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53896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6课时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 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山东考纲】1.商业的发展。2.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课标提示】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一、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1商业的发展(1)商周时期:商朝产生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实行“_”政策。(2)春秋战国:_逐渐取代“官商”,“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3)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4)宋元时期: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_,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5)明清时期: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2、,农产品商品化,_广泛使用,出现了著名的徽商、晋商等区域性商人群体。,工商食官,私商,纸币,白银,2城市的繁荣(2)海外贸易的发展:唐末时期,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港口城市。,(1)城市功能的变化,自周秦迄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宋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_界限不复存在。明清:在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坊市,3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大等特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影响: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伍于_潮流。,民间对外贸易,汉武帝,界工业文明,世,

3、(1)判断:商帮和会馆的形成是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结果,并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2)选择:北宋时期“交子”出现的原因是()A农业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政府的推动 D对外贸易的需要(3)选择:(2012北京文综,12,改编)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B,A,(4)思考:(2012安徽文综,12,改编)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场景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答案: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的限制。,古代商业发展的三

4、“先”与三“后”,古代城市发展特点的演变(1)城市功能:从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到商贸经济功能。(2)商业活动:由严格限制到逐渐放宽。(3)数量和规模: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4)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的转移紧密相连。,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2)手工业方面: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占据主导地位。(3)商业方面:商品流通扩大,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活跃。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_兴起。(4)国力强盛: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加。综合国力领先世界。,天工开物,玉米,工商业市镇,2资本主义萌芽(1)产生:明中叶以后出现,在手工工场里,以_为特征。(2)地位:只是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

5、生产部门中存在,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3)障碍:自然经济的抵制,帝国的专制统治,“重本抑末”政策的打压,“_”政策的实施。,雇佣劳动,自由,海禁,3迟滞,闭关锁国,(1)判断: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已处于次要地位。()(2)选择:明清两代曾实行闭关政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概禁绝外商来华贸易B使中国与世界隔绝,落伍于世界潮流C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范西方国家的侵略D根本上是由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A,(3)思考:(2013山东文综,10,改编)“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

6、核心思想是什么?答案:为巩固统治,必须采用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几种经济政策的关系,重点一农耕文明下的“东京梦华录”中国古代商业 的发展要点1简述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提示:,聚焦重点史论突破,史论要点,要点2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提示:(1)变化: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

7、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逐渐出现“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商人地位的变化: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生产关系的变化:明清时期出现雇佣剥削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2)特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历程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8、。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步增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3)影响: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史料印证,1史料一唐代商业有严格“时空限制”是指什么?答案城市“市”“坊”分开,有严格的开闭时间。2地域性商人群体中,著名的主要有哪些?答案徽商、晋商等。3(2012安徽文综,14,改编)北宋时期东京(今开封)的夜市“通宵不绝”,这体现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答案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限制。,重点二由“城”到“市”的变迁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要点1中国古代城市

9、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提示:(1)严格限制阶段:(周秦至唐代)时间:有时间的控制。地点:凡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设市;在城中有特定位置。管理:受官府严格控制。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史论要点,(2)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时间: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晓市)。地点:分散在城中,坊、市的界限不复存在。管理: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城市职能:经济职能加强。,要点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是什么?提示:(1)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现晓市、夜

10、市。(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史料印证,1试举例说明唐代城市经济功能明显加强的体现。答案“扬一益二”(扬州与益州商业地位超过长安、洛阳)。2说明明清时期专业性城镇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答案松江棉纺织业、景德镇制瓷业等。,重点三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王法”古代的经济 政策要点1“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是什么?实行的原因有哪些?其影响是什么?提示:(1)含义: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11、2)原因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农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史论要点,法家强调抑商的主张。“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3)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在后期则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它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妨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它对民营工商业征收重税,限制其发展,妨碍了工商业资本的积累。它使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由于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传统的治国主张,但“重农抑商”政策并不

12、能完全限制商业的发展。,要点2全面认识“海禁”政策。提示:(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的政策。(2)根源: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3)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4)评价: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但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史料印证,1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相同根源是什么?答案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2(2012北京文综,12,改编)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这主要受哪一社会经济政策的影响?答案重农抑商。,一、读图释义图1唐朝长安城,识图读表释史明义,读图要领:(1)图片背景:唐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2)图示

13、内容:唐朝长安城布局整齐,街道宽阔,建筑对称。设东西二市,坊市分离,“市”是固定的商业区,白天定时开市、闭市,日中为市。(3)应用提示:根据图片考查隋唐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城市的变迁、与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对比等。,图2北宋东京城,读图要领:(1)图片背景:两宋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2)图示内容:北宋东京城,城市布局上突破坊市空间限制;时间上突破坊市时间限制;出现专门市场;商业活动更为频繁。(3)应用提示:根据图片考查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原因、表现,宋代城市的繁荣及与隋唐时期商业经济的对比等。,二、读表释义“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合作探究:孔子曰:“君子喻于义

14、。”孟子曰:“何必曰利,唯有仁义而已矣。”从此之后,“重义轻利”成了中国两千多年伦理思想的法则。以上材料实质说明了什么?答案:实质表明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法家强调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等因素有关。,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知古通今中外链接,(2013浙江文综,39)(节选)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15、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主要是中国落后了;关键是西方腾飞了;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应用体验,思考: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中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答案:赞成“主要是中国落后了”。理由:时代潮流变了,但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专制主义、小农经济和“天朝上国”的保守观念。赞成主要是“西方腾飞了”。理由: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跟西方拉大差距的,不仅有中国,还有其他东方国家。赞成主要是“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理由:差距的拉大要考虑双方的因素,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生机勃勃。中国基本上依然故我。,1山

16、东的盐铁和纺织:齐国利用有利的环境,优先发展盐铁和纺织,特别是纺织业更是发达。“齐纨鲁缟”是当时纺织精品的代表,齐国被称为“冠带衣履天下”。西汉时,政府在临淄设“三服官”,专门供应京师的服饰。近代在敦煌发现任城(济宁)的“亢父缣”,表明了山东纺织品外销情况,山东是西汉丝绸之路的源头。2临淄、陶是战国秦汉时的著名经济都会。战国时的临淄有七万户,是当时各国都城中规模最大的。战国策中记载: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来,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山东历史,【高考典例】(2013山东文综,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

17、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解题答题示范,【答题思路示范】,汉代、贾人无得名田、敢犯令,没入田货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禁令的主要目的,商人有市籍,商人及家属不得占有田地,目的是“以便农”所以答案为D。不准商人占有田地,不属于商业经营范围的内容,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赋税问题,排除B。材料强调商人不能做什么,不是户籍问题,排除C,D,【题型分析】题型要素1文字史料型选择题文字史料型选择题具有形式多样、命题形式灵活等特点。通常以历史文献、经典著作、楹联碑刻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判断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如该题就是以汉书食货志的内容入题,引文主要体现的是抑商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题型要素2概念内涵型选择题历史概念是高考命题中常见的一种考查形式,“内涵、目的、影响、背景”等都是概念的属性,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多注意对历史概念的掌握。解答概念内涵型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有背景法、定性法、定量法。如,本题就非常适用“定性法”。通过阅读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历史概念是“重农抑商政策”;通过限制商业行为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即维护小农经济的目的,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