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13章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29267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第13章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财政学》第13章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财政学》第13章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财政学》第13章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财政学》第13章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第13章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第13章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13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姓名:李永刚课程:财政学学校:上海立信会计学院,2,第一节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一、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是国家年度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收大于支;支大于收;收支相等。就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而言,财政赤字已经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1、财政平衡是动态的平衡(1)静态平衡(2)动态平衡,3,财政收支平衡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在收入与支出这对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过程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平衡是某一时点出现的瞬间现象或者是在财政收支平衡表上形式表现,更多的是表现为相对平衡和不平衡。2、财政平衡与经济运行联系 财政收支作为一种货币收支,同国民经济货币收支体系和其它货币收支

2、是相互交叉、相互转化。有密切的联系,起到互补余缺的作用。,4,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研究财政收支平衡,才能分析财政平衡状况,探求改善财政状况,才有可能运用财政政策有效调节经济运行,达到国家资源优化配置,公平分配以及稳定和发展的目标。3、应从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分别考察。财政赤字有预算赤字、决算赤字、赤字政策几个概念的区别:(1)预算赤字是指编制预算时,就会存在收支不平衡的情况,预算列有赤字,并不代表,5,预算执行结果有赤字,原因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通过采取某些措施,如增收节支,实行收支平衡。(2)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实行赤字政策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通过财政赤字政策扩大政府支出规模,刺激社会

3、有效需求的增加。赤字政策的基本思想是凯恩斯主义提出,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曾被广泛运用,作为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主要手段。,6,4、财政平衡的真实性 在实践中会出现假平衡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收入虚假性,造成财政收入虚假性的原因:(1)商品生产不适销对路(2)商品质量不合格,品种规格不符合,(3)保管储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虚假平衡危害性甚大。要使其虚假性降到最低程度。,7,二、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给平衡 1、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国家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宏观调控的对象和目标主要是维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在总量上基本平衡。既不会因为需求过旺导致经济运行过度紧张,物资供不应求

4、,物价上涨。又不至于需求不足,造成大量生产要素闲置,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抑制生产的有效增长。,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也是收入的形成、分配、支出的过程。生产者出售商品,向市场提供物物质或劳务商品,形成市场供给,并从市场上得到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又将其所在用于特定的用用途的支出,形成市场需求。将全社会各单位提供了物质和全社会各单位形成的需求总和,形成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9,2003-2007全国财政收支情况,10,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不论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都时常会出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平衡的状况:供过于求,需求

5、不足或供不应求,需求过旺。我国在1962年出现过社会物质供求严重不足,采取行政手段,需凭各种票证。1998年社会出现需求不旺,通货紧缩,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内需。财政平衡和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有三点:,11,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 组成部分所以研究财政平衡必须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联系。2、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3、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口、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是通过市场实现,而政府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的财政资金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

6、调节社会总供给。,12,三、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一)财政赤字与货币供应关系 财政向银行借款 财政赤字向银行透支办法是我国革命战争时期沿用下来的,当时财政赤字只能靠发行货币来弥补,而财政与银行之间没有任何职责关系,既不需要还本也不需付息。财政透支改为财政借款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才更改的。财政与银行的职责关系,存在着有借有还,还本付息经济关系。,13,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通常由中央银行代理国库的职责,财政的一切收支都是通过银行账户库和拨付的,出现财政赤字,是因为财政收入的货币满足不了财政必需的开支。随着经济的增长,货币需要必然会增加,这就要求增加货币供应。每年新增加的货币供应量,有一个货币系数

7、决定基础货币增加量,财政借款的最高限额受基础货币增加量的限制,在这个限度内财政向银行借款,是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的后果。在现代信用制度下,只要银行能够控制贷款总规模的前提下,财政向银行借款,就不会发生货币供应过量的问题。,14,(二)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 此问题比较复杂,国家发行国债是表现为社会购买力的转移和替代,一般情况下不会增加货币供应量(货币效应)。认购者是商业银行,表现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减少,但财政支出,准备金又恢复或不变,货币供应规模也不变动。另一情况居民与企业购买国债,如是用现钞和活期存款购买,会形成M1的相应减少,如用储蓄或定期存款购买,意为着货币的减少,当财政支出形成M1

