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双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56271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1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社会(双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品德与社会(双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品德与社会(双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品德与社会(双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品德与社会(双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双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社会(双埠).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介绍,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背景,“品德与社会”是继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之后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根据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从学生品德形成、社会认识的需要出发,以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为主线,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历史与地理教育、国情教育与环境教育等融为一体,为学生成长为富有爱国心、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课标内容,第一部分前言: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 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内容

2、标准”说明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管理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特点,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探究的道德品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体验、实践等活动,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突出了综合性、强调活动性。,课程性质,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社会性: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学生的人格、心理健康、学习、智力发展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3、基本理念,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设计思路,一条主线: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点是指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几个主要因素;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注意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衔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习、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

4、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初步形成民主、法制和规则意识。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能力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互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

5、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知识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

6、处的重要意义。,内容标准框架的特点,按照几个大的主题来划分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内容构建的特点,以学生的生活基础开展学习的设计思路,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学习内容基本上是沿着学生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思路展开的;改变了思品课按“德目”构建的方式,社会课按“板块”组织的问题;符合学生生活和认识的发展,基于学生的经验开展学习,在认识社会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内容标准的性质,内容标准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每条内容标准都有课程目标的支撑,将学生的学习与实现目标的活动联系起来;体现了国家对本课程学习中的基本要求,不同地区可以根据标准的要求有所拓展;

7、除了对课程知识的要求外,着眼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能力的要求。,内容标准呈现的特点,由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教学建议对要完成学习内容提出了一些学习方式;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多种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建议只是做了一些范例,为教师提供思考和选择的空间;内容标准有机整合了各学科的知识内容,着重说明内容选择的范畴和学习的途径;内容标准不是按照年级划分,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由近及远的呈现,为教材编写留有空间;用行为动词表述来表述学习内容,提示教师学习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我在成长,主题的内容围绕着学生自我发展设计,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特点,提出了认识自我与他人,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

8、爱,正确对待冲突、压力和挫折,诚实守信等9项内容;,我与家庭,主要通过学生与家庭亲属之间关系的表现来体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感受家人的关爱,初步学会自理生活,尊敬、关心和孝敬家人,成为家庭的小主人,具有家庭的责任感,并学会处理与邻居的关系等6项基本内容。,我与学校,主要围绕学生学校里的生活展开学习内容,加深对学校的理解和认识,加深同学、师生之间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懂得参与集体生活,遵守规则等8项内容。,我与家乡,主题内容以学生生活的家乡(社区)为背景,通过对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的认识,民间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以及本地区商业、交通、生产、劳动、公共事业的认识和了解,帮助学生从多角

9、度认识和理解生活的社会,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共有11项内容。,我是中国人,学生的视野从社区/家乡逐步扩大到祖国,通过对自己生活的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民族、国情等的认识和了解,帮助学生增进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共14项内容。,走近世界,学生认识社会的视野从祖国到世界,当今的世界越来越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通过对地理环境、文化遗产、节日风俗、民族习惯、科学技术、战争与和平等不同侧面的认识,启发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关注世界上的风云变幻,将祖国发展与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等8项内容。,教学建议,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

10、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

11、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

12、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品德与社会课倡导的教学方法,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活动,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对具体社会事物或情景的亲身经历;是社会生活中各

13、种活动的模拟体验,或者教室以外的;是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内心的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为能力的原动力,探究学习通过探索性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探求知识的学习方式。设置情景、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或者猜想、收集证据、解释、评估(检查探究问题的严密性和合理性、科学性、对结论做出可靠性的评价)、交流与推广,问题解决学习使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学习、研究并且尝试提出某种解释或解决的方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综合的、关联的、切合实际的分析和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使学生从社会事实和问题出

14、发,小组合作,提供给学生人际交往的环境。,教学组织形式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组员齐心协力;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集中于发挥自己的天赋和学习模式的任务与职责,共同完成总任务;小组成员中的每个人都承担一定的任务(记事员、资料员、艺术设计、报告人、记者等);小组成员相互支持相互依赖,激励后进者,培养对多元文化的欣赏。,评价建议,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评价内容: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方法(观察、探究、思考、表达、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合作)、学习结果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中注意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使学生也能参与到评价中来;重视学生态度、能力的变化和发展;灵活运用评价方式。评价方式

15、: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评价方法:教师观察、描述性评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本(图书、教材、报刊、图表、地图)多媒体:录音、录像多媒体电脑、网络、软件等社会资源: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各种博物馆等,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人力资源;教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等。,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以学生生活为主线。以社会知识为基础突出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呈现形式以图为主,生动有趣。本地区特色与全球视野相结合。,教材学习活动栏目简介,体验:是指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者模拟情境某一活动或过程来获得体验和感悟比如角色扮演、画画、游戏等链接:是指教材中无法呈现或者学生无需记忆,但同时又与教材中某一内容向关联,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或认知的内容,包括知识扩展类、故事类等内容思考:提出值得学生深思的问题,问题要具有针对性、生成性和开放性探究:是指学生需要通过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等环节完成学习活动。主要包括调查、采访、实践操作等提示: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