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50494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一、近5年全国卷第41题回顾,二、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特点,1.试题不断创新,年年“变脸”;2.注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强调学科素养;3.试题命制与学术成果、史学前沿动态联系密切;4.均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鼓励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答案多元化);,三、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试用各类材料入题;试设思辩性较强的问题;试用各种史观阐释历史;试用各种方式开放;试用不同方式激发创造活力,第41题是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试验田”;多年来,命题人一直秉承“高考还是难一点好”的理念,A.保持平常心态,面对难题沉着自信,从2015年云南省文综试卷答题情况统计来看,41题总体得分偏低

2、。,三、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1.了解试题类型,明确观点,有的放矢,纵观近5年的全国卷第41题(历史论证题),大致分两类:(1)历史阐释题:观点提炼+阐释说明。如2013年全国卷和卷;2014年全国卷和卷;2015年全国卷。(2)历史探讨题:观点判断+论证评价。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从两种观点中选其一;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从赞成、反对、片面三种观点中选其一;2015年全国卷自主观点下多维阐释。,三、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2.找准关键词语,理顺思路,有格有式,(1)历史阐释题中常见行为动词为“说明”(证明)、“阐述”

3、(阐明并论述)。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两步: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2)历史探讨题中常见的行为动词为“评”、“评述”、“评论”、“评析”(评价并论述),“探讨”或“探究”(探索研讨)。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三步: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我的观点“若何”(怎么样)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提升小结,提升小结,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1.了解试题类型,明确观点,有的放矢,纵观近5年的全国卷第41题(历史论证题),大致分两类:(1)历史阐释题:观点提炼+阐释说明。如2013年全国卷和卷;2014年全国卷和卷;2015年全国卷。,趋势(

4、观点):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由少到多;增加星期六为法定假日(形成双休日);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如清明节、端午节);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或增多;,理由: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政府重视传统文化习俗;与国际接轨。,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

5、破,1.了解试题类型,明确观点,有的放矢,纵观近5年的全国卷第41题(历史论证题),大致分两类:(2)历史探讨题:观点判断+论证评价。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从两种观点中选其一;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从赞成、反对、片面三种观点中选其一;2015年全国卷自主观点下多维阐释。,全国卷第41题真题体验,【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以生产力诸要素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的“公式”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对这一“公式”进行探讨,全面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探讨问题的多种能力。按照

6、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以及生产组织形式等要素构成。该公式主要表明了科学技术对于提高生产力的贡献,近代以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使生产力各要素的效益发生增殖(代数性倍增),这是对材料公式的理解;而本题的落脚点还要运用史实探讨,可以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只要认可其中一个关系,并进行合理的论证即可。当然,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赞同观点】观点一:我认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有乘法效应,能放大

7、生产力诸要素。(改进生产工具,提升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出现新兴产业等)观点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可以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有乘法效应)是有道理的。【修改、补充观点】观点一:我认可上述公式,科学技术确实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但我认为上述公式中括号内的生产要素不完善,应增加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等要素。因为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质量和周期。,特别提示:忌抄袭题干材料;修改或补充公式要说明理由。,【赞同观点论证方案】技术水平落后的农业时代,生产力进步速度有限;进入工业时代后,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工具得以改进,生产管理更加科学高效等,

8、这些因素使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速度加快。,特别提示:论证中要有2个或2个以上从不同角度选取的世界近现代史正确的史实,并对其中一个史实进行有理论联系的论证。,赞同观点答案示例三:观点:我认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2分)论证: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面貌,提高了劳动效率。蒸汽机作为一种动力机,不但在纺织、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还被推广应用到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化工等一系列工业部门,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870年以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电力一经产生,就引起一场

9、新的工业和社会革命,电力不仅应用于各个行业,而且促进了新的通讯工具的产生,同时引起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电器产品和相关服务娱乐业的出现,人类由此正式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引起了以石油为主的新能源革命和以汽车、飞机为标志的新的交通领域的革命;科学技术也推动了化学工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及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现代工业崛起。(8分)由此可见,科学技术能放大生产力各要素,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分),赞同观点答案示例四:,观点: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确实具有乘法效应,能够放大生产管理、劳动工具等要素。(2分)论证:工业革命中,工厂制度的和蒸汽机的诞生对生产力的进步