8、时,而M2的口径货币供应,15,总规模不变,但是 M1的规模却增加了,这种结构性变化对市场均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四、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 一般认为,财政赤字,并将扩大总需求,加剧总供求的矛盾,这种观点忽视财政赤字构成总需求的两种不同的方式。财政赤字可以作为新的需求叠加在原有总需求水平之上,是总需求扩张;财政赤字只是替代了其它部门需求而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16,这种情况将是改变总需求结构,并不增加总需求规模。在短缺经济中也是如此。如一部分货币购买力转移到国家手中形成国家的支出,改变了需求结构,并没有增加货币购买力。五、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排挤效应是指财政赤字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排挤性影响。我国财政

9、困难尤其是中央财政困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预算内占比重下降过多,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比例不断上升,近占人口总数60%。不难看出财政赤字并未产生排挤效应,但产生了另一个问题谁排挤谁。,17,中央财政赤字及其占比(1994-2006),18,六、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 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同时也认为是一种最可靠的弥补途径。但是债务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来源会随着财政赤字的增加而不断债务增长。另一方面,债务是要还本付息,因此,债务增加也进一步增加了财政赤字。发达国家担心债务带来排挤效应以及巨额债务最终导致债务货币化的前景。发展中国家也会担心产生不良后果,如国债信誉下降,债券

10、不易发行,出现债务危机,被迫发行货币还本付息,在已经,19,存在财政赤字的情况下,通常是靠发行新债还旧债,而且每年都发行,每年都要还本付息,实际上财政可支配的债务收入是当年发行数额减去当年还本付息的净收入,如果要保持一定的收入,就必须扩大发行量,我国每年发行数量都有增加,就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会长期存在。另外,国债利息是发行中一个重要问题,每年都发行,每年都要还本付息,实际上财政可支配的债务收入是当年发行数额减去当年还本付息的净收入,如果要保持一定的收入,就必须扩大发行量,我国每年发行数量都有增加。就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会长期存在。,20,第二节 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 指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

11、运用各种财政工具,为达到一定的财政目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的总和。财政政策目标 财政所要实现的期望值,有连续性的特点,有短、中、长目标。其主要目标有:1、物价稳定(相对、动态)2、收入合理分配 3、经济适度增长(一定的比例),21,4、社会(国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二、财政政策工具 税收、公债、政府投资、公共支出、转移支付等。三、财政政策类型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自行发挥调节作用,不需要政府进行任何的干预。(税收自动稳定性)财政支出自动稳定财政的转移支出对失业人员的救济金的支付,使他们有一定的支出,国民经济中的总需求下降不多。,22,经济比较放繁荣时,有较多的就业岗位,政府就可减少或停止救济金

12、的支付。起到稳定的作用。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根据当时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财政措施。“汲水政策”主要对付经济波动,在经济不景气时,通过对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经济活力。3、扩张的财政政策 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23,24,4、紧缩的财政政策 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减少财政政策效应的偏差问题也应值得关注。5、中性的财政政策 财政保持中性 四、财政的传导和效应 1、财政的传导 通过财政政策的发挥作用的过程(财政的各种工具),财政政策工具变量到财政目标变量的转变过程,需要特定的传导媒介使财政政策系统与经济环境进行信息交流,经过某种媒介的传导变为财政目标的复杂过程。把财政政策工具变量转化

