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点及对应中考题.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34900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4.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考点及对应中考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中考考点及对应中考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中考考点及对应中考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中考考点及对应中考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中考考点及对应中考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考点及对应中考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考点及对应中考题.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考点一:长度的测量、物体的运动首先,要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我省中考单独考查长度测量技能的试题很少,主要出现在能对日常物品的长度进行估计。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对不同的参照物来说是不同的,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判定是近几年中考命题必考内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速度、时间和路程的简单运算,这种计算时常与简单机械的功和功率的问题结合在一起。,一、运动和力,(2011江西)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5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

2、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2011吉林)如图7所示,2011年1月12日,长吉城际铁路正式运营。早上6点50分CHR5型“和谐号”列车由长春开往吉林。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200km/h,全程约为110km,全程运行时间大约是;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后运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0.55h 列车(或自己),(2011沈阳)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过”,是以_为参照物的。如果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过3km用了10min,则他骑车的速度为_kmh。自行车,(2011柳州)用l00 N的水平力推着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5s内小车前进了10 m,则在这段

3、时间内:(1)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多大?(2)推力做功是多少?(3)推力的功率是多大?,解1)v=s/t=10m/5s=2m/s.2分 2)W=Fs=100N10m=1000J2分,(2011赤峰市)(8分)如图16,一卡车车厢底板距地面1.5m高,小明把一块3m长的钢板AB搭在车厢底板上,构成一个斜面。他通过这个斜面,用F=600N的力,把一个大木箱由B处推到A处,已知木箱重为1000N。(1)把木箱由B处推动A处,用了30s时间,求木箱的运动速度。(2)小明推木箱做了多少功?(3)这个过程中,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考点二:力的概念和作图的考查 理解力的概念主要围绕着力的相

4、互性、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等主要知识展开。,(2011天津)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滑块离开弹簧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图6关于滑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2011吉林)小轩坐在船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船前进时,小轩相对于船是运动的,B、停止划桨时船会立即停止C、用桨向后划水船会前行,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小轩对船的压力和船对小轩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考点三:摩擦力的考查 会甄别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判断摩擦力方向;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过程中的实验方法;对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进行识别。,(2011吉林)请写出一种避

5、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的具体做法,并说出理由。,(2011北京)图2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B,(2011鞍山)假若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则下列哪种现象不可能发生(D A 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无法开动B 微风能吹动铁轨上的火车C 无法手握钢笔写字 D 人轻轻一跳可以离开地球,考点四: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考查主要利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惯性问题和分析惯性现象,判断物体受力是否平衡,通过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和受非平衡力的不同条件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近几年,本知识点的命题越来越贴近生活,要能够利用规律分析实际问题。,(2011赤峰

6、市)下列事例中,能避免惯性产生的危害的是(A、离垃圾箱一段距离扔果核,果果核也能飞进垃圾箱B、让磁体离铁屑有一段距离,也能把铁屑吸引过来C、行驶的汽车离障碍物一段距离,就要提前刹车D、运动员跳远,(2011达州)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中,正确说法是 DA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子弹的惯性大于阻力B小张沿水平方向用力推地面上的桌子没推动,是因为他的推力小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C一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受到的合力为零,(2011自贡)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B、物体只有静止时才有惯性;

7、C、物体只有受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D、物体只有运动时才具有惯性。,(2011山西)端午节,在太原市晋阳湖进行龙舟赛,全体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的向后划水,龙舟快速前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龙舟到达终点后,虽然桨手停止划水,但由于,龙舟仍会继续向前运动。32相互的 惯性,A,(2011桂林)惯性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请分别列举一个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实例。利用惯性:;20.防止惯性:。跳远前要助跑;驾驶员必须系上安全带,(2011黄石)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行驶的火车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跳高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C羽毛球容易被扣杀是因为它的惯性小D宇

8、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没有惯性,图8,(2011泉州)如图8所示是小理踢足球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踢球时,球对脚没有作用力B球在空中飞行耐受到脚的作目力C一脚对球的力和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自D一球静止在水平地面时球的重力力与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D,(2011淮安)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我国速滑选手王濛打破世界记录,一人获得三枚金牌。有关王濛运动、领奖瞬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BA.站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站在领奖台上,受到的支持力与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冲过终点后,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滑行D.用力向后蹬冰面,会向前滑行,原因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

