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第一章劳动经济学.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60160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第一章劳动经济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基础第一章劳动经济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基础第一章劳动经济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基础第一章劳动经济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基础第一章劳动经济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第一章劳动经济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第一章劳动经济学.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培训基础知识,主讲:冉军E-mal:,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題型,理论知识各章鉴定比重表,专业能力各章鉴定比重表,历年考题:试题分布情况,历年考题:3级试题分布情况,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内容框架,1.劳动经济学,2.劳动法,3.现代企业管理,4.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5.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就业与失业,学习要求,1掌握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及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掌握劳动经济学的两种研究方法的概念。2掌握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劳动力供给弹性 的定

2、义及分类,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定义及分类。3掌握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三个阶段及相关分析原理。4掌握均衡价格一般原理以及工资形式的分类和相关知识 5掌握就业总量的决定原理;熟悉失业的概念、失业的类 型以及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6掌握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三大宏观调控政策的原理。,劳动经济学基本内容,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劳动力市场为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主线两个层次 四个主线:供给、需求、价格和政府 两个层次:微观和宏观,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效用最大化劳动力市场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资源的稀缺性(X

3、P1-2),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 劳动力市运行规律的科学。,1.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即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3.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2.劳动资源稀缺性: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 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3-080586,3-080586、资源的稀缺性的属性包括()。P1 BCE(A)暂时的稀缺性(B)绝对的属性(C)相对的稀缺性(D)永久的

4、属性(E)消费劳动资源支付手段的稀缺性,效用最大化与劳动力市场,二、效用最大化(X P2)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三、劳动力市场(Y P2-3)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 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 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 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 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 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需 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

5、对 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2-080526,3-091126,3-091126、2-080526、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P3 B(A)实现劳动资源的配置(B)决定就业量与工资(C)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D)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劳动力市场收入循环模型,居民户,企 业,商品和劳务的供给,生产要素收入,生产要素供给,货币支出,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生产要素供给者,企业生产要素的需求者。在商品市场居民户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企业则是供给者。,2-091126,2-091126、在生产要素市场,()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P2 A(A)居民户(B)市场(C)劳动者(D)企业,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6、(X P3-5),(一)实证研究方法含义:认识客观现象,向人 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 么”的问题。特点:该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 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该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 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 和事实进行检验步骤:确定要研究的对象 设定假设条件 提出理论假说 验证,(二)规范研究方法特点: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 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 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 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 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 策服务的工具。互惠交换障碍:信息障碍 体制障碍 市场缺陷 实践表明:规范研究方法 脱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 经济现

7、象的客观分析,实 证研究方法也离不开价值 判断的指导。,2-081186,3-080526,3-081186,3-090586,3-091186,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X P3-5),2-081186、3-081186、阻碍互惠交换实现的主要障碍包括()P4-5 ABE(A)体制障碍(B)市场缺陷(C)诚信障碍(D)经济滞后(E)信息障碍3-080586、3-091186、规范研究方法的特点包括()P4 CE(A)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B)结论具有客观性(C)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D)结论具有主观性(E)目的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3-080526、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是认识客

8、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P3 B(A)观察研究方法(B)实证研究方法(C)对比研究方法(D)规范研究方法,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X P5-7),(一)劳动力与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1.劳动力: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总人口率参率 劳动力/总人口 100 年龄(性别)劳参率 某年龄(性

9、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 1003.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X P5-7),(一)劳动力与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1.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供给无弹性 Es0,见 A: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供给有无限弹性 Es,见 B:工资率给定,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单位供给弹性 Es1,见C: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变动的百分比相同。供给富有弹性 Es1,见E:劳动力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

10、分比 供给缺乏弹性 Es1,见F:劳动力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S WEs=/S W,W A:Es0 C ES=1 E Es1 B ES F Es1 S,2-070526,3-070526,2-070526、3-070526、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P6 B(A)劳动力供给增加量(B)劳动力供给量(C)劳动力需求增加量(D)劳动力需求量,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X P5-7),(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老年人口劳动率下降。2555岁男性劳动参与率保持较高程度,没有什么变化。男性成年人是稳定的高

