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的科学之路.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48709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0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伦理学的科学之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伦理学的科学之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伦理学的科学之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伦理学的科学之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伦理学的科学之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伦理学的科学之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伦理学的科学之路.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伦理学的科学之路,目录一、道德的科学拯救1.古代伦理学的知识论倾向2.近代伦理学的认识论倾向3.现代伦理学的科学化倾向二、对科学的道德质疑1.近代的质疑2.现代的质疑三、科学与道德的非线性关系1.科学的负面效应及其对策2.道德的前科学性,第一章 伦理学的科学之路,西方伦理学很大程度上把道德问题的解决寄托给了科学。科学拯救之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性或知识作为通向道德的最高境界的方法和手段;一是把理性或知识变成德性本身,认为善的真理性知识就是一种美德,认为科学的理性知识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且具有目的价值。,一、道德科学拯救,1.古代伦理学的知识论倾向希腊人尊重知识,视知识为智慧的体现,人

2、生的幸福、人格的完满。恩格斯说“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丹皮尔说“在希腊人看来,哲学和可续而是同一个东西。”古希腊有四种德性,即智慧、公正、勇敢和节制,智慧就在其中。亚里斯多德说:“智慧就是有关原理与原因的知识”。在古希腊人看来,善之所以为善,在于它本身就是真或者说真的知识。道德在他们看来并非人的自然本性,而是知识的后果。,一、道德科学拯救,事物是有利还是有害,以及事物是否合乎正义还是不合乎正义,这就得凭借i谈透彻、言语为之说明。希腊人力求通过言说,将伦理说清楚。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或理性成为道德的前提,成为人们获得幸福的关键。伊壁鸠鲁认为明智本身就是最大的善。他主张人的幸福依赖与人

3、的理性能力。基督教的观念认为,一个人的价值绝对不依赖他所拥有的知识与教养,在上帝的眼里,有价值的不是哲学和文化,而是信仰与热爱。,一、道德科学拯救,2.近代伦理学的认识论倾向近代,以数学为基础的牛顿力学成了科学的象征、理性的典范、知识的榜样。科学的力量被认为是人的最高力量,物理学和数学这些自然科学成为最让人尊敬的学科,科学成为近代哲学的主题。近代哲学就是从极力寻求和制定一种新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而开始。其中,经验论找到了经验的归纳法,找到了物理学;为理论找到了逻辑的演绎法,找到了数学。,一、道德科学拯救,理论派和经验派伦理学都主张从自然科学的知识论立场出发研究道德问题。洛克指出道德原则不是自明

4、的,需要通过推理、考察才能法像任何其他知识一样是可以解证出来的。道德学的知识就是先从苦乐等简单观念出发,通过经验来不断积累,发展出伦理学上的善与恶、正义和非正义等复杂观念,从而形成的。休谟努力使道德从作为认识的主观感知向非认识的主观情感提升。他的人性论的副标题就是“在精神科学中采用实验推理方法的一个尝试”。,一、道德科学拯救,边沁认为,每个人在行为选择时,都应该对行为可能产生的苦和乐进行量的计算。斯宾诺莎比笛卡尔更加彻底地贯彻了理性主义精神,认为理性是认识唯一的手段,评判真伪的唯一标准。莱布尼茨毕生希望发现一个普遍化的数学,能以计算代替思考。霍尔巴赫提出,道德是科学,它的原则能够像算术和几何学

5、的原则那样清楚、那样严格精确地得到说明。,一、道德科学拯救,3.现代伦理学的科学化倾向元伦理学的鲜明特征在于一反规范伦理学的传统,将逻辑分析方法引入伦理学,仅仅关注从语言学和逻辑学的角度解释道德术语的意义、分析道德语言的逻辑、寻找道德判断的根据。元伦理学实际上是把科学的即分析方法移植到道德领域,重新解释基本的伦理概念,建立起“科学的伦理学”。杜威从生物进化论和彻底经验论出发,认为任何道德判断和科学判断一样,都来自于经验,并已经验为基础。,二、对科学道德的质疑,1.近代的质疑 西方历史上,科学是引以为傲的东西。但至近代以来,卢梭、帕斯卡都提出要打破科学的神话要求。卢梭在道德与文明的关系上持悲观态