13、为财政目标变量。,25,中国黄金与外汇储备,26,2、财政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最关键的是执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 ISLM(西方经济理论)财政政策效应与IS曲线和LM曲线的形状有较大的关系:当投资需求对利率很敏感时,IS曲线比较平缓;利率的较小的变化和投资需求的较大的变化有关;当投资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时,IS曲就比较陡峭。财政政策效应的偏差问题也应值得关注。,27,在不同的阶段,财政政策的实际效果效果是不同的。财政政策效应的自然偏差与人为的偏差是交叉在一起的,需要作具体、细致的研究与分析。任何一项财政政策的实施有一个时间过程:政策出台阶段 政策完善阶段 政策成熟阶段 政策蜕化阶

14、段,28,第三节 目前我国财政政策中国改施稳健财政政策的三重内涵,2004年12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第一条即为“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这标志着中国政府实施已近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即将调整取向。,29,12月7日,财政部长金人庆为此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对稳健财政政策专门做了解读。“积极”之于“稳健”,虽然仅仅是两个字的变化,但其中却蕴含着三重内涵,即“适度、避险和公平”,稳健财政政策意味深长。一、稳健适度 一方面指财政政策力度不大也不

15、小,政府财政支出在保证对经济增长有效刺激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政府财政收入在保证微观主体消费、投资需求不受较大影响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将财政赤字缩减到合理边界。应该说,,30,这种适度性可以用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ixanda Hamilton,1757-1804,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的名言来简要概括:“国债如果不过分的话,将给我们一种国家的幸运。”另一方面,稳健财政政策的适度性来源于“渐进式”改革的轻微震荡性。稳健意味着财政政策的转型是不温不火的,运用的是“目标明确,小步微调”的高明宏观调控手法,将政策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化为了最小,避免了经济“一刹就死”的尴尬。因此,稳健财政政策并不意味着对财政政策

16、刺激作用的瞬时放弃,而是在长期中逐步降低经济增长对赤字财政的依赖,31,程度,将中国经济增长引领到更加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来。二、稳健 避险 即规避了经济过热和赤字激增双方面的风险。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出台也是避险的政策选择。那时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增长放慢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内需不足的巨大风险,而政府通过增发长期建设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刺激了总需求,给经济增长注入了政策动力,将通缩风险有效化解。但时移事,32,异,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重新带来了经济过热的通货膨胀风险,稳健财政政策通过对政府支出的抑制避免了通胀风险的集中。长此以往,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将使国民储蓄下降,长期利

17、率上升,进而导致国内资本存量较少,经济缺乏长久增长的动力,也就是说,在长期中赤字财政这种国家幸运可能就变成了一种厄运。詹麦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1751-1836,美国第四任总统)才会说:“公债是公共罪恶。”而稳健财政政策的适时推出避免了中国经济陷入赤字漩涡的风险,,33,保障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安全性。三、稳健公平 即促进了财富在代际之中的合理分配。政府的赤字财政政策可能刺激了一代人的消费,但如果这种积极财政长期化,将使得为这一代人过多消费埋单的将是下一代人,也就是造成了财富在代际中的不公平转移。政府在上一代人身上多花的钱总是要靠税收来弥补,而承担这一税收义务的很可能是下一代人,

18、债务将成为赤字财政政策留给下一代人的唯一遗产,这种财富跨代再分配造成了福利天平的倾斜。,34,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1874-1964,美国第31任总统)所言:“祝福青年人,你们将要继承国债。”稳健财政政策及时终止了赤字财政政策长期化的趋势,重新将国债负担交回受益的一代人,促进了长期中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因此,财政政策积极转向稳健绝对是中国经济的利好消息,“适度、避险、公平”的三重内涵注定稳健财政政策将成为中国经济理性前行的政策保障。财政政策由积极走向稳健.doc,35,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五大措施,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国债资金规模;二是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三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五是大力推进依法理财,抓好增收节支。宏观经济:2008稳健财政政策定向,36,一、名词解释 财政平衡 预算赤字 赤字依存度 财政政策 财政中性 扩张的财政政策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财政平衡?2、简述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3、简述造成财政不平衡的主要原因。4、简述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5、论述财政赤字规模的社会经济制约因素。6、如何理解稳健的财政政策?,复习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