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第4单元.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28200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0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第4单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第4单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第4单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第4单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第4单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第4单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第4单元.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提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第一位);(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

2、立性,不能说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还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注意: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拓展】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的区别:,考点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原理: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考点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原理:经

3、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方法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考点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提示】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 区别:(1)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它规定着社会的本质,支配着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们应该首先或者着重加

4、以解决的矛盾。(2)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社会有机整体,反映社会的全貌。联系:(1)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两者之间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2)社会基本矛盾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的根本矛盾,它规定着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本质,也规定着社会的主要矛盾;而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直接表现。,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性质或特点:非对抗性的矛盾(3)实现方式:其性质决定不是一个阶

5、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方式解决的,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3、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1)社会主义社会解决基本矛盾与阶级社会不同方式的原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2)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3)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提示】(1)不能认为社会主义改革是改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性质 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体制度进行的根本性变革,不是改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性质,而是通过体

6、制和机制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来发挥它的优越性。(2)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考点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内容: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

7、,也包括杰出人物。,考点六、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群众路线的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其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考点一、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考点二、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8、(1)内涵: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的价值还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社会价值+自我价值),(2)评价: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考点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

9、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拓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观是我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具有决定性作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与价值观紧紧相连,人生观决定价值取向,价值观引导人生走向,人生观和价值观又丰富着世界观。要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考点四、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的标准)1、符合客观规律: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

10、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提示】不能认为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与个人总是一致的。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往往会发生冲突,要求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进行选择。3、符合客观历史条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具有社会历史性。因此价值判断与选择应符合客观历史条件。,考点五、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1、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1)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2)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2、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3、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1)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拚搏、自强不息的精神。(2)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3)需要有坚定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