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ppt.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64739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2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案2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案2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案2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案2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2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2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ppt.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案2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和自转的地理意义,考纲新视角,考点新整合,高考新面目,考纲解读,考向预测,考点1 地球运动速度,考点2 黄赤交角及影响,考点3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考点4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对应训练,对应训练,对应训练,对应训练,考试说明对本学案的要求是:1.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2.理解黄赤交角。3.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返回主目录,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从考试内容上看,侧重考查地球的运动特征及黄赤交角,从考查能力上看,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及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综合性、分析性

2、及实用性明显加强。1.通过一些假设地球运动条件的变化,如周期变化、方向变化、黄赤交角变化等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晨昏线的判读应用;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地转偏向力的应用。,返回主目录,考点1 地球运动速度,1.地球自转的速度,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线速度(V)可用下面公式计算:V=2Rcos/24或V=V0cos(V0为赤道上的线速度,为任意一点的地理纬度),2.地球公转的速度从地球北极上看公转方向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如上图):日地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近日点附近时,要使面积相等,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需较大,弧长较长,即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较大。,温馨提示

3、:,北极点上的极昼天数多于南极点上的极昼天数的原因 北极地区极昼的天数为186天,极夜的天数是179天;南极地区极昼的天数为179天,极夜的天数是186天。为什么北极地区的极昼天数比南极多7天呢?这是由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造成的。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北半球冬半年,日地距离稍近,地球公转的速度快,公转整个冬半年需时间较少,此时北极地区正值极夜。而在北半球夏半年时,公转速度较慢需时较长,此时北极地区正值极昼。,返回主目录,对应训练,下表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资料,据此判断下列比较北极和南极极夜持续天数正确的是(),.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多于南极B.北

4、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等C.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少于南极D.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比时多时少,C,返回主目录,考点2 黄赤交角及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空间位置,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其位置变化可用图1.2-2-3来表示,据图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条规律:,确定任意日期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确定直射的范围和直射次数:分析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与五带的关系 五带以回归线、极圈为界线;回归线的度数由黄赤交角决定,即回归线度数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与极圈的度数为余角关系,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必然引起

5、五带范围的变化。(1)如果黄赤交角等于0:说明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地轴不仅垂直于赤道平面也垂直于黄道平面,在这种条件下绕日公转,太阳直射点只能始终直射在赤道上,而晨昏线始终过南、北两极点,与经线圈重合,分割的昼弧与夜弧全球均等长。因此,太阳直射点将不再移动,昼夜长短将不再变化,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没有四季的变化。(2)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增大,昼夜长短变化的周期将延长,四季的差异将更加明显,太阳回归运动的周期将变长。从温度带来说,直射的范围加大了,即热带的范围加大了,斜射的地区有一部分变成了直射的地区,另一部分则加剧了斜射的程度;随着直射范围的增大,晨昏线转过的角度也将随之增大

6、,极昼极夜的范围也将增大,即寒带的面积也将增大,这样温带的面积将减少。(3)如果黄赤交角变小,那就是直射的范围减小,即热带的范围减小,极昼极夜的范围减小,即寒带的范围减小,这样温带的范围要扩大。,返回主目录,对应训练,读图1.2-2-4(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题。()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东经70 B.东经 C.西经 D.西经()此日在().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返回主目录,考点3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1.昼夜、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昼夜之分、昼夜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在成因上的不同点:三者都是地球上所固有

7、的自然现象,虽然都涉及到昼夜状况,但成因各不相同。昼夜之分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所决定的。昼夜交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交替的周期就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如果地球不自转,只要公转也会产生昼夜交替,只不过昼夜交替时间较长,为一年。昼夜长短变化是除赤道以外,其他纬度地区随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形成原因是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2晨昏线(1)晨昏线就是太阳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2)晨昏线的六个特点 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

8、的大圆。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跟经线圈重合。晨昏线在二至时跟极圈相切。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跟地球自转方向相反。(3)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4)晨昏线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确定地方时,确定日期和季节,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昼夜长短,确定日出日落时间,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3.地方时(1)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刻就有差异,这种因地而异的时刻就是地方时。因东面的地点总比同纬度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地方时也早(特别要注意“早”指的是时间的数值大,比如10点比8点早2个小时,不能同我们平时

9、所说的7点钟到校比8点钟早1个小时相混淆),经度相差15(即一个时区),地方时就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就相差4分钟。(2)各国还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如我国统一使用的北京时间是东8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温馨提示:,日照图与日期图的主要区别 在实际应用中,日照图中日期的划分常以0点经线来自然划分,但要确定某日在日照图中的范围就必须要用到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正是日照图和日期图兼融之处。,返回主目录,对应训练,图1.2-2-6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题。()若图中

10、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为()A.7日4时 B.8日8时 C.7日8时 D.8日4时()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A,返回主目录,考点4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2.影响地球形状地球自转的惯性离心力,使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形成目前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旋转椭球体的形状。,返回主目录,对应训练,图1.2-2-7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A.B.C.D.,C,在熟练掌握地球自转运动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其产生的三大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

11、和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其中,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是复习的重中之重。所以在复习本学案时,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动手具体做一做实验,以加强对地球自转地理意义的进一步理解。,返回主目录,2009年高考上海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据此回答12题。1.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A.日月升落 B.极昼极夜 C.月相变化 D.四季转换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A.23小时56分 B.24小时零4分 C.24小时56分 D.24小时【解析】第1题,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极昼极夜和四季转换是地球公转的结果。月相变化是日地月三者相

12、对位置变化的结果。第2题,即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地球共自转36059,是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日公转造成的。,A,D,3.2009年高考海南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A华盛顿时间14 001600B北京时间14001600C华盛顿时间21002300D北京时间2100230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时间计算及关联分析能力。关联考点:时区换算、区时计算“三方最合适”透过表象分析本质,即会议时间要符合三方各自地区的作息规律(各自处于上午或下午尽量避开晚上或凌晨)。则有:,D,运

13、用表中简单的时区换算方法,即可甄别正确选项T4时间最佳。筛选、验证是该题的最佳解题途径。,2009年高考重庆图1.2-2-8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图1.2-2-84.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5.当地球在甲位置时()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B,C,【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首先确定甲、乙位置所代表的节气,是进行解题的前提。从图中看出,甲处日地距离较小,乙处地球还未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根据轨道划分状况可知,甲为近日点附近,刚过冬至日,乙有向远日点靠近的运动趋势且已过春分日。由于重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近日点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第5题,图中甲为近日点附近,时值1月初,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黄河流域进入汛期应为北半球夏季;南极昆仑站极夜应为南半球冬季;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应为南半球冬季。故只有C选项是正确的。,1.近、远日点与冬、夏至点不同(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返回主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