11、 水平劳动力供给主体,在家庭经济内部的分工中处于最优先就业的位置。,(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经济周期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两种假说的前提观点是相同的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 在敏感的反应性。无论是否处于就业或非就业状态,总停留在劳动力市场中。附加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的时候,由于衰退,一些一级 劳动力(男性成年人)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收入,二级劳 动力(中年妇女)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 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提高。悲观性劳动力

12、经济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反向关系:失业 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2-090526,2-090526、()是指经济运作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P7 CA.经济规律 B.经济交替 C.经济周期D.经济变动,二、劳动力需求(X P7-9),D WEd=/D W,1.劳动力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写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2.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劳动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存在反向关系,Ed 0 需求无弹性 Ed0: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需求有无限弹性

13、Ed:工资率给定,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绝对 值大于0。单位需求弹性 Ed1: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相同 需求富有弹性 Ed1:劳动力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需求缺乏弹性 Ed1:劳动力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二、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X P7-9),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此类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的移动,如下图所示,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X P9-11),(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原则:MRP=VMP=MP P=MC=WMRP:边际产品收益=VMP=VP PVMP:边际产品价值 M

14、C:边际成本 W:工资,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因为不变的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不变的生产要素已经接近充分利用,可变的劳动要素对不变的生产要素利用趋于极限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已经不能容纳过多劳动要素 其一,TP、AP、MP三条曲线都是先增后减,第一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第三阶段MP为负值 其二,AP与MP的交点为AP的最大值,两条曲线相交前,APMP;相交后,APMP;其三,当MP=0时,总产量取得极大值。,(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总产量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边际生产递减规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

15、,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a,b,企业短期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2-100526,3-100526,2-090526、3-100526、短期企业唯一的可变的生产要素是()P11 D(A)生产资料(B)劳动资料(C)资本收入(D)劳动收入,平均工资为P1时,劳动力供需平衡,平均工资为P2时,劳动力需求小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Q2 Q4的失业人口。,平均工资为P3时,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Q5 Q3的短缺劳动力。,劳动力供给需求曲线图,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Y P11-13),(一)劳动力市场

16、的含义,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主体:劳动者、企业客体: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劳动力市场性质 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条件。劳动力是一种等价交换 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价值工资 通过劳动力市场交换,实现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的最佳结合,劳动力市场本质属性表现 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 力的配置,实

17、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 要素结合的最佳途径 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3-090526,3-090526、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P11 B(A)劳动力市场关系(B)劳动者的劳动力(C)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D)使用劳动力的企业,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Y P11-13),(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同质的劳动力获得 同样的工资 充分就业,均衡分析方法 均衡分析方法是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实现均 衡条件以及如何实现均衡的方法。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

18、析:A 马歇尔 一般均衡分析:L 瓦尔拉,均衡的含义 其一是经济现象所处状态 其二是指分析方法 均衡状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2-070586,2-070586、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P13 ABD(A)充分就业(B)同质劳动力获同样工资(C)体现工资差异(D)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E)增大工资总额,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YP11-13),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 在人口增长、资本存量增加的条件下,均衡工资率能否增长就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 资本存量的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所以其结果是均衡工资率得到提高,就业也在扩大,资本存量对劳

19、动力需求的影响 资本存量的增加,根本改变 了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品增加,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人口规模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2)人口年龄结构 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 劳动年龄组内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构成的变化(3)人口城乡结构,3-070587,3-070587、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P13 BC(A)就业人口总量(B)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C)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E)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作水平与工资

20、结构,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工资形式,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X P14),均衡价格论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 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工资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 求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工资作为劳动力要素的均衡价格是由劳动力的供给价格和 需求价格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工资具有与劳动的净产 品相等的趋势。所以工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 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 负效用。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价格决定受社会的、历史的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社会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二、工资形式基本工资(X P15-16),基本工资:

