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三则材料都是极端的家庭教育案例,材料中的父母都主张体罚教育。(2)你赞同材

4、料中父母的做法吗?为什么?我不赞同。材料中父母的做法只是成功的个例,不代表大多数。相对于成绩,我觉得人的心理是最重要的。父母教育孩子可以因材施教,奖惩分明,不应盲目体罚。,阅读全文,回答问题。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2)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最后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8本文作者就哪两方面展开论述的?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进行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

5、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纳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9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告诉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10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当如何做?请谈谈自己的理解。新世纪的学子亦应记住:在静中求学,在学中广才,切勿浮躁,切莫虚度光阴。(结合学习实际说的有道理即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1诸葛亮还有一篇诫子书,读完后请总结一下这篇诫子书谈的是什么问题。夫酒之设(安排),合礼致情(合乎礼节,表达情意),适体归性(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这

6、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意未殚(尽),宾有余倦(稍有倦怠),可以至醉(可以饮到酒醉),无致迷乱(丧失理智胡来)。谈了饮酒问题。待人接物,饮酒要控制酒量。适度而止,不可失礼。,(二)李存审诫子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节选自资治通鉴五代纪)【注释】存审:李存审,五代时人。极:达到。出:经历。镞:金属箭头。膏粱:膏,肉;粱,精米。泛指富贵人家。,/,曾经,中间,14翻译下面句子。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你们)应当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15有人为

7、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围绕“教育孩子富贵来之不易,需知创业艰难,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丧失斗志,应多多历练,有所作为”回答即可。,【译文】李存审出身贫寒,地位低微,常常告诫几个儿子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握一把剑离开乡里,四十年后,地位达到将相,这中间多次经历过万死一生(的险境),多次剖开骨肉取出箭头一百多枚。”于是把从身上取出的箭头交给儿子,命令他们把它保存好,说:“你们生在富贵人家,应当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16请你参加班级组织的“千古风流人物诸葛亮”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1)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传说、故事、

8、成语、俗语很多,如:三顾茅庐、隆中对等等。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故事。(不能重复)成语:七纵七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妄自菲薄、亲贤远佞、俭以养德、苟全性命、不求闻达、计日而待等等。故事: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空城计、借东风、白帝托孤、舌战群儒、挥泪斩马谡等等。(2)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歌颂诸葛亮的对联,上联是:“两表酬三顾”,请找出下联()A千古仰威仪B功定属元勋C宁静而致远 D一对足千秋,D,(3)请以“我也说说诸葛亮”为话题写一段话。(100字左右)我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是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天才。“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此外,他的赤胆忠心、他那羽扇纶巾的绝世风采更是令我万分敬仰。_示例二:在我看来诸葛亮是一个阻止了时代进步的“糊涂”军师。试想,假如诸葛亮不帮助刘备实现三国鼎立的局面,而是投奔曹操,成为曹操的军师,他们的军队一定会势如破竹,无人可挡。天下必定早日统一,百姓必定安居乐业,不受战乱折磨。因此我认为诸葛亮的人生抉择是失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