10、产生了巨大作用,但如果没有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作为支撑,没有工厂手工业时期技术的积累,这一切都无法诞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引起一场新的工业和社会革命,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又引发以石油为主的新能源革命和以汽车、飞机为标志的新交通领域的革命,化学工业兴起,迅速成为重要的工业部门;钢铁工业因技术改造而大发展,这一切变化都是在电磁学理论、化学理论重大突破基础上产生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营者革命,根本上还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科学技术突破的结果。(8分)综上所述,科学技术都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具有乘数效应,它放大了劳动工具等生产力要素的作用。在未来的

11、发展中,我们要极大的关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修改、补充观点论证方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从英国开始提供了政治前提。二战期间,德国迫害犹太人而美国为科学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科技在两国产生的生产力有很大不同。在前苏联及中国现代史上,“左”倾错误思想就不利于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战争环境可以破坏甚至摧毁现存的生产力水平(如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巴以冲突等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核技术虽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推动力,但原子弹也可以摧毁现存的生产力(如二战末期对日本的核打击,美苏争霸中的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崩溃的边缘等),修改、补充观点答案示例一:观点:我认可

12、上述公式,科学技术确实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但我认为,上述公式中括号内还应加上“社会环境”这一关键因素。因为科学技术能否发挥作用往往取决于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等的影响。(4分)论证:例如,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就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从英国开始提供了政治前提。(4分)二战期间,德国疯狂迫害犹太人,而美国为科学家提供良好的条件,科技在两国产生的生产力也就有着很大的不同。(2分)所以,我认为应该在公式括号内加上“社会环境”这一关键因素。(整体评价2分),三、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2.找准关键词语,理顺思路,有格有式,(1

13、)历史阐释题中常见行为动词为“说明”(证明)、“阐述”(阐明并论述)。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两步: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2)历史探讨题中常见的行为动词为“评”、“评述”、“评论”、“评析”(评价并论述),“探讨”或“探究”(探索研讨)。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三步: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我的观点“若何”(怎么样)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提升小结,提升小结,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3.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1)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观点1:西方崛起是欧洲自身文明发展延续的结

14、果,观点2:西方崛起是本土文明延续和外来文明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比之下,不难发现命题呈现的材料中为观点1提供的有效信息要比为观点2提供的多,所以作答观点1相对难度较小,得分率往往较高。,-,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3.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1)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2)尽量不论证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思维观点,学者提出的某些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总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对学者观点进行合理的解读是一个较“讨巧”的得分手段。否定式的作答应谨慎使用,除非学者观点有明显瑕疵,且你的论据确凿。再如:2012年新课标

15、全国卷第41题考生持赞成、反对或另立观点均可,但从作答情况统计看,选择赞成的占88.5%,这从反面说明另立新论难度很大。,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3.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1)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2)尽量不论证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思维观点,(3)注意史论的时空限制,准确表述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点,任何历史认识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存在基础之上的,而时空就是历史存在的方式。因此,运用材料论证时,必须对材料进行时空上的甄别,以免出现论证逻辑错误。如2015年全国卷第41题: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公式

16、进行探讨。如果考生采用世界史在新航路开辟前的史实和中国史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史实,就会出现史料与史论时空不对应,史料不能印证史论成立。,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3.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1)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2)尽量不论证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思维观点,(3)注意史论的时空限制,准确表述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点,(4)“条分缕析”是增分的有效手段,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A第一章17世纪英国产阶级革命第一节革命的社经济前提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反

17、动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和国的建立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第二章(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第三节宗教改革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第二节(略)摘编自世界近代史编,2011年,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

18、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3.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1)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2)尽量不论证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思维观点,(3)注意史论的时空限制,准确表述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点,(4)“条分缕析”是增分的有效手段,思路1.是什么?(观点或修改建议)2.为什么?(两个角度:原因及影响)3.总结?(小结:上升到理论或史观的角度分析)结论先得“有招”,然后方能“无招胜有招”,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