21、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 成的主要部分。包括基本工资和福利。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1.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货币工资是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受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 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三个因素影响。实际工资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3.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计时工资依据工作的工资标准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特点: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来计量。适应性强,范围广。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计件工资依据工人合格

22、产品数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 形式。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的特点决定了: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工人承担,劳动过程的控制成本较低;但产品数量统计、质量检验、定额标准、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等的管理成本较大。,2-070527,3-091127,2-070527、实际工资计算公式是()P16 B(A)货币工资/价格(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C)货币工资X价格(D)货币工资X价格指数,3-091127、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收入分配。P15 B(A)要素性(B)功能性(C)结构性(D)成本性,二、工资形式福利(X P

23、15-16),福利实质上都是由工人自己的劳动支付的。其特征: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 自定和灵活性法定性;,福利:福利是工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支付方式分为两类:其一为实物支付,其二为延期支付。,1.采用实物支付的原因:降低企业按基本公司支付的法定保险金,从而降低人工成本 变相的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 从社会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2.延期支付优势: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外部条件 形式多样灵活,增强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 可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 使若干保险基金实现积累。,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就

24、业总量的决定失业及其类型需求不足性失业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一、就业总量的决定(X P18-20),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总供给: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 计算的货币 价值总量。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本+土地+管理)=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消费储蓄 总需求: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YCSCI 就业总量决定 总供给价格函数:Z=(

25、N)总需求价格函数:D=(N)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取决于总需求水平。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就业量是同时被决定的。,2-081126,2-090586,3-070586,3-081126,3-090527,3-100527,历年考题:一、就业总量的决定(X P18-20),3-070586、均衡国民收入等于()。P19 ABDE(A)消费与储蓄(B)总需求(C)投赍与储蓄(D)总供给(E)消费与投资3-081126、()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 币价值总量。P18 C(A)总需求(B)总需求价格(C)总供给(D)总供给价格3-090527、关于就业的说

26、法不正确的是()P18 C(A)就业主体必须有劳动能力(B)就业者所从事的劳动是有酬劳动(C)就业主体的所得不能是经济收入(D)就业者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3-100527、下列公式错误的是()P19 A(A)总供给=消费+收入(B)均衡国民收入=消费+储蓄(C)总供给=消费+储蓄(D)均衡国民收入=消费+投资2-081126、()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 值总量。P18 C(A)总需求(B)总需求价格(C)总供给(D)总供给价格2-090586、86.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P20 ABE A.总需求水平 B.总供给水平 C.国民生产总值 D.劳动力数量 E

27、.均衡国民收入,二、失业及其类型(Y P20-21),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 位之间变换所形成的失业。它是一种正常性失业。它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结构性失业 由于经济结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而引致的失业。在全部失业中占有很大比重。解决办法:超前的 职业指导和预测、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低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引致的失业。表现为:气候对行业生产影响;气候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

28、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解决办法: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 政策,强化职业培训,普遍实施职业技能开发,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失业类型,特征:失业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在数量上是平衡的,3-070527,2-080586,3-071186,历年考题:二、失业的类型(X P20-21),2-080586、对摩擦性失业表述正确的是(ABCDE)。P20(A)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B)是一种正常性失业(C)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D)是一种岗位交换之间的失业(E)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3-07

29、0527、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P20(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3-071186、失业类型分为()。P20-21 ABCD(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E)阶段性失业,三、需求不足性失业(Y P21),需求不足性失业由总需求不足造成的,接受市场现行工 资率,有就业要求的人不能满足其就业 需要而引起的失业。是非正常性的失业。造成非正常性的失业的主要原因是总需求不足。,3-080527,3-080527、()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A)劳动生产率提高(B)气候的变化 P21 D(C)市场经济的

