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ppt(1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一、海峡西岸经济区简介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三、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起点四、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 对策,一、海峡西岸经济区简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涵盖周边,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辐射集聚、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范围,1、福建省:12、1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3%,山地、丘陵占82、4%,人口3558万(2006),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663 元。2、浙江省南部(全省人均35730元)3、江西东部(全省人均12204
2、元)4、广东东北部(全省人均32142元),(三)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出的过程及时间,1、20世纪80年代:大念“山海经”;2、20世纪90年代:闽东南开放开发(海峡西岸繁荣带);,3、21世纪初:三条战略通道(拓宽山海协作通道、对内联接通道和对外开放通道);4、2004年8月7日:卢展工在省委七届七次全体会议上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海 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四)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出的背景,1、经济背景:(1)发展后劲不足(2)地区发展不平衡(3)经济洼地显现2、政治背景:(1)广东(2)福建,(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义 充分体现党中央高瞻远瞩、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与重
3、要主张 体现党中央对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成果的充分肯定 体现党中央对福建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地位和作用的高度重视,是对福建发展的极大关心、支持和期望,明确了海峡西岸的概念和福建的定位它将极大提升福建在全局中的地位,极大地激励福建干部群众建设海峡西岸、服务统一大局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有利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优势有利于形成服务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有利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与其他经济区比较,海西区经济总量偏小,1.珠三角经济区 珠三角经济区2005年GDP为17870.
4、9亿元,为全国GDP的9.8%,从经济总量上看居于中国各经济区第四位;人均GDP为69113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9倍,高于海峡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若加上港澳,大珠三角GDP为32847.8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18%,仍低于海峡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其人均GDP为98730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1倍,居第一位,成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第一个增长极。,2.长三角经济区 长三角经济区2005年GDP为33588.12亿元,为全国GDP的18.4%。从经济总量上看居于中国各经济区第三位,比海峡经济区少5335.05亿元;人均GDP为33588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低于海峡经济区,
5、也低于珠三角,列第三位。成为继珠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第二个增长极。,3.环渤海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区2005年GDP为54528.5亿元,为全国GDP的29.9%,从经济总量上看,居于中国各经济区第一位;其人均GDP为19371.1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8.9%,位居第四位。,近年来,环渤海经济区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综合实力增强,已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引擎,并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第三个增长极。,4.海峡经济区 海峡经济区2005年GDP为38923.17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21.4%,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看,经济总量居于中国各经济区的第二位,仅次于环渤海经济区
6、;人均GDP为35953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8倍。,由于赣南、赣东、赣东北、浙西南、粤东北等山区腹地纳入海峡经济区,整个海峡经济区受山区人口增加影响而使人均GDP下降,2005年人均GDP超过长三角,仅次于珠三角经济区,列第二位,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中国经济第四个增长极。同年,福建省GDP和进出口总额则占全国总量的3.6%和3.8%。,(二)政策优势弱化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西部大开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振兴东北十六届五中全会: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十七大报告: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
