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子关系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亲子关系与儿童的社会性交往,韩丹丹,第一节 亲子交往,案例分析:Lala是一个6岁的男孩,家境非常富裕,父母都各有自己的公司,生意很好。Lala的父母工作都很忙,已经离婚了,并各自有了新的家庭,但他们对Lala依旧非常疼爱。Lala是姥姥照顾,姥姥是一个有修养的知识分子,很尊重Lala,但她不让Lala去奶奶家。老师发现Lala身上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他的想法、语言与年龄不符,可以说是提前畸形社会化了;二是他对爸爸、妈妈和姥姥的态度。比如下面是Lala跟心理咨询师的谈话:,例一:一天,谈到最喜欢的汽车,我问Lala是喜欢爸爸的“现代”还是妈妈的“别克”。他说都不喜欢,只喜欢楼下的“法拉利
2、”跑车。后来,听姥姥说,每次,Lala爸爸来看他或带他出去玩,Lala总是嫌弃爸爸的车破。Lala还说了很多让我吃惊的话,比如:我最喜欢抽大中华烟,最喜欢喝茅台酒,我抽着烟,喝着酒,身边再有个美女,Oh_oh,我厉害吧!,例二:一次,我问Lala最爱家里哪个人?他说最爱小姨kitty,因为Kitty经常和他玩。我接着问他:“不喜欢爸爸妈妈和姥姥吗?”“不喜欢”他说。“为什么?”“就是不喜欢?”然后他就不说话了。,例三:Lala的书房里挂着很多照片,都是Lala妈妈的。有一次我故意问Lala照片上的人是谁。Lala说是熊猫。他的回答很出乎我的意料,我想可能是因为Lala很爱妈妈才这样说的,于是接
3、着问:“Lala是不是最喜欢熊猫啊?”“不,我最爱金鱼。”然后跑向客厅,客厅有很大的鱼缸,里面养着许多金鱼。,分组进行案情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一、案情分析1、为什么lala只喜欢小姨而不喜欢爸爸、妈妈、姥姥?2、为什么lala认为只有法拉利才是好的?3、为什么lala的“思想”如此“成熟”?二、提出解决方案和具体策略如果你是一名家庭心理顾问,您会怎样来解决lala的问题?,案情分析,经过与lala长久的接触以及与lala姥姥和爸爸的深入交谈,我确定lala的问题与所处的家庭环境与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有关。一、lala的爸爸、妈妈没离婚的时候,lala的妈妈总是说lala的爸爸如何不会做生意,每次
4、都提到他的车如何不上档次,没有办法与楼下的法拉利相比。这样的言语熏陶使lala认为只有法拉利才是最好的,所以才不喜欢爸爸的“现代”和“妈妈”的别克,甚至嫌这些车太破。,案情分析,二、lala的爸爸因为生意的缘故要与各方面的人打成一片,应酬当然必不可少,很多次爸爸都待lala一起去,初步开始社会化的年幼的lala因而受到很大的影响。他会记住大人的言行并试着模仿大人们的言行,甚至会沿袭大人们的思维。所以,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我抽着烟,喝着酒,身边再有个美女”这样的话就不足为奇了。,案情分析,三、lala的姥姥虽然非常疼爱他,也很尊重他,但她不让他去奶奶家的行为,让lala很生气,也降低了她在
5、lala心目中的地位。Lala的妈妈不在北京,很少回来看lala,虽然每次回来都会给他带很多玩家和好吃的。Lala的爸爸虽然和lala一起住,但很忙,没时间带lala玩,唯一出去的时间就是酒场。倒是lala的小姨kitty经常带lala玩,但小姨也有自己的生活。,解决方案,方案采用“结构家庭治疗法”以家庭为治疗单位,以改变案主(lala)与家人的交往方式为目标,运用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沟通理论去了解案主的个人心理状态。,具体策略,第一步 打开心门先取得小姨的帮助首先,我同Kitty取得了联系,对她说,她是lala最爱的人,lala也最听她的话,在我的工作中,她的角色很重要,希望她能配合。Kit
6、ty欣然应许了,并按照我说的经常和lala通话,逗他玩,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也努力让他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孩子,给他讲爸爸妈妈对他的爱,引导并要求他同样去爱他的爸爸妈妈。,第二步:避免接触不良环境改变爸爸的方式爸爸:我只是想带lala去吃一些他爱吃的东西,但我又没有时间单独跟他吃饭,只好应酬时将他一起带上,没想到给他造成这么坏的影响,我应该怎么办呢?家庭心理顾问:过去因为大人的疏忽而造成的错误就别再谈了,毕竟后悔也无济于事。其实你的本意是好的,你也是出于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才那样做的,只是以后我们应该注意一下,别再带lala去那些场合了。你是不是抽空单独陪陪lala,让他轻松感受爸爸对他的爱?,第三
7、步:进一步取得信任改变家庭主要成员妈妈的行为模式我又联系到lala的妈妈,lala的妈妈是一个美丽而又气质不凡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个事业心非常强的女人。专注于工作是一个女经理的优点,但淡泊了家庭无疑是一个妈妈的失职。妈妈:现在我很忙,公司里有一大堆的事情要我去处理,实在抽不出时间照顾lala,公司又搬到了北京,也不能常回来。我已经考虑明年9月份让lala去北京上小学,这样至少每天可以见到他,我其实一直都很爱lala。家庭心理顾问:但你现在疏远lala,明年lala会不会跟你去北京呢?妈妈:这是个问题,但你说我又该怎么办呢?家庭心理顾问:重要的是利用好现在,比如明天你可以带lala出去玩一天,利用
