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专题温.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55478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专题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专题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专题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专题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专题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专题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专题温.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专题,读懂诗歌可从下面几方面入手:在鉴赏的过程中,要读题,有些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要读人,了解作者经历、背景、思想,要读注,注解往往提供一些帮助理解诗词的信息;然后读诗(五析:析词义、析句义、析意境、析形象、析写法)。试题往往从词义、句义、思想内容、人物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设题,所以我们了解一些诗歌基本特点外,还要积累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包括典故、传说,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诗义。,理解诗歌内容的六个切入点,一、从题目切入 二、从注释切入 三、从意象切入 四、从语言切入 五、从题材切入 六、从“情语”切入,一、从题目切入 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

2、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切入,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如:约客,题目交待了事件背景,让我们能够在约客未到的特定情景中去感悟诗人的失落和孤寂。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待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在未读诗句时,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例1: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题中的“闻笛”不可忽视。全篇四句,前三句全用来写笛声,这笛声把读者引到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其中“暗飞声”、“满洛城”写出了笛声的韵味,“闻折柳”则写出了笛声的内涵,末句“故园情”写出了“闻笛”的感受。

3、抓住题中“闻笛”,笛声“折柳”的内涵也便迎刃而解了。,例2: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题中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相同,意谓“访问”“探望”。诗题的显性的信息就是探访著名香积寺院。诗中描写的重点就是在深山密林中的所见所闻,最后流露出的“安禅制毒龙”的佛学情感也是由探访而来的。,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月斜。(1)请简要分析“欲去问西家”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什么?“欲去”还“问”表现

4、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诗人“欲去”是因为探访陆鸿渐没有遇见。“欲去”还“问”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既有些茫然,又眷恋不舍的情感。,二、从注释切入 命题者在试题中作注释,或注释词语,降低难度。例4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例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绿绮:古代名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霜

5、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案:(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2)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 了琴声的魅力。,三、从意象切入 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简单的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

6、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意象。,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偶成 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酒偷闲学少年。(1)这首诗开头两句描画了一幅春景图。请用两字短语概括诗中描绘的景物。(2)试从内容主旨角度评析这首诗。,淡云、轻风、丽日、红花、绿柳、碧水。,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句写景:白云、春风、丽日、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

7、生机盎然。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例6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试分析这首词的意境。(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副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在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四、从语言

8、切入 古人创作诗词特别重视语言的锤炼,不少诗歌都因为一个或几个字词运用精当而使整首诗生动耐读而意兴盎然。1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表达的情感、创造的意境。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查点:赏析炼字(词):品析诗中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赏析炼句:品析诗中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句子。赏析语言风格:品析诗歌的语言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调和气派。,例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

9、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 效果。解析: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参考答案:“入”字表现出黄河的生气,“摩”字突 出了山峰的高峻,使原来不动的山河有了动感,突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例9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

10、”、“映”二字的巧妙之处。“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五、从题材切入 古诗常见的题材有:思乡 隐逸 咏史 幽怨 游子 从军 边塞 登临 爱情 忧国 建功 感遇等等。同一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情感通常具有同一性,并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鉴赏时,抓住题材切入,便不会离谱背弦。,例10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

11、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六朝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却依旧逢春枝叶繁茂,欣欣向荣,以它的繁荣茂盛与台城的荒凉破败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败,昔日的繁华荡然无存,取而代之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六、从“情语”切入 这里的“情语”是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中点睛之笔。把握了这些词句,便可触摸到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到理解诗歌、

12、进入诗人情感世界的切入点。例11: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菱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1、“两岸人家接画檐”这一句写出了江南 的特点。2、这首小令以描写客观景物为主、这些景物都带有江南水乡风光的特点,而且又景中含情,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着作者 的心境和 的感情。,人口稠密,繁华富庶,两岸 菱荷,沙鸥 画船,恬静舒适,对江南的喜爱,例12 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这首诗所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主要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喻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以泉水激起的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