6、度。他认为科学与美德势不两立,一切的科学起源于卑鄙,科学本身就是不道德产物。他的结论是:科学、艺术是道德罪恶的敌人,而且由于让人产生种种欲望,还是奴役的根源。为了保全道德必须牺牲文明。,二、对科学道德的质疑,帕斯卡认为传统的科学方法的确不适合理解人类之谜,因为它们的首要和最高法则是不矛盾律,它们所能把握的仅仅是那些摆脱了矛盾的对象。在人那里,我们恰恰绝对找不到单一的或同质的存在,把人统摄在一个单一的和简单的公式之内的任何企图注定是要失败的。,二、对科学道德的质疑,2.现代的质疑卢梭认为教养和文明并没有使人们变得更好更丰富;叔本华说文明增加了我们的悲惨,文明是个巨大的过失;尼采认为智慧不仅不能给

7、人以德性,反而带给人恶行和灾难。“智慧之锋反过来刺伤智者;智慧是一种危害自然的罪行 这个神话向我们喊出如此骇人之言。”,二、对科学道德的质疑,元伦理学起初认为伦理学的出路在于使自己成为一门准科学,具有自然科学的严密逻辑。但当他们用实证原则分析伦理判断时,却得出:伦理学中的规范判断没有科学意义。卡尔纳普认为伦理命题不具有认识意义,因为伦理命题不是经验事实的命题,得不到经验的检验和证实。伦理学不具备科学性、知识性和规范性。我们认为,伦理学不具备科学性这个观点是可取的,但这不应该成为拒绝伦理学的理由,真正的道德问题 不能因为无法给与科学或逻辑的证明就被束之高阁。,三、科学与道德的非线性关系,随着科技

8、的突飞猛进,一方面社会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人类得到了实质的进步,但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在道德上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困惑。事实证明:科学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道德的问题,二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线性关系。1.科学负面效应及其对策 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越来越对立,并且这种对立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尖锐。,三、科学与道德的非线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看:科学理性精神拓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但同时也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导致环境危机和生态平衡。人与社会的关系看:技术渗透到社会的总体结构中,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尺。它取代了昔日的宗教,实际上又变成了现代社会的新宗教。技术

9、以它无所不再的统治操纵着社会的各个方面。科技造成的社会结构使得人只能服从自己造就的机器的逻辑,而不得发展自己道德上的自由意志。,三、科学与道德的非线性关系,从人与人的关系看:科学技术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的距离,却扩大了人与人之间情感距离,使人们之间缺少亲情和爱意、理解与信赖、交往与关怀。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汤因比指出:“技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分。这种力量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前并非是无差别的统一,反而有着某种程度的不相容。科技很难说给社会带来了道德进步,反而把人置于工业文明的高压之下,使人的发展遭到严重贬损。,三、科学与道德的非线性关系,2.道德的前科学性西方伦理学的基本倾向实际上是在寻求道德的科学性。表现在如下两点:西方伦理学有一个科学的研究对象。即以自然为关注对象。西方伦理学有一个科学的研究方法,把道德现象变成主体之外的客观存在加以把握。自然科学可以依靠数量来说明,而道德公理既不能用经验来证明,也不能用逻辑来证明。,三、科学与道德的非线性关系,伦理学与科学是相对的,前者是关于行为的善恶问题,后者是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去判明对错。科学的领地是自然,道德领域是意志领域。自然是死的,意志是活的。道德和科学不在同一平面上,道德本身并不是一个科学问题。康德指出:“道德哲学具有高于理性所有一切其他职位的优越性,古人所谓哲学家一词一向是指道德家而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