9、质量与密度,考点一:物体的质量质量的测量(主要指固体和液体),这里涉及天平的使用,这也是中考每年必考的热点试题;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如一本物理课本、一块橡皮一枚鸡蛋的质量或学生的体重等,这是我省命题多年固定试题。,(2011天津)台秤是一种称量质量的工具。使用前,将台秤放在水平面上,游码置于零刻度,调节 使秤杆水平平衡。某次称量情况如图11,被称货物的质量是 kg,调零螺丝 2.2,(2011鸡西)盛夏天气炎热,小云利用冰箱制作冰块。一段时间后,发现水全部结冰。下列关于水结冰后相应物理量变化叙述正确的是(C A.体积变小 B.质量变大 C.密度变小 D.比热容不变,考点二:物体的体积主要包括体

10、积单位的换算;结合密度知识对常见物体体积的估测;测量物体(固体和液体)的体积,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是重点考查重点。近几年,一些特殊物体体积的测量也是命题热点,如规则物体、吸水性物体等,要能够评估各种测量体积的方法。,(2011赤峰市)小明想测薄厚均匀的长方形铜片的厚度,他从物质密度表中查出铜的密度是8.9g/cm3,这个密度值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然后,他用天平测量铜片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所放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5所示,则铜片质量为。之后,他又用刻度尺测出这片铜片的长和宽,分别是20cm、5cm。运用这些数据,可计算铜片厚度为。体积为1cm3的铜,质量为8.9g 53.4g 0.06cm,考点三:密

11、度概念及有关的简单计算密度概念是初中要求最高的概念。要求a.通过实验理解密度概念,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和方法在物理学中有其代表性;b.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c.能利用密度概念解释生活、科技中一些相关现象;d.会测固、液体的密度。,(2011达州)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B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得到的信息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 关系,A、B两种物质中,物质的密度较大。28、成正比(或比值一定)A,(2011包头)、甲物质的密度为5g/cm3,乙物质密度为2g/cm3,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3g/cm3。假设

12、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A、5:2B、2:5C、5:4D、4:5,(2011黄石)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3 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的密度最大Bb 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B,考点四:密度的测量利用=mV,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转化为测量质量和体积两个问题。(一)测量质量的方法:1固体:用天平测量;2.液体:为提高测量准确度,常采用差量法,m=Mm。(二)测体积的方法:1液体:用量筒测量;2固体:(1)形状规则的固体(2)形

13、状不规则的固体:不溶于水;溶于水。(3)溢水法。密度测量还可以结合浮力、压强知识间接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利用到了初中力学大部分测量器材,综合了多方面的力学知识,所以这是是中考命题实验探究部分的热点。,三、压强与浮力,考点一: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中考命题中常有实验探究试题出现,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的使用。改变压力的大小或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是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要能够甄别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能够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这是中考计算知识点的必考项,但近几年试题得分很低,原因在于学生不仔细审题、不注重单位换算。,(201l兰州)盲道是为盲人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的道路设施,

14、一般由两种砖铺成,一种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种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或上、下坡了,称为提示盲道。砖上的条形或圆点高出地面5cm,当盲人走在上面时A增大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B增大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C减小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D减小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2011柳州)图3是小聪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圆体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像,用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实心正方体,b的边长是a的2倍,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Apa:pb=1:8Bpa:pb=1:4Cpa:pb=l:

15、2Dpa:pb=1:l,(2011鸡西)志华在使用笔时,发现手握的位置有橡胶套,这是为了增大 来减小压强;而且它的表面粗糙,这是为了增大。18.受力面积 摩擦(摩擦力),A,(2011自贡)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A、注射器的针头很尖;B、压路机上的碾子很重;C、载重汽车的车轮很宽;D、滑冰鞋上的冰刀很薄。,(2011鞍山)同种材料制成的几个圆柱体,它们的质量、粗细、高度各不相同,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则()A 较高的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B 较粗的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C 质量较大的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D 它们对桌面的压强一样大。,C,A,(2011广东)(6分)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16、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20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 程度来确定。(2)分析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3)分析比较图 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2011年襄樊市)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10所示。(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

17、的结论是。(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所示实验。(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ll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考点二:液体压强的特点对液体压强来说,实验探究是重点,其次是定性分析和比较,再次是公式p=gh简单应用。连通器利用了液体压强的原理,图5,2011泉州)在塑料圆筒的不同高处开三个小孔,当筒里灌满水时各孔喷出水的情况如图5所示,进表明液体压强()A与深度有关 B与密度有关C与液柱粗细有关 D与容器形状有关,(2011上海)