7、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支持海峡两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三)我省发展先天不足 改革前的30年里,福建是海防前线;1978年以前的28年里,在全省国有单位基本建设投资中,中央项目累计投资仅18亿元;工业基础极为薄弱,且主要布局在内地山区。,19521978年,福建国民收入年均增长5.4%,低于全国6%的平均水平;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7.5%,不及全7.9%的水平。到1978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仅为66.37亿元,人均273元,分别居全国第23位和22位。,(四
8、)发展模式亟待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福建靠“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模式,迅速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但这一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福建“先天不足、后天不良”的缺陷,亟待创新。,1993年以来我省GDP增长率,不同时期福建与全国及其他地区经济增长率比较,三、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起点,(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从2001年到200年:1、全省生产总值:从4073亿元增加到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从11892元增加到2元,年均增长1.6;,3、财政总收入:从428亿元增加到、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134亿元增加到、亿元,年均增长2.3。5、“年万里”农村路网
9、建设累计完成2.1万公里,6、“六千”水利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林业“三五”工程顺利实施 7、城镇化水平达到488、电力装机容量从1262万千瓦增加到2158万千瓦;,9、高速公路从364公里增加到1公里,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铁路出省通道从两条增加到四条,温福、福厦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厦深、向莆、龙厦铁路筹建工作正在抓紧进行10、港口货物吞吐量从8278万吨增加到2万吨,年均增长2.7,集装箱吞吐量从197万标箱增加到万标箱,年均增长2.711、机场建设取得新进展,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1、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民普遍受益2、率先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了广
10、大林农的积极性。下派村支书、科技特派员,建立“六大员”队伍,农村工作机制不断创新,3、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4、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国有经济活力增强5、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6、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政府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乡镇机构改革,政府职能加快转变7、东南亚等传统市场进一步巩固,欧美日等主要市场和新兴市场加快拓展,市场多元化成效显现。闽港合作“八大平台”建设和闽澳“四项合作”不断加强,8、外贸进出口总值从2001年的226.3亿美元增加到年的多亿美元,年均增长2.2;其中出口从139亿美元增加到、亿美元,年
11、均增长2.89、按历史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资从2001年的39亿美元预计增加到年的7亿美元,五年累计2亿美元。,(三)闽台交流合作更加密切,1、台商投资区效应进一步扩大,逐步形成以重大项目为龙头、上中下游配套的台资产业集群2、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扩大到全省,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和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相继设立,3、率先入岛举办福建商品展、图书展和文艺公演,4、厦门与金门、马尾与马祖航线客流量从2001年的2.5万人次增加到年的万人次,新辟泉州与金门航线,厦门成为两岸客运包机新航点,5、签订了武夷山与阿里山、大金湖与日月潭旅游合作协议6、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12、建成开馆,海西论坛成功举办,闽台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成立。,(四)社会事业持续发展,1、六年新增普通高校所,全省招生数从2001年的5.95万人增加到年的、万人,高等教育实现新跨越2、公益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得到发展,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社区文化进一步活跃,3、医疗卫生事业加快进步,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4、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突破5、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素质继续提高6、生态省建设规划顺利实施,资源、环境保护取得新成绩,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首位,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居全国前列。,(五)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8
