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分析》第二章第四节.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27975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语法分析》第二章第四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汉语语法分析》第二章第四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汉语语法分析》第二章第四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汉语语法分析》第二章第四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汉语语法分析》第二章第四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语法分析》第二章第四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语法分析》第二章第四节.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语素和词,第四节 词类划分,本节主要内容:一、词类划分的依据二、汉语的词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叹词、象声词)(二)虚词(介词、连词、助词)三、词的兼类和活用,汉语的词类:介词,所谓介词,就是起介绍作用的词。介词用在指称性成分前,将它们介绍给后面的陈述性成分。,表示对象、范围:对同志很热情 就咱们班来说,表示时间、处所、方向:从这学期开始 沿这条街一直朝前走,表示依据:按原计划行动,表示工具:用毛笔写字,表示手段、方式:通过劳动获取报酬,表示目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汉语的词类:介词,指称、陈述、修饰是词语的三种表述功能,是语用层面上的一组概念。词类的基

2、本句法功能、基本表述功能如下表所示:,汉语的词类:介词,动词的基本表述功能是陈述:他不劳动,但有时候某个动词不用于陈述,而是用于指称:他爱劳动,这时候,“劳动”这个动词便是发生了指称化。,名词的基本表述功能是指称:这个学生很调皮,但有时候某个名词不用于指称,而是用于修饰:他是学生,这里的“学生”不是指称某个对象,指称对象的是主语“他”。“学生”是从身份上对“他”加以说明、修饰。换言之,这里是抽取了“学生”的属性,并用抽取出来的属性作为修饰材料来修饰“他”。,这时候,“学生”这个名词便是发生了修饰化。,汉语的词类:介词,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由古汉语的动词演变而来,有些词还兼有动词和介词两种功能。,

3、汉语的词类:连词,连词的作用是连接。,连接词或短语:,连接分句:,和 跟 同 与 及 以及 而 并 或 或者,汉语的词类:连词,连词和具有关联作用的副词的区分:,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类思考,上帝发笑。,因为人类思考,所以上帝发笑。,人类若思考,上帝就发笑。,连词是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副词是实词,能充当句法成分(作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人类如果思考,上帝肯定发笑。,如果人类思考,上帝肯定发笑。,汉语的词类:连词,连词和介词的区分:,张三跟李四解释了这件事。,张三带着李四和王五在野外干了一架。,张三带着李四和王五同赵六在野外干了一架。,张三跟李四回避了这件事。,区分手段:,(1)

4、分解 能分解的是连词(张三回避,李四回避)。,(2)互换 能互换的是连词(张三和李四回避 李四和张三回避;张三带着李四和王五 张三带着王五和李四)。,汉语的词类:助词,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虚词。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词、其他助词。,结构助词:的 地 得 所,“的”是定语标志(爸爸的妈妈);“地”是状语标志(努力地学习);“得”是补语标志(干得漂亮)。,“的”和“所”可以构成“的”字结构、“所”字结构。,他是写小说的。,他写的是小说。,他早期所写的小说,写的是他在上海的所见所闻。,汉语的词类:助词,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虚词。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

5、词、语气助词、其他助词。,时态助词:着 了 过,着 表示进行态。指明动作行为在进行(咬着牙坚持着);指明某种状态在持续(门开着,屋里点着灯),了 表示完成态。指明动作行为已经完成(花开了);指明某种状态开始持续(天黑了,脸红了,我懂了),过 表示经历态。指明动作行为曾经发生(我哭过,也笑过);指明某种状态曾经具备(她年轻时也漂亮过,也风流过),山上架着炮:可能指动作在进行,也可能指状态在持续,汉语的词类:助词,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虚词。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词、其他助词。,时态助词:着 了 过,时态:时和态,时指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态指进行态、完成态、经历态。

6、“着、了、过”表示的主要是态,我们称“着、了、过”为“时态助词”,是因为在没有其他词语或语境干涉的情况下,它们确实也隐含了表时功能:,他咬着牙坚持着。“着”隐含的是“当时”(现在时),花开了。“了”隐含的是“近时”(不远的过去时),我哭过,也笑过。“过”隐含的是“远时”(较远的过去时),汉语的词类:助词,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虚词。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词、其他助词。,语气助词:啊 吗 吧 呢 的 了,增加感情色彩。受到前一音节的影响时,可以分别写成“呀”、“哇”、“哪”:你说啊!不要呀!多好哇!这世上的人哪!,表示半信半疑:这事是真的吧?,表示可疑,有时写成“么”

7、:这事是真的吗(么)?,陈述句加上“呢”表示不容置疑:这事是真的呢。疑问句加上“呢”增加深究意味:这人是谁呢?哪呢啊,表示显而易见:不可能成功的!,表示出现了新情况:不可能成功了!啦了啊,吧,的,呢,了,吗,啊,汉语的词类:助词,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虚词。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词、其他助词。,其他助词:似的、一般、一样(表示比况);来、多、把(表示概数);第、初、们(表示序数、复数);等、等等(表示列举),几天没吃饭似的 雷鸣(一)般的掌声 像雪花一样飞舞,三十来岁 二十多天 斤把重,第一 初二 同学们,现代汉语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列举未尽,省略的部