18、如图2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 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 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的压力FA、FB的关系是()APAPB FAFBBPAPB FAFB CPAPB FAFB DPAPB FAFB,A,(2011山东济宁)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图7所示的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 B A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关系 B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C.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D液体压强与气压的关系,5、(09烟台)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

19、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的数据得出来的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的数据得出来的,4,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123(或125或126),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5与6,考点三:气体压强气体压强是中考命题理化综合的知识点,但中考复习一般不作定量计算的要求。,(2011吉林)图5是人呼吸过程模拟装置。当向下拉动橡皮膜时,瓶内气体的压强将,气球在 的作用下体积比变大。,(2011北京)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

20、了 的数值。,(河南)图2为一种浴室防滑踏垫,其正而为仿草坪式设计,这是通过-的方法增大脚与垫之间的摩擦山;与地板接触的背面有许多小吸盘,将吸盘挤压到地面后,可利用 产生较大的压力,两措并举以达到理想的防滑效果。4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大气压,减小 大气压,大气压强,(2011鞍山)大气压强虽然很大,但是平常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在,是_实验强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高空的大气压_(填“高”或“低”,),球内气压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将球胀破。马德堡半球 低 大于,3、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

21、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2N(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cm,计算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为cm2(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Pa.(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将管内的气体排出管外,刚滑动时,6.00,0.75,1.13105,管内的空气没有排空;摩擦力的因素

22、,11、(哈尔滨)某同学利用自制水气压计(如图)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他拿着气压计从楼下走到楼上的过程中,细管中的水柱将_,由此可知_,上升,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12、宜昌19.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高空的大气压_(填“高”或“低”),球内的气压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将球胀破。,低,大于,考点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是课标相对大纲新增知识点,中考每年必考,但分值都不大。,10、(东莞)有些跑车在车尾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如图所示,由于“气流偏导器”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呈弧形凸起,当跑车高速行驶时,流过它上方的空气速度比下方空气速度(选填“大或小

23、”),此时,上方空气压强比下方空气压强(选填“大或小”),这样,“气流偏导器”受到一个向(选填“上或下”)的压力差,从而使车轮抓紧地面,小,大,下,(2011山西)母亲节,小雨和妈妈去看望奶奶。在高速公路上,坐在客车车窗旁的小雨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在疾速后退。当她推开车窗玻璃时,长长的披肩秀发被“吸”到了窗外。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上述两种现象。,答:(l)因为小雨是以自己所乘坐的客车(车内的乘客、司机、坐椅等)为参照物(l分),道路两旁的树木相对所乘坐的客车(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l分),所以感觉到道路两旁的树木在向后运动。(2)由于客车疾速行驶,客车外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l分),车

24、内空气流动速度较小,压强大,车内的气体压强大于车外的气体压强,所以小雨的头发被“吸”到窗外。(l分),(2011扬州)(3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水烧杯和两根吸管可以制作一个“口吹喷 雾器”(1)请你将两根吸管画在装水烧杯的恰当位置,完成“口吹喷雾器”的示意图;(2)写出“口吹喷雾器”中包含的物理知识:(选填一点),考点五:对浮力的探究,物体的浮沉课标中对浮力的实验探究要求较高,复习中应值得关注。对浮力知识的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是首要的。(1)物体下沉,重力大于浮力,GF,物液;(2)物体上浮,重力小于浮力,GF,物液;(3)物体悬浮,重力等于浮力,G=F,物=液。,18、(沈阳)在物理实验操作考

25、查中,小雨抽测的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l7所示,实验过程如下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_;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_;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F整理实验器材。请根据小雨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1)指出小雨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_。(2)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_。(3)如果用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木块代替橡皮做此实验,那么与上述操作不同的一个步骤是_(填字母)。,重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测量空桶的重力,在

26、B步骤中,水面没有达到溢水口,C,(2011株洲)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此时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C,(201l兰州)分别用木头、铜、铁制成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放入水中,三个小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甲小球一定是空心的 B乙小球一定是空心的C丙小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三个小球都是实心的,(2011年杭州市)如右图所示,一船在某水域作业时,将装满金属工具的大铁箱用绳子悬放入水。第一次放,因水太深,铁箱没触碰到水底,此时船的吃

