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29748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2003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 学(一年级上册)简 介,一、教 学 内 容,二、教 学 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4.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5.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6.初步认识钟表,会

2、认识整时和半时。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1.根据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三、编写特点,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安排“解决问题”的内

3、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8.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第一单元 数一数,一、教学内容,数数认数,二、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三、具体编排,四、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材、身边、校园、校外,第二单元 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1.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

4、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3.培养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二、教学目标,三、具体编排,四、教学建议,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内容,15的认识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二、教学目标,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5.能

5、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三、编排特点,15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尊重学生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四、具体编排,五、教学建议,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提倡算法多样化。,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一、教学内容 立体图形的认识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教学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三、具体编排,四、教学建议,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充

6、分感知所学图形的特征。,2.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 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实际生活中引入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第五单元 分 类,一、教学内容 单一标准的分类 不同标准的分类,二、教学目标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三、具体编排,四、教学建议,1.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从中体会分类的含义。,2.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 学生的生活设计学习素材。,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具、学具,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分类活动,第六单元 610

7、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内容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二、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

8、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三、具体编排,四、教学建议,2.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切实参与活动。,2.结合实际,灵活选取活动素材。,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三、具体编排,四、教学建议,加强数感的教学。,第八单元 认

9、识钟表,一、教学内容认识钟面读写整时和半时,二、教学目标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具体编排,四、教学建议,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认识时间。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教学内容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三、具体编排,点数凑十,凑十交换加数,任选方法任选方法,四、教学建议,结合具体情景,学习计算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liuful刘福林,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