13、313元增加到年的约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381元增加到约元2、六年城镇新就业万人,实现下岗再就业、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3、失业、医疗、养老、工伤、生育等保险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全省40的县(市、区),实施年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和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4、全省所有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电话,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完成。5、在全国率先推行全省范围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推行免征部分农业特产税和全面免征农业税,率先推行农村保险试点,率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率先设立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助学金制度
14、。,四、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对策,(一)海峡西岸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我省交通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具体表现在:A、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在沿海11个省市中仅高于广西和海南,结构不合理,建成10万吨级以上泊位仅3个。,2006年货物吞吐量:上海港吞吐量4.70亿吨,宁波舟山港4.24亿吨、广州港3.03亿吨、天津港2.58亿吨、青岛港2.24亿吨、秦皇岛港2.05亿吨、大连港2.00亿吨、深圳港1.76亿吨、苏州港1.51亿吨、日照港1.10亿吨、南通港1.04亿吨、南京港1.01亿吨。厦门 0、78亿吨,福州0、43亿吨。,2006年集装箱吞吐量:上海港完成2172万TEU,深圳港完成18
15、47万TEU。青岛港770万TEU、宁波舟山港714万TEU、广州港666万TEU、天津港595万TEU、厦门港401万TEU、大连港321万TEU、连云港130万TEU、苏州港124万TEU、中山港113万TEU、烟台港105万TEU、福州港101万TEU、营口港101万TEU。,B、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国第17位;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的比重仅为13.43,低于全国16.9%的平均水平;C、铁路等级低,和国铁联系的主干网络没有形成;D、各种运输方式自成体系,联运方式尚未形成,交通发展总体水平仍滞后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防交通的需要,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港口
16、发展为龙头,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为骨架,以福州、厦门两大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区域内重要城市为中心,沟通沿海和内地,连接周边省区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协调发展、衔接配套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系统。,1、港口(1)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 通过厦门湾港口一体化整合,扩大规模,提升水平。重点建设东渡、海沧、嵩屿、石码、招银港区集装箱作业区,后石港区大型能源、化工深水泊位。充分利用厦(门)成(都)、厦(门)沙(县)两条高速公路、赣龙厦和鹰厦两条铁路开拓厦门港经济腹地纵深扩展,落实港区联动政策,促进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的发展,把厦门港建成以国际集装箱干线运输为特色的国际航运
17、枢纽港。,(2)福州主枢纽港。重点开发外海深水港区。江阴港区以大型集装箱码头、深水泊位为主;罗源湾港区以大型能源、矿石深水泊位为主;闽江口内和松下港区分别以内贸集装箱运输和滨海工业区临港工业泊位为主,增强主枢纽港作用。,积极参与全国大型干散货物流的港口中转储备布局,以福银和京台两条高速公路、向莆和鹰厦两条铁路带动福州港开拓纵深腹地,把福州港建成以大型干散货运输中转为特色的国家主要港口。,(3)湄洲湾(南、北岸)主枢纽港。打破行政区划,整合资源,按照合理分工,统筹协调南、北岸港区建设。湄洲湾北岸依托LNG项目、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和加工区等项目,带动秀屿港区开发和东吴港区的起步,并配套扩建湄洲
18、湾大型深水航道。,湄洲湾南岸依托福建石化基地、泰山石化物流,建设大型石油化工泊位和液体散货物流中转储备基地。以泉(州)南(宁)、湄(洲岛)永(春)两条高速公路、向莆和漳泉肖两条铁路带动湄洲湾港开拓纵深腹地,把湄洲湾(南、北岸)港建成以大型液体散货中转和重型石化以及内贸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主枢纽港。,(4)宁德港。以吸引大型临港工业布局的建设带动港口的开发,重点依托三都澳大型深水港资源,近期起步开发建设三都澳城澳和溪南港区。积极推动宁(德)上(饶)高速公路和宁(德)衢(州)铁路的建设,为加快港口发展创造条件,加快把宁德港建成区域性重要港口,并积极向综合性、跨区域服务的港口发展。,(5)漳州古雷港。
19、配合古雷半岛临港工业发展,加快开发建设古雷港大型深水泊位,建设疏港公路、铁路和口岸联检等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古雷港区至武平高速公路,促进港口腹地开发,合理开发东山、诏安、云霄等其他港区,加快建设成为区域性重要港口。,根据以上港口发展思路和各港区的功能定位,“十一五”期间,福建省沿海港口从建设规模看,5万吨级以上泊位共108个,其中10万吨级30个,20万吨级2个,30万吨级2个。新增港口通过能力1.9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790万标箱。到2010年全省沿海港口总通过能力达到3.1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1300万标箱.,2、推进综合运输通道建设,(1)纵向综合运输通道 第一纵(南北沿海综合运输