30、动态性(D)总需求不足,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Y P21-23),失业人数 失业人数失业率=100=100 社会劳动力 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失业者周期平均失业持续期=失业人数,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 平均失业持续期(周)年失业率(100%)=占社会劳动力总额的比例 52周,持续期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程度重要指标 持续期相对较短,反映了经济动态性 平均持续期延长,则表明劳动力市场中 存在长期失业者,失业的负面影响:造成家庭生活困难 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 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2-100586,2-091186,(失业者处于

31、状态的持续期间),3-081127,3-081127、关于平均失业持续期表述错误的是()P22 A(A)无论时间长短都属于非正常失业(B)它的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C)平均失业持续期相对较短,反映了经济的动态性(D)平均失业持续期延长表明劳动力市场中存在长期失业者,2-100586、2-091186、3-100586、年失业率取决于()P22 CE(A)失业周数(B)失业人数(C)平均失业持续期(D)就业人数(E)失业人数所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3-100586,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X P23-27),政府支出: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Y P23)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

32、素(Y P23-24)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 的最低工资数额。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 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 其立法宗旨在于确保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实现。最低社会保障 工会 基本功能: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权利义务等三个制度结构,以法律确定、保护.,3-071187,3-071187、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P23-24 ABD(A)工会(B)最低社

33、会保障(C)劳动力需求量(D)最低劳动标准(E)劳动力供给量,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X P23-27),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X P24-27)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货币和收入政策1.财政政策:含义: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 价和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内容:通过增减政府税收和预算支出水平来调节经济 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 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总需求,以提高就业水平 的宏观经济政策。如免税、退税、降低税率、增加公共工程开支、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等。收缩性财政政策:通过采取减

34、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提高税 率等措施来削弱消费与投资,减少总需求,以稳定物价的宏观经 济政策。措施:调整政府购买水平、调整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和变动税率。,3-080587,3-081187,3-091187,3-100587,历年考题: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X P23-27),3-080587、财政政策的手段包括()。P24-25 BC(A)调节利率(B)增减预算支出水平(C)增减政府税收(D)调节法定准备金库 3-081187、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P24 ABCDE(A)降低税率(B)免税(C)扩大政府购(D)退税(E)增加政府转移支付3-091187、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P24 A

35、BE(A)减少政府购买(B)提高税率(C)增加公共工程开支(D)降低贴现率(E)减少政府转移支付3-100587、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实质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P25 ABD(A)变动税率(B)调整政府购买水平(C)公开市场业务(D)调整政府转移水平(E)调整货币供应量,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X P23-27),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X P24-27)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货币和收入政策2.货币政策:含义: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 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 政策。基本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 类型:扩张

36、性的货币政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贴现率和中央银 行购进政府债券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措施: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3.收入政策:含义:狭义:控制货币工作与物价的增长 广义:还包括对以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居民个人分配关系的调整 作用: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2-071126,3-071127,3-090587,历年考题: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X P23-27),2-071126、()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 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 济管理对策。P26 D(A)财政政策(B)收入政策(C)金融政策(D)货币政策

37、3-071127、()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 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 管理对策。P25 B(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金融政策(D)收入政策3-090587、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P25 ACE(A)调整贴现率(B)调整税率(C)公开市场业务(D)调整利率(E)调节法定准备金率,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X P23-27),(2)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特点方法简单和可比性强。(3)收入政策措施: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冻结工资和物价;实行以 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收入平等化措施:个人所得税制度;对遗产、

38、财产、高消费征税;发展社会保障 事业;提供就业机会与就业培训;发展教育事业从根本上消除 贫困扩大社会平等等;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向低收入阶层提供 廉价住房或住房补贴。,当基尼系数接近0时,收入便接近与绝对平衡,接近1时,则接近绝对不平衡。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衡。通常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注:纵轴AB表示收入%横轴OA表示人口%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G=N/(M+N)基尼系数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指数,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OB是分配绝对均等曲线 OAB是收入绝对不均等曲线 洛伦茨曲线上除了原点0和B之外,任何一点与两轴的距离都不相等。,3-071126,3-071126、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P26 B(A)国民收入(B)基尼系数(C)人均 GDP(D)需求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