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练习课件[人教课标].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30706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练习课件[人教课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练习课件[人教课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练习课件[人教课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练习课件[人教课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练习课件[人教课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练习课件[人教课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练习课件[人教课标].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采取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分封制。郡县制。,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2、(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材料一“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诽谤朝廷,共有四百六十多名为妖言以乱黔首的方士和儒生在成阳被活埋。材料二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凡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件事?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3)材料一、二都涉及到对哪一学派的态度?(4)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焚书坑儒。秦始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儒家学

3、派。,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维护统一等。,第一板块: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一)秦朝秦朝秦始皇时,大将 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后又修筑了 用来抵御匈奴,它西起,东到。(二)汉朝(1)汉朝汉武帝时,大将、大破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2)a 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b这条“中西交往的通道”在历史上被称为,起点在。,蒙恬,长城,临洮,辽东,卫青,霍去病,张骞,西域都护,丝绸之路,长安,c从起点出发,这条路所经之处的先后顺序是()。河西走廊 新疆境内 欧洲 西亚A B C Dd这条路的开通有什么作用?,B,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

4、中原与西域、西亚和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三)魏晋南北朝(1)乘坐时空飞船,来到了北魏,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举例说明。(2)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民族关系出现了怎样趋势?第二板块: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1)纵观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史实,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2)以史为鉴,今天我国各民族之间应该如何相处?,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来谈如从语言、服饰、姓名、婚姻、官制、礼法等方面举例即可。,民族大融合。,和睦相处、友好交流。,要增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等。,材料一 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

5、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材料二 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水稻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材料三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材料四 北魏时期,出现了“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1)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

6、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有着怎样联系?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三、四之间有什么联系?(4)材料四中的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例子很多,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因果关系。因为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改穿汉服、改说汉语、迁都洛阳。,材料四说明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材料三、四互为因果关系,顺应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汉族人吃新疆羊肉串;少数民族说汉话;少

7、数民族穿汉族服装;等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受益

8、于上述哪项改革措施?(3)以上改革,取得了怎样成效?(4)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改革内容是什么?(5)材料二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奖励生产,奖励军功,使秦国的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学说汉语。,巩固北魏的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单元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4)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魏.蜀.吴.西

9、晋.东晋.南北朝.)战争不止(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民族汇聚(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评价),南方经济发展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原因,数学.农学.地理学.书法.绘画.雕塑,经济,文化,政治,第十九课、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2、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3、魏蜀吴三国建立者、时间、都城?4、概述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公元207年,53岁的曹操写了一首诗龟虽寿,其中有几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是伏在马槽上的老马仍想驰骋千里,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请回答:(1)曹操的“壮心”指的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0、?(2)曹操最大的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功绩?(3)曹操一生受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受挫折?,(1)曹操的“壮心”指的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壮心”是指统一全国 表达了曹操致力于统一,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2)曹操最大的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功绩?(2)最大历史功绩:统一了北方原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 经济上实行屯田 军事上取得官渡之战胜利,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3)曹操一生受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受挫折?(3)赤壁之战遭到失败原因:1、曹操骄傲自满 2、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性 3、孙刘联军的正确战术,第二十课、

11、江南地区的开发1、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人民的三次南迁浪潮指的是哪三次,并指出其共同原因。2、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影响?3、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材料解析题材料一“江南地区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人们的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物,他们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这里也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材料一、二分别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经济现象?(2)两则材料所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3)分析材料 二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4)用一句话概括上述历史现象

12、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第二十一课、北方民族大融合1、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背景:386年,_族建立魏国,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_,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局面。改革的目的:为学习_,加强_改革措施:494年将都城从_迁到_。汉化措施措施改穿_;学说_;采用_;与汉人_。改革作用:_。,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2)

1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魏主的改革有何影响?(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中的哪两种形式?,(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魏主的改革有何影响?(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中的哪两种形式?答案:(1)边疆少数民族内迁(2)魏主是孝文帝 具体改革措施:改鲜卑族姓为汉姓影响:加速少数民族的的汉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3)民族迁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是书

14、桌上有毛笔、纸张 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 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A.B.C.D.,2009年12月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发现曹操陵墓。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有A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C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D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2010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年度考古学论坛,“河南安阳曹操高陵”被列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与刘备、孙权联军

15、在赤壁展开激战C完成北方的统一 D淝水之战,打败苻坚,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来源与历史故事。请将以下成语与相关的历史故事用线连起来。卧薪尝胆 城濮之战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退避三舍 吴越争霸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鸿门宴,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其中,至今还存在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族 B.羌族 C.鲜卑族 D.氐族(2010东营)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融合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昕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

16、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A迁都洛阳 B实行官吏俸禄制 C颁布均田令 D讲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对于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A在朝廷必须说汉语,违反者免其官职 B采用汉族的法律,惩治违法的官员C朝廷令所有的鲜卑人都说汉语 D朝廷有权惩处违法官员,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A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 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C统一度量衡 D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

17、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A说汉语 B穿汉服 C改汉姓 D以法治国魏主欲变北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三峡是我国著名的景点之一。古代有人曾对三峡两岸的猿声作这表的描写:“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A.贾思勰 B.郦道元 C.祖冲之 D.李冰父子,(2010宜宾)下列史实,可以通过右图所示著作了解的有()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李春设计并主

18、持修建赵州桥A.B.C.D.,(2010南京)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A.兰亭集序 B.九成宫碑 C.颜氏家庙碑D.玄秘塔碑,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图一 司母戊鼎 图二 甲骨文 图三 殷墟宫殿复原图A图一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 B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C图三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 D上述三幅图支持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景点,右图人物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的著作是A齐民要术 B水经注C九章算术 D伤寒杂病论,(2010湖北宜昌)4.“自三峡七

19、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是水经注中对三峡的描述,它的作者是A.郦道元 B张衡 C张仲景 D贾思勰,(2010广西贵港)3下列关联错误的是A华佗医生 B李冰一一都江堰C郦道元一一农学家 D小篆一一秦朝通用的标准字体,4.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开凿于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下列名画中,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作品的是步辇图清明上河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B.C.D.,看到成语“画龙点睛”,你最有可能联想起“以形写神”的著名画家:A王羲之 B祖冲之 C顾恺之 D贾思勰,下列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的是编钟“书圣”王羲之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兵马俑 石窟艺术A B.C.D.,南方,魏晋南北朝更替表,王 羲 之,东 晋,兰亭集序,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顾 恺 之,东 晋,南 北 朝,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