20、通道)。快速铁路 建成温福铁路福建段、福厦铁路和厦深铁路福建段;高速公路 重点建设福州机场路、福州绕城高速、沈海复线南安金淘厦门同安和福州湾边特大桥及接线、泉州绕城高速、沈海公路泉厦漳拓宽工程等;,管道 重点建设福建天然液化气(LNG)管道和成品油管道,优化管道选线方案,提前预留通道,实现与其他交通方式在用地和通道资源等方面的合理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航空港 重点抓好福州长乐、厦门高崎机场改扩建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工作,推进宁德民航支线机场前期工作。,该通道是“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南北沿海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通道将福建东南沿海地区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联
21、结起来,缩短浙江、福建、广东之间的时空距离,加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联系,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第二纵(南北中部山区综合运输通道),高速公路 包括 永安武平段、建瓯南平段、三明-永安段、邵武至武夷山段,松溪建瓯段前期工作。2010年前,形成一条纵贯南北,沟通广东和浙江的综合运输大通道。,该通道是对接两洲中部地区的最重要通道,横跨福建省中部山区、连接东中西四条出省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了福建省的南平、三明、龙岩市与广东省梅州市、浙江省衢州市的经济联系,起着带动中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2)横向综合运输通道,第一横(北部横线综合运输通道)该通道主要经过宁德、政和、浦城到浙江衢州
22、市和江西上饶市,是加强福建北部地区与浙江、江西联系的重要通道,起着支撑宁德港口发展和拓展港口腹地的重要作用。,公路:福安武夷山段铁路:宁(德)衢(州)铁路、宁德城澳港口支线前期工作,第二横(中部一横线综合运输通道),该通道主要由鹰厦、横南、外福铁路,国家高速福银线福建段,316国道,闽江,以及福州港和机场组成。该通道西接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珠高速及沿线公路,与多个民航机场衔接;东连沿海综合运输大通道,与福州港相连接,远期将延伸至海峡东岸的台北市,是加强大陆与海峡东岸经济联系的主要交通纽带,高速公路:邵武三明,浦城建瓯段、古田闽候、渔溪江阴及疏港路;内河航道:闽江航道综合整治,提升航道通航能力
2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福州为轴心);可门港区、江阴港区疏港铁路前期工作。,第三横(中部二横线综合运输通道),该通道西接中西部地区,东接莆田、泉州港,贯通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南北中部地区,是加强中西部地区与海峡西岸沿海地区运输联系的主要纽带,也是莆田、泉州沿海与内地重化工业的联系纽带。,铁路:向塘莆田快速铁路湄洲湾北岸港口铁路支线前期工作高速公路:泉州三明段 永安宁化段 莆田-秀屿疏港路 南安张坑-斗尾疏港路,第四横(南部横线综合运输通道),该通道由赣龙厦铁路、厦门漳州龙岩-长汀高速公路、319国道,以及厦门港和机场组成。该通道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联络中西部地区和陆路通往东南亚国家的主要运输通道。,高速
24、公路:龙岩长汀段厦门海沧港区漳州长泰后山漳州开发区和漳州古雷疏港铁路支线前期工作,2010年前,基本建成“两纵四横”综合交通骨干网,形成北与北京、西北与银川、西与成都、中与武汉、西南与昆明、南与香港、东南与高雄、东与台北、东北与上海、海上辐射全球畅通的交通骨干网络。,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省所有县城和重点旅游景区1小时内上高速公路,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农村公路、枢纽站场配套完善的公路网络体系。,(二)海峡西岸城市群,卢展工:科学规划海峡西岸城市群,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壮大城市实力,凸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建设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骨干,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布局合理、优势互补
25、、带动有力的城镇体系。,1、世界(国外)城市群,(1)世界(国外)城市群的空间分布 城市群是伴随工业化而出现的,因此它主要分布在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工业化国家。西欧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开始最早的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密度大,均以多个城市集聚的形式形成城市群 英国: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城市群集中了英国4个主要大城市和10多个中小城市,是英国产业密集带和经济核心区,法国 巴黎-鲁昂-勒阿弗尔城市群。法国为了限制巴黎大都市区的扩展,改变原来向心聚集发展的城市结构,沿塞纳河下游在更大范围内规划布局工业和人口而形成的带状城市群。德国 莱因-鲁尔城市群。因工矿业发展而形成的多中心城市
26、集聚区,在长116公里、宽67公里范围内聚集了波恩、科隆、杜塞尔多夫、埃森等20多个城市,其中50-100万人的大城市有5个。,荷兰 有一个多中心马蹄形环状城市群,包括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3个大城市,乌德支列、哈勒姆、莱登3个中等城市以及众多小城市,各城市之间的距离仅有10-20公里。该城市群的特点是把一个城市所具有的多种职能分散到大、中、小城市,形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空间组织形式,以保持整体的统一性和有序性。,波士顿-华盛顿城市群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一系列大城市为中心地带,其间分布的萨默尔维尔、伍斯特、普罗维登斯、
27、新贝德福德、哈特福特、纽黑文、帕特森、特伦顿、威明尔顿等城市将上述特大中心城市连成一体,在沿海岸600多公里长、100多公里宽的地带上形成一个由5个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超大型城市群,,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0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90%。虽然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不到1.5%,但却集中了美国人口的15%左右,它是美国经济核心地带,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30%。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殊功能,都有占优势的产业部门,城市之间形成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 美国中部五大湖沿岸地区,东起大西洋沿岸的纽约,西沿五大湖南岸至芝加哥,其间分布有匹兹堡、克利夫兰、托利多、底特律等大