27、水线在A处。换个地方第二次再放,铁箱才接触到水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箱在船上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下方B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仍在A处C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之下D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之上,C,(2011年福州市)小竹将质量为120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时,溢水杯中溢出了100cm3的水,则物体()(g取10N/kg)A漂浮在水面上 B悬浮在水中C沉在溢水杯底部 D受到1.2N的浮力,C,(安徽)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把一体积为1 10-4m3。的铝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液体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已知铝的密度为27

28、lO3kg/m3。则铝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_N,液体的密度为_ _ kg/m3。,1.2,1.2 10,(2011江西)如图11所示,“远征号”潜水艇从长江某基地驶向东海执行任务,该潜水艇设计体积约为Vm3,自身质量为m t。当它在东海某位置海面下h m深度处潜伏时,求:(已知海水的密度为kg/m3,g=10N/kg;不考虑潜水艇体积变化)(1)它所受到的浮力F浮(2)潜水艇壳体受到海水的压强P,.(2011武汉)(4分)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某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1)你觉得合理的实验顺序是。(2)选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后,可得出结论:浸在液

29、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3)图乙中,浸没在水中的合金块匀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合金块所受的浮力(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合金块的密度是。,(1)丁甲乙丙(甲丁乙丙)(2)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3)不变(4)4103kg/m3(4g/cm3),考点六:浮力的利用中考命题对浮力的定量计算要求有所降低,阿基米德定律公式F浮=gV排有时会在题目中给出,但是它与二力平衡的结合在中考中常见,同时也增加了难度,甚至有时会出现三力平衡问题,如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时,F浮=GF拉。,14、(安溪县)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

30、其逐渐浸入水中,图(乙)所示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逐渐浸人水中深度的变化情况,则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是。,图13,0.6N,1200Pa,15、(安溪)如图,一块0的冰放在盛有0的水的容器中。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相互间有压力,则当冰完全融化为0的水后容器中水面的位置将()A上升;B下降;C保持不变;D水面的升或降决定于冰和容器内水的体积。,A,题8图,(2011淮安)如图所示,是游玩海底世界时,小华观察到的鱼吐出气泡上升情景。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的压强变化情况是 C A.浮力、压强均变小B.浮力、压强均变大C.浮力变大,压强变小D.

31、浮力、压强均不变,四、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考点一:杠杆及其平衡条件在理解力臂概念基础上,识别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及等臂杠杆,并正确地画出杠杆力臂示意图;并在理解和熟练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基础上分析各物理量的关系和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知识点是中考命题热点,重点应放在与日常生活结合的识别性试题,涉及杠杆平衡条件的简单计算一般不宜过难。,(2011天津)图9是人抬独轮车车把时的简化示意图,此时独轮车相当于一个 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若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物体和车总重G为1200N,抬起车把的力F为 N。省力 400,(2011北京)图3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32、D,(2011沈阳)(4分)在我市物理实验操作考试中,考评教师针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记录了甲、乙同学的操作过程(如下表),他们的实验步骤中均因为存在错误而失分。请你指出错误的步骤,并说明失分原因。甲同学:错误步骤_(填序号);失分原因_乙同学:错误步骤_(填序号);失分原因_,(2011桂林)如图16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33、。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为什么?。(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17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左;水平;力臂F1 l1=F2 l2;不合理;结论具有偶然性(结论没有普遍性)杠杆自重的影响。(每空1分),(宁夏)(2分)如图所示

34、,当人曲臂将重物端起时,人的前臂 可以看作一个杠杆。请在示意图上画出F1和F2的力臂。,考点二:滑轮和滑轮组的考查对于滑轮和滑轮组,要会确定定、动滑轮,根据它们的特点,确定绕法和省力关系。此知识点通常与功和功率、机械效率结合进行考查。,(德州)15.如图22所示装置,绳重及摩擦不计。装卸工人将重为800N的货物提至高处,人对绳的拉力F1为500N,货物在1min内匀速上升了5m。(1)请在图上画出绳子的绕法;(2)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如果重物是600N,要把重物提升5m,求拉力做的功,(2011达州)。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600N的物体在10秒内匀速提升了5 m,如拉力为400N,则下列

35、各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拉力所做的功为6000J B。机械所做的有用功为2000J C拉力的功率为600w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D,(2011德州)(4分)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如图12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编号处数据应为,编号数据应为。(2)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 有关。,3.8,73.5%,提升重物的重力,、(2011自贡)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察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右图所示

