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2章简本.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46896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8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地理2章简本.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文地理2章简本.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文地理2章简本.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文地理2章简本.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文地理2章简本.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2章简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2章简本.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思想与主题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与前沿问题,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论,人地关系的几种典型理论,天命论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天命论,中国古代一种认为上天的旨意、命令可以主宰社会和人的命运的观点。天命论最早大约出现于夏代。当时的奴隶主阶级利用宗教欺骗人民,假借宗教进行统治,声称自己的政权得之于“天命”。到商代便抬出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叫做“帝”或“上帝”,它可以主宰自然和社会。统治者为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极力宣扬:“富与贫定于命运,智与愚由于天意,寿与夭定于生辰”,

2、“生命靠上天,吃饭靠主子”,“大鱼吃小鱼,虎豹吃牛羊;强族吃弱族,兹莫(统治阶级)吃百姓”,“鹰吃鸡,鸡吃虫,虫吃沙”,这些天经地义,命中注定之事都是上天安排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拉采尔(德国的地理学家,18441904):在人类地理学一书中机械搬用达尔文生物学观念研究人类社会,认为地理环境从多方面控制人类,对人类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组织和经济发达状况均有影响,并决定着人类迁移和分布。因而地理环境野蛮地、盲目地支配着人类命运。这种环境控制论思潮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成为欧美地理学的理论基石。在德国地理学界中,宣扬并推崇这一理论的有赫特纳、魏格纳(A.Wegener)、施吕特尔(O.Schl

3、ter)等。拉采尔的学生地理学家辛普尔()将这一思潮宣扬于美国,在美国历史及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书中一再加以发挥,认为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特定自然环境造成的。,可能论,亦称环境或然论。强调人类对环境有自由选择、利用能力的一种理论,与环境决定论对立。通常所说的环境可能论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不包括人文环境。环境可能论批判了拉采尔(FRalzel)首倡的环境决定论。法国人文地理学派积极提倡环境可能论。1922年法国的费布雷(LFebvre)在其所著大地和人类的进化地理学的历史序言中曾说:“没有必然性,到处都是可能性。人是可能性的主人,是其利用的主宰。”法国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白兰士(

4、pVidal de la Blache)曾认为环境包括着许多可能,它们的被利用完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能力。人与环境关系中除了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人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不能用环境控制来解释人生一切。法国的白吕纳(JBrumhes)也认为,“人类地理学所倡之必然论,已为今日学者所否认,人地关系之态度,认为可能的,而非必然的。天定足以胜人,人定足以胜天。”,适应论,认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互相作用的关系,以及地理学应当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学说。又称协调论。适应论是受到法国地理学派的可能论的影响而产生的。“adjustment”一词意为“协调”或“适

5、应”,由英国地理学家P.M.罗士培于1930年首先创用。它既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罗士培认为: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研究控制问题,就是说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人文地理学包括两个方向,一是人群对其周围自然环境的适应,二是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群与其他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生态论,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H.H.巴罗斯:认为地理学的目的在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与适应论论点大体相同。,环境感知论,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的。它

6、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由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印象,它为该环境中共同文化集团内所有成员所共有)。对自然灾害的感知。例如对待水旱灾害,不同的文化集团对相同的自然灾害往往有不同的反应。例如许多宗教把自然灾害当作神对居民的惩罚,因此,信徒们往往采用慰神的办法,祈求消除灾害。还有在移民身上反映也比较明显。,文化决定论,认为在人地关系中,人起决定作用。在这种关系中,人是通过文化在起作用,所以称为文化决定论。例如在一些国家,为了克服自然条件的不足,设计和建设了一些伟大工程。如水库、大规模植树造林等。,和谐论,认为人地关系应当“和谐”。“如何去和谐环境和人类文化生活关系,已成为国际地理学

7、界所面临的主要研究任务”。,课堂讨论,人文地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二、其它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索,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思想,文化概念与文化结构文化的形成与特点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思想,文化,一、文化概念与文化结构,文化概念文化结构,文化结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二、文化的形成与特点,人类的出现及其对环境的适应从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比较看文化的特点,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人文的空间现象 文化区文化的时间现象 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 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整合 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8、文化景观,人文的空间现象文化区(cultural area),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其特征是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形 式 文 化 区,功能文化区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例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功能文化区。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功 能 文 化 区,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

9、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性在于其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的区别在于其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乡 土 文 化 区,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cultural diffusion),扩展扩散迁移扩散,接触扩散 又称传染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等级扩散 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有一种等级现象。刺激扩散 指某

10、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的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扩展扩散的三种类型,迁移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当拥有这种文化的人、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遂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由于迁移扩散是具有这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展扩散要快,而且易于保持这种文化的本身特点。另外,由于是随人迁移,特别是迁移到远处,使这种文化现象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其与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迁移扩散,文化生态学(cultural ecology)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核心观点:文化的发展与生物一样离不开其所在的环境。几种主要的人地关系论点 环境决

11、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可能论:注重于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还有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文化决定论及和谐论等观点。,文化整合(cultural integration)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除了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外,它们各又可分为一些文化特质。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其文化系统实现整合,就可发挥文化上的正向功能作用。社会或国家的改革,实际是在文化系统中消除其不协调的部分,扭转其负向功能,使之实现新的整合。,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