28、中城市以及众多小城市,城市总数达35个之多。这两个城市群集中了20多个人口达100万以上的大都市区和美国70%以上的制造业,构成一个特大工业化区域(又称之为“制造业带”),这一地带是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最高、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圣地亚哥-旧金山城市群 分布于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以洛杉矶为中心,南起加利福尼亚的圣地亚哥,向北经洛杉矶、圣塔巴巴拉到旧金山海湾地区和萨克拉门托。,日本城市群又称为“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由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都市圈组成,大、中、小城市总数达310个,包括东京、横滨、川崎、名古屋、大阪、神户、京都等大城市,全日本11座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有10座分布在该
29、城市群区域内。三大城市群国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6、5%;人口超过7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4、8%。,它集中了日本工业企业和工业就业人数的2/3,工业产值的3/4和国民收入的2/3。三大城市群以及各主要城市各具特色,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如东京是日本最大的金融、工业、商业、政治、文化中心,被认为是“纽约+华盛顿+硅谷+底特律”型的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世界大城市。,(2)世界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特点,A、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国外城市群都位于适宜人类居住的中纬度地带,并且都处于平原地带。平原地带便于农业耕作、居住和交通联络,因此人口总是向平原集中,导致城市也向平原集
30、中。,如日本是一个岛国,平原面积狭窄,仅占国土面积的24%,最大的平原是东京附近的关东平原,其次是名古屋附近的浓尾平原和京都、大阪附近的畿内平原。日本的人口和经济高度集中于这三大平原地带,在工业化过程中,这三大平原逐渐发展成三大城市群,它集中了日本全境54、8%的人口和68.5%的国民生产总值。,B、具有中枢的支配地位 国外的超大型城市群往往都是国家或洲际的中枢,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它常常集外贸门户职能、现代化工业职能、商业金融职能、文化先导职能于一身,成为国家社会经济最发达、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具有发展国际间联系的最佳区位优势,,是产生新技术、新思想的“孵化器”,对国家、地区乃至世界经
31、济发展具有中枢的支配作用。如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是美国最重要的工商业区,其中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表明这一核心区域不仅是美国的政治中心,而且也是世界政治活动的中心地。,C、具有完整的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群是一个巨大的城市群体,不仅拥有数个大的中心城市,而且还有大量的中小城市,是一个包括大、中、小城市和市镇的城市群体。其中,中心城市在城市群形成和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中心城市是人口与产业集聚的引力中心,世界上已形成的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都是由2个以上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组成。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沿岸以及西部太平洋沿岸3大城市群都集中了美国的主要大城市,日本、英国的城市群也都
32、以首都等大城市为核心。,D、空间体系结构形态大多沿长轴呈带状拓展。如美国大西洋沿岸、太平洋沿岸两个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均沿海岸延伸,呈现出带状的空间结构特点。也有呈其他结构拓展的,像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略呈环状拓展。,E、具有发达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 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国外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国外城市群大多拥有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道、通讯干线、运输管道、电力输送网和给、排水管网体系所构成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其中发达的铁路、公路设施构成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骨架。,不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形态如何,城市群总是有一条产业和城镇密集分布的走廊,通过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相连
33、。同时,城市群区域内除城市用地外,还有大片的农田、林地相间,作为获取新鲜农产品、提供游憩场所和改善环境的空间有机组成部分。,(3)世界城市群的发展规律,A、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数量急剧增加,而且出现了超级城市、巨城市、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等新型城市空间组织形式。伴随一批超级城市(人口在400万人以上)、巨城市(人口在800万人以上)的出现,人口与产业在空间上一方面继续向大城市集聚,另一方面向大城市效区扩散,从而又形成众多地域相连的大都市区,若干大都市区因地理空间相互毗连,最后连绵组合成大都市带。,所以,城市群是由于科技进步、规模经济效益促使产业与人口在空间上集聚与扩散运动的结果,
