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备考策略.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55506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1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备考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诗鉴赏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备考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诗鉴赏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备考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古诗鉴赏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备考策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古诗鉴赏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备考策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备考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备考策略.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鉴赏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备考策略,原因之一:不看问点乱回答,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调将空好音。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2)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答案】(1)首联通过写诗人独自饮酒、深夜挑灯看剑来写愁之浓;颔联写自己空有才华,不得施展、国破家亡之愁。(2)借景抒怀、衬托。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感伤,自己被掳北去的思乡之感,以及异地他乡的孤独寂寞。【参考答案】(1)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等一

2、系列动作、表情表达愁绪;颔联用典,写空有黄金台,枉调碧玉歌,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2)衬托(或借景抒情)。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之痛、故乡之思。,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问题】前人说,“诗忌说理”,可本诗的理说得很好,试作简要分析。【答案】本诗道出了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启迪人们要有远大的眼光。,【参考答案】本诗说理的内容以及说理的特点。可以如此作答:本诗前两句写登楼望见的景色壮阔雄浑,后两句紧承写景,即景生意,不仅写出了诗人高瞻远瞩的

3、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将道理与景物、情事融合得天衣无缝。,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问题】词的上阕,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答案】表现了诗人伤心、惜别、孤独的离恨苦。”,【参考答案】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融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用燕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又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而更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2011年全国卷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

4、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学生答案】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思家、孤寂的心情。【参考答案】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侯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原因之二:答题不合规范,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学生答案】“拳”和“退”静动结合,用得十分

5、传神。【参考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新 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试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学生答案】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喜爱之情。【参考答案】用拟人的手法,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备考对策】,平时训练要留意各类题的答题规范,如:分析意境:描绘诗中画面;概括画面特点;分析思想感情语言有何特色一般要回答:点明语

6、言特色;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分析表达的情感。分析表现手法:指出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加以阐释;分析表达效果(传达出的情感)。答题时还要注意点面结合。平时训练不可随意,要养成严谨、规范的好习惯,久之成自然。,原因之三:关键词不准确(或缺少了点睛之词),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学生答案】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营造了非常美妙的意境。【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营造了宁静、幽美的意境。(2)第三联写

7、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简要分析。学生答案:用石泉的响声和鸟的喧闹声,写出山间的热闹,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参考答案(1)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2)以动(声)衬静。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鸟鸣,反衬环境的清远、幽静和空旷,渲染了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孤独愁苦的心情。,原因之四:答案要点不全,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

8、,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注】香砌:指花坛。欹:倾斜。都来:算来。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尽愁苦,请分析词人是如何将这种愁苦之情传达出来的。【学生答案】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孤独愁苦之情(得1分,答出一种,另几种未答出。)【参考答案】夸张手法:“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运用夸张手法,比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细节描写:下阕先以一个“愁”字尽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枕头欹”,作者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灯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态。融情于景:“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阴暗的氛围,表

9、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直抒胸臆:“谙尽孤眠滋味”,这句以独白式的语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难眠的难言愁情。“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备考对策】无论是全篇还是某一句,都存在着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问题。考生答题时想到一处就答,不多角度思考,结果因遗漏要点而失分。答表达技巧时要多角度思考,如从修辞手法思考,看它运用了几种;从表现手法思考,它又运用了哪些。当然,不要过度答题。,原因之五:答题思路不清,夜 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问题】前人在评论这

10、首诗时说,融情于景,景中含情是本诗的突出特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思路分析】首先根据诗的表现手法回答“同意”,其次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可这个问题问的比较宽泛,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有个思路。“融情于景,景中含情,”诗中“景”是什么景,景含“情”是什么情,必须交代清楚。【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在寂静清幽的秋夜里,残叶“迎风尚有声”的情景,(此为第一层)抒发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此为第二层)”,诗歌鉴赏答题的表述程式通常为:这首诗(句话)采用了(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技巧,写出了(意象)(某某)特点,突出了(表现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要准确确定答题

11、思路,就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要综合研究诗歌内容、表现手法和题目要求,运用已知推求未知,根据要求确定层次。,原因之六:知识储备不足,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本诗的颔联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请简要赏析。【学生答案】形象的比喻。以“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啼鸟”来比喻为清廷卖力帮腔的小人。【参考答案】含蓄委婉(或:深沉蕴藉)。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鸟”来比喻为清廷卖力帮腔的小人,含蓄地表达了深沉悲怆的情怀。,【备考对策】,高考诗歌鉴赏题内容有:鉴赏诗歌中的形象、鉴赏语言、鉴赏表达技巧、鉴赏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生在复习中应把有关的术语、相关的知识等等分门别类,梳理清楚,并且记牢于心,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再 见!二0一一年十月十五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