8、分用“等等”或“等”带过),现代汉语的虚词有介词、连词、助词等。(列举已尽,用“等”煞尾),词的兼类和活用,所谓词的兼类,是指一个词可以归入两个不同的词类。,同学们选了一位学生代表,让他代表学生在开学典礼上发言。,前一个“代表”是名词,后一个“代表”是动词。“代表”即是一个兼类词。,所谓兼类,并不是指某个词在具体语境中同时具备甲类词和乙类词的特点;而是指某个词在某个场合具备甲类词的特点而不具备乙类词的特点,在另一场合具备乙类词的特点而不具备甲类词的特点。,生活丰富,“丰富”前可以加“很”修饰(具备形容词的特点);但后面不能带宾语(不具备动词的特点),丰富生活,“丰富”可以带宾语(具备动词的特点

9、);但不能再加“很”修饰(不具备形容词的特点),词的兼类和活用,判定兼类词,首先要确定词的同一性,即必须确保是同一个词。,好习惯/好吹牛,东西方向/买东西,语音不同,不是同一个词,因此谈不上兼类。,一朵花/花钱,别了,亲爱的/别这样,亲爱的,语音上碰巧相同(而且记录它们时也使用了相同的文字符号),不是同一个词,因此谈不上兼类。,词的兼类和活用,什么样的词算同一个词?语音相同,且意义密切相关的,可以算同一个词。,把蛇打死/把话说死,白衣服/白说了,“白”的“枉然、徒然”的意义由“空白”义引申而来,“空白”义由“白色”义引申而来。,“死”的“僵、不灵活、不活动”的意义由“失去生命”的意义引申而来。

10、,“白”这类词,由于其引申关系较远,已经不容易看出意义上的联系,可以作为两个词处理;“死”这类词,由于有较为直接的引申关系,不难看出意义上的联系,可以勉强当作一个词处理;“锁”这类词,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显而易见,是同一个词。,把门锁上/把锁打开,名词“锁”是动词“锁”的工具。,词的兼类和活用,词的兼类情况主要有三种:动兼名、形兼名、形兼动。,动兼名 主要是动词发生转指形态的指称化所造成的。,(1)转指施事,代表 领导 翻译 导演 编辑 参谋 裁判,(2)转指受事,俘虏 计划 通知 申请 报导 工作 研究,(3)转指工具,锁 锯 锄 犁 标志,词的兼类和活用,词的兼类情况主要有三种:动兼名、形兼

11、名、形兼动。,形兼名,困难 危险 矛盾 理想 关键 典型 传统,注意:形容词发生自指形态的指称化时,不宜看作变成了名词。,追求自由 热情似火,2.名词发生修饰化(提取该名词所指对象的属性,并用提取出来的属性作为修饰材料,去修饰另一个对象),英雄 光辉 风光 艺术 道德 鬼 怪,1.形容词发生转指形态的指称化(转指那种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的事物),词的兼类和活用,词的兼类情况主要有三种:动兼名、形兼名、形兼动。,形兼动 主要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所造成的。,(1)使动(使某事物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方便 丰富 协调 端正 充实 统一 突出,(2)意动(觉得某事物具有该

12、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讨厌 可怜,词的兼类和活用,词的兼类是指某个词的甲类用法和乙类用法都很常见、都很稳定,而不是某个甲类词偶尔出现乙类用法。,今天晴天。,他比诸葛亮还诸葛亮。,以上各例都是名词作谓语。有些名词确实可以作谓语,因此不能因为某个名词作了谓语便认为它转成了动词或形容词。,他很女人。,名词不能用“很”、“还”这类程度副词修饰,因此,受“很”、“还”修饰的“女人”和“诸葛亮”发生了词类转变。,“女人”、“诸葛亮”的这种词类转变不常见、不稳定,所以它们也不是兼类词,而是临时的转类。词的临时转类叫做词类活用。,词的兼类和活用,词的兼类和活用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普遍性,后者具有特殊性;

13、前者具有稳定性,后者具有临时性。,判断某个词的某类用法是普遍用法还是特殊用法、是稳定用法还是临时用法,要借助于定量分析,即需要运用统计的方法。,马彪运用统计法进行词类划界的一个尝试一文(中国语文1994年第5期),对一百多万字的现代汉语语料中上千个词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根据统计所得的比例,分辨出哪些词已取得兼类资格,哪些词还处在活用阶段。,主张 名词用法(孔子的主张)和动词用法(孔子主张)比例为29:30,毫无疑问是一个兼类词(名兼动)。,词的兼类和活用,词的兼类和活用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普遍性,后者具有特殊性;前者具有稳定性,后者具有临时性。,判断某个词的某类用法是普遍用法还是特殊用法、是稳

14、定用法还是临时用法,要借助于定量分析,即需要运用统计的方法。,马彪运用统计法进行词类划界的一个尝试一文(中国语文1994年第5期),对一百多万字的现代汉语语料中上千个词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根据统计所得的比例,分辨出哪些词已取得兼类资格,哪些词还处在活用阶段。,科学 名词用法(自然科学)和形容词用法(方法不科学)比例为175:25,可见将它作为兼类词(名兼形)来处理似乎有些勉强(看作活用似乎更为合适)。,词的兼类和活用,词的兼类和活用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普遍性,后者具有特殊性;前者具有稳定性,后者具有临时性。,判断某个词的某类用法是普遍用法还是特殊用法、是稳定用法还是临时用法,要借助于定量分析,即需要运用统计的方法。,马彪运用统计法进行词类划界的一个尝试一文(中国语文1994年第5期),对一百多万字的现代汉语语料中上千个词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根据统计所得的比例,分辨出哪些词已取得兼类资格,哪些词还处在活用阶段。,形象 名词用法(艺术形象)和形容词用法(很形象很生动)比例为62:3,显然只宜看作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形容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