34、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它是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即地带性城市化阶段)的城市地域空间组织形式,是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B、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世界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尽管“大都市带”或“城市群”的概念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但“大都市带”或“城市群”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出现。工业革命始于英国,因而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一大批工业城市迅速崛起、成长,在伦敦和英格兰中部地区形成了由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城市聚集而成的英格兰城市带或城市群。此外,随着资本、
35、工厂、人口向城市的迅速集中,在德国的鲁尔地区、法国北部地区、美国的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沿岸等煤田和沿海沿湖地区,都在工业革命中形成城市密集地区,出现了城市带或城市群现象。,C、城市群的发展还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密切相关 18世纪后,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伦敦和英格兰中部地区形成以伦敦至利物浦为轴线的大片城市带或城市群。到19世纪,欧洲大陆的兴起,使西欧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在法国大巴黎地区、德国莱因-鲁尔地区、荷兰和比利时的中部地区,以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波恩等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城市群。,进入20世纪后,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从西欧转移至北美。在美国东北部和中部
36、地区形成了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以及五大湖沿岸城市群。50年代后,美国的经济重心向中西部转移,从而推动了该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形成了旧金山-洛杉矶、达拉斯-休斯顿以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新兴城市群。,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在日本东部地区形成了以东京-大阪为轴线的庞大城市群。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正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可以预见,21世纪新崛起的城市群,将是以上海为中心城市,以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为西翼发展轴,以上海-杭州-绍兴-宁波为南翼发展轴而形成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4)世界城市群的发展
37、弊端与因对之策,发展弊端:区域生态平衡破坏;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与区际差异扩大;城市基础设施的连绵扩张吞食大量良田;企业外迁造成城市政府财税锐减,中心城市渐趋衰退。,应对之策:一是控制大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如法国为控制巴黎地区人口的膨胀,在全国范围内确定8个平衡性大城市来促进人口的合理流动和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二是重视落后地区的发展。如英国积极培植新的区域增长极以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三是重视克服环境污染。如日本为了根除太平洋沿岸严重的环境污染,重新调整工业布局,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转迁至东北、西北地区,以新干线和高速公路和现代通讯网络将其与大城市连接起来。,2、我国城市群,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
38、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未来我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 这个城市群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六市)和江苏(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八市)两省14个城市所组成,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240万。2002年,长三角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141.62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8.7%。长三角地区聚集了江、浙、沪三省市的精英城市,有4个城市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十位,上海、苏州、杭州和无锡分别以5408.76亿元、2080亿元、1780亿
39、元和1601.7亿元分列全国第1、5、8、10位。,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2+8),面积18、34万平方公里(、%),人口800万(6、54%),200年区域GDP占全国的、2%。,长江中游城市群 以武汉为中心,还包括黄石、鄂州、黄冈、仙桃、潜江、孝感、咸宁、天门、随州、荆门、荆州和河南省的信阳、江西省的九江和湖南省的岳阳。,山东半岛城市群 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烟台、潍坊、淄博、东营、威海、日照等城市。辽中南城市群 以沈阳、大连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辽阳、营口、盘锦、铁岭等城市。,中原城市群 以郑州、洛阳为中心,包括
