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分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30734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4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分析.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点难点,教材简介,总体目标,知识脉络,课程标准,教学疑惑,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1)构建了新的主题式初中历史教科书体系。(2)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3)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4)注重吸收历史学术界前沿的最新成果。(5)图文并茂,可读性强。2、教材内容 本册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清朝初期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发展。共三个单元,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总体目标,1、知道隋唐至明清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这一段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2、识读历史图表,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3、增强学习历

2、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课程标准: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 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6)以大运河、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 慧和创造力。(7)了解“四大发明”之雕版印刷和火药

3、,认识中国古代科技 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8)以唐诗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列举古代书 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课程标准: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 明民族关系的发展。(5)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 展的贡献。(6)以宋词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7)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课程标准: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

4、的危机,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2、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3、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4、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6、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及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7、以长城、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8、以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教学疑惑,1、如何把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关系问题?2、隋唐时期为什么以“繁荣”“开放”为主题?而不以封建社会

5、发展的隋唐时期相概括?3、在民族关系应注意什么?4、明清朝时期为什么以“繁盛”与“危机”来概括?,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学目标: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2、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3、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4、以大运河、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了解“四大发明”之雕版印刷和火药,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5、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增强民族自豪感。6、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历史材料,学会阅读历史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得有效材

6、料;识读相关图,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教学重点:(1)隋大运河;(2)隋唐科举制、贞观新政、开元盛世的史实;(3)唐与吐蕃等民族的交往史实;(4)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5)雕版印刷、火药的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教学难点:(1)对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2)对开通大运河、科举制等事件历史作用的评价;(3)隋唐的繁荣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元教材分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制度创新,农具改进,胡汉交融,中西贯通,科技创新与璀璨文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曲辕犁,筒车,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雕版印刷与火药,唐诗,课时分析:第1课 隋的统

7、一与大运河 本课有两个子目,分别是:“隋的统一”和“贯穿南北的动脉”,“贯穿南北的动脉”为重点,关于对隋朝文帝与炀帝的评价问题。第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本课有三个子目,即“唐王朝的建立”“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重点是“贞观新政”,“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可作为难点。集中说清“贞观新政”“贞观之治”和“贞观政要”。第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本课有三个子目:“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社会经济繁荣”,其中前两个子目是重点。关于对武则天的评价问题。第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全课有三个子目:“科举制焕发活力”“衣食住行时尚”“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隋唐科举制的内容是重点。关于对隋唐时期科举制

8、度评价问题。,课时分析:第课“和同为一家”本课有三个子目“天可汗”“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点苍山会盟”。其中“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是重点,“天可汗”和“点苍山会盟”是表现。关于对吐蕃一词的不同看法问题。第课 开放与交流 本课有三个子目:“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国际性大都会长安”。重点是前两个子目,突出了国际交往中的中外交流。第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本课分三个子目:“雕版印刷”“火药”“赵州桥”。这三个子目都是重点。第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有三个子目:“千古吟诵的唐诗”、“观者如山”的乐舞、“满壁风动”的敦煌艺术。三子目在课标中属于最低层次要求,三个子目以唐诗为主。第课“贵姓何来”:中

9、华诸姓的来历 这是一节学习与探究课。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了解中华诸姓的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其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融洽精神。帮助学生破除狭义的同姓家族意识,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观念。,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2、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3、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5、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6、以宋词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7、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教学重点难点:1、辽、宋、西夏、金等政

10、权的并立;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3、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4、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5、知道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教学难点:1、正确认识宋辽、宋夏、宋金的关系和元的大一统,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趋势 2、正确评价岳飞抗金斗争和文天祥的抗元斗争事迹。3、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元),政权并立,民族融合,经济重心南移,四大发明,宋词和元曲,辽、北宋、夏并立,宋金南北对峙,元帝国的大统一,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间的碰撞与融合,回族的形成,占城稻,煤、铁,交子,蕃房,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苏轼、李清

11、照、辛弃疾,关汉卿和窦娥冤,课时分析: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教材分三个子目介绍本课内容:“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碰撞中的融合”本课难点之一是关于澶渊之盟的评价。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教材分三个子目介绍本课内容:“靖康之变”、“南宋人民的抗金斗争”、“金朝变革女真习俗”本课的难点是如何正确认识宋金的和战,其实这也涉及到上一课的内容,就是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的对立和斗争。对岳飞的不同评价。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经济重心南移”介绍了宋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的原因,后两个子目分别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方面叙述了宋代经济发展的高度成就。第1

12、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士农工商”介绍了宋代社会各阶层状况,而第二、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乡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形成宋代社会生活的整体印象,认识到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经济发展、文明发达的时期。,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本课子目中“一代天骄的崛起”叙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叙述了元朝建立和忽必烈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人分四等与文化趋同”谈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歧视与压迫政策,及元代民族关系发展的状况。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在隋唐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宋代又出现了一些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本课的重点应为前两个

13、子目“活字印刷”“指南针与火药的应用”,尤其要注意它们对于促进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棉纺织技术革新”可以结合宋代经济发展讲述。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本课的三个子目中“司马光与资治通鉴”“意境悠远的宋词”是重点,而“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一目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每课一得”介绍了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按照活动建议,让学生调查当地的地方戏,查找它的源流。对照课程标准,“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一目中,同学应该掌握哪些内容?教材这部分应如何处理?掌握第一自然段内容即可,其它内容(大小字)作为材料使用。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不同评价。第17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 关于本课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准备,教材叙述的已经很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