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30754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 上册,课标要求,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13: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中获取所需要的社会信息。16: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获取社会信息。2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是社会生活的空间,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区域。,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方面(结果性评价)(1)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2)利用平面图,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进行地图上的简单计算(3)理解区域差异联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4)能够正确观察和阅读图表,形成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5)学会根

2、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6)学会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从图上获取信息,解决具体问题,教材分析二,2、过程与方法(体验性目标)(1)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2)从生活经验入手,感受生活中多种类型社区,识别常见类型的社区(3)从形成生活出发,感受区域差异的存在(4)深入生活,形成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及实地动手调查的能力(内化),教学要求,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性目标)(1)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2)参与调查活动,培养人文精神,教学要求,单元结构分析,教材分析三,家的位置,生活社区,平面图,地图,周围环境,社区功能

3、,地图是人们了解和展示生活空间的基本工具,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16: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获取社会信息。,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地理学),(社会学),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教材结构分析,教学目标,1、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 功能。,2、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3、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利用比例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认识社区的工具地图,社区的概念及社区的功能。,2、学习难点:认识社区的工具地图。,关于社

4、区,社区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100年前由德国社会学家腾伊斯最早提出来的。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居委会组织法,里边有一条提到居委会可以开展社区服务,自此以后,就在全国推进社区工作,社区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社区是社会地域生活共同体,由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一定的空间领域和环境状况、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共同的管理机构、共同的行为规范和特色文化以及共同的社会意识所构成。,关于社区,社区有以下几个要素:(1)人口。(2)一定的地域,即生活空间。(3)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4)一定的组织管理机构。(5)社区意识。,教学流程,我们的家在哪里(讲述区域变化),我们的社区(讲述社区概念),社区的功能(

5、从生活当中引出),社区平面图表示方法(讲述地图三要素),我们社区的平面图(对知识练习运用),第二课 多种多样的社区,教学目标,1、从生活经验入手,感受生活中有多种类型的社区,并识别一些常见类型的社区。,2、从现实生活出发,感受区域差异的存在,理解区域差异联系的必然和必要。,3、能够正确观察和阅读图表,形成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4、深入生活,形成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及实地动手调查的能力。,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社区的类型及差异。,、教学难点:社区间的相互联系。,关于社区,社区分类的方法:按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社区和法定社区。按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农场等

6、。按社区的规模不同可以分城市、中型社区、微型 社区(居委会)、小型社区(街道)。按社区的特色(或综合状况)不同可以划分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达成,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教学目标,1、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2、学会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如旅游图、交通图、等高线图、历史变迁图,从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3、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根据现实需要,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地图。,、学习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从地图中获取所需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

7、。,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情景创设,观察发现,分析解决,情景教学是以情景为中心,创设形象、生动、真实、鲜明、可以感知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推进学生思维。,情景教学的特点是: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现实生活为源泉。,教学流程,教学建议一,课时安排(45 课时),第一课 2 课时,第二课 1-2 课时,综合探究一 1 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建议二,显性环节:引入、提问、展示、板书、活动 小结、讨论、描述、调查、收集 辩论、实验等。,隐性环节:学生情感态度、兴趣反映、参与意识、探究能力培养等。,新课导入,模仿性教学活动:以教材为根基,贴近生活。如:第一课“从社区看我家”。,开门见山的 引入:

8、以教材设计的情景或图片、师生收集准备的材料等做为话题。如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检查、反馈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相关调查、采访 等自然引入。如“在社区中生活”。,讲故事法。如探究一“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教学流程设计,活动模式一:角色体验,“我的家在哪里”,(1)你是怎样绘制这张平面图的?(2)你绘制这张平面图采用了那些技巧和方法?(3)图上的符号分别代表了什么?(4)简单描述以下你所居住的社区的方位特点。,“往来于区域之间”,四个模仿对话,并将对话拓展或补充,发挥想象,体会扮演导游、三峡工程总设计师等,探究一“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教学流程设计,活动模式一:角色体验,教学建议,

9、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建议,活动模式二:比较、分析、归纳,“我的家在哪里”,将杜鹃、王朋绘制的平面图与课本给出的明阳小区平面图进行比较,得出地图三要素。,“识别不同的社区”,从三种类型社区对比表入手,在比较中发现、分析和归纳,让学生描述出来。,“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对学生准备的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杭州旅游图、中国交通图等常见地图或地图集进行分组并让学生自由组合,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选一名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一课堂环节的设计,也是让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归纳出判读地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学流程设计,活动模式二:比较、分析、归纳,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教学流程设计,活动模式三:分组学习、体验合作、协

10、作共进,“我的家在哪里”,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杜鹃和王朋绘制的两张平面图,找出她们的差异,各小组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找出的差异最多。,“识别不同的社区”,就课本提供的北京市地图,分组讨论,看哪组对北京首都的不同社区特点、商业区分布、文教区、工业区、居民区的分布情况介绍得合理、准确。,“从地图中获取信息”,设计多次分组活动,而且一次比一次有所加深。,教学流程设计,活动模式三:分组学习、体验合作、协作共进,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教学流程设计,探究一教学流程结构,评价草案,方案一:学生自评表的填写,班级 姓名 学号 填表时间,3次,还算积极参加,能积极参加小组学习中,

11、会绘制自己生活小区的平面图,找不出自己小区需要改进地方,提不出合理化建议,良好,学生评价,评价草案,方案二:学生阶段性课堂情况反馈表,学生评价,时间跨度,班级,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填表时间,评价草案,方案三:个性学生评语评价登记表,学生评价,学生自评表学生动态成绩曲线图学生个性评语阶段性评价学生课堂小论文、调查报告课堂进行交流的材料及图片等社会实践活动记录等文字记录汇编,评价草案,方案四:学生成长档案袋,学生评价,评价建议,1、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2、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学生自评、小组学习评议、学习测评、学生课堂行为记录表、学生阶段性自我鉴定、学生档案袋等评价形式。3、倡导个性化的学生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能从多样的观点和角度积极正面评价。从而创造一种民主、宽容、个性发展的成长环境。4、突出学生评价主体的地位。重视每个学生的参与 和体验,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状况,从而突出培养学生评价的自主性、主体性。,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