40、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共9个省辖(管)市。海峡西岸城市群 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中心,包括漳州、莆田、宁德四市。,川渝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两市为中心,包括自贡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雅安市、资阳市四川的14个地级市和渝西经济走廊等县市关中城市群 以西安为中心,包括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州等地级城市。,3、海西城市群,年月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公布了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纲要提出要构筑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中心,以漳州、莆田、宁德为经济支点,并向三明、南平和龙岩辐射的海峡西岸城市群,从而形成对海峡西
41、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一种强有力的支撑。作为一个经济区,只有形成自己的城市经济中心和城市群,才能有凝聚力和集聚功能,也才能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台湾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将是继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环渤海城市群后,正在崛起的、以产业分工合作为主要特征的中国沿海大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主要包括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口城市群,以厦门为中心的九龙江口城市群,以泉州为中心的晋江口城市群,是为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服务的城市群,是福建省和相邻的广东、浙江、江西联系在一起的城市群。,(1)福厦泉板块实力迅速增强,增速领先年海峡西岸城市群GDP占全省GDP比重的8、%,其中福、厦、泉
42、这三个板块GDP的总值占海峡西岸城市群总GDP的、%。,这三个城市板块拥有自身的区位优势,同时也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如福州和厦门地区工业基础雄厚,沿海临港经济发达,这使得这两个地区制造业水平发达,以运输为主要形式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呈上升态势,制造业发展特别迅速。泉州板块经济发展也已经明显开始提速,不仅追求数量的扩张,而且转向追求质的提升,在“十一五”期间要把湄州湾的泉港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的“石化航母”。其他地区如漳州、莆田和宁德板块也正在追求这一质的变化,(2)海峡西岸城市群经济结构不断提升和优化,年,海峡西岸城市群的三次产业比例为10.350.583.0。在城市群内部,福州三次产
43、业比例是1.447.004.6;厦门为2.0851.8943.05;泉州为6.0257.7736.21。由此可见,海峡西岸城市群中心经济区的三次产业结构都呈现“二三一”格局。其中,一产比重最高的是福州,二产最高的是泉州,三产最高的是厦门。,由于三市经济实力比较接近,单独发展某一城市是不现实的。为此,根据三市产业特色不同,福州以东南沿海重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信息中心,现代闽江口滨海港口为主体,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现代化、国际化的海港城市;厦门以大型台资、外资企业为主,发挥国际交流、对台合作、港口航运、金融服务、旅游和科技研发中心的作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重构,逐渐向漳州腹地挺进,与泉州、漳州、莆田等
44、城市组成闽南区域经济圈,与珠三角和港澳台经济区对接;泉州遍地的民营企业,成了地方经济的主导力量,经济发展后劲大,拉动力强。此外,“十一五”末泉港将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的石化基地,(3)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中的一些制约因素,A、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对欠缺,是制约海峡西岸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竞争力提高的主要瓶颈。从产业高级化程度、科技教育资源的集中度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程度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的基础都要强于海峡西岸城市群。,特别是人均GDP,海峡西岸城市群也低于上述三大城市群。万元GDP的能耗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是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迅速降低单位GDP的能耗
45、水平,是这些城市快速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B、在海峡西岸城市群快速发展的今天,整体消费需求还明显不足,产业集聚也没有完全形成。年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仍然比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低很多,其单位国土面积的GDP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相比,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围绕第二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C、城市数量少,大中城市数量尤其少,D、城市规模太小、带动能力差,年我国若干城市GDP比较:,江泽民同志题词,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 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七大报告,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