8、一切机会展示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第二天,lala的妈妈没有去北京,而是带着lala在郑州玩了一天。事后,她打电话跟我说他们母子那天完的很开心。lal对妈妈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会主动与我说起他的妈妈,有时候还去亲挂载墙上的妈妈的照片。,第四步:融化冰雪取得姥姥的支持第一次与姥姥面谈:家庭心理顾问:每天都照顾着lala,您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但您又不被lala接受,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姥姥有时候是不是应该顺着lala呢?姥姥:我那件事不是顺着她的啊?你说说看,平时你也都看到了。家庭心理顾问:比如同一lala去奶奶家吃饭姥姥:沉默,第二次与姥姥面谈:姥姥:lala的奶奶不疼lala,我怕
9、lala 在她那里受气。家庭心理顾问:毕竟她是lala的奶奶,其实天下的奶奶和姥姥一样都疼爱自己的孙子。相信lala的奶奶也和您一样爱着lala。姥姥:可能,希望如此吧家庭心理顾问:您看能不能再星期天让lala去趟奶奶家。,第三次面谈姥姥:我怕lala一去就再也不喜欢住在这个家了,我有些担心。家庭心理顾问:不会的,毕竟她跟你在一起的时间更长,对您又更深的感情。让lala去一趟吧,就当他去了幼儿园一天。姥姥:好吧。,从上面案例分析不良的亲子关系带给孩子的害处:1、形成错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2、孩子的情绪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心理健康受到很大影响3、幼儿的行为也会出现偏差:如打骂其他幼儿、甚至老师和家长
10、;行为孤僻;较高的破坏性等。,亲子交往方式,陌生情景实验:第一、母子同时进入一个陌生的房间,房间内有许多玩具第二、母亲坐在一旁,孩子自由玩耍第三、一个陌生人进入房间,设法与孩子玩耍,母亲离开第四、让孩子与陌生人再一起第五、母亲回到房间,陌生人出去第六、母亲离开,孩子单独留在房间第七、陌生人进入房间,替代母亲的角色第八、母亲回到房间,陌生人离开,母亲鼓励孩子继续探索,游戏。,66%的幼儿在母亲离开时会哭、焦虑,当母亲回来时很高兴,母亲在场时,玩耍一会儿就会再回到母亲的身边,比较合作,很少生气,对陌生人比较友善。12%的幼儿在母亲离开时很少哭泣,在母亲返回时,他们不太高兴并设法逃避母亲,这些孩子在
11、有需要时不会寻求帮助,经常愤怒。12%的幼儿在母亲离开之前就开始焦虑,紧张关注母亲的行为,生怕母亲离开,不能尽兴游戏。母亲离开后更加不安,母亲回来时,一方面想亲近母亲,另一方面又以尖叫、踢打的方式拒绝。情绪难安抚,对陌生人不友善。,亲子交往的方式,1、安全依恋型2、逃避型3、矛盾型,安全依恋型的亲子关系:1、主要是母亲能对孩子形成积极的情感回应,孩子哭时会安慰孩子,经常和孩子对视,并不吝对孩子的情感表达。2、根据孩子的需要进行喂食,喂食的速度、时间、方式都很敏感。逃避型的亲子关系:1、母亲不关注幼儿的各种感受和需要;2、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易怒。逃避型的亲子关系:这种孩子大多被寄养在亲戚家里,
12、和母亲接触时间很少,因此孩子一方面很渴望和母亲有良好的情感互动,另一方面又不会和母亲沟通的技巧。,影响亲子交往的因素,1、家庭环境的影响第一、物质环境是不是物质环境好的家庭亲子关系一定好?第二、心理环境什么样的心理环境容易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轻松、愉快、幽默、信任、积极,2、教养态度的影响第一、过分的溺爱第二、过严的要求第三、过高的要求第四、态度的不一致,3、家庭教养方式,权威型是对孩子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但这是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上。他们会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设立适当的目标,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与此同时,他们会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并认真听取孩
13、子的想法。这种教养方式的特点虽然严格但是民主。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会比较乐观、积极。,专制型的特点则是严格但不民主。专制型的家长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虽然有时家长为孩子设立的目标和标准很高,甚至不近情理,但是孩子不可以反抗。这种教养方式的家长和孩子是不平等的。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比较多的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但他们在学校中可能会有较好的表现,比较听话、守纪律等。,放纵型的家长对孩子则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但是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一旦他们的要求不能被满足,往往会表现出哭闹等行为。对于家长,他们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忽视型的家长对孩子不很关心,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同时也不会对其表现出爱和期待。对于孩子,他们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而不会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