19、破,4.理解题目情境,答其所问,不偏不倚,从表格中可获取新增加的节假日项目名称以及内涵、节假日天数的调整、不同时代(年份)所对应的节假日及其天数等重要的情境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纵横观察和提取,并结合时代背景(所学知识),按照题目设问和作答要求针对其中一种变化趋势的成因进行“说明”,而不需要“论证”。,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5.新史观新视角,客观论证,恰到好处,纵观这5年的高考41题,不难发现每道题目都蕴含着一个深刻的立意主题,依次是:不同文明之间是相互融合与影响的(2011年);中国近代化的动力类型是外塑基础上的内源型崛起(2012年);行政区划的依据

20、应因时而变,建筑是政治制度文化的一种外显形式(2013年);国共两党及其军队都是抗战的主力,世界近代史亦即全球化的历史(2014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节假日的变化折射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进步(2015年)。从以上立意主题不难发现:高考历史命题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以多元史观为指导的特点。作为考生,要注重更新史学观念,学会运用新史观解读论证历史,不仅迎合了命制人意图,也往往是点睛之笔。,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6.了解评价体系,分层论证,逻辑严密,近年来,小论文性开放性试题的高考评分“采用solo评分和采分点评分相结合的办法,从论述和思维两个方面计分”。因此,“

21、是什么”+“为什么”+小结或“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小结的论证模式是完全符合此类试题高考评分标准的。,C.实战熟能生巧,面对难题从容不惧,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变式练习题1.(12分)阅读表格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比较表一、表二,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41.表一:信息: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2分)说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1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分)信息:中国,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手工业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发达。(2分)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1分)表二:信息:中国、美国均为高新技术。(2分)说明:

22、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1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1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变式练习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比较两幅图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创作者设计意图的不同信息,并从时代背景、社会状况、设计目的等方面对各自观点进行评析。(要求提取信息正确,评析观点清晰、合理到位),答案:不同:图8宣传画肯定马歇尔计划的作用;图9漫画揭露马歇尔计划的实质。(4分)评析:宣传画观点,马歇尔计划给西欧各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物质援助,解决了一些国家的燃眉之急,促进了西欧的经济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4分)漫画观点:马歇尔计划不只是一项经济援

23、助计划,通过给西欧各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物质援助,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共产主义,巩固了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4分),变式练习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结合表格内容提炼从19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期英国的城市印象发生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示例一 变化:由环境污染严重到蓝天绿地、环境优美。(2分)说明: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工业化过程中的英国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21世纪,由于政府出台相应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向国外转移污染严重的产业、加强绿化等,英国城市的环境得到了改善。(10分)示例二 变化:由

24、侧重发展经济、忽视环境保护到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2分)说明: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结果造成了环境恶化;20世纪中后期以来,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发展,英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逐步上升,此外,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政府执政理念的变化,也使英国城市的环境得到改善。(10分),国共两党“合作对抗合作对抗”的曲折经历发人深思。“合则兴,分则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两党的合作不仅有助于两党的繁荣与发展,而且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伟大祖国的核心利益;而每一次的分裂则使人民饱尝辛酸、民族遭受危难,严重伤害了民族利益。,变式练习4

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试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论证严谨有力),答案:观点:国共两党和则利,分则害。(2分,可以有其他类似观点,要求表述全面,观点包含两党及中华民族的2分,仅仅包含两党或中华民族的1分)论证: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统一并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为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3分,提供两个史实论证即可)土地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对峙,对两党和中华民族造成巨大创伤:中国民主革命陷入低潮;国共内战给人民带来灾难;日本获得可乘之机,逐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3分,提供两则实例即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分,提供一则史实论证即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内战爆发,国民党丧失在大陆的统治权:内战给人民造成巨大伤害;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2分,提供一则史实进行论证即可),41题的突破,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二、“依葫芦方能画好瓢”三、“条分缕析”是增分的有效手段四、“画龙还须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