36、。根据图像可知,2-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若小车受到的牵引力为200N,5-7s内小车牵引力的功率是_。,0,400,(2011自贡)如图所示,现将一重G1=8100N的实心铝块在水中匀速上提h=2m(未露出水面),已知每个滑轮重G2=900N,不计绳重和各种摩擦,不计水的阻力。已知铝的密度铝=2.7103kg/m3,水的密度铝=1.0103kg/m3,g取10N/kg。求:(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大?(2)若绳端拉力的功率为P=540W,则铝块上升的速度为多大?,(2011年福州市)(4分)如图21所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物体重为5.4N。(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且拉动弹簧测

37、力计。若物体上升高度为10cm,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中所示,是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2)若仅增加物体的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计摩擦),、匀速,2.4,75%,增大,(2011宿迁)(7分)在“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1)完成表格中第3次数据(a)(b)(c)处的计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a);(b);(c)(2)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选填“有关”或“无关”)(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通过

38、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他的观点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1.2,1.32,90.9(或90.91或91),与,有关,与,错误,考点三:功和功率课标对功的概念要求较低,能通过辨别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是否做功。但是由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要求较高,是中考命题有关计算知识点的必考项,功(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的计算势必要求也就较高。理解功率的概念,注意弄清功率与功和做功时间的关系。,(宁夏)如图所示,拉力F=125,在10s内将重物匀速提升2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为6m B.物体重是375C.拉力F做的功是250 D

39、.拉力F的功率为25W,A,(2011广安)在图6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A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B扛着米袋慢慢爬上楼梯 C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D举着杠铃原地不动,B,2011年襄樊市)(5分)体育活动中也包含很多物理知识。上表是杨威同学的一次体育测试成绩 请你根据表格中提供的信息进行下列有关计算:(g取10Nkg)(1)杨威同学100m跑的平均速度是多大?(2)在图14中,杨威同学的重量是500N,A点为此时的重心,请你根据图中数据求出支持力F的大小;(3)杨威同学用4s把杠铃举起了2m,则他举起杠铃的功率是多少?,考点四:机械效率的考查理解和判断清楚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

40、,分清额外功的产生条件,会探究斜面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对额外功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进行有关机械效率的运算。命题会通过选择题、填空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各种形式考查机械效率。,(河南)在新农村建设中,为将批建材运到10 m高的施工处,工人利用如图17所示的滑轮组提升建材。装置中动滑轮重100N,工人每次匀速提升一箱重400N的建材,不计绳重和摩擦。试问:(1)每次提升建材时的有用功、额外功各是多少,(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3)为加快施工进度,张师傅建议用电动机做动力替代人提升建材。为了安全,改装后每次可吊起四箱建材,建材匀速上升时的速度为0.4m/s。仓库中现有两台电动机,型号分别

41、为“220V 0.8kW”、“220V 3kW”,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应选哪台电动机才能使配置更为合理。,24(2011湛江)在湛江港码头,小华看到工人利用斜面把货物推到车上,联想到上物理课时老师讲过的知识,小华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提出了以下的猜想: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小华同学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用同一块木板组成如图12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_拉动木块;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_移动(填“左”或“右”)(2)根据表格中

42、数据,第次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第次实验中总功为_J(3)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可验证小华的猜想_(填写字母);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4)此实验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5)除了小华的猜想以外,请你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_(写出一个)有关,匀速,左,60,3.0,A,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 的倾斜程度有关,控制变量法,斜面的粗糙程度、木板,的长度、拉木块速度、木板的面积等,考点五:机械能,机械能与其它形式能之间的转化 正确理解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设计探究机械能影响因素的实验,在不同情形尤其是实际情景下判断动能和势能(主要指重力势能)的

43、大小和转化。机械能与其它形式能之间的转化,是每年中考必考内容,这里主要说的是摩擦生热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转化问题。,(2011北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D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B密度越大、体积越大的物体的质量也越大 C鸡蛋掉到地板上摔破了,地板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地板的作用力D悬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压力,压力的合力与该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2011绵阳)2011年4月10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八号导航卫星发射到预定椭圆轨道,该椭圆软道近地点约200千米,远地点约3599千米,如图是北斗八号一导航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已知该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关于该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过程中势能、动能、速度的变化是 BA.势能增加、动能减小、速度减小 B.势能减小、动能增加、速度增加C.势能减小、动能增加、速度不变 D.势能不变、动能不变、速度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