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32870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2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峡,1、作者。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各自突出它们怎样的特点?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3、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山的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山的“连”“高”“窄”。4、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1)水大(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5、第3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总括春冬之景的四

2、个字是什么?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清荣峻茂6、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的静景,也描写了“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溯其间,三峡,7、第4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感官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清的特点。8、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答谢中书书,1、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2、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答谢中书书,4、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景物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分别是仰视、俯视的角度。“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是平远的角度。5、作者陶弘景为什么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热心仕途、心浮气躁的人是不会真正欣赏山川之美的,只有抛弃尘世喧嚣,寄情山水的人才能够欣赏山川之美。而这样的人,自谢灵运以后,就很少见了。,记承天寺夜游,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月色2、全文分三层,请写出层意。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

4、物。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记承天寺夜游,3、“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清丽淡雅、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记承天寺夜游,4、“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记承天寺夜游,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以说是描写月色的名句,作者寓情于景。请你写出与“月”相关的两组诗句,并简要说明诗人所

5、抒发的情怀。示例: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抒发情怀:对人生的美好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抒发情怀:对亲人的思念,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抒发情怀:对故乡的思念,,观潮,1、观潮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既写了海潮的壮观,又写出了观潮的盛况。2、本文只有两百余字,却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使读者叹为观止。3、第一段围绕“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主要从潮水的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并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描写浙江之潮的雄伟景象。,观

6、潮,4、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5、第二段中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观潮,6、文章最后一段采用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侧面描写,通过写观潮人数的众多衬托了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和表演之精彩。7、古诗中有不少写“潮”的名句,请写出两并标明出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7、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韦应物(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湖心亭看雪,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运用了什么手法?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白描手法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作用?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湖心亭看雪,3、“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中的“拉”和“强”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作者与另两位赏雪人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心情。4、西湖美景受到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你能写出两句描写西湖的诗词佳句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